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2024新年到来之际,由艺术家蒲英玮作为视觉创意指导与V Magzine中文版合作的1月刊中发布“何以为龙?”专题。V中文版1月刊以时尚和消费的眼光,从各种角度参与到了“龙”这一图腾的当代塑造和时代流变的过程当中。收藏家仇浩然作为特邀访谈策划,在本专题中与艺术家蒲英玮对话,以“龙”为线索,聚焦个体与世界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以及在地性与全球化之间的平衡。

以下文章及内容转载自《V Magzine》中文版。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几千年来,一代代画师工匠们演绎和诠释着“龙”的形象,一代代华夏子民被指引着共同想象“龙”的生命体。“龙”的外观不断变化,但我们都默认:它们是同一个种族;我们也因此而默认:我们是同一个种族。


许多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继续沿用这一传统母题,龙的形象千变万化或隐或现,继续指引着我们的集体想象。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艺术家蒲英玮与V Magzine共创视觉,图形由蒲英玮设计

巴洛克刺绣针织连身裙 Balmain



V中文版1月刊以时尚和消费的眼光,从各种角度参与到了“龙”这一图腾的当代塑造和时代流变的过程当中。然而,“何以为龙?”这是艺术家蒲英玮提出的一个问题。


作为新一代政治性观念艺术的积极参与者,蒲英玮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美术与中国早期前卫艺术的视觉与思想脉络,其实践跨越绘画、写作、设计、策展、讲演等多种形态,试图构建一种富有鼓舞性与动员性的“新国际主义” 作品语境。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艺术家蒲英玮共创视觉,为本期主题将其标志性的“帝国字体”组合设计了一个“龙”的logo/当代图腾。

红色皮质斗篷、红色皮质直筒长裤 Route Six



收藏家仇浩然作为特邀访谈策划参与到本期艺术专题,他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收藏着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也与全球数家重要艺术机构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同时具备着全球视野和对本土文化的关照。


在与蒲英玮的对话中,他们以“龙”为线索,聚焦个体与世界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以及在地性与全球化之间的平衡。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旨在重新思考“龙”这一传统意象,探索其在当代更新的生命力与意义。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关于“龙”的私人感受,我有两个故事想分享一下。第一个故事与我的家庭有关,因为我的祖父是一位古董收藏家,家中常摆放着与龙有关的古董。我大约三年级的时候,美术课上被要求画一只花瓶,我在其中加入了一些“龙”的纹理,老师说我画得十分传神。随着课下的深入学习,我开始注意到“龙”的纹理和颜色随着年代变化的差异,也思考着不同历史背景下,“龙”的变化代表着什么。


第二个故事可能就比较神秘,也许有点“迷信”。我的母亲曾告诉我,有一位算命先生说在我出生之前,天气会雷雨交加,但我出生后天气就会突然变得晴朗。这位算命先生的话竟然真的应验了,家里开始传说我是不是“恶龙”或是“神龙”降世。

我对于“龙”也有着一种非常家庭化的感受。因为我的母亲属龙,而我属蛇,也就是小龙。属相的关系让我认为“龙”并不是一种神圣或邪恶、遥不可及的存在。另一方面,我的父亲是一位石头收藏家,热爱奇石。他经常会发掘一些形状独特的石头,如观音或者龙的形状,将它们视为珍宝,并精心地配上木盒底座,将其摆放在家中的特殊位置,以祈祷家庭的平安和福气。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将他对“龙”和“佛”的认知投射在石头上,将他潜意识中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具象化。这种定义事物价值的行为模式与艺术的逻辑非常相似,是人类独有的一种价值行动。因此创作时,我能深切地感知到这种家庭化的关联,龙对我来说成为一种亲切、可对话的存在。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蒲英玮作品:《暗龙星》(局部),2022-2023,布面油画、亚克力、纸本拼贴、丝网印刷、绢、金箔、邮票、信封、喷漆、油漆笔,100x80cm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龙”曾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皇权崇拜”,但其实不同的个体对于“龙”气质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

是的,“龙”本身是一种被塑造的形象。普遍认为蛇是“龙”的原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龙”的形象进行了延伸,融入了牛羊、鳄鱼等各种动物的特征,这种多样性代表了人类对于超越自身能力的事物的向往和想象。因此,中国的“龙”本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愿景的向往,同时也承载着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这种共存关系赋予了其丰富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发生着多样化的演变。从商周时代的符号性图腾,到战国时代的龙纹,再到唐代时期明确而清晰的“龙”形象,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人民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也标志着皇权合法性建立以及神圣力量人性化的过程。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中国的“龙”已经成为一种华夏文化特有的祥瑞和福祉的象征,与西方的龙“dragon”有了明显的区别。这种意象回应着中华民族海内外每个个体的期许以及对民族的责任感,成为一种超越时间的、公共的精神。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龙纹织绣,唐代文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落脚到我的创作意图,创作中去引入“龙”或者说某些创作手法实际是一种对于社会和历史的文化诉求,是希望作为当代艺术家能够从个人的角度去反映现下的社会现实,去回应一些政治议题。但绝非要将观众生硬地带入到宏大议题的讨论中,而是希望通过作品为人们创造一种政治体感,从而引发大家对于某些现象的思考。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说到作品的政治性,我认为蒲英玮的作品是非常区别于早前中国艺术家作品的。这不仅是中国政治环境乃至全球政治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蒲英玮不再在作品中描述某些具体的感受和观点,而是引入观照历史和哲学的艺术方法论。我认为这种创作手法能够让作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长久的艺术影响。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刚才我们提到“龙”作为一种符号很多时候象征着一种传统政权的合法性(legitimization)。那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蒲英玮你在作品中使用“龙”的形象的意图是什么呢?期待观众有什么样的反馈呢?

我想要通过作品传达一个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生活的复杂性,包括对社会的观察、意见、赞同和期待。同时这种复杂性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生长的。面对日常生活中各种繁复的信息,人们需要时间来理解,需要与这些相左的声音共处,实现自洽。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看到你的新作品《珍龙取水》中关于中国古代志怪故事集《聊斋志异》的元素运用,这些元素也是广义的中华文化所共享的,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你希望在现代艺术表达中为传统文化找寻新的诠释?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艺术家蒲英玮共创视觉,手绘着色图片:银色亮片造型头饰 YUEQI QI

融合蒲英玮作品:《珍龙取水(聊斋志异:从天堂、地狱、资本主义带来的形象)》(局部),2023,布面油画、亚克力、丝网印刷、绢、国画颜料、水墨、邮票、金箔、铜箔、喷漆、马克笔,200x300cm


首先,我的创作逻辑围绕着一些固定的符号和形象,希望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有机地联想到我作为艺术家和实践者的个人丰富性。我强调作品中个人生命的符号,期望创造一种与中国社会变革相关的视觉体系。例如,透过对非洲的关切,重新思考“父亲”形象等方式,将个人经历和观察融入作品,释放个人材料的潜力。


同时,蒲松龄《聊斋》的写作方式展现着强烈的公共性,与我的创作逻辑非常契合,因此我借用其中元素并引入更长的“近代中国”的时间线,企图去超越传统的中国当代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关键性元素重新解构,创造非传统的表达形式。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谈到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呈现,我觉察到许多中国艺术家试图在西方主流的艺术体系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却未充分体现我们传统艺术文化的独特之处。我认为中国艺术应当如同“龙”一样,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持续吸纳新文化,不断蜕变,却始终保持其经久不变的精神,唯有如此,中国艺术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我认为不同的艺术创作者或观众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非常不同的,反映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表达形式上也不尽相同。以我曾就读的四川美术学院为例,其创作风格受学院性质和时代关注要点的影响,呈现出与市场风格截然不同的特色,类似于农民画、乡土艺术等形式。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艺术生态扩散得更广泛,参与艺术讨论的人数与声量都在扩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深度思考和关注关键问题。从更长的角度来看,这些声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影响力,文化层面与全球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似乎存在一些欠缺。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艺术家蒲英玮共创视觉,手绘着色图片:饰钻连身裙 Valentino

融合蒲英玮作品:《红龙》(局部)2021-2022,布面油画,木刻版画,藏红花,宣纸,水墨,纸本图像输出,丝网印刷,丙烯,金箔,邮票,油漆笔,40x60cm


我想继续这个话题并与仇浩然深入讨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文化工作者似乎更加偏向关注西方国家,如英美和法国,而往往对非洲和南美等地的艺术和文化忽视较多。同时,在中国艺术家讨论全球化时,很多人仍然将焦点放在西方的经典博物馆上。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应该是更新对艺术全球化的认知,不仅仅局限于在西方经典博物馆举办展览。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我认为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语言和传播方面的问题,全球艺术的定位和意识形态主要以英语为主导,导致在艺术传播中经常需要进行翻译,这可能限制了某些在地的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其次,强势的西方美术馆体系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在西方的美术馆中,中国艺术往往被视为一种填充或者补足,而中国的美术馆中,尤其是一些新兴美术馆,存在相当话语权的缺失。


第三,国内美学教育的不系统性也是一个挑战,与西方国家的艺术学院相比,国内的教材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


最后,社会观众的艺术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中国观众对艺术的理解还有待提高,要推动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需要对大众进行更全面的艺术认知教育。


因此,艺术从业者或文化从业者在认识到这些局限性的基础上,需要保持开放的思想,避免被外部因素框定。让艺术创造的巧思如同飞“龙”一般遨游,超越既定框架,真正去平衡在地化和全球化的张力。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出品:王锋,李晓娟

监制:于梦菡 Rebecca Yu

编辑:韦祎

特邀创意指导:蒲英玮

特邀访谈策划:仇浩然

摄影:WIN TAM

摄影统筹:YUKO

美术设计:BOCIAN&WPDF

撰稿:处子出桃

造型:Mou

时装助理:Novi、Ryan

模特:赖思思(WEBS 巨合模特)

新媒体统筹:Chen

新媒体设计:付路路


以上文章来自V中文版1月刊,有删改



蒲英玮简介

蒲英玮,1989年出生,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毕业于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评委会最高嘉奖。作为新一代政治性观念艺术的积极参与者,蒲英玮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美术与中国早期前卫艺术的视觉与思想脉络,其实践跨越绘画、写作、设计、策展、讲演等多种形态,形成了艺术家独特的语言系统与历史视阈。在近期的实践中,蒲英玮进一步将自己投身于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史中,并融入了更多元的在地性文化,试图构建一种富有动员性的“新国际主义”作品语境。其作品展出于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利物浦沃克美术馆、新中法学院、星美术馆、和美术馆、松美术馆、OCAT馆群、四方当代美术馆等机构;曾参与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卡昂电影节;曾获得约翰·莫尔绘画奖,文章《帝国遗产》获得IAAC国际艺术评论奖。



蜂巢 | 上海 Hive|Shanghai 

正在展出 | ON VIEW 

2023.12.22-2024.1.27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蜂巢·生成 |上海 Hive Becoming|Shanghai 

正在展出| ON VIEW 

2023.12.22-2024.1.27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艺术家展讯 |即将开幕 

2024.1.13-2024.3.24

方媛:激浪

Fang Yuan: Flux

龙美术馆 | Long Museum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V Magzine专题|蒲英玮对话仇浩然:“何以为龙?” 崇真艺客


蜂巢|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 Beijing

E06, 798 Art Zon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China


蜂巢|上海

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270号中一大楼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 Shanghai

First Trust Co. Building, 270 East Beiji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01, China


蜂巢 · 生成 |上海

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211号

Hive Becoming | Shanghai 

211 East Beiji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01, China


开馆时间/Opening Hours

周二至周日 10:00–18:00,周一闭馆

Tuesday to Sunday 10:00–18:00, closed on Mondays


Tel. +86 010 59789530 / 59789531

官方微信:蜂巢艺术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HIVEART2013)

Redbook: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Instagram: @hivecontemporaryart

Facebook: @hiveartcenter

Email: info@hiveart.cn

www.hiveart.cn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