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Z画廊荣幸地宣布即将呈现法国艺术家Louis Le Kim, 旅法中国艺术家李东陆,中国艺术家姜文斌,旅法韩国艺术家 Jihee Han (韩智熙)四位艺术家群展——En Apesanteur。开幕式为5月30日(周四)下午6时至晚上10时,展览从2024年5月30日持续至6月22日。
现特别推荐中国艺术家姜文斌的部分作品。受超现实主义视角的启发,姜文斌注重将梦境与现实融合,脱离传统逻辑,创造超自然的场景。它探索替代宇宙和平行现实,同时质疑现实和人类存在的概念。
二十多年来,姜文斌一直致力于“幻城”系列。他通过改变视角描绘城市场景来表达他在绘画上的独特视角。他的写实绘画技巧高超,给观者呈现出看似真实的虚幻场景。他收集现实中的图像碎片,并将它们组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现实”,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现实。

姜文斌
幻城·人性的黑洞 , 2022
布面油画
100 x 80 cm



姜文斌的意义就是探寻艺术家本身精神平衡的路径
我们首先设定姜文斌画面上的人物都是艺术家姜文斌自己,然后再讨论人物周边的物及景物构成,这样,将会比较轻松地获得解锁密钥。我们不妨这样推测——当艺术家姜文斌发现自己面对混乱不堪的三维日常现实、当艺术家姜文斌认知到自己在三维空间里尘埃般脆弱而短暂的生命,于是,来自个体生命的呼吸本能、突围姿态和相应机缘,就成为他试图进入四维空间的心理动因和逻辑起点。然后,我们可以指认出艺术家姜文斌试图从复杂的三维叙事向单纯的四维叙事转换的巨大野心、卓绝努力和相关绩效。
具体说来,就是艺术家姜文斌的个体生命在三维空间里的不安、孤独、恐惧和绝望,成为其突围姿态乃至突围勇气的心理动因的构成要素,并从而钙化出一种特别的路径或出口。然而,他凭借这一路径或出口所构建、确认和还原的并不是梦境本身,而恰恰是三维空间与四维空间的接榫部位,即从午夜至凌晨的幻觉。假如一个艺术家发现自己在三维世界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指向虚无,那么,他惟一的惊喜就应该是发现形而上意味的刹那,而这两者之间的通道就是幻觉本身。同时,艺术家姜文斌与幻觉共生时仅仅使用一种简单的工具,那就是清澈见底的具象语言。清澈的具象成为艺术家姜文斌上路的惟一行李。他画得真诚。
这时,我们再看画面里的“姜文斌”和若干个并行的符号般的“姜文斌”以及他们周遭的星云、水域、沙漠、陨石、长城、树影、隧道等地球自然乃至宇宙景观,均已构成一种传达艺术家本人呼吸、呼救、诘问、突围、堕落、获救、彼岸的多义叙事系统。从而,姜文斌的意义就在于他承续起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精神难题,并试图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求得精神平衡的致幻路径。艺术家姜文斌值得我们拭目以待。艺术家姜文斌或将具有美术史意义。
—— 高晖 | 诗人


幻境:姜文斌的绘画与图像特征
姜文斌的绘画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梦幻和超越现实的观感。图像的多元并置与空间的错乱,采用了违背情理的表达方式,虽然在形式上脱离了常规逻辑的脉络,但不可否认,透过表面,我们看到了一些实在却又不实在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似乎大多是通过自我形象在宇宙时空中多维度的行为交错和空间叠嶂来呈现一种对个体经验的视觉转化,其创作的背后隐含着一些对于个体与社会、自我与环境、现实与未来的思考与探讨。艺术家试图透过画面表达了一种自我潜意识的梦境窥探其他平行宇宙,也可以颠覆物理定律,超越时空,如同在他的灵魂深处,似乎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虚幻之城,富足而又孤独。这显然是一个被抑制的日常世界,通过这些作品隐喻着人和宇宙破裂却又相互联系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反常合道”的艺术魅力。
超现实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能、梦幻和潜意识领域往往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潜意识领域而言,虽不合乎理性的社会,但却为人的本能所驱使,是人的某些本性的真实存在。艺术家取材于个体生活或社会共性的现实,从而进行着艺术的演绎。因此,艺术与艺术家的生命经验产生了必然的联系。正如弗洛伊德以梦的解释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新时代,于是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们在其作品中不停的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仿佛如此,才是绝对的真实。超现实主义注重人类的先验性,致力于突破合乎逻辑与实体世界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或超然的真实情景。正是这种表现无理之理的努力,使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了反常而又合道的境界。


姜文斌
幻城·至暗来临 , 2019
布面油画
120 x 160cm
姜文斌
1982 年生于辽宁抚顺;
现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迄今,在国内外举办个展 10 余次,群展数十次;其中两次在巴黎,分别为 2016 年的“求索·在西方”以及 2019 年的"幻城·巴黎",2017 年受邀参加在罗浮宫举办的"巴黎国际艺术沙龙",2022 年作品“幻城.家乡的凝望”入选第 9 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