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香格纳荣幸宣布艺术家梁绍基个展“溶熔之幻”将于2024年1月14日至6月30日在上海玻璃博物馆重磅呈现。展览将以充满雄心的力作“占据”当代艺术馆上下两层展厅,“溶”为水态,“熔”为“火”性,试图揭示玻璃作为神奇的“第四态”物质的生成过程迷幻的存在形式和其精神内涵,借之折射生命、宇宙、历史、神话、社会在水火相克相生流变之光。




退火新生,跨界重生。
“退火”是玻璃艺术创作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也是玻璃最终成型的关键所在。炙热的熔料在上千度的温度下被塑型,随后经过加热- 保温 - 慢冷 - 快冷四个退火步骤,使其减缓冷却速度的同时降低玻璃的永久应力。过程中变化种种虽可控,但亦有天数。期间,结果的未知性和偶然性也带给玻璃作品不可预知的宿命,令人着迷。“退火”既充满不确定性又具有无限可能,故上海玻璃博物馆当代艺术项目以此为名。如同退火工艺之于玻璃创作的不确定性。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梁绍基专注于在艺术与生物学、装置艺术与雕塑、新媒体以及行为艺术的交汇点上进行深入探索。他的创作持续围绕以蚕的生命历程,通过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探讨时间、生命以及人性的深刻主题。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梁绍基《后视》创作现场局部,2023,摄影:林秉亮

蚕丝,自然有机物,柔软温暖。
玻璃,人造无机物,坚硬冰冷。
在我们的惯常思维中,似乎很难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联系在一起。此次展览亦是梁绍基首次以“玻璃”作为主要的创作媒介,在经历了对于材料的摸索与磨合、“退火”的无数次失败、方案几经修改等艰难的过程,即将退火新生,跨界重生。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梁绍基新作《后视》、《自熔》手稿




突破与实验:玻璃作为新材料
“实验是创造的驱动器。艺术家探索新材料,不仅是为了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语言,而是在好奇地追问,反思,发现其潜能——一种可能性之中获得自我解放。”
——梁绍基

如梁绍基所言,此次与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合作项目,最重要的是期间“实验的过程”,而非仅仅是最后作品的呈现。


梁绍基以“冒险者”的精神,不断试验新的技术和概念,探求玻璃的未知潜能。他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探索,都成为了此次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展现了对观念和材料的深入理解。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作品实验片段,艺术家供图,2023



在历时四年的项目历程中,梁绍基突破玻璃原有的强工艺性,探寻工艺材料之上附着的精神性,甚至将工艺本身变成一种精神。梁绍基的实验态度不仅挣脱了玻璃这一材料的传统工艺性限制,而且深入探索了材料本身所蕴含的精神性。这种探索超越了物质的表面,将“玻璃”本身转化为一种精神表达的载体。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作品实验片段,艺术家供图,2023





水火之间
溶熔之幻

“光是时间、生命、存在、历史、社会、涅槃、溶熔的幻化。在认知‘光之道’的过程中,丝光和玻光邂逅了。”
——梁绍基

梁绍基从未停下对于“光”的追逐和思考。从1988年那一束穿过小窗照射在丝框上的光,到2023年折射世间百态于水火相克相生间孕育的流变幻象之光。

光纳万物,虚归实现。

丝光、玻光、水光、火光……


水和火,自古以来被视为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们不仅是玻璃诞生的关键条件,更深刻象征着生命的起源、变革和终结。在水火交织的复杂过程中,共同创造、映射了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作品局部,艺术家供图,2023

“幻”在此处亦成为了一个关键字,幻象叠嶂,光影迷离,正也暗合了玻璃这一独特第四态——既非固态、液态也非气态的隐喻。它不仅是对蚕生死轮回的象征,也是生命多样性和变幻无常的完美体现。


有机与无机、自然与城市、历史与当下、生命与死亡、创造与毁灭……大千世界永远存在于一种永恒流转之中的过程状态,永不停歇地循环转化,但又从未真正抵达终点。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滑动查看更多作品局部,艺术家供图,2023


在此次展览中,梁绍基以玻璃为观众创造了一片迷幻、残酷、神秘又光怪陆离的世界。线性的时间在这里被涂抹被扭曲,作品和所在场域共同构成了奇特的“废墟感”,让观者无法清晰地辨认是当下所发生之事,亦或是未来重新发掘的考古遗址。“幻”并非单纯的视觉游戏或敷衍的迷惑,而是成为了探寻真实与虚幻、有形与无形之间界限的工具,是对混沌状态下生命本质的反思。

*文字致谢上海玻璃博物馆



/

2024年“退火”项目

梁绍基:溶熔之幻


艺术总监:李力
策展人:阳昕
展期:2024年1月14日-6月30日
展览地点:H18,当代艺术馆,上海玻璃博物馆
(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



/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摄影:林秉亮

梁绍基,1945年出生于上海。1986至89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Maryn Varbanov)研究软雕塑,1980年代末开始进行养蚕艺术实验。三十余年来,梁绍基潜心于艺术与生物学、装置与雕塑、新媒体、行为的临界点进行探索,持续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以与自然互动为特征、以时间、生命为核心的“自然系列”的创作。他的作品充满冥想、哲思和诗性,并成为虚透丝迹的内美。

重要展览:一个柔软的着陆地,克里夫兰当代艺术馆,美国(2023);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吴文化博物馆,苏州(2023);梁绍基:蚕我 我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 (2021-2022);物质的魅力: 来自中国的材料艺术,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洛杉矶),Smart艺术博物馆(芝加哥),美国(2019-2020);梁绍基:恍,木木美术馆,北京(2018);库里蒂巴当代艺术双年展,奥斯克·尼迈耶博物馆,库里蒂巴,巴西(2017);梁绍基:雲上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6);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阿尔里瓦科展览馆, 多哈, 卡塔尔(2016);梁绍基:元,香格纳画廊,上海(2014);艺术之变,海沃德美术馆,伦敦,英国(2012);第二届潘塞夫双年展,原南斯拉夫,塞尔维亚(2002);第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0);第五届里昂双年展,里昂,法国(2000);第六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斯坦布尔,土耳其(1999);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1999);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等。

梁绍基2002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2009年获荷兰克劳斯亲王奖。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艺术家|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  ShanghART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