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4月20日,第60届威双如期而至。我们熟悉的很多中国藏家,也都前往观展。姚谦、Joan和Olivia三位不同代际的藏家,第一时间隔着时差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在威尼斯的见闻。
责编:邓凯蕾





我上一次来威尼斯双年展还是2011年的6月份,今年我在开幕的第三天去了主展馆,简直是人山人海,到处都要排队。天气还算不错,但是有点阴晴不定,还降了温,酒店今年暖气停得早,我还特地向酒店多要了一床被子。


潘玉良1946年的作品《月光背影》在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新加坡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张荔英的自画像



主展区的肖像画


主展区的肖像画
 主展区的抽象画单元
主展区的抽象画单元

酷儿区,20世纪印度的素人艺术家布彭·卡哈尔(Bhupen Khakhar)的作品,对照着大量当红青艺术家萨尔曼·图尔(Salman Toor)和路易斯·弗拉蒂诺(Louis Fratino)的作品,感觉是在力捧这两个年轻艺术家。


马耳他馆展览现场
马耳他展馆的作品让我印象很深刻,艺术家马修·阿塔德(Matthew Attard)用瞳孔追踪的概念做了一个大概4、5米的影像作品,我们在看展厅中海洋俯瞰图的同时,展厅里安装的瞳孔检测器也在“看”大屏幕前的观众,最后会将人的瞳孔动线扫射出来,以曲线的形式呈现在海洋的动态图像上,讨论了观者与被观者的关系。

埃塞俄比亚馆展览现场


PADIGLIONE VENEZIA空间展览现场
PADIGLIONE VENEZIA展览空间里有一幅巨大油画,灯光打得特别漂亮,看起来就像是大荧幕一样,让人慢慢沉浸进去。


土耳其国家馆有一件铁丝网绕彩色水晶吊灯作品很迷人, 每盏吊灯都代表着一种宗教信仰: 分别为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

朱德群绘画展览现场


贝林德的作品在圣乔治·马焦雷修道院(Abbazi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中,我觉得这算是意大利前几名的历史宗教空间,整个空间和作品的关系非常震撼,比我以前在美术馆看到她的“大肉饼子”还要震撼。




 威尼斯城景
威尼斯城景
 2024威尼斯双年展主展馆门口的人群
2024威尼斯双年展主展馆门口的人群我在双年展开幕预展期间就已经到了威尼斯,这是我第二次来威双。威尼斯的天气不错,阳光、碧海都让人感到惬意和愉快,四月份已经有很多游客了。
这一次我真的对“人多”深有体会,看展都是需要排队的。我也注意到观展的人群中很多都是艺术从业者,如艺术媒体人、艺术研究者等,双年展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本届双年展的总策展人阿德里亚诺·佩德罗萨来自巴西,他是威双历史上第一位来自拉美的总策展人,他的成长环境与成名经历让他能够关注到一些边缘群体以及长期被忽视的南半球艺术,这也正与当下“少数主义”、“去中心化”等议题相契合。


我还遇到了克莱尔·方丹组合,一对很棒的艺术家couple(由富尔维娅·卡内瓦莱 (Fulvia Carnevale)和詹姆斯·桑希尔(James Thornhill)组成)。

 2024威尼斯双年展主展馆展览现场
2024威尼斯双年展主展馆展览现场主展馆里,艺术家Bouchra Khalili的《测绘之旅项目》给我很大感触。多个巨大的屏幕占据了房间,播放的都是一只手在世界地图上作画的画面。
 现场排队的人群
现场排队的人群
 德国馆展览现场
德国馆展览现场

 埃及馆展览现场
埃及馆展览现场埃及馆呈现的作品《戏剧1882》也很打动我,Wael Shawky唤起了人们关于埃及民族革命的记忆,故事从一个小咖啡馆开始,一次简单的斗殴事件最终发展成了载入史册的大规模战役,一切都显得那样充满戏剧性。
 意大利馆展览现场
意大利馆展览现场

 艺术家喻红个展现场
艺术家喻红个展现场
威双同期的外围展览中,我最喜欢喻红和皮埃尔·于热。
喻红是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的一位女性艺术家,我也有收藏她的作品。在现场我还遇到了艺术家本人。
她此次的展览“红尘中辗转”别出心裁地设置在了一座古老的修道院教堂里,整个展览空间充满神圣感也充满熟悉感。喻红的画都有很强的象征性和叙事性,而这些也都与教堂本身的建筑和文化背景意外地契合。

 艺术家皮埃尔·于热个展现场
艺术家皮埃尔·于热个展现场皮埃尔·于热是法国著名的先锋艺术家,本次的展览Liminal是他近几年来在欧洲最大型的一次个展,展出了过去十年里的一些重要作品和不少近期新作。
 张琼与写作者杰西·塞拉斯
张琼与写作者杰西·塞拉斯 左:张琼与艺术家金守子;右:张琼与朋友们
左:张琼与艺术家金守子;右:张琼与朋友们 2024威尼斯双年展美国馆外观
2024威尼斯双年展美国馆外观 威尼斯城景
威尼斯城景
这次来威双,唯一的遗憾就是四天的时间太短了,有很多展览和作品都没来得及仔细欣赏和品味。此次威尼斯之行,我还顺道去了布鲁塞尔,之后又去了德国。整个欧洲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充满人气的活力氛围。
下一次,我想我会避开开幕的人潮高峰期,留出更多的时间来慢慢体验艺术。





今年是我第一次来看威尼斯双年展,展览刚刚开幕我就到了,前后待了四天。那几天威尼斯的天气一直不太好,特别冷,常常下雨,但参观的人还是蛮多的。
坦白讲,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震撼。过于趋同化的作品,让我一路看下来后感觉有点筋疲力竭。



具体而言,在主题展“处处是外人”里,我观察到了几大特点。
首先,今年威双中出现了大量黑人元素。很多的作品都是关于种族中的少数族裔,尤其是非洲部落、殖民这些问题。黑人好像真的在色彩和抽象领域有一些天赋,我有时候也会惊讶于他们对于色彩的把握,和绘画的野性及松弛感。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双年展上有很多用拼贴、布艺、编织为表现形式的作品,偏具象类的更多。

除了主题展,我也看了很多国家馆的展览。然而,这些展馆存在着很多对于国家的“刻板印象”,不免让人感到失望。
总体来说,国家馆里没有特别震撼我的,但是硬要推荐的话,我最喜欢法国馆。
代表法国出战的艺术家是来自法属加勒比的朱利安·克鲁泽(Julien Creuzet),他是巴黎美院最年轻的教授,也是杜尚奖新星。克鲁泽通过追溯个人经历,去探讨民族迁移、殖民等历史话题。


艺术家布鲁伊克个展“避难之城III”现场
这次在威尼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展览,是比利时艺术家贝林德·德·布鲁伊克在圣乔治.马焦雷修道院的展览“避难之城III”(City of Refuge III)。

李纳在“避难之城III”展览现场
即便不了解创作背景,看到她的作品,观众也能立即感受到来自死亡、伤害的压抑气息,那种扑面而来的讯息,让你既害怕恐惧又忍不住注视。






往期精彩内容
倪有鱼、刘化童、夏寒聊微缩艺术
微物戏语:走进方寸艺博会
黄渊青、张琼对谈
相·像——绘画中的理性与情感
拉斐尔·多梅内克现场互动
“即席之美”委任艺术家工作坊
毛尖、罗萌、朱康做客ASE
消失的他们:城市和黑色影视剧
ASE艺术图书馆内景






关于ASE基金会
ASE基金会是一家立足于中国,拥有全球视野的非营利性基金会,致力于支持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发展和学术层面的研究整理。基金会共有四个功能:永久性的艺术收藏、ASE·空间、ASE艺术图书馆和艺术赞助项目。
ASE Foundation is a non-profit foundation based in China with a global perspective, dedicated to supporting the popular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research and organiz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It features four functions: permanent art collection, the ASE·Space, the ASE Art Library, and art sponsorship.

www.ase-foundation.com

??
欢迎扫码预约参观!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