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
Hans Dehlinger, 线条_0007 Linien_0007, 2006
纸本铅笔 Pencil on paper, 32 x 26 cm


划过的线 
LINE ART
汉斯·德林格尔 Hans Dehlinger
2024.03.09 - 05.09

我们非常荣幸,MUDigital 将在3月9日为大家带来德国著名生成艺术家汉斯·德林格尔(Hans Dehlinger)的中国首场个人展览,这也是我们全球早期计算机艺术系列展览的第一场,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可以继续增加中国对这个领域的深度关注和探讨,同时也为大家带来更多直接接触早期计算机原作的机会。绘图仪(plotter)开启了有关计算机触觉的探索,这使得这些作品在现场更能为观众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同时逐渐受到各大美术馆和私人藏家的青睐。对各位希望深度学习和了解这个门类的群体,我们将随时恭候为大家解读。德林格尔先生与中国学者之间所建立的深厚友谊,将为这次活动增添更加特殊的意义。最为有幸的是,80多岁高龄的 Hans Dehlinger 本人将特地从德国赶来现场与大家见面,这将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欢迎各位观众能够前来现场,共享这次相聚。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Hans Dehlinger, Term_large-08.DXF, 2005
纸本钢笔 Pen on paper, 54 x 45 cm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德林格尔对计算机艺术创作进行探索,重点是通过算法生成线条的“线画艺术”。他的大部分生成艺术作品都是基于在绘图仪上执行的程序和计算机代码。因此,它既有电子艺术的一面,也有实体艺术的一面。线条可以形成细腻的结构、密集的纹理,甚至可以从锋利的线条中唤起 “不锐利”的印象。

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德林格尔这么写到:

我的兴趣集中在使用绘图仪创造艺术,特别是绘出的线条。以下三个方面非常使我着迷:

   1.机械引导的笔

   2.简单的线

   3.生成代码

而如今绘图仪几乎已经绝迹。随着技术的进步,它们已被打印技术所取代。但是在机器控制下移动的笔在工作中的表现令人沉醉,就像人手握笔一样。同时,两者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一观察结果产生了有趣的艺术碰撞:出自人类之手的绘画已是一个极为丰富的领域,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同样丰富的机器绘画世界,机器绘画本身也拥有自己的宇宙。

我使用计算机及绘图仪进行的绘画实验属于“生成艺术”的范畴。首先设计策略,再将其编入计算机程序,最后把结果提交给绘图仪进行处理。生成的绘画是马克斯·本塞(Max Bense)意义上的 “审美事件”,他创造了这个词以避免使用“艺术”一词。生成的审美事件需要凸显其身份和独特性,并非常清晰地表明它们属于“机器的宇宙”。

德林格尔与中国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20 世纪 90 年代初,鲁晓波和妻子在德国卡塞尔拜访德林格尔一家,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德林格尔先生与中国的第一次直接接触是与鲁晓波先生的相遇,鲁晓波先生在80年代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访问德国,结识了德林格尔教授。之后他于1988年访学卡塞尔大学工业设计系,合作教授即该系主任、建筑学专业背景、研究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论的德林格尔教授。鲁晓波先生回国后多次邀请德林格尔教授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学。德林格尔第一次对中国的重要访问是在80年代末,当时他访问北方工业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北方工业大学,他第一次见到了计算机中心主任齐东旭和副主任徐迎庆先生。这是卡塞尔大学与北方工业大学和其他中国大学之间长期学术交流的开始。它促成了德林格尔和中国学者之间的联合项目和学术研究,以及终身的友谊。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齐东旭与德林格尔,摄于2010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随后的中国之行中,德林格尔参加了多次学术研讨,并在国内各高校演讲。1991年,德林格尔参加了北方工业大学举办的艺术展览,展示了学生和他自己的一些作品。在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中国青年教师”的首次交流中,《西德的设计方法》(1990)由鲁晓波翻译并发表。1998年,德林格尔与齐东旭、徐迎庆、刘慎权等学者联合发表了《线条艺术及其数学模型》(“Line-Art and its Mathematical Models”)。在随后的十年间,许多来自北方工业大学的中国学者陆续访学卡塞尔,并在德林格尔的指导下并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德林格尔也时常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地参加学术交流互动并担任教学任务。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Hans Dehlinger, 无题 untitled [b418] , 1994
纸本钢笔 Pen on paper,124.5 x 88 cm


德林格尔上一次对中国进行重要访问是在2010年,当时他受邀担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客座讲师。在数字媒体研究中心,他与由芳和王建民教授合作开设了“设计方法”课程。作为任务的一部分,他指导并参与了生成艺术研究项目,试图探索“线条和正方形”及“幻方”主题的艺术生成方法。这一合作成功最终形成了《生成艺术:基于线条和方形的美学事件》的发表和出版。“幻方”尤其是“洛书”对德林格尔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一直着迷于“洛书”如何渗透到中国艺术和文化史中,并在几十年中继续探索其形式和功能。直到今天,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把大量的创作时间都集中在这个话题上。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德林格尔在中国花园里拍摄花朵,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德林格尔对参观中国的园林有着美好的回忆,他称之为”。它们的美丽和植被的多样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苏州的园林。他甚至会把园林的树叶样本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对树叶的形状进行生成艺术的再创作德林格尔对中国艺术史和中国建筑史非常感兴趣,并经常努力在欧洲艺术史中寻找可与之相比的成就,因为很多主题和话题在欧洲接触之前,中国已经探索了很久。

*以上内容根据艺术家本人提供并梳理。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Hans Dehlinger, 一处风景的三种视图 three views into a landscape, 1993,纸本墨 Ink on paper, 100 x 70 cm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Hans Dehlinger, Evo_04, 2009

纸本铅笔 Pencil on paper, 54 x 45 cm


“划过的线”中,我们将为大家呈现德林格尔纯粹而丰富的美学世界,在主展厅的第一区域,我们将展示艺术家较为感性化的一面,随机的线条融汇于严谨的结构之中,在作品排布的整体秩序之中,表现出作者情绪的一面。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

Hans Dehlinger, WY21J[o/-3200/.58,1992

纸本钢笔 Pen on paper 91.5 x 61 cm

中间的第二区域,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他最具代表的幻方系列,作者颇具阿波罗精神的主要特征将在这一区域得到深度的强化。在展览最后的区域,我们还将呈现几件细密的大幅计算机绘图仪作品,精妙和文雅将再次得到提炼。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Hans Dehlinger, 大型阵列中的小型元素/Exp.25  Small Elements in Large Array / Exp. 252003,纸本钢笔 Pen on paper, 90.5 x 60.5 cm


最后,我们还将在电子艺术展厅,为观众呈现德林格尔今年的全新创作,并完全以数字文件的形态出现在电子屏幕中。这将是全面了解艺术家的最佳机会,也是我们带给大家的第一位早期计算机艺术大师。借此机会 MUDigital 也希望能够挖掘出这段艺术家与中国的珍贵往事,并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延续下去。

对于这次展览,德林格尔想对大家说: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通过泥轩举办“划过的线”展览之际重返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10年,我曾多次以学术交流的名义访问中国。在这期间我很幸运能与许多中国学生和学者一起工作。而正是通过这些交流,我接触到了令人着迷的中国文化。
这次是我第一回以艺术家的身份访问中国。特别感谢吴亦深先生为记录中国生成艺术的历史所做的努力,和对生成艺术运动的支持,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能认识他。同时我也非常激动能够再次见到徐迎庆教授,回想30 多年前我第一次访问中国就遇见他;还有上世纪80年代末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访问德国时第一次相遇的鲁晓波先生,以及2010年我在广州认识的挚友王建民和由芳教授。这次能通过泥轩的展览再次见到他们,我感到特别欣慰。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次的展览,也希望这能使中国和全球更多的爱好者了解生成艺术的概念和趣味。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划过的线”展览现场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

关于艺术家

汉斯·德林格尔(Hans Dehlinger)出生于1939年,并60年代初在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建筑学期间开始接触编程语言和计算机。之后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建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那里担任环境规划师和建筑师。1980年,他成为德国卡塞尔大学工业设计教授,直到2004年退休。
德林格尔的作品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在欧洲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亚美尼亚和中国展出并被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 Museum)以及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布洛克艺术博物馆Block Museum of Art收藏。他还是艺术家团体:算法主义者Algorists)重要成员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

关于 EXPANDED.ART

EXPANDED.ART 是一家位于德国柏林的艺术机构,通过 WEB3 世界扩展了画廊和线上平台的概念。旨在展示两个领域的精选艺术:传统艺术世界和全新的在线艺术世界。EXPANDED.ART 专注于数字艺术的历史,并支持女性和非二元性艺术家。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

关于策展人 Anika Meier

Anika Meier 是一位作家和策展人,专门研究数字艺术和数字通信学。她为德国艺术杂志《Kunstforum》撰写 NFT 专栏《STATUS UPDATE》,为 KÖNIG GALERIE 建立了 KÖNIG DIGITAL,与 CIRCA 和 Tezos 合作完成了 Marina Abramović 的第一个NFT项目,并与 Herbert W. Franke 合作完成了他的 NFT 系列 MATH ART on Quantum。Anika 是 Art Blocks 的策展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担任巴塞尔 HeK(Haus der Elektronischen Künste)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

泥轩 | MUD Gallery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6号楼5楼

5 / F, Building 6, 50 Moganshan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周二至周六 Tuesday to Saturday 11:00 - 17:30

+ 86-18217215543


小红书: 泥轩 MUD Gallery      

Instagram: mud.gallery      

微信公众号:MUD Gallery

划过的线| Hans Dehlinger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