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哈雷肖像,2017年 / © 彼得·哈雷 -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 摄影:Roxanne Lowit
美国艺术家彼得·哈雷(Peter Halley)于1953年出生于纽约,现在也工作生活于纽约。他于1975年获得耶鲁大学艺术学士学位,并于1978年在新奥尔良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哈雷是20世纪80年代新观念主义运动(Neo-Conceptualist)的领军人物,以其充满系统性的标志性几何绘画而闻名。除了绘画之外,哈雷也从事教学和艺术写作,他曾作为《索引杂志》(Index Magazine)的出版人,并从2002年至2011年,他担任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的绘画和版画研究生学习主任。哈雷标志性的作品创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呈现出如同监狱牢房、计算机芯片和电线导管等,各式存在系统中棱角分明和硬挺的几何形状结构。他笔下大尺幅、通常是荧光色的图像美丽既美丽又惊人,隐喻着一种诞生于当代社会中总体化(totalizing)、往往令人窒息的系统规范所驱动的“人造”(man-made)文化现象的隐喻。
正在展出 | 阿尔敏·莱希 - 上海
「全新绘画」
2023年12月8日 — 2024年1月20日
在许多方面,哈雷的作品是对于出现在他之前的艺术,以及他成长过程中70和80年代的主流文化氛围的直接回应以及评论。在1970年代末期的美国,隶属于现代主义的乌托邦理想——那些聚焦创新、真诚的个人表达原则——在进入到后期资本主义的无限欲望生产所导致的批判文化声浪中,变得越来越受到质疑。横跨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彼得·哈雷创作了大量绘画和著作,围绕探讨在艺术文化和社会大众中日益突出的数字化现象。多产的哈雷也因此成为了纽约市新观念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特别是推动了“新几何概念主义”(neo-geometric conceptualism)的崛起。新几何概念主义除了彼得·哈雷之外,也囊括阿什利·比克斯顿(Ashley Bickerton)、杰夫·昆斯(Jeff Koons)等美国艺术家。他们的共同之处便是致力通过艺术创作批评现代社会过度机械化和商业化的现象,其风格也受到20世纪早期艺术发展脉络的影响——包含极简主义、波普艺术和欧普艺术(op Art)——但却是运用既有的艺术语言批判探讨哈雷曾形容为“几何化的现代生活”(geometricisation of modern life)的社会现状。
哈雷通过自己所打造出的“单元房”(cells)、“监狱”(prisons)和“通道”(conduits)等独特艺术语言,来描述日益孤立的都会建筑环境。尽管纽约的艺术场景堪称热闹非凡,但经哈雷也发现自己经常会感到被完全孤立,而那些深刻体会到孤独的时刻,更是对于艺术家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回顾起当时的心情,忆道:“当我第一次来到纽约时,我感受到了住在狭小公寓里的孤立感—— 这是一种独特的、个体的存在。我想象自己就像是身处在层层叠叠的许多盒子中的一个小盒子里。” 因此哈雷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完全抽象的,更是提出了“图解”(diagrammatic)这个词来形容。艺术家将20世纪抽象绘画的图像语言,转换并用以描绘现代社会中城市景观快速变化。因此,在哈雷画中所见的抽象方形转变成了一个封闭的单元房,艺术家更解释道:“如果我在这个方形上绘制了栅栏,它就会成为一座监狱。而我接着用称之为通道的粗线条把这些方形,也就是监狱和单元房连接起来,试图描绘出我们现代生活中已经被种高度几何化的空间。”画中精确描绘的组织结构也让人联想到电子线路板和压缩虚拟空间,也表达了哈雷从城市景观到高科技设计下的后工业社会的探索。
受到极简主义和色域绘画所呈现出的扁平纯粹影响,彼得·哈雷也持续实验并抽象化自己的绘画语言。他写道:“尽管我想继续创作图像物件——或多或少就是绘画—— 但我想找到一种更为突破性的创作手段来绘制这些处处充满限制的封闭空间。”而能打破其扁平化画面的一种方法,便是将用于居家装修的颜料添加剂Roll-A-Tex所呈现出的凹槽纹理质感引入其中。他也开始实验将画中的矩形或方形形状涂上明亮颜色,可说是受到巴内特·纽曼(Barnett Newman)和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等艺术家的影响。运用工业合成颜色和材料,包含Day-Glo荧光颜料和颜料添加剂Roll-a-Tex来创作,如今也成为了其作品的标志性特色。哈雷的几何语言也与早期纯粹精神抽象的创作理想相反,事实上更接近波普艺术,也呼应了城市环境中所会相遇到的车水马龙、广告与霓虹灯的明亮形状和色彩。
展览现场 | 让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卢森堡馆)
「通道:1980年代绘画」
2023年3月3日 — 10月15日
哈雷一直以来致力探讨的核心创作主题,也是作为思考其所热爱的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包含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和让·博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等人的一种手段,并关联至当下切身的数字技术和资本主义快速扩张下的社会境况。哈雷在他的作品中引入的格子形式既参考了城市网格的社会结构,也映射了底层信息技术网络的扩展。这些几何形状不仅存在于哈雷平面画布上,还无缝融入建筑空间,使观众能够从抽象中感受到21世纪生活的监狱、单元房、通道和公寓楼景观,将我们每个人与事实上孤立且模块化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正在展出 | 阿尔敏·莱希 - 上海
「全新绘画」
2023年12月8日 — 2024年1月20日
彼得·哈雷的艺术实践解放了方形,使其摆脱先前的极简主义阶段,并为新时代点燃了崭新的可能性。通过探索个体生命的境况以及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艺术家运用几何形状来表达新兴数字时代和当代城市空间的物理与心理层面,并在其色彩缤纷的画作中引入了充满动态感的新抽象表现形式,并精准揭示了当代社会高度孤立却又紧密相连的矛盾精神。
阿尔敏·莱希(巴黎 | 布鲁塞尔 | 伦敦 | 纽约 | 上海 | 摩纳哥)
于1997年创立,现代理众多国际上重要的著名和新晋艺术家,并致力于探索现代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同时,阿尔敏·莱希也是阿尔敏与伯纳德·毕加索基金会(FABA)的两位创始人之一。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