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主办: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24日 - 2024年3月10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1、2楼展厅、特展厅)、美术文献艺术中心(2、3楼展厅)
策展人:刘旭光
艺术总监:冀少峰、刘明
展览总监:傅中望
展览统筹:刘力英、吴垠、胡莺
策展小组:夏梓、吴垠、李新铎、符坚、刘鸿萧
学术委员会
主任:冀少峰
委员(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崔灿灿、高名潞、李章旭(韩)、钱志坚(美)、千叶成夫(日)、清水敏男(日)、王鸿海、乌苏拉·潘汉斯·布勒(德)
展览陈列:何淑君、张骞、简杰
展览设计:乔杰、汪鋆、田野
展览执行:程然、周慧怡、李玉娟、张茜
展览宣传:夏梓、符坚、车逸豪、曾静、易雨潇
公共教育:雷雅婷、宋灿
展览收藏:马文婷、张丽
展览会务:黄利、李煜婷、王佳雯
技术支持:北京电影学院、青岛电影学院
设备支持:合肥澄观科技有限公司、VIVITEK
“归墟”一词来自《山海经》,是指东海的水不断的被“归墟”这个地方所吸吮进去,但水的行止并不清晰,这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即走进虚无。今天在对宇宙探索中,“归墟”的概念也在表示宇宙黑洞吞噬着星系,也是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产生新的物质,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在整个宇宙大的循环里,人类生存在三维空间之中,但我们的精神追求方向却是超越我们生存空间的,并在多维度的空间中思考问题,这也就是我们的艺术创作的世界。今天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对艺术探索和思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次展览我们定位在新媒体艺术,是因为新媒体艺术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非常深入的发展,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另外,参展艺术家的选择主要在东方的大背景之中,是从我们的角度出发选择看世界的方式。
策展人:刘旭光
归墟与维度:
第六届美术文献展
2023/11/24至2024/03/10
由湖北美术馆与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
“归墟与维度:第六届美术文献展”
已于2023年11月24日开展
归墟与维度:
第六届美术文献展
展览共邀请参展艺术家103人(组),设“空间/场域”“光影/媒介”“形式/跨界”“语言/对话”四个单元,分别在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展出,涉及电影和影像艺术作品、数字沉浸式和交互艺术、跨媒介和空间艺术以及多种材质的艺术实践作品。
展览期间,我们将推出四期“展览特辑”,分别以四个单元为阅读视角,让我们跟随策展人刘旭光的讲述,进入“归墟与维度:第六届美术文献展”。
第四单元
UNIT 4
参展艺术家
Participating artists
”
李镇 + 彦风、罗晓冬、仇墨娇、石玩玩、坂井滋和(日)、寺山修司(日)、王克伟、魏青吉、翁羽、武小川、杨英吉、殷子 + 董梦迪、袁加、张冰、张小涛
艺术的语言是通过物质材料以及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转化成为审美的过程,形成了艺术的表达方式。去分析观察艺术的不同表现方法,可以体现艺术创造过程,通过艺术的不同媒介表达其特征。物体的形状或者形态,在装置以及行为的艺术作品中,用身体的表达来完成自己的愿望。
寺山修司(日)戏剧海报
寺山修司(日)文献资料
本单元我们邀请了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实验影像艺术家寺山修司。这位艺术家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的实验电影中是代表人物。同时,他的艺术语言对世界电影也有一定的影响。寺山修司的艺术涉猎范围包括:诗歌、戏剧、行为表演、图片、小说以及实验电影。由于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艺术的教学需要,更早的接触到了寺山修司的实验电影。并且,一直作为我们教学的重要案例使用。它的造型方式中的语言转换来自传统的文化、现实的生活以及梦幻世界。作品的维度关系给我们带来多样的视觉空间的体验。
将身体作为媒介,介入到创作之中,这样的经验是行为艺术的一种语言能力。在装置艺术空间中利用各种材料,构建的相互关系从中调动人的参与。在艺术场域中实施艺术家的意志。寺山修司的作品是首先在人的意识中拓展思维逻辑。物质形态之间的互动置换,抵达新的形态并且反作用于意识之中。开发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从中得到创作的灵感和形式跨界。事物的形态、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结构关系,在艺术的创作中紧密地围绕着“美”的形式法则,也就是说在形态当中涉及内核的结构关系,对此相互的连接揭示内部空间,产生对精神的作用力,形式关系对其他形式出现影响;比如说:物质结构的到来的形式关系,或者是以数字图像结构带来的形式关系等。这两者之间的跳越,把它将定位在跨界。艺术创作在形式之间跨越,艺术语言无疑就是我们探讨的跨界的问题,超越两种形式以上的构造,带来了丰富的语言关系、结构关系的次序,更为多样化为思考问题带来了契机。
李镇+彦风《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二十年》
尺寸可变
影像
2023年
李镇+彦风的“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二十年”的项目历时数年,现在已有一部著作出版。跨世纪前后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在当代艺术领域作出贡献。艺术家在教育一线,也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做出最大的努力。李镇+彦风的此项目以图书和纪录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展出现场可以看到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的轨迹。
魏青吉《春江水暖》
宣纸 水墨
180cm×161cm
2021年
魏青吉是当代水墨领域的艺术家。他的水墨符号明确,并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带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图像的概念。以夸张的手法在色彩以及水墨的精神,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对事物的认知。
罗晓冬《自然力》
205cm×155cm ,200cm×150cm
2022-2023年
罗晓冬在平面的作品中进行探索,他的色彩变化多样的图形交织重叠,带有一种当代青年艺术家的活力,主观决定在图像图形中穿梭跨越,表达着自己内心和精神寄托。
袁加《2022 No.6》
布面油画
306cm×492cm
2022年
袁加的绘画,近些年来在具象和抽象的领域进行探索,在形式中提炼图像的语言并在形式概念中定位自我。他的工作充满热情反映在大幅的绘画作品之中,记录了他对绘画语言的执着和追求。
张冰《鸟瞰——介质的袭击》
图片装置 废弃电子元件 垃圾袋 废机油等
150cm×150cm
2011年
张冰的摄影具有从宏观看世界的俯瞰视角。用电子部件组成都市的三维画面,在精美的图像中表现城市的写照,同时也反映出信息时代的问题,垃圾及废弃物件围绕着我们,人类向往着未来,但是在发展中,警示人类问题随时随地存在。
石玩玩《没有文化的人不悲伤》
影像装置
2023年
石玩玩是一位在装置影像绘画中探索的艺术家,他思想活跃表现方式多样,在前沿的意识领域中不断地深入探索。对语言方式的探索,绘画、数字图像以及装置影像,数十年追求的梦想,以时代精神诠释语言的重要性。
坂井滋和(日)《Lolenzyβ》
数字影像
2022-2023年
坂井滋和是早稻田大学的教授。他在数字艺术以及交互艺术领域以科学研究的手段,将图像转换为艺术体验,在编程和图像之间发现当下视觉的问题。材料与材质的语言,空间性和程序语言跨度为视觉领域拓展了对话的机会,对“美”(愉悦的判断)和“像”(视觉的经验)的审美,转移到对材料和空间以及程序系统产生的美学关系,从中艺术的语言和对话领域发展到精神空间之中,本单元的艺术指向也在这里。
武小川+关中艺术合作社《关中忙罢艺术节》
材料不限
尺寸可变
2018-2023年
武小川教授是关中忙罢艺术节的主要策展人,他的艺术实践以及教学实践都是在一线,既是教育者也是艺术家。将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及发展紧密与艺术联系在一起,投身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并且将当代艺术植入在农村,表达了他独特的艺术观念和社会意识。
张小涛《三千世界·蜉蝣》
数字影像
时长 07′39″
2018年
张小涛是在前沿领域不断地探索的艺术家,他早年进行油画创作,然后很长的时间内在动画(包括3D动画)进行创作。近些年来他在绘画和动画的基础之上,介入到体验与交互领域的沉浸式艺术的探索。在中国的当代艺术领域中,一直走在前面从中发现自我的潜质,不断挑战新的艺术语言方式。
殷子+董梦迪《二十》
录像
时长 2′57″
2017年
殷子+董梦迪的影像作品《二十》体现出年轻一代的艺术方向,在流动影像语言中强调了现实性,并且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创作,用电影的蒙太奇的语言和影像语言中挑战叙事,在多领域进行尝试发现新的创作机制。
仇墨娇 《寂 NO.35》
综合材料
120cm×120cm
2021年
仇墨娇在抽象绘画领域进行实践,她有美国学习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拓宽了视野。在作品的形式以及内容上摆脱束缚,材料的应用大胆,在绘画中展现出对艺术形式和材料探索的勇气。
翁羽《在凡间》
视频
2022年
翁羽的影像作品反映出他在电影创作实践中获得了大量经验。他对电影美术语言空间和电影中视觉语言的认知,通过在叙事中不断地寻找人性的本质,生活与生命中的矛盾将其转换成了自己的艺术。
王克伟《有风的世界》
亚克力 UV灯
120cm×80cm×4
2014年
王克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他的作品一直在跨媒介领域中尝试,其中包括材质的跨界以及视觉维度关系之间的跨界。他不断有新的想法产生,并且体现在创作实践中。他的装置涉及光、声音、影像、金属和其他材料。材料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的是跨界之间的语言对话。
杨英吉《我感受到的瞬间》
特殊相纸
21.5cm×28cm
2023年
《诺曼底的月光石》
诺曼底的海边石块 蓝色蜡油
10cm×8cm
2023年
《100年前宁芬堡的少年》
玻璃底片手工冲印 暖调纸
10cm×13cm
2023年
《指缝隙间的微⻛》
泥土
6.5cm×2cm
2023年
《扩散微⻛——无意义》
特殊相纸
21.5cm×28cm
2023年
《点了4次才点燃的火柴》
激活干火柴4支
6cm×4cm
2023年
往下滑动查看更多作品信息
杨英吉的作品在二维图像以及装置之中获得灵感。她的图片中有装置的概念,在装置中有身体的参与,以及绘画灵动感融入她的作品里。她的作品和她的艺术实践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她是一位善于动手制作的艺术家,不管是她的图片还是装置都有相关性,并且在制作中寻找自己独特的视觉表达。
艺术的语言强调它的物质材料以及媒介;在此基础之上,它的表现的方法以及作品的形式结构,成为表达的语言载体。通过艺术的表现,在材料或者形式上建构独立的视觉方式。第四单元的语言与对话,主要强调它的语言的独特性,通过艺术的语言相互交流对话。当然,艺术语言在场域中对话,也是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当强调地形性时所在的地点很重要。艺术项目在农村、工厂、社区及公共场所展开,与观众及参与者面对面对话,已经成为当下不可缺少的艺术交流形式。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在近20年的发展中,首先反映在时代的需求,形成了当代特征的艺术语言。今天将艺术的发展脉络重新总结,以文献的方式与大众对话。所在的场域不同,更加体现出当代艺术在前沿的探索,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实验精神。
(文/刘旭光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艺术家 策展人)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1、2楼展厅、特展厅)、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2、3楼展厅)
相关推荐
展览 | 收藏 | 研究 | 教育 | 交流 | 服务
//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00—17:00
16:30观众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 预约渠道
“湖北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游湖北小程序、武汉文旅码小程序、美团APP获取二维码
凭线上预约二维码核销入馆
// 交通信息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三官殿1号
公交:乘坐709路、402路、411路、
578路、810路、701路、552路、
14路至东湖路省博物馆站下
地铁:乘8号线至省博湖北日报站(A出口)
// 官方网站
Http://www.hbmoa.com
// 咨询电话
027-86796062/027-86796067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