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冠中的创作在1970年代初出现重大转向和变化,从1973年开始,他重拾水墨创作,同时也重启停滞许久的旅行写生。1977年,吴冠中赴广西桂林、南宁等地写生。在广西龙胜县,他为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北方难得一见的梯田,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所感染,创作出一批作品,他日后亦写道:“我的许多油画和水墨梯田,大都作于龙胜和四川万县一带。”
本幅作品并无纪年与画题,据《吴冠中全集》,订为1977年作品,取名《广西壮家村寨》。查有同年创作之《广西梯田》素描作品,可知本幅或是该年于广西写生返京不久后创作的大幅墨彩作品。
本幅以村寨民居为主体,右上角勾勒出梯田大意。作品尺幅宏大,而透视深远,颇有写生意趣。近景的芭蕉树道出写生的视点,独特的庄家村寨民居沿山溪和梯田绵延而上,直至云间。一片墨彩翠绿之间,最引人瞩目的却是以厚重而鲜亮的油彩点缀而成的人头攒动及晾晒衣衫,反应出吴冠中油画水墨转型期的鲜明特点。作品的构图充满了巧思,日后亦少见此类构图及题材,可谓吴冠中水墨生涯中重要且罕见的作品。
《山城》
设色纸本 镜框
137 x 67.5 cm.
《1979年国画挂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1979年,图版5月份;
《吴冠中与香港的一甲子情缘1950-2010》,收录于《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展》展览图录,香港艺术馆,2010年8月,第146页
《山城》乃市场罕见的1970年代墨彩作品。全画取四尺整幅,点线面交相辉映,几乎未见空白处,显示了吴冠中1970年代末油画向水墨转型期的饱满热情。据出版物,画作定名《山城》,或是描写川渝一带写生所见。
作品构图不同于传统山水的散点透视,从山脚开始,山体随着修长树木扶摇直上。山体虽密,但有半山人家的生活色彩所点缀,不至密而不透;山势虽陡峭,但有一条台阶小路直通云霄,弯曲之中饶有变化滋味。山顶处即“山城”,现代建筑堆栈排列,成为画面的焦点之一。作品创作于1970年代末,正是十年动荡结束,艺术界迎来自由气息的时刻。画家借作品扫荡多年积郁,于挥洒淋漓间一抒胸意。
《山城》为英国退休外交官、前驻华大使欧威廉爵士珍藏逾40载。藏家夫妇回忆,最早曾在1977年底至1978年初中国美术馆画展中见过此幅作品,乃当时第一批未表现“工农兵”形象之美术作品。《山城》创作后,即参加1977年于深圳展览馆举办之“北京荣宝斋木板水印、书画展览”,展览受到香港书画爱好者追捧,数月间有万余人前往欣赏,并被拍摄彩色照片,发表于1977年10月号《明报月刊》,此为吴冠中的名字和作品首次出现在香港的刊物上。
1978年,欧爵士夫人同当时英国驻华大使尤德爵士(后出任第26任港督)夫人一同参观荣宝斋,看到此幅作品即欣赏非常,于是夫妇二人购入此作,此后派驻各地,最终返回英国,此作一直陪伴左右,珍藏至今。《山城》的创作、公开展出及香港杂志的介绍,乃至最终被英籍藏家欣赏入藏,不仅预示着中国社会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亦是画家创作生涯中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吴冠中正式踏上国际舞台,可谓意义非凡。
《玉龙山下丽江城》
设色纸本 镜框
37.5 x 53.5 cm.
《高岭天低》
设色纸本 镜框
67 x 67 cm.
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2007年10月6日,编号315;
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2013年10月7日,编号1182
《吴冠中 ─ 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大英博物馆,伦敦,1992年3月,参考图片图版22;
英国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1173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12月1日
中国古代书画|12月2日
“儒风遗泽:张绍栻佟文珈伉俪珍藏中国书画” 网上拍卖|11月22日至12月6日
谭又维
ytam@christies.com
+852 9448 5820

群英荟萃:佳士得中国近现代重要私人收藏书画亮相香港秋拍

画僧翘楚:八大山人和石涛珍罕作品亮相中国书画秋拍

奇古高逸 — 佳士得香港秋拍中的 “南张北溥”
版权所有 © 2023佳士得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