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公众号:GWBJ画廊周北京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yMjQ0NjU1MQ==&mid=2247495103&idx=2&sn=10ed0060c1e55eca6aa04744343c5df3
第八届画廊周北京将于2024年5月24日至6月2日举办(5月24日至26日为贵宾日,5月28日至6月2日为公众日)。画廊周北京2024将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同期举办,并联动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顺义艺术区等主要本土艺术区,及全国农业展览馆、国贸等核心点位,打造属于北京的“城市艺术事件”,建立国际化的当代艺术对话平台。
在画廊周北京2024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共艺之见”系列专题内容,分别围绕画廊周北京创始至今与参展画廊共同营造的北京艺术氛围、北京艺术生态的“在地”特征、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现状,以及画廊周北京独立学术项目的思考角度这四大主题,邀请往届国内外参展画廊、北京本地艺术机构从业者、不同代际的专业藏家以及策展人分享各自的观点,在对画廊周北京过往实践进行全景式回顾的同时,为2024年全新项目的展开和北京艺术生态的建设提供多元视角。


共艺之见
刘麟瑶、Coobe、车宣桥
眭群、曹峰、张琼
谈对中国艺术现场的观察及各自的收藏态度
本期内容我们聚焦在不同代际的专业藏家对中国艺术现场的观察、和他们判断艺术作品的不同视角,以及不同收藏线索的讨论。画廊周北京特别邀请了收藏家:当下艺术空间联合创始人刘麟瑶 (Linyao Kiki Liu)、Lastpiece Collection创办人Coobe、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发起人车宣桥、剩余空间创始人眭群、二十世纪画廊创始人曹峰和ASE基金会创始人Joan张琼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收藏态度,希望给我们的艺术同行和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收藏视野,同时也希望通过藏家视角给艺术生态的建构者提示更多信息。


刘麟瑶(Linyao Kiki Liu)
收藏家、当下艺术空间联合创始人
在我看来目前国内的机构和艺术家都需要在一个比较安全和正确的环境中生存。好的方面是机构的展览虽然保守但是质量很高,无论是在挑选艺术家还是布展方面。但同时,会偏向保守、拘谨和缺乏突破性。整体环境和市场都在将艺术推向“看上去很美”的方向。
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很多艺术家的创作都是以市场的喜好为导向,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无趣的方面。我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要忠于自己,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把想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
大家常常会讨论到全球议题,全球化的问题其实是两方面的,这涉及到双方的互相需要,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它不是我们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的。我认为,在中国创作的艺术家其实没必要去生硬地回应国际议题。本土艺术家能做好与本土相关的议题已经很困难了。
在收藏方面,我无权说自己建立了什么体系。我从大学开始收藏,到现在一共10年。10年看似很长,但相比艺术史、或是可收藏的历史来说,范围还是太狭窄了。33岁的我依然无法整理出一套清晰的收藏脉络。但是,就像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家一面墙上挂着的画,其中包括我自己的作品,里都或多或少有些粉色。这很奇怪,因为粉色跟我日常的穿着打扮完全没有关系。

藤原西芒 (Simon Fujiwara) ,《乔安妮》(Joanne) ,2016
独立式灯箱,视频投影
图片致谢:刘麟瑶(Linyao Kiki Liu)

Coobe
收藏家、Lastpiece Collection创办人
广东时代美术馆理事
这里我想引用鲁明军老师在2021年被采访里提到的一句话——“艺术家和策展人不再是艺术系统的主导者,反而完全受制于艺术系统,我们不再是玩艺术,而是被艺术玩得灰头土脸,导致感知力和想象力的枯竭”。
艺术家创作如果一味迎合市场需求,不做挑战性的事情,那是很可怕的。我个人更喜欢实验性的作品,特别是装置,和观者充分互动的作品。


赵玉,《日落之岛,法兰西岛》,2019
木,木刻,镜子,台灯,图像,同步高清双屏影像,8'35"
图片提供:艺术家

车宣桥
收藏家、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发起人
我长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的工作方法以及成长路径,通过参与或发起项目与委任来加深与他们的交流。在这些日常活动中,我会和我信任的策展人交流思想,并找机会参加研讨会、讲座以及对谈之类的活动,MACA本身的项目也是我观察艺术家的重要渠道。我个人对女性主义、自然主义和身体政治主题的艺术品有浓厚的兴趣。对我而言,身体本身就是艺术的媒介,我欣赏那些关注生态女权主义的作品,因为它们不仅反映了社会性的议题,同时也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艺术往往是综合的,它们可以从更新的维度来解决一些问题,这一点很启发与吸引我。因此,我在选择艺术作品时更倾向于关注这些主题。我希望通过展示这些作品,唤起观众对于女性、自然和身体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激发对这些议题的讨论和反思。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打扑克》,2018
纸本艺术微喷,212.1 × 145.1 × 6 cm
图片致谢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摄影:杨灏

眭群
收藏家、剩余空间创始人
我认为当下中国的艺术现场普遍呈现出一种迷茫的状态,最直观的观察是艺术呈现较为“单一”,更多人将目光聚焦在80至90年代的艺术家,而50至70年代的艺术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也可能因为如今身处的环境,对于一些表达和展览有所限制而导致。
我作为一个机构(剩余空间)的主理人是希望去做一些有态度的的展览,要么是聚焦当下,对社会现象做出回应,要么关注在个体化表达。比如,现在剩余空间正在展出艺术家韩倩的“无论捡起哪块石头”个展就是从家族迁徙史一窥工业发展的脉络,其中也涉及到个体身份认知与情感记忆。这些表述与艺术家的生存经验是相关的,所以我们希望展览能够多些实验性。
对于收藏,我发展出两条线索:一条是围绕“10年后剩余空间能给艺术生态带来些什么”,或者说“它能否成为一个样本”这样的问题而展开,所以我会从文献的角度去梳理,去收藏曾做过展览的艺术家,有意识地将曾于空间发生关联的创作与我的收藏同步起来;另一条是我个人的收藏线,我更看重图像背后所传达的对于当下的回应。例如,去年画廊周北京我收藏了艺术家余果的影像及绘画,他就是用两种不同的媒介形式去呈现其创作议题,如果仅收藏其中一个是不完整的。
可以说,剩余空间和我的收藏是互相结合的。从早期收藏的不明确,到后期逐步形成的认知,再回看自己的收藏和空间的展览作品时,它们之间是能找到一些共性的。

“力的力的力的:钟云舒个展”展览现场,2016
图片来自剩余空间

曹峰
收藏家、二十世纪画廊创始人
我觉得国内艺术家现在都很保守,大部分是为生计而创作的居多,画廊和美术馆和藏家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变得比较商业味十足。 我希望大家还是能纯粹一点,多一些真实点的藏家。真正热爱艺术的要多支持一些真正好的创作人。
我选择作品是比较直觉和用类型学的方式去筛选,从策展的角度去考虑做品的位置。我的爱好比较广泛,我会收很超前的酷儿文化,也会选择传统的绘画,雕塑等。我主要看作品的原创性和文化性,学术上有没有位置。

安娜·乌登伯格 (Anna Uddenberg)
《CORPORATE GRAY/External Spine》,2021
62 x 180 x 70 cm

Joan张琼
收藏家、ASE基金会创始人
我觉得当下中国的艺术生态总体还是一个比较热闹祥和的面貌,各式各样的机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年轻的艺术家不断参与其中,艺术的创作形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样化。我乐于看见这样的面貌,也乐于去发现新的惊喜。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下的纷繁的艺术市场中,观念性的艺术作品还是偏少的。我个人更加容易被那些有触动性的作品吸引,它们能让我感受到艺术内在的力量。因为艺术不仅带给我们审美愉悦,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导向。我期待未来能看见更多有精神厚度的作品。



左:刘昕,《Fortune Tellers: Free Fall》,2023
宣纸印刷艺术家 DNA 数据、线、亚克力、墨水、铝、LED 灯、
乳胶和钢,60.96 × 21.59 × 19.05 cm
ASE基金会收藏
图片由艺术家和 Make Room Gallery惠允
中:刘昕,《Fortune Tellers: In Full Bloom》,2023
宣纸印刷艺术家 DNA 数据、线、亚克力、墨水、铝、LED 灯、
乳胶和钢,60.96 × 21.59 × 19.05 cm
ASE基金会收藏
图片由艺术家和 Make Room Gallery惠允
右:刘昕,《Fortune Tellers: Stray》,2023
宣纸印刷艺术家 DNA 数据、线、亚克力、墨水、铝、LED 灯、
乳胶和钢,60.96 × 21.59 × 19.05 cm
ASE基金会收藏
图片由艺术家和 Make Room Gallery惠允


刘麟瑶(Linyao Kiki Liu)
收藏家、当下艺术空间联合创始人
对于画廊来说,它们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如果能够通过画廊周北京呈现自己的展览、卖出作品,获得期待的收益,就已经体现出了画廊周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对于藏家来说,画廊周的益处在于国际画廊能够通过它把中国藏家非常关注的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带过来,这比在线上通过看照片和PDF文件购买要有意义得多。实实在在的作品能跟藏家产生关系,从而建立一种信任感,这对收藏来说非常重要。画廊周的意义就是在藏家和画廊之间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北京这两年看起来好像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没有太多让人非常兴奋的事,艺术市场也比较冷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家都应该手拉着手坚持向前走,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事情做好,共同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Ariel Schlesinger,《Two Good Reasons》,2009
“敬不值一提的矮行星”展览现场,当下艺术空间,2021

Coobe
收藏家、Lastpiece Collection创办人
广东时代美术馆理事
北京有很好的美术馆、画廊,这些资源如何影响到更多圈子以外的年轻一代,包括现在美育匮乏的莘莘学子们,这也许是北京画廊周的使命吧,哈哈!
去年在画廊周颇有收获,收藏了米莫萨·埃查尔德 (Mimosa Echard) 和张移北两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希望今年也会有所斩获吧!

董永康,《一百次跳跃》,2015
显像管电视、影像、扎带、马达
9 × 10 5/8 ×17 3/4 cm,版数:3之3+1 AP
图片提供:艺术家

车宣桥
收藏家、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发起人
对于今年的画廊周我充满期待。作为参与机构的发起人,我认为画廊周能够非常好的激活与建设北京的艺术生态,形成一种多方共赢的局面。我虽然平时在上海的时间较多,但因为MACA在北京的缘故,所以我也自认为是北京生态的一份子。画廊周的存在就是本地生态的一次联合和集体亮相。我认为这种活动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长期持续的在场与投入,才能最终实现某种突破性,才能真正起到反哺到所有的参与者。

张怡&大卫·凯利,《漂浮物》,2007
单通道影像,彩色,有声,30分钟
图片致谢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摄影:杨灏

眭群
收藏家、剩余空间创始人
画廊周北京如今的规模已包罗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在我看来,它不仅在带动北京的艺术生态,甚至对整个中国的艺术生态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同期的北京当代、Jing Art也使得这个时间段发展为一场极具规模的艺术盛事。
大多艺博会或许受场地约束,常以架上绘画为主。而画廊周北京期间各家画廊的展览并非以市场因素为第一要义,而是将画廊最好的部分悉数呈现。特别是去年,我看到每个画廊都呈现了不同的面貌,在同一个时间看到很多好的展览,人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及其创作,这对艺术生态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带动。去年我收了余果的作品,收完后听说他得了最佳展览奖。

“走私者:戴安娜·塔玛尼个展”展览现场,2017
图片来自剩余空间

曹峰
收藏家、二十世纪画廊创始人
画廊周是一个北京画廊和机构、藏家聚会交流很好的机会。画廊周为北京的艺术文化的入住了很多活力。他们邀请很多艺术家单独在798的场地做一些大型作品的展示,为一些国外画廊提供场地。为一些东西方艺术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我在画廊周期间也曾有过很好的收获。

拉斐尔·多梅内克 (Rafael Domenech)
《椭圆时刻》(The elliptical hour) ,2023
使用剩余的材料,包括纸张、胶合板、档案胶粘剂、
激光打印照片、有机玻璃和悬挂五金制作的书籍画
关闭状态:46 x 27 x 5 cm;展开状态:112 x 178 cm

Joan张琼
收藏家、ASE基金会创始人
画廊周北京是国内重要的艺术盛事之一,而北京也是我国艺术文化的先锋地区,每年都会集合众多艺术项目,我想画廊周北京应该并且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艺术风向引领作用。
就我以往参加画廊周北京的体验来说,获得心仪的作品似乎不是那么容易。我想画廊周北京在国际交流层面的核心聚合力上仍有提升空间。

图左方:奥利弗·比尔 (Oliver Beer)
《共振容器(变化的音乐)》2023
声音装置(四件陶瓷容器、灯光与音乐),尺寸可变
ASE基金会收藏
图右方:刘任,《把酒问月》,2018年草纸
油彩、综合材料,140 x 120 x 5 cm
“即席之美”展览现场,2023年,ASE基金会,上海
图片致谢:ASE基金会摄影:胡凯 @ AGENT PAY


刘麟瑶(Linyao Kiki Liu)
收藏家、当下艺术空间联合创始人
当下的一切都感觉比较温和,像自己抱着自己。一方面,年轻艺术家缺少非营利空间的支持,缺少能够允许他们不顾市场的喜好而真正思考创作的平台。另一方面,大的经济和艺术展示环境其实也不是很宽容。
总的来说我的收藏的方向也越来越保守。正因如此,我越发认识到做非营利空间(当下艺术空间)的重要性。美术馆的体量很大,每做一个新的决策就会涉及一系列连锁反应。小体量的非营利空间就不一样,它的可操作性和执行能力会更强。对我来说,优秀的当代艺术应该先和社会反应,才能在艺术市场上产生意义。
实际上我们当下艺术空间经常会做一些小型群展,我会收到观众或藏家的反馈,他们很喜欢其中某个青年艺术家,但这个艺术家又没有被画廊代理,然后大家就会围绕这个艺术家展开一系列讨论:为什么他的作品是值得关注的,让人有新鲜感?艺术家在被画廊代理之前,常常会发生围绕他的作品的非常具体和实在的讨论,这是非常有趣的体验。

米莫萨·埃查尔德 (Mimosa Echard) ,孢子化 (瀑布),2023
纸上银版印刷,布上数码印刷
玻璃和塑料珠子,线,空药丸,干的蓝蝴蝶碗豆花
人造花蕊,塑料蛇,荧光星,塑料环,铜环, 银链
丙烯颜料,丙烯酸漆和清漆,画布上织物
250 × 190 × 8 cm

Coobe
收藏家、Lastpiece Collection创办人
广东时代美术馆理事
年轻一代的藏家越来越厉害,他们头脑非常清晰,学习能力极强,开放且不受外界干扰。 我更关注对年轻艺术家的发掘,市场的短期喜好并不太在意。
当下艺术市场比较低迷,大家能够继续参与到收藏市场实属不易。收藏并非朝夕之事,闲庭信步更显从容。

冯骏原,《拒马》,2022
结构角钢、不锈钢夹、定制鼓组、摇铃,115 x 100 x 87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totalab

车宣桥
收藏家、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发起人
作为一位收藏家,我不断面对和接触来自全球的新兴艺术家和作品。然而,对于过往的当代艺术历史以及与自身文化相关的语境,我始终保持高度重视。在我的收藏中,这些因素一直是重要的考量标准。我对艺术的喜好一直比较广泛,没有特别偏爱某种风格或媒介。在过去的收藏经验中,我通常会综合考量当下艺术界的各种状态,选择那些具有独特艺术视角和深刻思辨价值的作品。这种选择不仅仅基于市场趋势,而是源自我对艺术的直觉和对作品背后深层意义的理解。尽管艺术市场不断变化,我的收藏态度和倾向仍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我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接触新兴艺术形式,同时尊重和重视历史与文化语境,我能够在收藏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拥抱创新,又不忘传统。

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括旋和它的三重人格》,2011
布面丙烯,200 × 200 cm
图片致谢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摄影:杨灏

眭群
收藏家、剩余空间创始人
比如在剩余空间上一场由鲁明军老师策划的“激进的喜悦”展览中,呈现了80、90年代末、2000年初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态势,包括像M+博物馆呈现的回看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展览,都是非常有态度的,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也极为高涨,其中的表达不仅具有实验性,也都很多元。
面对不停变化的市场,我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方向,不会太考虑二级市场。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去看,还是应该回归本质,也就是你如何看待真正的艺术或者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和你的生命轨迹、和你正在做的事情都产生了怎样的连接。
收藏的乐趣就在于,你会发现一些其他人没有看到的价值。我的收藏建立在个人趣味上,每次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收藏家,我并非以量取胜。收藏只是我生活的一个部分,让我从中收获乐趣与享受。我会持续关注新涌现的艺术家,避免收藏视角过于单一,而在过程中常常遭遇艺术市场中急功近利的一面。对于我而言,收藏更像是一段旅程,会是一辈子的爱好,能够持续愉悦着我,所以不一定要计较当下的收藏“得失”。对于艺术机构或是画廊而言,考虑生存合乎情理,但如何建立一个比较健康的、可持续的艺术生态,是当下需要反思的问题。

亚瑟·贾法,《APEX》,2019
“惊蛰”展览现场,2021
图片来自剩余空间

曹峰
收藏家、二十世纪画廊创始人
我有两条线索就是中国一些年轻艺术家和国外一些艺术家都会去了解,我在收藏配置的时候会收西方的大师和国内年轻艺术家来组合。我会大部分收一些当代比较被低估的艺术家和创作人,也是资金配置的考虑,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眼睛选择去跟艺术家一起去见证历史。
我不会随着艺术市场的波动去收藏作品,我会按照我既定的思维和真诚去选择作品。对待收藏我觉得还是需要真实一点。线索方面根据自己的爱好,会有些变化,但是真实的遵从内心的方式不变。

米里亚姆·卡恩 (Miriam Cahn)
《z?nefletschen / lachen bei gefahr》,2018
木板油画,119 x 90 cm

Joan张琼
收藏家、ASE基金会创始人
我一直认为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同样,收藏也是跨越国界的。作为一名藏家,当然我非常乐意支持中国的艺术家,同时我也会关注西方优秀艺术家的创作。将收藏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中来说,藏家既要关心藏品的深度,也要重视藏品在横向上的广度。

刘任,《黄金时代-脸书》,2023
草纸、油彩、金箔,综合材料,25.5 x 17.5 x 10.5 cm
ASE基金会收藏
图片由艺术家和东画廊惠允
往期精彩内容
“野蛮人写诗”展览开幕:
艺术始终是一种野蛮的事物
倪有鱼、刘化童、夏寒聊微缩艺术
微物戏语:走进方寸艺博会
毛尖、罗萌、朱康做客ASE
消失的他们:城市和黑色影视剧
ASE艺术图书馆内景
关于ASE基金会
ASE基金会是一家立足于中国,拥有全球视野的非营利性基金会,致力于支持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发展和学术层面的研究整理。基金会共有四个功能:永久性的艺术收藏、ASE·空间、ASE艺术图书馆和艺术赞助项目。
ASE Foundation is a non-profit foundation based in China with a global perspective, dedicated to supporting the popular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research and organiz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It features four functions: permanent art collection, the ASE·Space, the ASE Art Library, and art sponsorship.

www.ase-foundation.com
??
欢迎扫码预约参观!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