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2024年4月11日,厉蔚阁将揭幕展览「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Yves Klein and the Tangible World),聚焦“身体”在这位富有远见的法国艺术家作品中的参与。展览与伊夫·克莱因基金会合作策划,汇聚近30件来自伊夫·克莱因的“人体图谱”(Anthropométries,1960-62年作)和“火绘”(Peintures de feu,1960-62年作)的作品,以及《触觉雕塑》(Tactile Sculpture,于约1957年构思)。这将是这些作品首次并置,交相呼应。



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Yves Klein and the Tangible World


4月11日至5月25日


厉蔚阁纽约

纽约东64街19号



克莱因的绘画体现了他的信念:艺术应当散发生命。他的“人体图谱”和“火绘”具有鲜活的肉体痕迹,以及火、水、土、空气的记忆印记,正是这一理念的绝佳典范。克莱因曾写道:“能量链接起了精神与物质。这三个元素的联合机制造就了我们所处的有形世界,尽管我们认为这世界是真实的,它却也转瞬即逝。”通过直接的物理接触和化学反应,展出的作品捕捉、转移了能量,将其灵魂融合入物质载体中。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蓝色时代的人体图谱》(Anthropometries of the Blue Epoch)表演,国际当代艺术画廊,巴黎,1960年 © Harry Shunk与Janos Kender J. Paul Getty基金会。洛杉矶盖蒂研究所(Getty Research Institute,2014.R.20)© 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The Estate of Yves Klein),与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巴黎ADAGP合作


克莱因1958年在巴黎的一次私人表演中开始使用裸体模特,他将其形容为 “活画笔”。表演中一名模特身上涂满了颜料,创作了一幅“国际克莱因蓝”(IKB)的单色画。随后在1960年,克莱因开始采用涂满颜料的模特来创作清晰可辨的印记,作为“当下的记号”。归功于艺术家多年的柔道经验,这种利用身体痕迹的绘画方法将克莱因的艺术手法与动作编排、能量释放完美结合,颜料渲染出的阿拉伯式的优雅图案恰反映了柔道动作在白色比赛垫上留下的残影。不同于动作绘画,克莱因“人体图谱”的构图经过了深思熟虑,这也是他与模特之间细心编排、无间合作的结果。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伊夫·克莱因

《无题人体图谱(ANT 83)》

1960年作

干性颜料,合成树脂,纸本

141.5 × 200厘米 (55 11/ 16 × 78 3/4 英寸)

© 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与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巴黎ADAGP合作


对于克莱因而言,裸体不仅能够留下清晰的标记,而且还代表了开放、解放与存在。重要的是,他并不将自己的作品视为传统的艺术家手绘的具象画。正如他在创作“人体图谱”时所写:“艺术作品必须听从我的指挥、在我的眼前完成……作品成真的那一刻,我就站在那里——出席仪式,一尘不染,平静放松,让自己配得上它,做好准备,迎接它来到这个有形世界。”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伊夫·克莱因

《无题人体图谱(ANT 101)》

1960年作

干性颜料,合成树脂,金叶,纸本,裱于画布

418 × 205厘米(164 9/16 × 80 11/16英寸)
© 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与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巴黎ADAGP合作


展出的绘画作品还包括蓝金色的人体图谱和宇宙起源主题作品《无题人体图谱(ANT 101)》(Anthropométrie sans titre,ANT 101,1960年作),这也是自1960年代以来这件巨型画作首次在美国展出。作品高度超过四米,画中两个弧形在空中悬浮,在地上则有三个人物形象浮现于反色呈现的植物之中——人与自然就此合而为一。一组“人体图谱裹布”(Shroud Anthropometries)作品也将展出,包括《吸血鬼(ANTSU 20)》(Vampire,ANTSU 20,1960年作)。这些作品以粉、蓝和黑色在丝绸或纱布上绘制,松散的裹布表面增强了身体周遭的光晕,暗示了死亡与复活。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伊夫·克莱因

《吸血鬼(ANT SU 20)》

1960年作

合成纤维,颜料,纸本

141.5 × 94.5厘米(55 11/16 × 37 3/16英寸)

© 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与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巴黎ADAGP合作


“火绘”系列由火、水与肉体组成,象征自毁灭中诞生的创造:“对我而言,火是未来,同时不忘过去。它是自然的记忆。”这一系列始于1961年克莱因在德国克雷费尔德(Krefeld)的豪斯兰格博物馆(Museum Haus Lange)的回顾展,他以展览中的户外火焰雕塑制作了第一组火绘作品。而后,克莱因在巴黎附近的法国天然气试验中心延续这一系列。克莱因手持火炬,令火焰与压缩板或纸接触,留下烧焦的空洞和烟雾的氤氲氛围。之后他用水制作出了身体印记,将其融入光影环境中。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伊夫·克莱因创作“火绘”系列 © 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与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巴黎ADAGP合作


“人体图谱”和“火绘”以独特的物质性——油彩、树脂、物理接触、火焰和支撑——而脱颖而出。这种有形的本质在《触觉雕塑》(Anthropométries)里最为显著:展期内,每周四和周六下午2至6时,这件作品将以真人模特进行展示。“它们是盒子,每个盒子上都钻了两个胳膊粗细的洞,”克莱因写道,“作品的主旨是让人把手伸进盒子里,一直伸到肘部,去触摸、感受盒子里的雕塑,但看不到里面的内容。”盒子的设想是用来容纳一座活雕塑,即一名裸体模特,但这件作品并未在克莱因的有生之年按预期展出。此次展览中,《触觉雕塑》的实现将突出身体的参与和触感,以及触觉上的感知。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伊夫·克莱因

《无题火绘(F 80)》

约1961年作

烧焦纸板,画板

175 × 90厘米(68 7/8 × 35 7/16英寸)

© 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与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巴黎ADAGP合作


展览还包括雕塑式地面裝置《纯蓝颜料》(Pure Blue Pigment,构想于约1957年)。这座雕塑借助重力,由无数纯净的国际克莱因蓝粉末颗粒组成。克莱因用这种表现形式赞美了这种颜料拥有“自己的光芒和非凡独立的生命”——揭示了“颜色的本质。颜色中生生不息的有形物质。”克莱因认为,颜色在画面和物理感官现象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蓝色能唤起人们对海洋与天空的联想,克莱因认为“蓝色没有维度”,能够将观众带入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领域,体验到非物质的感知。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伊夫·克莱因与模特创作《人体图谱》© 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与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巴黎ADAGP合作


照片、纪念品及影像亦将丰富展览内容,全面展示克莱因的艺术创作过程和他对文献、沟通和表演的独特意识。展览还将特别呈献艺术家1960年3月在巴黎国际当代艺术画廊的大型档案投影:克莱因指挥三名裸体模特创作了一幅《人体图谱》和一幅肉体单色画,同时一支小型管弦乐队在100位宾客面前演奏了他的《单调-沉默交响曲》(Monotone-Silence Symphony,构想于约1947-49年)——以及克莱因于1960年11月27日出版的报纸《星期日》(Dimanche),刊登了大量艺术家著作及摄影作品《跃入虚空》(Leap into the Void,1960年作)。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报纸《星期日》扫描图 © 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与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巴黎ADAGP合作


展览举办之际,厉蔚阁将于5月1日(星期三)晚上6:30在纽约圣詹姆斯教堂呈献一场克莱因的《单调-沉默交响曲》的表演,由Petr Kotik指挥、S.E.M.乐团与合唱团演奏。交响曲将持续弹奏二十分钟的单一音符,随后二十分钟的沉默。克莱因将这种无尽的持续感描述为“由一个独特的连续‘声音’(组成),将其拉长,并剥夺了它的开始和结束而创造出的超然于时间之外的眩晕与渴望…在充盈着无数可能性的感知与意识的世界中,它就是沉默——听得见的感知。”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 Charles Wilp / BPK, Berlin © 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与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巴黎ADAGP合作


《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延续了多明尼克·李维(Dominique Lévy)二十多年来与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现伊夫·克莱因基金会)的无间合作,以及她为艺术家作品在当下传承以及流传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此前举办的展览还包括「伊夫·克莱因:生涯回顾」(Yves Klein: A Career Survey,2005年,L&M艺术,纽约)和《听得见的存在:卢齐奥·丰塔纳、伊夫·克莱因、塞·托姆布雷》(Audible Presence: Lucio Fontana, Yves Klein, Cy Twombly,2013年,多明尼克·李维画廊,纽约)。2013年,多明尼克·李维画廊在纽约麦迪逊大道长老会教堂首次公开演出了《单调-沉默交响曲》,随后于2017年在旧金山的恩典大教堂再度举办交响曲表演项目。

关于艺术家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伊夫·克莱因肖像 © Charles Wilp / BPK, Berlin © 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与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巴黎ADAGP合作


作为战后先锋派的领军人物,伊夫·克莱因(1928-1962)寻求从根源上表现“无形”与“无限”。他通过创作绘画与雕塑、举办活动,对自然及其力量进行严密、发人深省的探索。1950年代末,他参与了杜塞尔多夫的“零派”(Group Zero),并于1960年成为“新现实主义者”(Nouveaux Réalistes)的创始成员。


克莱因出生于法国尼斯的艺术家庭。早在1947年,他就宣布天空的蓝色是他的第一件艺术品。他在艺术生涯中大量使用这种颜色,认为蓝色“使无形变为有形”。20多岁时,克莱因深入研究了玫瑰十字会,并前往日本学习柔道。1955年定居巴黎后,他在孤独者俱乐部(Club des Solitaires)展出了单色画。1958年,他将艾丽斯·克莱尔画廊(Galerie Iris Clert)彻底清空,将画廊空间本身作为作品展出,名为《虚空》(The Void)。从1959年开始,他以指定数量的黄金进行交换,出售了《图像感性的无形区域》(Immaterial Zones of Pictorial Sensibility),并将一半的黄金扔进了塞纳河。次年,他申请了国际克莱因蓝(IKB)的专利——他与一家化学零售商共同开发出了这种群青色颜料。他还开始了“人体图谱”系列,编排了“活画笔”——用蓝色颜料涂抹在裸体模特的身上,再让模特自己压在画布和纸上。不久之后,克莱因创作了他的蒙太奇摄影作品《跃入虚空》(1960年作),作品中艺术家仿佛从巴黎附近的丰唐奥罗斯的二楼窗户飞出。1961年,他在德国克雷费尔德的豪斯兰格博物馆(Museum Haus Lange)举办了他的首场回顾展,并在纽约的里奥·卡斯泰利画廊(Leo Castelli Gallery)和洛杉矶的德万画廊(Dwan Gallery)举办了个展。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展览「伊夫·克莱因」现场视图,2005年 © 伊夫·克莱因艺术遗产,与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巴黎ADAGP合作


1962年他因心脏病发作离开人世,在去世前的八年间,他创作了超过一千件作品和许多充满远见卓识的著作。举办过他的作品回顾展的机构包括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ry,1974年);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1982年);科隆卢德维希博物馆(Museum Ludwig,1994年);法兰克福席恩艺术馆(Schirn Kunsthalle,2004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Bilbao,2005年);巴黎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2006-07年);华盛顿特区赫什霍恩博物馆和雕塑园(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2010);布宜诺斯艾利斯普罗阿基金会(Fundación Proa,2017年)。


当前展览:

- 纽约空间 -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 香港空间 -


展讯|「伊夫·克莱因与有形世界」@ 厉蔚阁纽约 博文精选  伊夫·克莱因 崇真艺客


关于厉蔚阁亚洲


厉蔚阁亚洲(Lévy Gorvy Dayan & Wei)由多明尼克·李维、布赖特·格文、阿玛莉亚·达扬及魏蔚联合创立。作为立足国际的联合性艺术企业,厉蔚阁致力于以专业知识及视野为瞬息万变的艺术领域注入活力,并为代理与合作的艺术家及艺术资产实现开创性项目,进一步发展其艺术遗产。厉蔚阁秉持以艺术为先的理念,聚焦洽购一二级市场顶级作品、为客户提供专业购藏建议、强化机构网络及呈献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与学术文献出版。


厉蔚阁亚洲的四位创始人将各自在 20 及 21 世纪艺术领域的专长、其作为团队领导者及艺术风向标的个人魅力,以及各自掌管知名艺术画廊、拍卖行的经验融汇到一起,不论在实践还是理念上都坚持本土性与全球性并重。厉蔚阁在纽约、伦敦、巴黎亦设有空间并深耕当地市场。除此之外,厉蔚阁于世界各地设有卫星团队、呈献快闪展陈。

厉蔚阁展览176厉蔚阁纽约55伊夫·克莱因1厉蔚阁展览 · 目录上一篇展讯 | 屠宏涛纽约首场新作个展「超越巴别塔」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