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时桃花源
(文 / 梁硕)
2019-2022年
香港华富邨下是个滨海公园。公园逼仄蜿蜒,一边是海水和远方的海岛,一边是陡然抬升的岸石,岸石与树丛错落掩映。海岸一个急转,岸石断然后退,让出一个凹形的开阔峡湾。一座圆柱形巨楼出现在峡湾上空,下边崖壁上挂着一线瀑布,瀑布像是从巨楼中出。此中所有都像是悬在空中,完全的仰视。瀑布旁边的崖上有登山步道,正可上去一探究竟。
踏上步道,就进入了高树林间,树石婆娑,石阶盘折,海声渐远,有迪曲萦萦而出,枝叶疏密,透空处总被那巨楼填满,它到底有多大?魔幻一般的存在。
百步之上,树木渐稀,迪曲渐近。一个急转上去,又是一片豁然开朗,迪曲就在眼前。这是一个后现代风格的凉亭,凉亭下的人们散漫而栖,三五结群围在四周,中央的人在迪曲中蹦跳如孩童,真是耍乐纵情全无世界,一派不知有汉。进入凉亭,身体自然随着跳舞的人蠢蠢欲动,已然成为“此中人”。从亭中看出去,一边是那个巨楼庞大身躯的一个局部;一边是远眺大海,浸透夕阳的暖暖橘黄。伴着迪曲,我心里脱口而出:所谓的桃花源并不在深山中,而在你我的身边随处;也不在人烟稀远,而在人居的融洽关系。桃花源是现实还是乌托邦?看你自己了,我心里又蹦出个词“现托邦”。
后记
此行三年之后,回忆此空间情境,想起当时撞到跳舞的“桃花源中人”全是意外,其实本来是要搞清楚那个瀑布的出处。查看卫星地图,瀑布当然不是从那个楼里出来的,但这个瀑布及其周边生态明显是个殊胜的存在,此中信息量比感性中大出许多。通过与在香港工作的朋友了解,此形势的殊胜之处更加清晰起来:
那个凹形峡湾叫“瀑布湾”,瀑布湾的一边是那个圆柱形巨楼,其实是个更巨大的一系列弧形高楼的一部分,叫“贝沙湾”,是一个大型的高收入社区;瀑布湾的另一边是“华富邨”——著名的低收入社区,香港叫“公屋”。这条瀑布,一水隔开两个世界,是香港众所周知的贫富差距的经典交汇。那个人们跳舞的凉亭,处在华富村一边,亭中跳舞的人都是“菲佣”。搜媒体了解,在香港工作的菲佣们没有家,工作日就暂住在雇主的家中,周末则不被允许居家,她们只能寻找各种公共场所度过周末。瀑布湾的菲佣们想必是平时在沙贝湾的豪宅里打工,周末则来到华富村这边的凉亭中度过。
我想起曾在香港大会堂前的广场上见过同样感人的场景:众多的菲佣聚集在这里,或排练歌舞,或独处玩手机,更多的人是用旧纸箱搭起一个个临时的“隔间”,三五成群席地坐卧,与熟识的伙伴开怀畅聊、吃东西,困了就地一趟睡上一觉,真有那种解衣盘礴的气势,完全都不在乎路人的目光。这环境虽然是个无家可归的临时之地,但我看着她们是真的自在,心里居然油然一股幸福感。
如此,我自己直觉情感中的这个桃花源,可能的确也是菲佣们的“临时桃花源”,她们只有在这里才能不看雇主的脸色而自在一下吧。这个桃花源,眼前这个地方,其实也是无常,听说华富邨已经被列入拆除的计划,谁知道这个公园还能存在多久。为了不陷入遗憾,我只有把自己抽离一下:这个桃花源,不是任何地方,只是我与菲佣们在随机性中相遇的一瞬。
梁硕 _ 临时桃花源 _ 2024 _ 木板丙烯 _110 x 36 cm
梦醒子|跑酷少年
微博:@北京公社
微信:北京公社
Instagram: beijingcommune
Facebook: beijingcommune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