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在“雨亦奇——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纪念展”期间,我们曾在微信公众号里向观众朋友们发出了邀约,希望大家把观展感受发给我们。虽然展览已经结束,但在整理这些感受的时候,我们被深深地感动,感谢大家对北京画院美术馆的支持和信任,这是我们努力做好展览,做好美术馆的动力。


观众雪艳:


咱就是说画院美术馆真的太暖心啦~这次展览贴心的准备了方便临摹的折叠座椅、画夹、铅笔、橡皮、画纸等一系列物品。参观者还可以把自己临摹的作品贴在交流展示区域~互动感超级棒!美术馆这些暖心安排特别有利于提高小朋友们的观展兴致!我的小孩虽然12岁,但来咱们画院美术馆观展的次数可不少呢!她这次超级开心的在观展后现场临摹了李可染先生的颐和园写生作品之一。下面是我记录的孩子在观展、临摹时的一些瞬间。期待遇见下一次展览!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孩子你这“金鸡独立”的造型,真的让给我们觉得又可爱又感动,希望艺术可以一直陪伴你的人生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临摹拉近了我们和艺术大师的距离,让我们尝试用大师的视角看世界


观众Helen:


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观展感受到了一位不一样的李可染老师,之前对李可染老师画的印象是泼墨、层层叠染和缜密厚重的大画,印象最深的当属《万山红遍》。而这次看了李可染老师踏遍大半个中国的写生作品甚为感动,正如他所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原料和起点”。“写生是创作最重要的一环,写生是创作的储备”。


这次展出的写生作品无不展现了李可染老师扎实的骨法用笔艺术功底,作品既写实又气韵生动,清秀和浑厚融为一体。用传统的中国画法来写生,真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做了创新。


照片是对此次观展做的一个小的手帐,也是我每次看展或参观博物馆后的一个小功课。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Helen的观展手账


观众越越:


我可太喜欢北京画院办的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纪念展了。一层和二层大部分展品都是李可染上个世纪50年代的写生作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童寯写生展,当然两者差别巨大。


在二层中间有个独立区域,陈列着李可染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作品,会发现他的绘画风格在不同时期有明显变化。40年代还偏传统,50年代开始写生,这次大量展品都是这个时期的写生作品。然后从60年代到80年代,感觉他的作品直接飞升到另一个层次,看得我心旌摇曳。离开前特意到四层文创店买了这次展览的画册才满意离开。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越越特意在四层书店购买的展览小图录


观众李佳:


在三月底,于北京画院参观了正在展出的李可染画展,看可染先生的画,第一个感受就是壮美,可染先生的艺术宗旨是为祖国河山立传,诚如此,他笔下的山川河流、沧海峻岭无不彰显着这位大师的艺术宗旨。点画之间,体现着他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改造国画的主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他的笔下言出了山河之美。《万山红遍》的恢弘壮阔、《嘉定大佛》的肃穆庄严、《漓江边上》的清新朦胧……一幅幅画作,展现了这位山水大师的功力和改造的成功。致敬一代大师李可染!李家山水,自成一派;为祖国河山立传,为近代美术拓荒!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李佳拍摄的展厅中的《万山红遍》


观众张柔:


周六的画院,李可染写生展“雨亦奇”。画院的布展保持一贯水准,空间划分舒适,每一部分主题明确,这次还提供了写生工具让大家体验,真的用心。能细细看每一幅画真好啊,李可染对墨色的运用真的出神入化,水汽氤氲,竹间微光,晨曦雾霭,仅凭墨色变化与组合来创造。细看之下更是觉得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推敲,想到这里恰好看到他的“在精微”印钤,好像窥见一些作者的用意,思路和眼前展品的不谋而合令人欣喜。最后的“东方既白”部分,能感觉到是把写生时积累的功力都化作一体了,山川云雨气势连绵,墨色自然流淌不受限,看了一会后突然想到,这不正正是那句“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体现吗? 从一步一“景”的看展过程中体会到了画家的艺术理念,也感受到了几十年实践的结果,能以这样的方式遥远地“认识”一个人,是美好的体验。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张柔拍摄的展厅内的互动区域,观众在这里创作、体验


观众喵之:


李可染的写生作品告诉我们:中国的笔墨能描绘真实的风景,甚至能描绘西洋风景、光影变化。山一般高耸的大教堂在淋漓的水墨中亦真亦幻,阳光透过密布的浓荫洒在湿润的茶座上,清凉的感觉扑面而来。水墨真是天生适合表现阴雨、荫凉。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小小的你呀,在美术馆里画呀画呀画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一家人美好的观展回忆


观众新宇:


观李可染画展记


春色正好,与友同行,欲观展而后游园,遂至画院观展,后作此记。


李可染,江苏徐州人。幼学画,先生称之扶鹏若万里,继学西画,融中西之画意,汇古今之画理,师名画而后得技,访名师而后得艺,师造化而后寻道。


吾闻其言遂有所得,其言曰,“心怀成见者,视而不见。”唯忘己,方得物之实也,有物之实,方取物之景也,物之景何取?取其神,化其魂,后绘其貌。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如是而已。


吾未曾学画,观其画亦有所感。天外奇松者,先入吾眼,松枝舒展之态,若托天之势。比其真景,虽无细枝之繁,色彩之艳,但更衬其势之奇崛。为吾所喜者,莫过十三陵水库之作,延绵之山势与遍地之红旗,画幅虽小,却有改天换地之志。霎时间,山势之巍峨尽覆于钢铁洪流之下。心中豁然开朗,此之谓:“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国画之渊流又注活水。


吾好文。以文者观画,妙处自生,吾观“钱塘江远眺”,虽为远眺,近观颇多,虽为观江,江景甚少,但近者愈多,远眺之远显矣,江景愈少,观者之意愈聚矣。于文中可视为先抑而后扬者也。


吾试论其画之中西,李师之画融贯中西之技,于妙处方感其融。吾观其“杜甫草堂”,其色,其笔,其境,尽显国画之意,于其实者,如画之空间,用笔技法又兼西画之法。德累斯顿暮色一作,虽绘以外邦之景,暮色二字却难离国画之境。其上者为城堡之顶,会以实景,其景渐下,而虚境愈显,昏暗之楼阁,影绰斯群人,伴以浓墨浸染之树木,暮色显矣。


吾初欲以文记,但观其画作,心意所致,遂已成文。


甲辰龙年,丁卯月,癸巳日记


观众何英:


早就慕名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今天终于可以一睹风采了。


70 幅写生精品,件件精彩,幅幅生机盎然。作为一个业余观众,我对先生的每幅作品都顶顶膜拜,但个人还是最爱细节感极强的《漓江边上》和冲击感极强的《万山红遍》两幅作品。


除了赏画,对展览中的两处细节感触极深。刚走进大厅,我立即就被门口“李可染写生之旅地图”深深吸引了。从1954年-1980年,从北京京郊到江南西南再到安徽广西等,先生跨越数十年,行程千万里,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即使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也义无反顾、决然地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汲取养分,深挖中国画的源泉,注入民族风的新鲜血液,使中国古老的山水画艺术重获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屹立于世界画坛。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漓江边上 59.5x44cm 1959年


观众李宝贝:


这个画展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当属《万山红遍》。因为我喜欢这个红色,最开始吸引我的是画最前面的这一排树,然后就看到了山上不同层次的红,再然后就会注意到细节比如瀑布比如山上的小房子,看着看着发觉有些小房子靠得很近,开始脑补出各种邻居间的故事。能够在这画前面站很久很久都不会腻,都能不断发掘出新的细节。


第二幅印象最深刻的画是嘉定大佛。我自己在各地旅游的时候看到过各种各样的大佛,有的奇高无比。第一眼看到这幅画,一下子就好像自己又回到在那个有好多大佛石窟之类的地方,走在一条小路上,突然一抬头左手边的山上赫然凿着这么一尊佛。李大师他强调写生的重要性,所以他的画面中的真实感特别强烈。比如颐和园扇面殿那幅画,还有一幅好像是北海的小亭子,我都感觉眼熟,似曾相识,或者小时候见过。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嘉定大佛 59x43.5cm 1956年


观众暖暖: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观众陈雨:


我作为北京画院美术馆的粉丝,一名资深传统美术爱好者,多年以前,曾经在中国美术馆现场欣赏到李可染先生的写生作品,印象深刻:于中国笔墨表现现实景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无论是写实性,还是传统笔墨功夫,都令我大为震动,尤其是逆光效果的层次感,纵深感均条理分明,稳而不乱,叹为观止!原来中国画还可以这样画。


我在现场专门买了作品集收藏至今,系统了解了“白发学童”李可染先生的艺术人生,以及他的艺术探索历程……


今年年初,李可染的学生:张仁芝老先生90岁写生作品观摩展在我们昌平区博物馆展出,三期展览我全部仔细观瞻并聆听张仁芝老先生现场导赏以及李可染教导自己学画和写生过程的座谈。


经过上述学习过程,现在再来参观北京画院李可染先生专题展“雨亦奇”,成为我对于李可染先生探索,创作“李家山水”最全面,最深刻,体会和感受最到位的认知体验!


北京画院的此次“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纪念展”从学术角度更加恰当其时的深刻的诠释和解读,并且再次强调了李可染先生七十周年写生成就最好的纪念!


希望此次展览由可染先生写生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引导,激励,激发新一代画者,不断探索创新传统笔墨与新生活的最佳的契合点,继而赋予传统中国画新的,旺盛的活力………“东方既白”!


观众春玉:


于4.28参观了李可染先生的画展,先生提到“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写生是基本功中最关键的一环,要非常认真”。


可见写生的重要性,于是带着思考,在大自然中写生感悟,尝试画了这幅永定河边一角这幅水墨写生的小稿。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春玉的写生小稿


编辑 | 罗元欣


图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公共教育 | 与观众一起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