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奥地利#席勒#克里姆特#油画
Leopold Museum
利奥波德博物馆(Leopold Museum)位于世界上最大的专门艺术建筑群之一的维也纳博物馆区(MuseumsQuartier)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19 世纪下半叶奥地利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收藏馆之一。博物馆由鲁道夫-利奥波德(Rudolf Leopold)和伊丽莎白-利奥波德(Elisabeth Leopold)夫妇创建,收藏有 8,300 多件作品,是奥地利现代主义艺术最大、最重要的收藏馆之一,主要收藏埃贡-席勒(Egon Schiele)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杰作。20 世纪 50 年代左右,职业为眼科医生的鲁道夫-利奥波德开始收藏艺术品,主要集中在席勒身上,并设法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得了大量作品。后来大约在 20 世纪 60 年代,收藏大幅增加,包括表现主义艺术家奥斯卡-科科什卡、理查德-格斯特尔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作品。鲁道夫-利奥波德一生不仅收藏艺术品,还收藏由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和科洛曼-莫泽尔(Koloman Moser)等艺术家创作的属于 "青年艺术"(Jugendstil)和 "维也纳手工艺"(Wiener Werkst?tte)风格的家具和装饰品。他思想开放,对不同文化和艺术传统都很感兴趣,他的收藏还包括来自非洲、大洋洲和东亚的物品。1994 年,奥地利政府承认利奥波德的私人收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为了保护这些收藏并向公众开放,在奥地利共和国和 ?sterreichische Nationalbank 的支持下,将其移交给了利奥波德博物馆私人基金会(Leopold Museum-Privatstiftung)。根据鲁道夫-利奥波德与奥地利政府达成的协议,基金会将把 5000 多件作品和物品移交给基金会,作为交换,基金会将建造一座合适的博物馆来收藏这些作品和物品,该博物馆已于 2001 年开馆。

Egon Schiele, Self-Portrait with Alchechengi (1912; oil on panel, 39.8 x 32.2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
在博物馆内,包括绘画、素描和平面作品在内的 200 多件作品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埃贡-席勒(Egon Schiele, 1890 - 1918)收藏馆,他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最具煽动性的艺术家之一,被认为是奥地利早期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这里收藏的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与阿尔切切尼的自画像》和《沃利-诺伊齐尔肖像》。
Egon Schiele, Portrait of Wally Neuzil (1912; oil on panel, 32 x 39.8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
席勒很早就崭露头角,他进入维也纳美术学院学习,这要归功于他的叔叔莱奥波德-齐纳切克(Leopold Czinaczek)。然而,他很快就反抗了僵化的学术传统,想要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他开始独立学习,并经常光顾维也纳的咖啡馆,在那里他有机会结识更倾向于实验的人物。通过古怪的手势和强烈的面部表情,席勒传达出对人体进行不懈探索的紧迫感,暗示了自我反思是如何将肉体、性和生存问题深刻融合在一起的。
SELF-PORTRAIT WITH RAISED BARE SHOULDER
(1912, Oil on wood,42.2×33.9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
席勒的个性饱受折磨,他在作品中使用尖锐、锐利的线条来描绘精神上的痛苦。他的作品主要以女性肖像为主,倾向于对身体进行强烈的描绘,夸大身体。事实上,他的模特都是与他私交甚笃的女性,如他的妹妹格蒂和瓦利-诺伊齐尔,后者是他的情人,也是他肖像画的主角。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年轻的身体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时所散发出的情色和性欲也得到了研究。
SELF-PORTRAIT WITH PALETTE,
(1905, Opaque color, pencil, black chalk on cardboard,24.9×16.4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
SELF-PORTRAIT WITH STRIPED SHIRT
(1910,Black chalk, gouache on paper,44.3×30.5 cm,Vienna, Leopold Museum)
SELF-PORTRAIT IN BLACK GARMENT
(1910, Pencil, gouache on paper,45.1×30.9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
另一方面,他的自画像揭示了深刻的内省和明显的脆弱性,反映了当时笼罩维也纳城市的同样危机。这座城市有着明显的反差,既是贵族精英的中心,也是自由知识分子的中心,既有环形大街的雄伟气势,也有贫民窟的阴暗背景。席勒将人体放置在空旷的空间中,象征着人的生存维度,悬浮于生机与死亡之间。1900 年前后,维也纳哲学、心理学、文学和戏剧界广泛探讨了这一主题。1915 年的《死亡与少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保存在维也纳美景宫,描绘了爱神与死神萨那托斯、生与死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他个人的挣扎和世界观,以及性欲和情色。戏剧性的构图和色调使这幅画的情感更加强烈。尽管艺术生涯短暂,但席勒却非常多产:事实上,他创作了数百幅素描、油画和水彩画,每一幅都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1918 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他英年早逝,年仅 28 岁。

Gustav Klimt, Death, and Life (1910-1911 and revised in 1915-1916; oil on canvas, 180.5 x 200.5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1907 年,在维也纳的一家咖啡馆里,发生了席勒艺术生涯中一次开创性的会面:他遇到了新艺术的领军人物、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 - 1918)。克里姆特成为了席勒的导师,指导他描绘艺术裸体和性欲,这些主题对两人都很重要,但席勒以一种强烈和脆弱的方式诠释了这些主题,使他与众不同。克里姆特因其优雅的肖像画和对黄金的奢华使用而闻名,而席勒则因其对人类痛苦和生存脆弱的探索而脱颖而出。虽然两人都参与了维也纳艺术运动,并对情色和感官有着共同的兴趣,但他们的艺术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席勒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看法更为原始和实验性。克里姆特早期的艺术创作深深植根于中欧快速工业化时期的格伦德时期(Gründerzeit)和历史主义的传统。在这一阶段,克里姆特主要通过 Künstler-Compagnie(艺术家公司)进行委托创作,该公司是他与兄弟恩斯特-克里姆特和弗朗茨-冯-马奇共同创建的。
SEATED YOUNG GIRL, C. (1894, Oil on wood,14.1×9.6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
克里姆特的作品包括写实肖像,如 1894 年的《坐着的女孩》,该作品是利奥波德收藏的一部分。19 世纪 90 年代中期,克里姆特放弃了这一早期阶段,转而发展个人主义风格。他对维也纳大学大会堂壁画的大胆设计引发了一场丑闻,但同时也使他成为奥地利现代主义的先驱。他与一群艺术家一起成立了革命性的奥地利艺术家联盟,并担任主席。?

DEATH AND LIFE, (1910/11, REWORKED IN 1912/13 AND 1915/16, Oil on canvas
180.8×200.6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
除了他著名的《黄金时代》和对女性的标志性描绘,克里姆特还涉足风景题材,尤其是在萨尔茨卡默古特的夏日逗留期间。利奥波德博物馆收藏着克里姆特最重要的寓言作品之一《Tod und Leben》(《死亡与生命》),该作品创作于 1910-1911 年,1915-1916 年进行了修改。在这幅作品中,克里姆特通过代表 "生 "和 "死 "的不同人物形象,描绘了人类生命的轮回;"死 "的骷髅手中握着一只蝙蝠。从象征意义上讲,克林姆特选择了一具身着优雅服饰、头戴十字架等奢华装饰品的骷髅来将死神人格化,这让人想起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圣像传统。与死神形象相反,右侧的一组人物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形成了一个分为两部分的构图。这组人物处于被动的睡眠状态,似乎对死神的存在视而不见。面对死神强加的命运,被描绘的人们显得束手无策。裸露的身体部位与色彩装饰交替出现,体现了克里姆特在隐藏与揭示之间的博弈。克林姆于 1915 年决定重新创作这幅画,改变了第一版的色彩(尤其是背景)和构图。
SKETCH SHEET WITH STUDIES FOR THE FACULTY PAINTING“MEDICINE” AND TWO SELF-PORTRAITS, (1900, Pen in black ink on brown paper,31.1×44.3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
LETTER FROM GUSTAV KLIMT TO NORBERT WIEN, C.
(1909, Black ink on paper,17.3×26.8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
席勒与克里姆特之间的关系是利奥波德博物馆艺术叙事中的关键因素。克里姆特是年轻的席勒的老师和导师,改变了他的艺术风格和方法。两位艺术家之间的动态影响反映在维也纳博物馆的作品布置中,参观者因此有机会感受到他们之间的艺术对话。通过展出的作品,参观者可以探究克里姆特和席勒在风格和技巧上的异同,这有助于深入了解维也纳艺术的演变,更好地理解两位艺术家对彼此的影响。
MANUSCRIPT FROM BREGENZ
(18TH AUG. 1912, Pencil, oil on paper,20.3×15.2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
LETTER FROM EGON SCHIELE TO LEOPOLD CZIHAZEK
( 1ST SEP. 1911,Ink on paper,17.5×27 cm Vienna, Leopold Museum)
由建筑师 Ortner & Ortner 设计的这座建筑本身也可以被视为一件艺术品:一个四面覆盖着白色石灰石的长方体,看似光滑的表面在掠过的光线下呈现出不同的纹理,赋予石块奇特的透明度。最后,从博物馆的屋顶可以欣赏到城市的美妙景色,自 2020 年 9 月起,MQ Libelle(一个以蜻蜓形状命名的露台)就开始在温暖的季节向公众开放,大约从 4 月到 10 月免费入场。因此,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参观完利奥波德博物馆后,不妨登上 MQ Libelle,一边品尝清爽的饮料,一边欣赏城市的美丽景色和 MuseumsQuartier 充满活力的生活,放松身心。


岩洞CAVEART官方介绍 | Who we are?

2024Fall录取汇总|200+英美艺术设计Top10!皇艺 伦艺 罗德岛…百分百录取率!未来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