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above, So below
©万一空间 Copyright©W.ONESPACE
* Please scroll down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下文为万一空间与艺术家的原创采访。内容由万一空间整理,并经受访者校核。
W:万一空间
W: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在瑞士与荷兰生活学习经历对您创作的影响吗?
K:在阿姆斯特丹的里特维尔学术学院(Gerrit Rietveld Academie)学习期间,80年代和90年代的佛兰德斯绘画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我在荷兰受到了艺术上全面的熏陶。而诸如勒内·丹尼尔斯(René Daniëls)、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或玛琳·杜马斯(Marlène Dumas)这样的艺术家无论在过去直至现在都仍是我的参考。在我如今居住的瑞士,关于具象绘画的讨论相对较少。尽管如此,我的家庭背景以及瑞士的自然风光都是我艺术创作中的关键元素。
艺术家工作室
©科查·瑞斯特(Kotscha Reist)
W:请问您画作中的“现实”是什么?
W:怎样的景物与日常生活会启发您的创作?您如何处理作品中的光影平衡,对色相和冷暖又有怎样的偏好?
K:在我的作品中,风景和日常生活更像是一种设定,指涉着我真实的或想象中的经历。文学,或者应该说文字,在这里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光影对我来说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元素。我的色彩选择大多非常克制,这是我对充满花哨广告的媒体世界的回应。
红灯 Red Light
科查·瑞斯特 Kotscha Reist
130 x 160 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6
W:在作品《传承》(Heritage)中,您描绘了一面挂满您作品的墙,能请您谈谈这部作品的更多细节吗?
K:作品《传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创作的。作品名称指的是我几年前从母亲那里作为礼物得到的猫咪雕像。但我从来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它。同时,它也反映了我与已故母亲的关系。而《传承》也可以与艺术遗产联系起来。画面中的画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窗口或图片的集合,并最终指向了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的一些画作。里面这些都是我画过的图片,是我自己想象中的遗产。这幅画还可以被看作是《内容》系列(Contents)的预备作品,在那一系列中我应用了相近的方式。
传承 Heritage
科查·瑞斯特 Kotscha Reist
145 x 160 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W:在您的作品中,人物似乎很少出现在具体的场景里。您如何看待您的肖像和其他作品?
K:事实上,人物在我的画作中很少出现。我相信这种缺席为图像增加了张力,因为人物是潜在地存在着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不画人物或肖像,当我与被画之人存在某种具体关系时,这些肖像才会被创作出来,但这种关系也可以是虚构的。
K:我经常使用我的相机,也会用智能手机。这些照片是我灵感的来源,是一种笔记文本。但其实我对照片本身的兴趣较小,通常只使用其中的细节。
K:我有两种工作方法:1. 类似于日本俳句(Japanese haiku)的分层绘画,这是一种快速的工作方法;2. 去构建一幅图像,其中表面和物体被连接在一起。我使用胶带进行创作已经好几年了。这种并置颜色表面和叙事元素的方式有时使画作看起来异常而平坦。 我对工作方法进一步发展的考虑始终是我对创作反思的一部分。
©科查·瑞斯特(Kotscha Reist)
W:我们可以看到您对结构、秩序和体块感兴趣,它们在场景和细节描绘中经常出现,这或许与您出生于建筑师家庭有一定关系。您的作品中呈现了一种克制的旁观者视角,您认为自己是一个更偏向理性的人吗?
2022
W:我们看到您过去有一些瓷器作为母题的作品,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下这个么?
K:我曾经画过一些花瓶。我的初衷是要描绘19世纪资产阶级对中式风格这一奇异的域外文化感兴趣。我祖父母家中也有这样的花瓶。当然它们是仿造的,但它只是“良好品味”的一部分表现,这也是对当时殖民主义及我们如今对其后殖民的感受进行的一种审视。我对花瓶的夸张描绘使它们脱离了实际的背景,尽管它们具有明显的形象,我却将它们变成了对“过去”的一种抽象。
图书馆 Library
科查·瑞斯特 Kotscha Reist
130 x 85 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鸣谢:周围艺术画廊
One Talk
Kotscha Reist
请向下滑动文字 Please swipe down the text
科查·瑞斯特(Kotscha Reist)1963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现居伯尔尼并于图恩工作。科查的绘画持续地探索着两个题材:首先是他对摄影的学习,其次是他对绘画自我反思的讨论,这一讨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伯尔尼美术馆的环境中深入进行。科查的摄影素材来源广泛,他从广阔的宇宙中汲取灵感,并以此创作了树枝结构、窗户、童年照片等题材的绘画作品。他通常会放大和异化原作,让画中的图案像透过面纱一样显现出来,从而几乎使其消失,这种存在与不存在的辩证关系贯穿于他的作品始终。通过薄而多层次地涂抹颜料并保持对整体色彩明度的克制,科查的创作反映了存在与消失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
科查定期在瑞士和其他国家举办展览,其作品也被蓬皮杜艺术中心、诺曼底艺术基金会、瑞士联合银行伦敦分行、荷兰ABN AMRO银行、伯尔尼、图恩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收藏。
He regularly exhibits in Switzerland and abroad. His work is re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and Swiss collections (Centre Pompidou, Frac Normandie, UBS London, ABN AMRO in the Netherlands, Kunstmuseum Bern, Thun, etc.).
埃里克·扎特奎斯特(Eric Zetterquist,1962- )曾在日本艺术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1948- )麾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现代摄影与东方古典艺术近十载直至 1992 年。如今,他常驻纽约。"物体肖像(Object Portraits)”主要着眼于对古陶瓷的肖像描绘,并以一系列高度精致的抽象手法表现古陶瓷细节。扎特奎斯特将这一系列作品描述为 "中西合璧、新旧交汇 "的项目,其中涵盖了硬边绘画技术(Hard Edge)和高度概括后的宋瓷造型元素等灵感。倘若再进一步,其中还有宋代山水画的审美取向,而另一些作品则让人联想到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1898-1976 )所代表的现代主义构成风格。
1992年他在纽约成立了“Zetterquist Galleries”,专⻔经营中国艺术品和陶瓷艺术品。扎特奎斯特的摄影作品曾在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费城艺术博物馆(2014年)、曼谷东南亚陶瓷博物馆等地展出,他的专著《Object Portaits》由美国Nazraeli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
Eric Zetterquist (1962- ) studied contemporary photographic expression and oriental antique art while working for Japanese modern artist Hiroshi Sugimoto (1948- ) for 10 years until 1992. Today he is based in New York. “Object Portraits”, mainly portraits of antique ceramics, is a series of highly sophisticated, abstract expressions of the details of antique ceramics. Zetterquist describes this series as an “East-Meets-West and Old-Meets-New” project, and mentions that he was inspired by hard-edge artworks and Song ceramics. In fact, some of his works suggest influence of Song landscape paintings while other works are reminiscent of modernist composition as exemplified in 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 ’s works.
In 1992, he established Zetterquist Galleries in New York, specialising in Chinese art and ceramics. Zetterquist's photographs have been exhibited in The Museum of Oriental Ceramics, Osaka (2018), Southeast Asian Ceramics Museum in Bangkok (2016),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2014) and so on, and his book Object Portraits was published by Nazraeli Press in 2018.
Zheng Yi has made works about boxes since 2010. These works concern on personal memory, collective memory. Influenced by Surrealism, Assemblism and Minimalism, he tries to combine the spirit of substance with the experience of human life, which is the essential of “Zen” aestheics. He is now focusing on the public spaces of his works, and trying to build a bridge for conversation between “box” and viewers.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