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艺术家张新发起和总策划的“167平米极限”行动计划第四回中第一部分“三摩地——中澳女性艺术家巡回展”正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展出中。展览共邀请了7位来自澳洲和中国的艺术家,将持续展出至5月22日。
序 言
在中国众所周知,东西方经济文化的紧密结合始于一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开通。如今“一带一路”倡议承古丝绸之路之韵,汇东西文明之粹,人文交流深化,为当代文化注入了新活力,为今日艺术拓展了新视野。
展览主题“三摩地(Samādhi)”一词,出自古梵文sam(结合)、sama(均衡)、samma(真正),内含观想凝照、澄思悟慧之意,与中国古典哲学之道相通。策展的意图是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将华夏思想中的深邃内涵借助中澳女性艺术家的视角,来诠释何为文化的均衡?何为和谐之多元?
此次我们有幸寻觅到了这样一群深谙人间和谐之道、天地万物有灵的女性艺术家。对于人类共同生存环境的关注与探究,这群身处于南北半球,完全不同生活状态与多元文化背景熏习下的参展女性,各自展示了不同境界对同一命题的视觉呈现是如此迥异而殊途同归,作品体现了她们的艺术智慧与通达。
策展人 范云

布朗温·班克罗夫特 (澳洲)
布朗温·班克罗夫特博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澳洲邦加隆(Bundjalung)地区原住民女性艺术家。布朗温博士的艺术家职业生涯始于1980年,她从堪培拉艺术学院毕业,职业经历包含在澳洲及全球的展览,她的作品被澳大利亚的众多美术馆、州立图书馆和私人收藏机构收藏。布朗温博士拥有堪培拉艺术学院视觉艺术学位,之后获得悉尼大学艺术实践、视觉艺术双硕士学位,并于2018年获艺术哲学博士学位。
布朗温博士因其对原住民社区的特殊贡献而获得悉尼大学的Alison Bush研究生奖;2010年因其对澳洲文学的杰出贡献而获得DROMKEEN奖,并于2016年入围安徒生奖(插画家)的澳洲决赛;2020年被提名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纪念奖,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儿童文学奖。







诺埃琳·卢卡斯 (澳洲)
诺埃琳·卢卡斯博士是澳洲著名影像、装置艺术家,拥有雕塑专业背景的她,二十年来一直担任西悉尼大学雕塑系主任,并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担任教授。曾经两次澳大利亚文化委员会在东京的驻地计划深刻影响了她的生活、艺术实践,井为她的博士学位打下了基础。2006年她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她的论文通过研究道元禅师的时空理论与录像艺术的联系,探讨了当代艺术与禅宗之间的概念。
诺埃琳博士曾在澳大利亚各州美术馆展出作品,包括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西澳大利亚美术馆和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亦曾在欧洲和亚洲的重要展览中展出,包括曼谷国家美术馆。
诺埃琳博士展出作品的核心是从环境和历史的角度出发,探究当下社会中的关键问题——气候危机,在全气候变暖的前提下,鸟类、土地和水质是环境研究的关键。她所有视频作品都是基于对时间、短暂性和相互联系的探索。




范 云(中国)
1960年代出生于中国上海,自小师从著名画家颜文樑与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儿童艺术教育家虞子骏老师,1984年装潢美术专业毕业后进入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室内、建筑、景观设计。
自1990年代末,担任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主持多项国家重点工程,曾获多项设计大奖,同时专注于专业科技馆、博物馆设计。
2009年创立上海云集展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从事专业场馆展陈设计工程管理项目;2015年移居澳大利亚,创办e+Hive画廊。



张 新 (中国)
1967年生于上海,199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进入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专职艺术创作工作至今34年,2012年获评一级美术师。
1990年代以装置、行为、观念等媒介从事创作、参与中国早期当代艺术重要先锋艺术展览和活动,并以中国女性艺术家身份参与国内外展览,是中国1990年代女性主义艺术家重要代表之一,参加过很多中外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重要展览有“HOT-POT——中国当代艺术展”及各种历史性回顾展“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面对现场——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献展”等。
2012年,发起并策划“167平米极限”项目,以极限的概念对“本源”问题展开批判性思维探索2000年后的艺术生态、功能和语言学游戏的各种可能性。在“雕”和“塑”的行动介入中,对“雕塑”作为艺术概念在传统意义中进行颠覆性和实验性的解构。






Climate No.15(气候 No.15)
装置 边长12m三角形 2020

李 宏 (澳洲)
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7年移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悉尼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李宏的作品曾在澳洲各地展出,并参与了中国北京、西藏等地的大型展览,以及马来西亚莎莎艺术节,匈牙利、美国等国际大型展览,深受藏家喜爱。
李宏的作品往往与中国传统的主题与技法相去甚远,她夸张的雕塑形式、精湛的艺术图像、鲜明的个性表达,多源自于深层的自我情感表达。
作为画家的她同时也是炫彩文化的负责人、资深策展人,澳中文化交流协会创始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澳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她促成了澳中艺术家在阿德莱德艺术节、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北京艺术周、悉尼市政厅等著名艺术场所举行的多个艺术展,协助促成中国当代艺术以及青年艺术家在悉尼、阿德莱德、塔斯马尼亚的巡回展,以及中、澳女艺术家在每年国际妇女节的持续展览,并为抗击癌症捐赠艺术作品等,是专注并关心社区的艺术家。






罗 敏 (中国)
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曾在亚洲和欧洲多个国家举办过个展和联展。现工作于北京。
罗敏的作品是现实、记忆与符号的综合体。她采用传统却又富于创造性的绘画语言,通过文雅的题跋形式留住了时间的痕迹。家庭相册和童年记忆提供了作品的人物对象。在此基础上,以花和鸟作为视觉符号,以兼容中西的独特绘画语言,以写实为基底,她善于发现事物特殊价值和意义的禀赋,使画面中鲜活的形象具有观念的特指性而成为具有当代气息的独立存在。

Bamboos and Flowers (竹间青花图)
布面油画 50x120cm 2022


竹间青花图 局部

布面油画 80x200cm 2017

花鸟图 1 局部

景 昱 (中国)
原名史琼璐,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与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EAC,获得纺织艺术设计(荣誉)学士学位和艺术文化管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景昱常年往返于伦敦、上海、纽约和澳洲,丰富的海外求学和生活经历让这位80后艺术家对于不同都市元素有着更敏锐的觉察与认知。她采用独特的艺术形式探讨了微观个体记忆和宏观群体记忆的均衡与对比,用冥想的意念将点、线、面进行形式拆解、拼接、叠加、累积,通过再造、重构的艺术手段挑战未来的先知力。
从传统绘画手法到当代综合材料艺术,景昱作为当下潮流一代的青年艺术家完成了从注重画面形式技巧,演绎为注重社会现实问题的蜕变,将自己在社会现实中所见所闻的种种疑虑纳入到作品创作之中,试图引领观者步入独特的艺术境界。







2024年5月11日~5月22日
(参观美术馆无需预约)
开馆时间
10:00~17:00
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址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金珠路111号)
扫码关注
官方公众号 | 官方小红书 |
校审 李诗文、张雅婷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