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光剑影、十八般武艺,是一横一竖的中国武术。侠骨柔情、忠肝义胆,是铮铮的中国侠义之魂。
《2022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中,舞剧《咏春》中五大门派掌门人对决的表演片段中,一招一式变幻莫测让人直呼“惊艳”。11月24日-26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共同执导,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编剧,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的舞剧《咏春》将在上海大剧院向观众“抱拳行礼”,除咏春拳外,螳螂拳、八极拳、八卦掌、太极拳几位掌门将再次齐聚,大展拳脚。
△点击观看舞剧《咏春》精彩画面
除了长于搏击技艺与实用功法,沿袭千年的中国武术还将不同流派的思想特征与哲学意义融入其中,本文迈步而上,追本溯源,梳理舞剧《咏春》中几大拳法的发展脉络及内涵外延。
螳螂拳
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象形拳种之一,顾名思义,即取螳螂之“形”和“意”而创编的拳术。因南北地域关系,起源于南方的螳螂拳被称为“南螳螂拳”,起源于北方的则称为“北螳螂拳”,而在南北之分外又下分众多门派。虽然每一种派别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始终不变的就是螳螂拳的核心。
基本上,各家螳螂拳都是集内家的跌法和外家的短打于一身,象形取意,吸取了螳螂的许多特长。在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特色风格。

螳螂拳图示
螳螂拳虽属“象形拳”类,但从总体来讲是“重意”不“重形”。气势要求紧快即眼快、手快、身快。演练要式快招连、一招三变,气势逼人而又变化莫测,处处表现出刚柔相济、长短互用,勇猛泼辣,机智灵活,变化多端的风格。
论起实战性,螳螂拳通过补和漏作为重要攻防手段,追求快速攻击要害,讲究一招追着一招,在出一招之后,下一招就得跟上。每十招之后,都会加上一个跳跃的动作,这便是螳螂拳的“意”。这样的招式套路,在实战中更可以实现又快又准。

螳螂拳实战图示
而最广为认知的螳螂拳勾手,这起的便是试探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最精准瞄准对方的要害。1956年叶问弟子李小龙在习武场,用咏春拳大战螳螂拳的影像视频至今流传。双方看似友好切磋,实则暗流汹涌,暗藏杀机。
太极拳

太极拳
古有“北太极南咏春”之说,太极拳与咏春拳都诞生在清朝末年,时间相近,在功法、拳法上有着相似之处,但并不等于二者在训练手段和技术是一样的。
太极拳从轨迹来说讲圆,讲究化劲、引劲、接劲等,走刀剑锤劲;咏春拳讲的是最短距离,特别讲究中线原理,类似打点出刺的方式,走枪劲。太极拳比较要求“用意不用力”和“牵动四两拨千斤”,而咏春拳则没有这样细化的讲究。

太极拳实战图示
历史上,太极拳演变出了众多支派,如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都有着广泛的受众。支派之间,既代代传承,相互借鉴,也各有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如今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八极拳
武谚有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与太极拳齐名,以广出大内高手而闻名,并以其雄健刚猛的风格和独特而多变的技击特点而享誉海内外。

八极拳传人
继承这一特征,八极拳极其讲求实战,是打练结合的代表性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这让八极拳闻名于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同时更闻名于其进身靠打的招式,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气势。

八极拳实战图示
八极拳短棍的技法,有“一棍在手,刀剑全有”之美誉,它融合了刀、枪、剑、棍等长短兵器的实战用法,技击运用讲究劈、缠、点、挂、拨、撩、戳、扫、架、绞,步法以跟提、跨马为主要。
其棍法“把棍头”不仅实用性很强,也具有不错的观赏性。 那种迅速的贴近严丝合缝,敏捷的进退脚下生风,行云流水般的粘黏柔和而巧妙,风驰电掣般的袭击、顺达而刚猛的演练,具有一种韵律感,对比其他的棍法自是别有一种风格。
八卦掌
“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是拳谚里对八卦掌的描述。这一由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创于清末的拳种,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亦是中国传统武术当中的著名拳种之一。

董海川像
八卦掌不用拳,是将手掌展开来做动作,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讲究以动制不动,以快动制慢动,强调制胜之法在变动,形成了“以动为本,以变为法”的八卦掌技法规则。
因此,八卦掌练功者通常都从行步入手,内功为基,正形、通气、懂劲、熟技、明变。最终达到身形似游龙,腰如轴立,周身一动无有不动;下半身两腿形似剪,行步如蹚泥,拧旋走转似流水的境界。

八卦掌实战图示
“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电影故事中,八卦掌和咏春拳纠结缠绵,割舍不断。在真正的历史中,咏春拳与八卦掌并没有那么深的纠缠,但这两派功夫,至今都被奉为传统武术里的实战翘楚。
以掌为法,以走为用,八卦掌将武功与导引吐纳融为一体,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中国武术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以武入道,大道行深
静待《咏春》舞台上
门派掌门齐聚
风起云涌巅峰对决
两手一挥
一段咏春江湖,就此开启
图源网络,侵删

舞剧《咏春》
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参演剧目
- 演出时间 -
11月24日(周五) 19:30
11月25日(周六) 14:00
11月25日(周六) 19:30
11月26日(周日) 14:00
- 演出地点 -
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 票价 -
¥180/380/480/580/780/980
演出时长
116分钟
(含中场休息15分钟)
- 购票渠道 -
上海大剧院官方平台
线下票务中心 | 微信小程序 | 天猫旗舰店

微信小程序

天猫旗舰店
官方授权票务渠道
大麦网 | 猫眼|美团|大众点评 | 票星球
玩库亲子 | 早鸟票(辉雅文化)
父母邦 | 麦淘亲子 | smart上海
- 限购方案 -
本场演出每个账号限购6张
- 银行卡折扣&满减 -
9月29日起
建行卡持卡人享95折优惠
(仅限在上海大剧院票务中心刷卡购票)
- 主创团队 -
编剧:冯双白
总编导:韩真、周莉亚
领衔主演:常宏基、张娅姝、冯浩然、许天慧
特别出演:张振国、何俊波
主要演员:李监庭、王剑、陈贤哲、吕程亮、王沅琳、王梦楠、陈席伦、王志伟、刘昱彤、杨九龙、陆宇业、张家恺、尹梓行、曾柏盛、吴连建
作曲:杨帆
舞美设计:胡艳君
灯光设计:任冬生
服装设计:阳东霖
执行编导:何俊波、张振国
编导:吕程亮、门大成、李晨哲
造型设计:贾雷
多媒体设计:谭英杰
助理编剧:徐珺蕊
摄影:王徐峰
书法:许静
武术顾问:董崇华、童红云、陈家畴
香云纱顾问:邢莉莉
宣传顾问:徐珺蕊
舞台技术顾问:李晓彬
武术指导:
咏春拳:董崇华、梁子權、高浩钧
八卦掌:童红云、徐艳霞
八极拳:陈家畴、周小宇
螳螂拳:冼润长、常青
太极拳:童红云、杜奕鸿
*演出艺术家阵容或有变动请以现场为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