{{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对谈视频截频Screenshot



「策展人与艺术家对谈回顾」

艺术家:周周
策展人:杨然


✳︎


杨然:你观看世界的方式是怎样的,在画面上,你如何处理现实层面和意识层面的样态?

周周:我可能是一个比较有现实关怀的人,比较关注身边出现的各种身份的群体,这也是我来到上海的原因,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观察三教九流在这个城市中如何生存,想从中窥见现代都市的社会结构。有点像人类学家的趣味和观看方式,呵呵。同时我也关注社会性事件,会追踪一些热议的新闻事件,想要看清一些事实,期待一个结果,但往往,一件事还没尘埃落定,人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其他事件吸引了,原本热议的事件就在公众前烟消云散了,这是所有人当下生活的真实常态,不同的场景,相似的场景,层出不穷。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周周 Zhou Zhou

美团饿了吗 Meituan Ele.me 

墨、国画颜料、亚麻布、彩虹纱、苏绣线、绫、丝绸、手工刺绣

Ink, pigment for Chinese painting, linen, rainbow yarn, Suzhou embroidery thread, damask, silk, Hand embroidery

100(h) x 100(w) cm

2023




周周:谈到对素材的处理,一些角色可能先由一些事件引发出来的,在我的画面里,被编排进虚构的故事里,这些故事里有事件真实维度的影射。现实中,我看不清真实部分与虚构部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比重,于是我把它们平均地铺在画面上。喧嚣中带疏离。至于场景,人物,姿态,一部分是我在生活中抓拍的,还有一部分来自朋友圈的,朋友们带有情绪性的文字、自拍、party的场景,我从其中得到跨越视角的体验并将其转译,组合完成画面。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周周《美团饿了吗》细节图 Zhou Zhou, Meituan Ele.me, details



杨然:在你的作品中,有很多微观的场景,这些内容如何成为你创作的动机?

周周:还是体验吧,这跟早期的绘画训练有关系,我是指本科之前,我上的是国美附中,学院派重写实的教育,把我训练成一个观察者,关注活生生的人,关注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场景、境遇。现实生活所存在的影迹,最打动我,也是最想去记录的。也是为什么我会生活在这个时空的意义所在吧。另一层创作动机是,只有切身经历过的,表达出来才有温度且带有我的印迹。至于说,我把它编排的有一点亦真亦幻,这与我的艺术语法有关系,它不同于完全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完全天马行空的想象。

杨然:与你之前作品相比,画本样貌整体上变化很大,你如何转化中国传统绘画对你的训练?

周周:这个转换不是直接的,其实经历了很漫长的时间。中国传统的美学在我这里比较直接的传承,是一种运动性:画面不是静止的,它是游走的、移动的视觉,综合所有经验再到一张画面上。比如说,它以长卷的形式展开,慢慢看一个大的故事,但我把它放到一张平铺的,并且规格都比较固定的画面中,更像是现在当下装饰性的画框里面进行反复实验和考虑。另外,因为我比较系统学习的是山水画,山水画在静动之间的势能,以及制衡的方式,我觉得是很有张力的,也是独特之处。

杨然:制衡和势能这个问题,在东西方均有非凡的处理和复杂性。你对结构、内容的思维调度,也做了很多转译和编码,希望给公众传递什么?


周周:其实我作为视觉艺术家,很难讲,去准确的传递什么,如果我把这说清楚了,我觉得作品就没必要做了,因为文字就可以取代它。我想通过作品营造一个异质时空和场域,在这个时空里有些现实的线索,也有混沌的、暧昧不清的力量,观者跟随他们的感受进入,自行解读。浅层的动机是,当下的我同所有人一样,处在外部信息和图像爆炸式的环境中。在这种轰炸中,我还没有缓过劲来,所以,我就把我这种对外部现实的身体感受直接放在了作品里,以比较直观的方式铺呈到画面上。我相信,当下大多数生活在中国社会的人都有这感觉,挺直观的,被塞满了。我很多时候会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就像一个历史的切片,被高浓度的压缩和挤压着。在中国几十年快速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多变化,本应该是在200年至100年之间经历的事情,在我这个三十几岁的年轻人身上,已经经历了那么多。


杨然:你刚刚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感受,提到说,需要200多年来经历这一切,衡量时间的标准是怎样得来的?


周周:比如说,技术的革新是经过100年才有大的飞跃,而近在50-60年间,技术的革新就发生好几次,这种革新对生活的转变是巨大的。我出生在85年前后,从小霸王学习机时代到现在电脑更新迭代,已经翻天覆地,速度墒增似的,像宇宙大爆炸,对我来说,有些变化很难消化。某些时候,我的智识层面以为自己已经完全现代化了,观念足够先进,越快越好,越新越好,但我的身体会时不时提醒我它想要慢下来,它要喘息。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周周 Zhou Zhou

屏幕里有桃花源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on Screen

墨、国画颜料、亚麻布、彩虹纱、苏绣线、机绣线、绸、编织绳、大头针、手工刺绣

Ink, pigment for Chinese painting, linen, rainbow yarn, Suzhou embroidery thread, machine embroidery thread, silk, braided rope, pin, Hand embroidery

100(h) x 100(w) cm

2023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周周 《屏幕里有桃花源》细节图 Zhou Zhou,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on Screen, details



杨然:那你是否也感受到,我们的生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在快速迭代和生成呢?虽然你说难以消化,但在现实社会中,你也在适应,对吗?


周周:对啊,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有点像AI,我经常跟朋友说,我的内存、处理器是处理不了这么庞大的信息的。我需要清空、删除,变回初始状态,重新迭代,再进入新的系统,才能吸收。


杨然:对于人们一边批判,一边又紧随其后地演化着的现实,你如何看?


周周:很正常,大家都挺拧巴的。我自己也是,曾经有段时间是很拥抱演化,那段时间就正好在做一些行为和剧场表演的创作。当时,我真的把自己完全抛在当下,抛进人群,用最新的观念和形式创作,那有一定的成就感,因为不断地更新,人一直处在高转速的兴奋状态。怎么说呢,很刺激,也可以看到快速的成长。但只有刺激没有沉淀的时间,几年下来,我的身、心都受不了,产生来一种对速效式的艺术活动的极度排斥,当时正好遇上疫情,演出活动全停了,我由被动逐渐变主动地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和创作手法。其实也花了不少时间让自己慢下来,重新思考创作与我的关系。我现在回看当时,有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感,这种疲惫我在大的群体身上也看到了,一种狂热而又漫不经心,它可能就是韩炳哲所说的“社会性的倦怠”所以,我现在的生活有些像回到前工业时代,哈哈,没太多新鲜刺激的事情,有大把时间与自己呆着,只和几个密友做深度交流,看着自己的作品自然地有机生长,挺舒服的。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周周工作室,上海,2023
Artist Zhou Zhou's Studio, Shanghai, 2023


杨然:现在你的工作、生活的状态是比较规律的吗?


周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杨然:你的工作室外还有一个生态园,我看到你还会去种植。


周周:对,有段时间就很规律啊,我工作到下午4、5点,很疲劳了,我会去小院子里面修修剪剪。还会种蔬菜,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劳作所得的成果,是很满足的。有种农民们质朴的喜悦,血液里农耕文明的基因在起作用,呵呵。还有一点,在我的院子里可以细微地观察到四季变化,这在城市里是观察不到的。四季的更迭会让人有新的感受的,新的认识,尤其在初春,植物萌芽时爆发出的惊人的生命力,很震撼。我甚至还发现了蚁穴,那结构之复杂之美丽,太厉害了。


杨然:尽管身体处于周而复始的生态规律,但你也给予自己了很明确的规则,甚至你的工作也有机械的一部分。你认为这和社会一般意义的机械性生活的差异是什么?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展览「慢性制造」现场 ©工作室画廊,上海,2023
Exhibition view of 「Chinese Speed」© Studio Gallery, Shanghai, 2023


周周:我在城市里短暂地上过班,被规则给框得死死的,自己内部的空间被挤压到很小,还不能随时叫停。而我现在的工作是可以随时叫停;虽然我有一定的工作量要去完成,但我有叫停的权利;还有一个方面,我觉得逼仄的空间对人的压迫,负面的情绪是排泄不出去的。比如说,10个人的负面情绪,都排解不太出去的时候,那就只能相互传染。但当我到了郊区这个空间后,因为比较大,我没有刻意做心理建设,自然而然,就被大的能量循环给带走了。

杨然:从你的描述中,我听到的是,在某种程度上,人的有机能动来源于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以前,我们谈能动时,指向不论在任何环境,主观意志是绝对的,甚至需要主动超越外在。不过,你更强调能动的条件,例如:环境,这是一种观看和参与的方法。

周周:我也不知道准不准确,但是我是有这样的一个变化:比如,更年轻的时候,我完全是一个旁观者,我好像到此世一游的过客,我就想看很多东西,好奇心很强,就跟开头追踪新闻事件一样,越想看清越不让你看清,只有一边聚焦一边出离,才可能感受到大的规律。后来,我觉得可看的也就那些,差不多了,精力也跟不上了,太阳底下无新事。不知道是否是我在创作上的品味有了变化,导致我可能会把自己一些感受性的东西,参与得更多一点,还有些粗浅的的观点,将这些角度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你说所说的一种观看方法吧。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周周 Zhou Zhou

南半球的大火 Fire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墨、国画颜料、水性漆、亚麻布、彩虹纱、苏绣线、手工刺绣

Ink, pigment for Chinese painting, water-based paint, linen, rainbow yarn, Suzhou embroidery thread, Hand embroidery

80(h) x 130(w) x 5(d) cm

2023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周周 Zhou Zhou
b.1987

周周出生于中国温州,2009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周周的绘画作品,对当下中国「景观社会」(居伊·德波)在形成进程中所深陷的集体失序与个体感知困境做出了回应。身处这个纷繁而庞杂的「景观」堆积的高峰期,人们的生活被视觉传播机制所 统治,情绪和思维被热点事件所支配。

艺术家选择传统中国画独有的缩微景观式的图像语言来构建画面,表现景观社会的表演性和人在其中的异化状态。画作中的人物角色被摆在极不舒适的环境中,姿态略带扭曲,像困兽,但他们普遍对自己的处境没有觉察。在其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中,周周在二维的绘画中加入手工刺绣和立体面料的拼贴。她利用刺绣的肌理补充了画笔不能到达的触觉层面,创造出一种能够启动通感的视觉语言。绸缎和锈线的光泽给人华美绚丽的视觉联想,而裸露出的线头和大头针赋予了作品颓败感,表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观之下暗流涌动的危机感。

周周将自己的工作比作导演。那些素材在她构建的舞台上,讲述着半虚构半真实的故事,亦真亦假待由观众自己分辨。

Zhou Zhou (b.1987, Wenzhou, China). She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China Academy of Art, Hangzhou, and currently works and lives in Shanghai.

Zhou Zhou's paintings respond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Spectacle Society”(Guy-Ernest Debord) in China with the issue of collective disorder and the predicament of individual perception. At the peak of the accumulation of enormous and disorderly spectacles, visual mass media dominates people’s lives while hot topics manipulate the prevailing way of thinking and reaction.

Zhou constructs the picture by using miniature landscape - a unique visual languag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o present the performative nature of the spectacle society and the social alienation of people inside. Each character in her paintings is placed in a highly uncomfortable position, distorted like animals in captivity, yet unconscious of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In Zhou's most representative series, a three-dimensional textile collage is introduced with handmade embroidery and fabrics, which creates a sense of synaesthesia by evoking the tactile sensation that usual brushes could hardly achieve. The lustrous silk and embroidery threads bring a gorgeous imagination; meanwhile, the exposed stitch ends and pins on the canvas show a slight deterioration, which hints about the crisis beneath the lively scene.

Zhou describes her work to a director. All the materials narrate semi-fictional stories on the stage she builds up, and the authenticity is all up to the audience to verify. Zhou’s work has been collected by many significant collectors from Shanghai and Taiwan.




关于策展人 
About the Curator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杨然 Young Ran


杨然(b.1987,中国成都),艺术家、写作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访问学者,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副教授。个人工作将艺术作为一种方法,关注社会伦理中个体感觉与主体理性的关系,通过身体、行为、影像的事件参与,探索生命交往的新方法。

Young Ran (b.1987, Chengdu, China), artist, writer. Visiting scholar, School of Philosophy, Fudan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of Art Theory, Sichuan Conservatory of Music.Using art as a method to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feeling and subjective rationalityin social ethics, exploring new methods of life. Through physical, behavioral, and visual event participation, she explores new ways of life communication.






 - 关于展览 
  - Read More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 展览参观请提前扫码在小程序内预约
Please book your visit in advance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工作室画廊于 2016 年初成立于上海,是上海首家支持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的商业画廊。自成立起,始终致力于支持不同领域、极具潜力的青年艺术家。除了举办专业的展览,画廊还发起了多个话题性的艺术项目,不断丰富在地艺术生态。
 
目前工作室画廊经营着两处实体空间:设计先锋大胆的画廊空间坐落在上海市中心,专注于其代理艺术家的工作呈现与推广;而工作室空间作为画廊的学术引擎,则聚焦于非营利性的艺术项目与研究记录。
 
工作室画廊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画廊空间+工作室空间;而是一种对艺术生产和消费机制的重构。通过对艺术家工作状态的深入观察,探究其艺术创作的真实动机;努力协助艺术家把工作中产生的价值转化成共识。



As the first gallery in Shanghai to provide international artist residency, Studio Gallery was established in early 2016. Since then, we have continued to support the wide-ranging potential of emerging and new talents, complemented by innovative activities to nourish and enrich the local artistic environment.

The gallery operates two physical spaces. The gallery space locates in the heart of downtown Shanghai, continuously organizing topical exhibitions. While the studio space serves as the academic engine of the gallery space to explore and transform the value generated from artists’ practice into consensus.

With a bold and cutting-edge designed gallery space, we aim to create an inspirational dialogue with the audience through diverse public programs, including topical exhibitions, Artist Talk, Critique Room, etc.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STUDIO GALLERY 工作室画廊_画廊空间  

上海市静安区长乐路888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30 -18:00
来访需预约

No.888 Changle Rd,1st Floor, Jing'an Dist, Shanghai
Opening hours: Tue-Sun,10:30 am-18:00 pm
(By Appointment Only)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STUDIO GALLERY 工作室画廊_工作室空间

上海市闵行区江柳路889弄
Lane 889, Jiangliu Road, Minhang, Shanghai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对谈回顾|周周:我想要看到更鲜活的世态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