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余友涵肖像
香格纳画廊怀着沉痛的心情宣布,艺术家余友涵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十三日晚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八十岁。香格纳全体成员深切哀悼我们敬爱的余老师,也向余友涵老师的亲人和朋友致以诚挚的慰问。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破土萌芽的初始阶段,余友涵对中国文化本体结构展开深入研究,凭借融合东方视觉符号和西方表达形式的抽象绘画奠定了其艺术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并在1989年以其抽象“圆”系列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同时他也是最早进入国际视野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曾先后受邀代表中国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1993),首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1993),以及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1994)等。
余友涵的创作以包罗万象的文化观念和主题、技巧、风格著称。其最具代表性的抽象“圆”系列受到东方哲学思想的启发,以抽象的艺术形式隐喻世界、宇宙的本源;集中创作于90年代末的“啊!我们”系列,绘出了社会剧烈变革中的众生相;2000年初的“沂蒙山”系列,将自身情感凝聚到乡间的朴素与平淡之中。直至晚年,余友涵仍拾笔不辍,不拘一格,多种绘画语言和系列元素穿插、交融,并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生命体悟。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余友涵时时表现出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之路的思考。
余友涵在90年代中期与香格纳画廊创始人劳伦斯·何浦林相识,在1996年画廊成立之时,余友涵已是一位备受尊敬的50多岁的艺术家,他对当时年轻的画廊以及青年艺术家们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支持。于1999年香格纳复兴公园的个展“啊!我们”也是余友涵在国内的首次个展,二十多年来香格纳画廊在上海、北京两地空间举办多次余友涵个展,呈现其主要创作脉络中的重要章节。

艺术表现心的自由。
艺术有利于打破意识及文化的束缚。
艺术一头联系传统,一头联系未来。
艺术求新,但新不是唯一的目标。
艺术是创造,但创造不是唯一的要求。
心灵有多少需要,对艺术就有多少要求。
艺术需要诚实,艺术家更应该诚实,但诚实不是艺术。
艺术追求完美,但完美的艺术最不完美。
当代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当代艺术来源于文化。
批判是现代艺术的生命,美即批判。
过多的批判之后人们渴望安静,这时美即安静。
——余友涵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