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牵头主办的“国际舞美大师论坛”已经持续了十年,即便是最困难的疫情三年也没有中断。十年间,我们曾与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单位合作过,本届论坛再次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举办。在此,我代表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向各位论坛的支持者、参与者,以及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致辞
过往的九届论坛,我们先后邀请过乔治·西平(George Tsypin美国)、约翰尼斯·舒茨(Johannes Schütz德国)、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美国)、斯特法诺·波达(Stefano Poda意大利)、帕梅拉·霍华德(Pamela Howard英国)、苏菲·江普(Sophie Jump英国)、亚历山德罗·卡梅拉(Alessandro Camera意大利)、周本义(Benyi Zhou中国)、薛殿杰(Dianjie Xue中国)、阿契·弗雷耶(Achim Freyer德国)、塞伦·巴格诺尔(Ciaran Bagnall英国)等世界著名舞美设计家、导演,与国内舞美同行进行交流。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国内的五十多位相关专家与之同台演讲。通过畅所欲言的近距离交流,也使国外同行对中国舞美设计领域加深了解,向世界展示当下中国戏剧舞台的发展现状。这个业已成为学术品牌的国际论坛,对更新戏剧观念,开阔创作视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次论坛,我们邀请了西班牙舞美设计师、导演阿方斯·弗洛雷斯(Alfons Flores)先生。他的创作视野非常广泛,从上世纪七零年代至今,曾与多位著名导演合作,作品涉及歌剧、话剧、大型活动和城市景观设计等,演出场地遍布欧洲各大剧院,荣获过多个国际奖项。从阿方斯先生的作品可以领略到他对剧场空间的感悟,以及通过物质或非物质语汇所表达的视觉隐喻。他善于捕捉关键形象,使用夸张、变形、复刻等手段,将形象和尺度加以重构,并巧妙运用机械手段,给观众留有悬念,使其独创的舞台装置呈现出对立于现实的自我言说性。他所营造的视觉奇观改写了空间,体现出迥异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符号,其设计作品在表演过程中,既超然于生活,又与戏剧环境自然共生,观众的感官被不断渗入、扩展和重塑。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保持着探索和开放的心态,新概念、新形式不断融入新作品,从而形成其独特的、不拘一格的美学价值观。鉴此,我们把本次论坛的主题设定为“剧场空间与视觉隐喻”,意欲共同探讨剧场空间的象征、叙事、视觉和历史,以及如何赋予空间形象以修辞功能,在戏剧行动中讲述层次丰富的情感隐喻。


▲主讲嘉宾阿方斯·弗洛雷斯(Alfons Flores)先生讲座现场
回顾、检索新中国舞台美术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我们这个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的前辈们步入布拉格PQ展以来,开始了持续四十年的攻坚克难,除了精神上的执着和固守,无论规模大小,一直在国际交流的人、财、物方面,给予最充裕的物质保障。尤其在令人瞩目的近十年里,中国舞美人通过开眼看世界的国际化之路,激发、涌现出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杰出设计师,他们面向现代同时自觉回望传统,用国际语汇讲述中国故事,并以此赢得国际声誉。

▲胡妙胜与刘杏林、马长山等人组团参加PQ,途经莫斯科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张建敏先生参观中国国家馆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张建敏先生参观碎片展薛殿杰先生展品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冯飚、文化参赞郝红一行参观中国国家展
“国际舞美大师论坛”对当下乃至未来中国戏剧舞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些重要的戏剧变革都与舞美样式的突破密不可分,众多知名导演的作品都与舞美设计师紧密相关。舞美创作在某些程度上已从幕后走上台前,呈现出“视觉剧场”的倾向。剧场空间的完整性日益凸显,表演设计与空间成为舞台实践多样性的美学基础、焦点和关键。我们将以开放与包容的心态面向未来,迎接历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再次祝贺“CISD第十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八届、第九届) 会长

2023年12月19日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责编:张吉才
各专委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各省市舞美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