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
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于2022年初启动首期,秉承推动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在策展与创作方面多维探索的共同理念,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使美术馆二层半的独立空间,成为青年教师创作研展、展览策划的一块实验田。目前已完成第一期与第二期方案的征集、评选(现有十二个展览方案入选)。

“游空追形——李展的雕塑新作”
展览时间:2024年3月3日—3月28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C展厅
“雕刻家使世界运转起来,他激发使外形膨胀的理论,在平淡无奇的天地里激活沉睡的力量。 ”
——〖法〗加斯东·巴什拉
李展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青年教师,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培养的优秀学生,从附中到博士的二十多年的严格科班训练,他每一步都走的十分扎实。漫长的学习经历没有磨去他的创作棱角,反而让他积蓄了更多的力量,向更深层的雕塑语言挑战。
他的为人和作品,是细腻而深入的,也是富有能量的。同时,他是清醒的,在梳理中国木雕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他敏锐的意识到中国当代雕塑发展中缺了“造型语汇范畴内的抽象探索”的一环。这几年,李展一直在思考雕塑中的“空间”和“力”的语法。最初,他希望远离形象,从中国古代的器物中发现了一种建筑感,一种空间与力量的平衡之美,将创作视线引入之前所没有重视的雕塑腔体内部,营造出或“膨胀”或“充盈”或“深邃”或“挤压”。之后,搭建雕塑骨架中的意外效果带给了他新的方式,也促使他对于亨利·摩尔、安尼施·卡普尔等前辈作品产生了更深层理解,空间流转的体验也成为他新的探索方向之一。他说“这种直接成型的塑造方式能够帮助我实现形体和空间关系的开放,打破以往雕塑的封闭和围合形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空间关系。”
本次展出的多是李展2018年以来的雕塑实验作品,“观看李展的雕塑,猜测对象的身份和揣度人物的心理是徒劳的动作。文学性与情节性放在李展身上并不奏效,这也是他有意规避的解读方式,在他看来,……过多的情节会削弱雕塑本体的力量。”这个展览中所出现的动物形象,即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每一个作品都有灵性,每一个形体都有表情,是作者体悟自然的结晶,这种具象来自内心。它们也是一个个桥梁,吸引观者,进而引导观者跨过表象,欣赏作者在作品中创造的抽象空间美感,这种美感也来自于观者经验的共鸣。
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认为雕刻家运用膨胀的理论,使世界运转,在平淡无奇的天地里激活沉睡的力量。李展就是在平凡的材料中“游空追形”,激活空间中的力量,这是李展这几年探索的写照,也是他想传达给观者的雕塑之道。
策展人:李垚辰
部分参展作品

《面具》 李展 2015年 44x105x72cm 香樟木

《壇》 李展 2018年 53x36x48cm 石膏、铁丝、墨

《鸮鼎》 李展 2018年 62x42x64cm 石膏、铁丝、墨

《牺牲》 李展 2018年 26x78x45cm 石膏、铁丝、墨

《马首-悬崖》 李展 2020年 56x80x94cm 石膏、铁丝、石膏纱布

《寒鸦》 李展 2022年 75x50x65cm 石膏、铁丝、石膏纱布

《龟匜》 李展 2022年 64x37x18cm 香樟木

《悲鸣》 李展 2022年 25x86x57cm 石膏、铁丝、石膏纱布

《躯壳》 李展 2022年 10x50x33cm 香樟木

《雀》 李展 2023年 30x30x33cm 香樟木

《兕》 李展 2024年 28x94x43cm 石膏、铁丝、石膏纱布
展览团队
| 策展人 |

李垚辰
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近年从事美术馆典藏理论研究、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组织策划展览项目多次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奖励。
| 艺术家 |

李展
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副教授。

“游空追形——李展的雕塑新作”
展览时间:2024年3月3日—3月28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C展厅
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学术顾问:孙家钵 张伟 王伟
策展人:李垚辰
艺术家:李展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吴靖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预约参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微信公众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官方微博账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抖音官方账号
Cafam

< 快手官方账号
CAFAMuseum

< 官方网站
www.cafamuseum.org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