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弥勒造像由汉白玉石雕刻而成,整体可分为造像和盝顶形台座两部分。弥勒水波纹肉髻,面相方圆饱满,神态肃穆,两眼俯视下方,鼻梁稍残缺。五官表现出明显的汉族人特征。颈饰三道蚕纹,内着僧祇支,胸前束带打结,袒露胸部,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轻薄贴体,衣纹刻作弧形,衣裾至两脚间呈三角形自然下垂。这种袈裟样式不同于北朝晚期以来袈裟样式,是唐代盛行的一种新的佛装样式。袈裟折纹的处理具有很强的写实性,特别是肩、胸及腰部的转折衔接柔和自然。佛左手抚于左膝上,右手上举屈肘前伸,掌心朝前,手指残缺,施说法印。双腿下垂倚坐于方形台座上。两脚分别踏于带茎圆形莲花座上。在造像座下方,用另一块石头又雕刻一盝顶形台座,中部作束腰状,正面束腰处中部雕一兽面,左右两侧面中部各刻一人面头像,台座四角刻夜叉作承托状。此台座的雕刻样式借鉴了盝项形墓志的形状,把世俗石刻艺术与宗教艺术相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佛教艺术的中国化的历程。
唐代武周时期,由于武则天政治上的需要,弥勒多作倚坐佛装像。此尊弥勒佛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圆雕作品,用材讲究,雕工精细,在此期弥勒像中别具一格。
弥勒,意译为慈氏,名阿夷多。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记,他原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来成为释迦佛的弟子,先于释迦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宫。释迦佛灭度后,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从天宫下生到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教化解脱众生。弥勒成佛以前,被称为弥勒菩萨。在中国,从两晋时期就开始流行弥勒信仰,到十六国时期,弥勒信仰的主要经典都有翻译。先后共有十余种译本:西晋太安二年(303年),竺法护译《弥勒下生经》、《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后秦弘始四年(402年),鸠摩罗什译《弥勒大成佛经》、《弥勒下生成佛经》后秦弘始四年;南朝宋时,沮渠京声(?~464年)译《弥勒上生经》;东晋时,译者不详《弥勒来时经》;北魏永平元年至东魏天平二年(508~535年),菩提流支译《弥勒菩萨所问经》等。由于唐代译出了《阿弥陀经》,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者开始越来越多,故阿弥陀佛信仰超越了弥勒信仰,但弥勒思想并未消失,一直影响到中国近现代。中国的弥勒信仰分为两派,一派为上生信仰,即信仰于兜率天说法之弥勒菩萨,而欲往生兜率天;另一派为下生信仰,相信弥勒将来下生此世界时,于龙华树下成佛,三会说法,以救度众生,而自己亦能生此世界,于龙华树下听受说法。上生信仰者,始有道安(312~385年),据《梁高僧传》卷五道安传所载,前秦苻坚遣使西域,携回弥勒结珠像等,道安开席讲法时,常罗列尊像。继有戴颙,据《法苑珠林》卷十六记载,东晋戴颙依据梦告,造立弥勒像,后安置于会稽龙华寺。又据《名僧传钞》载,南朝刘宋元嘉九年(432年),法祥建弥勒精舍。此外上生信仰者还有道矫、僧业、慧严、道汪、道法、法盛、昙副、昙斌等。至唐代,玄奘、窥基亦弘扬兜率上生信仰,弥勒上生信仰成为法相宗的传统。下生信仰亦甚为普及,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序》载,南朝宋明帝撰《龙华誓愿文》,周颙作《京师诸邑造弥勒三会记》”,齐竟陵文宣王作《龙华会记》。南岳慧思作《立誓愿文》,叙述弥勒下生之说。而武则天以女人位居人极,这与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相冲突。为了论证其即位称帝的合法性,而利用佛教大造舆论。用薛怀义等伪造《大云经》来宣扬武则天是弥勒下生,作为其成为第一个女皇帝的宗教上的依据。武则天即位后在证圣元年(695年)又给自己加上了“慈圣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的称号,俨然以弥勒自居。在其执政时期,石窟造像出现空前绝后的盛况。统治者借助弥勒未来下生成佛的地位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本来出世的弥勒信仰,被用来达到完全功利性的治世目的。统治阶级极力利用弥勒信仰,就是为了把信徒对现实利益的关注引向对弥勒净土的向往,从而维护现存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
《海外及港台藏历代佛像》
是佛教造像收藏界现象级教科书
是一部海外及中国港台藏历代佛像的资料性集成之作
一部佛教造像真伪鉴定的案头宝典
也是一部佛像艺术研究和收藏的必备工具书
书中收录海外和中国港台40余家文物收藏机构980余件佛教造像
▼
本平台收集甄选了近
2T
高清版古代书画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
本平台收集整理了
百余部
晚清民国时的摄影图片及相关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
《达古斋古证录》
1930年出版、内容共计700余页
以图文形式将著者所经眼的各类珍玩分门别类列名
揭示了许多古物造假方法和鉴定经验
是二十世纪初古玩考证的最为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此书出版年代久远,印刷数量有限
如今在古书市场售价便宜的也在四五千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研究
南山供秀平台特翻拍整理了此书全部内容
—————————— ——————————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
【南山供秀】
感谢有您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