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Rough Type

利维坦按:




很早之前在哪里看过:如果你问一位成年人自行车的工作原理是啥,他一定觉得这是一个傻瓜都知道答案的问题,可是,一旦你让他通过简单的图绘把他认为的自行车原理画出来,结果就十分尴尬了:很多人画出来的都是错误的。

这就是典型的知识幻觉:我们自己以为我们懂了许多,但是当被问到技术的细节时候,我们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是想当然的、大而化之的。当然,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知识不断细化的必然结果,大多数人其实不需要知道背后的原理,却并不妨碍我们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不过,也不要小瞧了这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比如,在很多领域,人们都会在对一些议题一知半解之后,产生强烈的情绪化的判断,而这种情绪化的判断特别容易因为群体的圈层化而难以听取圈层外的信息,进而形成某种极端的群体思维。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利维坦歌单】跟上不迷路

我们有一个新号利维坦行星可以关注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如果你认为自己相当聪明且受过良好教育,你可能会认为你对世界的核心运作方式有相当不错的了解,对我们周围熟悉的发明和自然现象也有一定的认知。

现在,请思考以下问题: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晴天可能比阴天更冷?直升机是如何飞行的?马桶是如何冲水的?

接下来,问问自己:你能对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给出详细的回答吗?还是你只对每种情况的大致概念有一点了解?

如果你像很多心理研究的参与者一样,一开始可能觉得自己会表现得相当不错。但是,当他们被要求对每个问题都深入回答时,大多数人都完全懵了,就像你现在可能也有点懵一样。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Darwinian Business

这种偏误被称为“知识幻觉”(illusion of knowledge)。

或许你觉得这几个例子挺琐碎的——毕竟,这些问题有点像个好奇的小孩子问的,最坏的结果可能就是在家人面前丢点脸。但是,这种知识幻觉可能会在很多领域影响我们的判断,比如面试时可能让我们夸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忽视同事的贡献,甚至接下一份我们完全hold不住的工作。

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意识到这种智力傲慢及其后果。好消息是,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有一些超简单的方法可以避免这个认知陷阱。


未知的未知

“知识幻觉”(又称为“解释深度幻觉”,illusion of explanatory depth最早在2002年首次被揭示。
在一系列研究中[1],耶鲁大学的列昂尼德·罗森布利特(Leonid Rozenblit)和弗兰克·凯尔(Frank Keil)向参与者提供科学现象和技术机制的解释示例,并根据从1(非常模糊)到7(非常透彻)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这确保所有参与者在判断何为对一个主题的“模糊”或“透彻”理解时均能达成一致。
随后测试开始。在面对更多科学和技术问题时,参与者们必须使用相同的评分标准评估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回答每个问题的程度,然后尽可能详细地写下他们的解释。
两人发现,参与者对他们理解的初始评估通常过于乐观。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写出关于这个主题的段落,但通常只提供了最基本的回答概要,事后,很多人对自己所知之少感到惊讶。
研究人员怀疑,这种过度自信源于参与者能够在脑海中形象化所涉及的概念;例如,对于直升机的飞行,他们能够轻松地在脑海中呈现出这个过程,这使得他们对解释其运动机理更有信心。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PilotCareerHQ

自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以来,心理学家在许多不同的背景下揭示了知识幻觉。例如,得克萨斯州南卫理公会大学的市场营销助理教授马修·费舍尔(Matthew Fisher)发现[2],许多大学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极大地高估了他们对所学专业的理解。
与第一次实验类似,参与者们被要求在提供详细解释之前评估他们对不同概念的理解。然而,这一次的问题来自多年前他们所学的专业。
由于记忆的自然衰减,参与者似乎忘记了许多重要的细节,但他们没有注意到自己失去了多少知识,这导致他们对初始预测过于自信。在判断他们的理解时,他们假设自己知道的和完全沉浸在学科中时一样多。



许多人高估了通过观察他人学到东西的能力,导致了“技能习得幻觉”。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Terence Eden's Blog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3],在线资源获取的便捷性,可能会加剧我们的过度自信,因为我们会把互联网上的丰富知识误认为是自己的记忆。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Wikipedia

费舍尔请一组参与者借助搜索引擎回答问题,比如“拉链是如何工作的?”,而另一组则只被要求在不使用任何额外来源的情况下评估他们对该主题的理解。

随后,两组参与者都接受了关于知识幻觉的原始测试,回答了四个额外的问题,比如“龙卷风是如何形成的?”和“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更温暖?” 

他发现,在初始问题中使用互联网的人,在随后的任务中表现出更大的过度自信。


技能习得幻觉

也许更严重的是,许多人高估了通过观察他人学到东西的能力,导致了“技能习得幻觉”[4]。

美国西北大学管理与市场营销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员迈克尔·卡达斯(Michael Kardas)让参与者反复观看各种技能的视频,比如投掷飞镖或跳月球漫步舞,最多观看20次。他们必须估计自己的能力,然后尝试完成这项任务。

大多数参与者认为仅仅通过观察电影片段就能帮助他们学到这些技能。而且他们观看的视频次数越多,初始信心就越大。

然而,现实却是相当令人失望的。“人们认为如果他们观看视频20次,得分会比观看一次高,”卡达斯说,“但他们的实际表现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学习的证据。”

令人惊讶的是,被动观察甚至可以增加人们对执行复杂的、生死攸关任务能力的信心,比如着陆一架飞机[5]。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的博士生凯拉·乔丹(Kayla Jordan)领导了这项研究,她直接受到了卡达斯研究的启发。“我们想要测试这一现象的极限——它是否适用于真正的专业技能。”她指出,驾驶飞机需要数百小时的培训和对物理学、气象学和工程学的深刻理解,这些无法通过短视频学到。
参与者首先被告知,“想象你在一架小型通勤飞机上。由于紧急情况,飞行员失去行动能力,你是唯一能让飞机着陆的人”。然后,参与者中有一半人观看了一个4分钟的视频,展示了飞行员着陆飞机的过程,而其余人则没有看到这段视频。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Laughing Squid

关键是,这部电影甚至没有展示飞行员在整个过程中手部的动作——它在教学上毫无用处。然而,许多看过这段视频的人对自己安全着陆飞机的能力变得更加乐观。
“相对于没有观看视频的人,他们的信心提高了约30%,”乔丹说。


现实生活中的困境

这些知识幻觉可能会产生重要的后果。对自己知识的过度自信可能意味着你在面试或演讲前准备不够充分,当需要展示专业知识时,可能会感到尴尬。

在谋求晋升时,过度自信可能是一个特别的问题。在远距离观察他人时,你可能会认为自己知道工作需要什么,以及自己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技能。然而,一旦你开始工作,你可能会发现这个角色比看上去要复杂得多。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Getty Images

过度自信也可能导致我们低估同事的价值。就像我们把谷歌搜索得来的知识误认为是自己的一样,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有多么依赖身边同事的技术和能力。

“在看到他人的技能和知识基础时,人们有时可能会误以为那是他们自己知道的一部分,”乔丹说。

如果我们开始把同事的知识归为己有,可能就不太可能记得并感激他们的贡献——这是办公室中常见的一种傲慢。高估我们的知识,并忘记了他人的支持,当我们尝试独自完成一个项目时,也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这些陷阱呢?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是:测试自己。

例如,如果你正在评估自己执行一个陌生任务的能力,不要仅仅依赖于对可能涉及的模糊概念的了解。相反,花更多时间仔细思考实现目标所需的具体步骤。你可能会发现你的知识存在巨大的空白,需要在自己站出来之前弥补。更好的方法是,你可以找一个专家,询问他们正在做什么——这样的对话应该能纠正你可能持有的任何傲慢的假设。

鉴于技术辅助工具可能夸大你对知识的信心,你还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在线习惯。费舍尔建议,在求助互联网搜索之前,暂停一下,尽力回忆一下事实。通过有意识地认识到自己的思维空白,你可能会开始更现实地评估自己的记忆和其局限性。“这需要愿意接受挫折,”他说,“你必须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这可能有些不舒服。”

总的目标是培养一些谦逊——这是哲学家们推崇的经典“智识美德”之一。通过认识到我们的知识幻觉,并承认我们理解的局限性,我们可能都能够回避一些不幸的思维陷阱,享受更明智的思考和决策。

参考文献:

[1]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207/s15516709cog2605_1
[2]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cogs.12280
[3]dx.doi.org/10.1037/xge0000070
[4]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956797617740646
[5]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211977

文/David Robson

译/腐竹与瘦竹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ww.bbc.com/worklife/article/20220812-the-illusion-of-knowledge-that-makes-people-overconfident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腐竹与瘦竹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加星标,不迷路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往期文章: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西文学术书1元起拍,点击阅读原文入场


对无知的无知,是一种知识的假象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