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这个五一,昆明当代美术馆(CGK)照常开放
将继续呈现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01

展览以三件描绘日常场景的作品开篇。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1987年,夏天,刚从学校上完课的任小林,回到寝室,远远地看到一个人趴在他的窗户上,他走近看了一下,确定是个陌生人,就问“你找谁?”

1987年,六、七月份,在中央美院读书的刘炜,趁着学校下乡的机会,去往湖南、重庆和贵阳。抵达贵阳的时候,是个下午。下了火车,刘炜便去往信上的地址:贵阳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的寝室。屋里没人,他只能趴着窗户往里看。那是一间只有7平方的小画室,屋里只有一张床和蚊帐,几个小板凳上摆放着一些作品。

1987年,学期即将结束,曾浩想去敦煌,他的同学刘炜想去南方,曾浩便写了几封介绍信,以供刘炜到当地联络、落脚。一封信是写给在贵阳师范大学工作的任小林,一封信是写给在重庆的张晓刚。至于信的内容,几位当事人早已忘记。这个重要的物证,随着这段往事,一起消失于三人的资料之中。

37年后,为了得到这个故事,我和聂荣庆将三位艺术家专门凑在一起,才零散地拼出事情的原貌。即便这样,时间仍无法具体,只是从80年代末,具体到1987-1988年,从那一年的“秋天”校正到“夏天”,一些与之相关的人物也一并浮现。可以确认的是以下几点,当时的“采风”学校还提供了经费,任小林住在一个7平方的画室里,写介绍信的那天,曾浩喝了酒,所以忘了信的内容。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如今,我们很难理解“介绍信”的重要性,在那个通信并不发达的年代,它是接头和招待的凭证。有了介绍信便等于有了组织,有了组织便有了饭票和住宿票,年轻人尽可以拿着一封封介绍信拜访全国的画友。在刘炜抵达的当晚,靠着中间人曾浩的信件,任小林便安排他在学生的宿舍住下。第二天,没有什么可以“款待”的任小林,便带着刘炜去了贵阳当地的一位最重要的艺术家的画室。那时,美术馆和画廊还远未存在,散落在各地的艺术家画室,便成了最好的景点。然而,让任小林震惊的是:这位从北京来的画友,竟然觉得这位大画家画得不好,这可是贵阳出来的最有影响的艺术家。

说是下乡采风,刘炜在这趟旅行中一张画没画,只是体验生活。在贵阳时,刘炜和一位女同学结伴旅行,两人一路上吵吵闹闹,回到北京,两人还找曾浩抱怨了很久,一个薄情,一个宣称总是被蚊子咬,让帮着挠痒。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如今看来,这段80年代末的艺术家生活显得如此的简单。在那些偏僻却又陌生的古老城市中,那时的他们正年轻,于是一切又变的不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的爱情、艺术的理想和晦涩的哲学,相距千里的游荡,酒后的渴望,夏夜里的蚊虫,都不简单。    
                                                                    

02

“时间”作为这段往事的隐喻,亦如展览标题“1988”所蕴含的独特的语感与意象。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1988年,也是夏天,刘炜、曾浩和几位同学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到了昆明。那时曾浩在昆明的家还算大,有50多平,但和父母妹妹住在一起总是不方便。于是便与刘炜借住在孙国娟家中,那时她在云南省图书馆有一个自己的单身宿舍,对于当时的年轻艺术家而言,能有这样的住宿条件,已经算是“阔气”。

我想,这样的夜晚一定是有趣的,要么是艺术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的彻夜长谈、伶仃大醉,要么是几个沉闷的年轻人,只是呆着,却有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躁动,最终在鼾声中入睡。昆明的夜色,一定很美。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也是在昆明,刘炜见到聂荣庆,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友谊。同行的还有一位塞浦路斯的留学生达利亚,她和刘炜、曾浩一起去了西双版纳,后来这位国际友人留在了昆明,有了一段爱情。这个“国际化”的偏远都会,除了西方人热爱的异域生活,《现代启示录》中嬉皮士的归宿,也有独特的阳光与男人。达利亚留在了“理想之地”。

那个年代的“误会”和“信任”是不需要解释的,只要是画友,便不分南北、理所当然的接待与彻夜的相拥。

也是在西双版纳曾浩认识了一个首师大的男孩,回到昆明后还住在曾浩家里,临走时向曾浩借了几十块钱的路费,之后便杳无音信。这份身份之间的信任,最后结果是曾浩的生活费没了。

那时曾浩很难想到,当时的“生活费”,后来圆明园、东村里经常借钱的友谊,会被如今画廊的画款和拍卖的价格所替代,“群落”终被“公司”所掩埋。

80年代的热情还是无处不在,即便是在西双版纳茂密的丛林中。刘炜和曾浩进山之后,天很快黑了下来,迷路的他们在老乡家借宿了一晚。第二天下山,走了半天,西双版纳也没有什么饭店,便到一个少数民族的村子里蹭了顿午饭,毕竟80年代的民风淳朴,知道你是艺术家,便会管饭。直到下山,才知道那是一个“麻风病村”,几人也因为这份款待吓了好几天。

所以这也间接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个年代很少有“职业艺术家”,多是“艺术家”,毕竟艺术家胆子很大,没钱也可以到处走,“职业”便没有那么必要。

“以画会友”是那个年代最重要的交往方式,也是最好的联络,也是这个原因,才有了曾浩那封介绍信。曾浩去张晓刚工作室,第一次看到一张任小林的花卉作品,尤为喜欢,这算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毛旭辉、曾浩、任小林这些人之间的交往,掺杂着同学的关系、稀缺的展览、画友的相惜、城市间的游历、介绍信的寻访、滞留的火车,成为日后西南现象的影子。


03

与回述性的展览不同,在任小林的展厅中,我们选取了艺术家在80、90年代和最新的作品,并以比对的方式进行展示。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钟表”的意象成为展厅的中心,它的左右陈列了艺术家纸本和小幅油画作品,以呼应展览中对于时空与距离的描述。时间总是从远处而来,也因此有了自己的印记,在任小林最新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过往作品的回应,那些像是插图式的图像,寄托了任小林最初对于故事的想象。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文艺复兴之前的壁画和中国的墓室壁画,对于任小林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亦为艺术家建立了一种独特的时间性,如何通过丰富的色层,反复地覆盖,来达成某种现实的神秘性。然而,“故事”绝非任小林绘画的中心,他的画作总是被反复地搁置、修改,像是考古时的土层,一层层地拿着小刷子反复调整。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有时这个过程絮絮叨叨,不知何时结尾,有时过程中的许多时刻,都可以被称之为一件完整的作品。或者说,对于任小林而言,绘画的意义在于描绘的冲动,图形本身的结果并不重要,图形的进展只是为了提供一种描述的志向,那些反复研磨的过程,作品中所孕育的时间,远比达成图像更具魅力。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于是,消失的图层,经由时间达成的意义,成为任小林自身的比喻:星星在闪光,是它消失之后的光,传递而来。


04

在这个展厅中,我们仿照了石窟壁画的结构,它是任小林最喜欢的艺术史部分,也是很多作品形式和灵感的来源。石窟中由时间风化的斑驳,拱门别有洞天的空间感,像是画家画中一层层叠加的色层和连绵不断的故事。悬挂的方式,又很好地展现了纸的特质,以呼应“风中薄翼”式的流动感。

大和小、薄与厚、局部与整体、重复与单纯,这些对应的词汇,螺旋式上升的结构,汇集成任小林这批画作最典型的风格。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05

我们把刘炜的工作粗略地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高厅中的肖像,它们描绘了刘炜身边的一些朋友,有艺术家王广义、周春芽、林天苗、李季,也有收藏家希克,评论家栗宪庭等,以呼应这个展览中所描绘的画家的友谊,与艺术生态中的交往关系。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第二部分则是刘炜和中国传统之间的关系,通过山水画的形式,刘炜不断打破绘画媒介之间的障碍,在水墨、版画、油画、纸本之间反复的自由切换,以激发感受的潜能。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第三部分风景系列,则是着重呈现题材、语言与感知之间的关系,呈现刘炜如何借用对日常风景的描绘,来描绘心性、意识与欲望的存在。和多数画家相比,刘炜有着天然的转化能力,例如看见一棵树,他不去想象和归纳它属于什么风格,而是直接转化为生动和有趣的画面。他不是再现对象,而是有着强烈的表现倾向,不断加强一种感受的刺激性。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同样,我们很少看到刘炜为了付诸某种风格,而进行漫长的探索和准备工作。他的感受总是先于思考,表现先于确认。在这个意义上,刘炜画得有些“蛮横”,那些像是杰夫昆斯式的肉,弗洛伊德式的结构,便有了一些“夹生”的东西,有了野草的杂乱与旺盛。

于是,在这个满是规矩、观念、正宗的时代,刘炜成为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中横冲直撞的特例,通俗意义上的“天才”。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06

“路边风景”像是公路片的结构,三人的画册又是关于绘画历程的描绘。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1989年,刘炜从中央美院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的他,只能在家里闲着。那段时光,算是他最苦闷的时期。虽然还能延续大学时,靠画点水墨卖给外国人,换一些生活费。但更多时候他听古典音乐,在玩吉听摇滚,过着叛逆的玩乐生活。但庆幸的是刘炜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总是在家里招待一些没着落的朋友。曾浩有时也会去刘炜家里吃饭,开玩笑地说,刘炜的妈妈养活了很多人。直到,1993年“革命家庭”系列的出现,他获得了在艺术上的声誉,相比那些赚来的外汇,这些同行之间的认可让他真正地树立了更大的信心。1994年,刘炜搬到宋庄小堡,成为最早来宋庄的6个人之一。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同年,和刘炜同学的曾浩,去重庆找工作,然后又去广州找工作,无果。第二年春节,曾浩选择先回到昆明,一个欣赏他的老师,把他介绍到美术教研室上班,那时,他总在单位分的画室里画到很晚。之后,曾浩又再次重返广州,1992年,曾浩第一次参加大型展览“广州首届艺术双年展”,并在这个90年代的标志性展览中,声名鹊起。之后几年,他的日期画逐渐成熟,记录下某年某月某日的短暂发生。1998年,曾浩来到北京,和张晓刚最早开始合租工作室,之后马六明、宋永红、俸正杰、邱志杰、何森、陈文波等先后搬至此处,有了当时的花家地西里。

和刘炜一样,任小林也是军人家庭出身。但他的父亲毕业于杭州的国立艺专,和赵无极是同学,班主任是潘天寿。这也导致了他的父亲总是看不上别的,喋喋不休地说些旧事。逆反的任小林觉得父亲早就不是这个专业,说这个干什么呢?1991年,任小林远离贵州,来到中央美院进修。1993年,任小林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中央美院画廊、北京音乐厅画廊,同时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种机会在如今看来如此的稀少和荣耀,他也建立了最初的个人语言和显著的个人风格。1995年,任小林的作品语言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意味着一段“梦幻诗意”时期的结束。1999年,任小林搬到北京,最初住在冯博一的房子里,之后搬往花家地西里116栋。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2000年,三人定居北京,此后再未改变。

如果你有幸在80年代年轻,那么你一生的想象都会与之相伴。再次回忆1988,已是30多年后,贵阳与昆明的画室早已消失,我们只能在记忆中追寻那段过往岁月,那些人和物早已在光阴的镜子中失焦、变形。然而幸运的是,那些80年代相伴的贫穷、不幸与盲动,也一并随着时间的距离而变得优美,只留下一个理想化的缩影:曾经残酷的,现在都是温暖的。

而在这段漫长的时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1980、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旧时光,那些故友之间有着属于那个时代艺术交往的方式:漫游、游历、寻访与友谊;看到从1987年开始的近40年间大时代与个人的变迁,艺术的时间感,长跑与短跑,时代的“势”与个人的“对”。于是,三人有交集,也有疏离,有以画会友、志同道合,也有长达数年的杳无音信。它们汇集在一起,便是展览“1988”的核心,1980年代艺术家特有人格和生活的重申:那时年轻人宁愿当一个疯子与醉汉,也不愿如今这般在拍卖、博览会、画廊中成为职业的新星。


07

在曾浩的展厅中,我们试图还原艺术家画室里的情形:几张没有绷框的画布,并不平整地挂着,四角翘起的边缘还遗漏着线头;即便是成品,也歪歪扭扭地被一颗钉子,钉在有些脏旧的墙上,或是倚靠在一角,等待着艺术家再次去修改和审视。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画中的形象,多是一些没有倾向性的日常之物,它们中性却又和生活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一棵树,一把椅子,一角的房间,它们描绘着人和空间、时光与天气之间的关系。窗外风与树叶的摇曳,夜晚客厅里空荡的沙发,午后慵懒的一只白猫。某些时刻,曾浩的画作和画作之间像是诗的段落,我们既能窥视某个瞬间画家的情感,亦能感受到在空荡和留白之间的孤寂。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曾浩总是喜欢不太完整的画面,或是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早已熟悉的日常。或许是在过去的“日期画”中养成的一种对经验的警惕,一个画家难得而又谦逊的品质,他总是不满意现有的作品,反复地纠结和自我怀疑。


08

我们如何记述一天?它可以是事件史,清晨你开始工作;正午你见了一个故友;傍晚你去了一个酒局,或者这一天无事发生。也可以是感知史,清晨你由于昨晚的睡眠,而有些打不起精神,你对原本寻常的工作有些厌恶;正午窗外的一束光,晒在墙面上,你试图挽留时间的流逝;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你变得有些空虚,需要一些酒精来填补。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在这个类似于博物馆的抽拉柜中,我们展示了曾浩几十件完成或是“待完成”的作品。在我第一次去曾浩工作室时,这些被堆积的作品,遗落在画室的一角。当你费力地翻开每一张时,像是打捞往事一般,得以窥视一个艺术家的两种不同的记述,日常的事件和感知的变迁。我们很难知道,这些作品结束或是搁置的缘由,但你却会被曾浩反复的工作,感知的密度,背后艺术家独有的性格所打动。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我们将作品分类,以类型和切片的方式进行归纳,有些是同一题材的反复描绘,像是长镜头中恒久的凝视,有些是不同题材的组合,如同蒙太奇般延展出更多的情绪。但无论何种方式,当你抽拉开这些一层层的“时光网格”时,它像是日记或长卷,还原了曾浩画室中最初时光,那些一瞥间的情动。


09

尾声,“旧时光:素描与纸张”陈列了三位艺术家的纸上作品,它们记录着艺术家最初的灵感与心绪。这些散落的纸张,像是30多年间遗落的故事,不知所踪的记忆,引向三人相遇,却又各自远行的道路,成为这段始于1988年往事的侧影。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正在展览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立即成为会员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加入CGK会员 免费畅览展览







昆明当代美术馆(CGK)由昆明冠江集团投资兴办,自2018年开馆以来,相继举办过“地缘笔记”、"连接时间的空间——中法建筑对话展"、“谱系+ ——1978年以来的云南油画”、“谱系+ ——1978年以来的云南版画”、“在·野:云南建筑传统研究展”、“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风景后”、“小城之春”等重要群展;以及一系列个展,包括曾晓峰、唐志冈、马克·吕布、张春旸、曾孝濂、马云、于坚、何多苓、水雁飞、杜天荣、杨丽萍、刘建华、李季、姚钟华、吴家林、罗旭、张晓刚、肖全等。昆明当代美术馆立足于云南的历史脉络和地域风情,连接东南亚的地缘关系,通过客观地梳理云南与中国、乃至世界的当代艺术的互动,呈现艺术在地域性和历史性中的思考和实践,成为一座强调文化多样性和城市自然的当代美术馆。






昆明当代美术馆开馆时间:
周二到周日,周一闭馆,10:30-21:30
CGK OPENING HOURS
Tuesday to Sunday, 10:30-21:30,Closed Monday
展览现场 | 1988:刘炜、曾浩、任小林展厅一览 崇真艺客
联系邮箱:info@cgkunming.org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