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嘉德2023秋季拍卖会
11月25日-11月28日
嘉德艺术中心
11月30日 18:30
嘉德艺术中心 A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此卷粗笔写意,颇似石田,在此老变格。然纵横恣肆,元气淋漓,弥见作家本领。
——清•李佐贤
此幅独纵横驰骤,墨渖淋漓,实为此翁仅见之笔,不可复得也。
——清•汪昉
停云妙笔若天成,挥洒从心百太态生。
此卷笔酣墨饱,神光夺人。衡山山水画如此精到者绝少,洵无上妙品也。
——沈尹默
是卷为七十岁作,用笔之快,用墨之勇,全师梅花道人。时七月初旬,遥想当日盛夏消暑,翻袖脱褶,兴酣淋漓之状,故全卷气魄之旺,亦所见文卷中仅遇者,读之令人色飞。
——吴湖帆

泼墨山水卷
手卷 水墨纸本
嘉靖己亥(1539年)作
画:31×357 cm.约10.0平尺
跋:31×129 cm.约3.6平尺
估价: 15,000,000-20,000,000

钤印:文徵明印、衡山(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徵明》13、105印,176、178页)
鉴藏印:新安江氏珍藏、槎长、□□辉字蕴山号石臞、安定、小琢所藏、小琢、胡小琢藏、胡实君鉴藏印(二次)、胡春华印、遂性草堂胡氏所藏、胡氏小琢藏书画印、小琢、得一轩藏、大千好梦、冠五清赏(二次)、梁知开、春雨楼、惜芬(二次)、慧吾、天景楼珍藏(二次)、玉虹砚斋所藏、慧吾观之、梁慧吾、曾在玉虹砚斋、春雨楼秘笈、冠五清赏、天景心景、慧吾珍藏
说明:此卷曾经清嘉道时著名收藏家胡小琢收藏,由李佐贤编入《书画鉴影》中,并跋文于后。近代又经岭南何冠五、梁慧吾以及海上张大千、吴湖帆鉴藏,沈尹默、吴湖帆分书长跋。
1.胡小琢,名春华,字实君,济南人,官至太守,收藏精闳,以收藏金石书画名于时,所居曰遂性草堂,清道光年间收藏家李佐贤常以其藏品入书。身后所遗书画多归泰州宫子行本昂。子行殁后又归廉南湖泉,南湖之妻吴芝瑛手书《帆影楼纪事》,其中著录之“四王吴恽”绘画精品数十件,几全属胡小琢家旧物。
2.李佐贤(1807-1876),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仕宦世家,家有藏书三万余卷。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汀州知府。嗜古精鉴,著有《古泉汇》、《书画鉴影》等。其中《书画鉴影》著录他自己收藏、或寓目他人处平生所见比较可靠的作品。
3.何冠五,原名寿,字冠五,号丽甫、荔甫,广东三水人,是1930年代活跃于广州的富商收藏家,其“田溪书屋”收藏书画颇丰。张大千1931年南下广东时结识黄君璧,二人一见如故。1933年,又经经黄君璧的介绍,与何冠五相识。
4.梁慧吾,广东商人,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港穗收藏界,与何冠五、黄君璧等皆熟稔,其“天景楼”收藏书画颇精
著录:
1. 李佐贤撰:《书画鉴影》卷六,第20-21页,同治辛未(1871年)。
2.徐邦达编:《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第60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3.江兆申著:《文徵明与苏州画坛》,第185页,台北故宫博物院,1977年。
4.周道振编:《文徵明书画简表》,第8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5.徐邦达编:《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第7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6.刘纲纪著:《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文徵明》,第265页,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书画鉴影》中所记:文待诏泼墨山水卷。纸本高一尺三寸五分,长一丈五尺三寸八分。大泼墨,粗笔写意。开卷灌木丛林,参天弥地,林峦尽处,茅屋两间,二客凭栏远眺。迤左群峰稠叠,方亭临水。一客信步入亭,亭右二人荷渔具,亭左一客转山坳。人后崇山峻岭,飞泉自悬崖下注泉侧,一人拄杖,一童随行。长松十余株,干霄蔽日,松下二人对立。又茅屋数椽,上露草阁,阁中二人对立,绕舍桐杉杂树。题在卷后。

文徵明力学成才,擅诗文,翩跹迤逦。与同时祝允明、徐祯卿、唐伯虎并称吴门四才子;尤擅画,粗细俱工,作家士气兼集,与沈周、唐寅、仇英同为“明四家”而彪炳画史;亦擅书法,真、草、隶、篆四体皆能,整栗遒劲、虚和舒徐;又长于鉴定古书画,考证辨伪,精审详实,可比元人赵孟頫。且性格谦和,为人正直,不阿权贵,故能年登大耄,名重艺林,而流芳百代。当然文徵明最突出的成就是他的绘画。他擅长写景纪实之画,三吴胜景随其游踪每攝入笔下;更能错综古人,陶冶笔墨,以抒写其胸中逸宕高洁情怀。

《泼墨山水卷》取径于元人吴仲圭,兼融南宋马远、夏圭的笔法墨法,淋漓苍润,纵恣洒脱,一气呵成。画树,则点叶与夹叶相错,苍松与古柏叠翠;岫峰乱石,稍以劲利之笔墨勾勒,便以半浓半淡之墨阔笔平涂,取意于吴镇、马、夏而风骨自具。在平实中见浑沦,劲爽恣肆中现其从容。布局茂密却不逼塞。而流泉曲径、人物聚散皆疏密有致,聚散有方。自题作于嘉靖己亥,文徵明时年七十岁,依旧精力弥满,元气充溢,读之令人神旺。

此卷曾经清嘉道时胡小琢、李佐贤及近人何冠五、张大千递藏,并经沈尹默、吴湖帆题咏。沈氏称它:“笔酣墨饱,神光夺人,衡山山水画中如此精到者绝少,洵无上妙品也。”吴湖帆则说:“是卷为七十岁作,用笔之快,用墨之勇……遥想当日盛夏消暑,翻袖脱褶,兴酣淋漓之状,故全卷气魄之旺,亦所见文卷中仅遇者。”二老倾倒之状溢于言表,可见此卷感人之深。

“人天学识总兼成,腕底心田万化生。细到芒豪粗塗墨,浓披密刷气清泓。”吴湖帆此诗概述文氏之人生画艺,可谓此画之的评。

◎李佐贤(1807-1876):待诏画多以工细见长,此卷粗笔写意,颇似石田,在此老变格。然纵横恣肆,元气淋漓,弥见作家本领。东坡评吴道子画云: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移赠斯卷,当无愧色。同治纪元(1862年)闰八月,利津李佐贤跋。钤印:李佐贤印、竹朋(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李佐贤》3、1印,362页)
◎汪昉(1799-1877):文衡山生平用细笔,茧丝牛毛,不可端睨。其法始自关仝,至衡山而竟委穷源,遂成绝诣。此幅独纵横驰骤,墨渖淋漓,实为此翁仅见之笔,不可复得也。甲子(1864年)七月,阳湖汪昉识。


吴湖帆(1894-1968)跋:文衡山以天资学力,修养书画,且年登九旬,领袖文坛垂六十年,故其名之隆,其道之广,其术之玄,虽与沈、唐并驰,实有过焉。当时以诸生而待诏翰苑,名之隆也。门墙桃李,若陆包山、陈白阳、仇实父、周公瑕,人才辈起,直至明季,三吴文物之盛誉,不独嘉、隆,沿及(天)启(崇)祯,道之广也。翁早岁多法三赵,中而荆、关、李、范,晚而董、巨、倪、吴,旁及写生,况设色神工,实父有所不逮,术之玄也。石田翁变化较少,六如居士未登高年,故曰衡翁有过沈、唐,非谀语也。是卷为七十岁作,用笔之快,用墨之勇,全师梅花道人。时七月初旬,遥想当日盛夏消暑,翻袖脱褶,兴酣淋漓之状,故全卷气魄之旺,亦所见文卷中仅遇者,读之令人色飞。因次尹翁前题一绝韵,步后尘云:人天学识总兼成,腕底心田万(象)化生。细到芒豪粗泼墨,浓披密刷气清泓。庚寅(1950年)二月,乡后学吴湖帆灯下退笔书之,不觉自诧不伦矣。 钤印:吴湖帆、倩庵


临池静课 特见风神——王蒙名迹 《涤砚图》轴


中国嘉德2023秋季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日程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