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梁远苇

Liang Yuanwei


1977 年出生于中国西安,梁远苇现工作和生活在北京。1999 年学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于 2004 年获硕士学位。梁远苇的作品探索在全球化进程中成?的个体在应对转变中的感受。她将个人和日常生活置于自己的理论框架中,同时努力寻求细致的表达方式,并研究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梁远苇的作品充斥大量不同的引用,作品画面在空间构筑与笔触之间的重复系统中不断变化: 最终呈现更像一段书写或代码。


梁远苇的作品曾入选第 54 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1)。她的个展曾举办于威尼斯Palazzo Pisani-Conservatorio de Musica,北京公社,湖南省博物馆,?安OCAT,佩斯伦敦,北京泰康空间等。她的作品曾展览于香港 M+,北京红砖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上海龙美术馆,佛罗里达坦帕艺术博物馆,佛罗里达圣彼德斯堡美术馆,加州橘郡美术馆,鹿特丹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伯克利美术馆,伯恩美术馆,巴塞罗那米罗博物馆等多家美术馆和艺术中心。她的作品亦被收录于费顿出版社的《伟大的女画家》、《比耶稣年轻》,《Vitamin P2》, 《中国艺术》等多个专业出版物中。她的作品曾被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香港K11艺术基金会,香港M+ Sigg Collection、香港德英基金会、 瑞士瑞银 艺术收藏、南京金鹰美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上海经纬艺术基金会、上海龙 美术馆、 上海复星艺术基金会、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法国路易威登基金会、 荷兰De Heus Collection、法国DSL基金会等收藏。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物/物" 展览现场, 以是空间, 2024




 Q 以是空间  

 A - 梁远苇 




 Q : 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开启了当下这个系列的创作?可以聊聊其中的创作逻辑和?法吗?


 A : 在刚毕业时的两千年初,我所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图景??是学院和全国美展的体制内艺术体系,另一面是?对??观众的前卫艺术体系。?作为改?开放同龄?,我的成?直接对应着社会的巨?转型,我始终难于在???命中留住任何的情境,也难于?时间地与任何确定的?向或叙事共情,我的外部和内部世界都似乎总是处于变动之中。我想,观念的解构与再建的过程,也许正是社会在我身上的映射。也许跳过具体的叙事,直接将?作?式与观念对应起来,建??个“将过程作为结果”的?作系统,就是我当时对现实最真实的反应。??个有活?的系统,要具有严谨的逻辑基础,也要为?作的推进预留出?够的宽容:要有在纵深上有链接历史的可能性,也要在平?上有链接当下的延展性。在我看来,绘画是配合这个系统最好的媒介。 




 Q : 从 2005年开始,花布便作为对象便不断的出现在你的创作之中,其背后的涵义是否在随着时间发?变化?和您?身?形成怎样的关系?


A : 工业生产的织物及织物上的印刷图案,一直是我的绘画对象。为对应?常所?,在早期的“?活的?段”中同时包含?何与花卉图案,此后很长时间,我将绘画的对象聚焦为花卉图案。我的考虑是,从概念?度,?们对花卉题材的认知带有明显的偏见,这使得针对花卉的?作总是伴随很多的误读,?我认为任何概念的断裂之处,也正是创作者建构?身主体性的机会。从语言形式的?度,我感到花卉引发的绘画语?可以与我当时刚刚开始感兴趣的中国传统绘画相连接:在超出?体尺度的碎花图案布料上,笔触的重复性构成,就像宋元以降的??巨嶂中笔墨的皴法?样。我直觉,当幽深的古美术领域与当代语境交织,将打开不可预知的方向,这是我给自己的工作留的“气口”。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生活的片段 15

亚麻布油画, 180 × 140 cm, 2008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生活的片段 16

亚麻布油画, 190 × 160 cm, 2008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生活的片段 13

亚麻布油画, 130 × 162 cm, 2007




 Q : 作品?乎都以?期作为标题,其背后是否有特指的涵义?


 A : 2013年开始,我在每个系列中只针对同?块布料来创作绘画。第?幅是对布料的写?,之后的每?幅画是根据上?幅的推演。通过在?相、厚度和笔法等语?上的调试,?幅?幅地逼近、联通某个由声?或温度、湿度,或?味、光线交织?成的具体 “情境”。当自我感觉到达它时,我就停?这个系列。这是我在语?上的“简化/分解时期”,每个系列都是以第?幅的起始年代为标题,依次排序命名的。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3.2

亚麻布油画, 28 x 24 cm, 2013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3.3

亚麻布油画, 28 x 24 cm, 2013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3》系列

 "弓象之间" 个展现场, 佩斯画廊, 伦敦, 2014

? 佩斯画廊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5.16

亚麻布油画, 140 x 120 cm, 2015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5.14

亚麻布油画, 40 x 50 cm, OCAT 西安, 2015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5》系列

"椭圆" 个展现场, OCAT 西安, 2015




 Q : 作品的尺幅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稿在创作中?有何意义?

 A : 由于在本科阶段对??观念艺术产?强烈的兴趣,我是从装置开始??的艺术实践的。2005 年我创作了 “?活的 50 个?段”,这个系列由 50 件 12 x 14 cm 的布?油画组成,是以?常?活中使?的?业现成品布料为对象,使?油画材料在画布上的创作。我在 A4 纸上挖?个CD盒??的?孔,盖在???活中所?的布料上选取局部,?油画颜料临摹在同尺?的画布上。2006 年我将 12 x 14 cm 放?100倍为 120 x 140 cm,以此为主要的尺幅,在?年的时间中完成了12幅形成“?活的?段”系列。120 x 140 cm 是?我本???圈的尺度,160 x 190 cm 是?我本???圈的尺度。系列中还包含了 24 x 28 cm 这个尺?,它既是 12 x 14 cm 的倍数也是纸质出版物的常?尺?。当时纸质出版物还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我想?接近出版物的尺幅,尽可能降低原作意图在传播中的损耗,并以此作为?种索引,将观众引向那些难以通过印刷品传播、只能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意图的、与我身体尺?相关的绘画。这?种尺幅我?今仍常使?。回想在独?创作之初我的这种对信息传播效率的关注,是受到 Gerhard Richter 的启发,也是我在“视觉传达”专业的学习背景所带来的。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生活的 50 个片段》系列

亚麻布油画, 12 x 14 cm, 2004-2006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生活的 50 个片段》系列

亚麻布油画, 24 x 28 cm, 2007-2008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生活的片段》系列

 "115楼1904室" 个展现场, Boers Li Gallery, 2008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双幅绘画 2010.1 (左), 双幅绘画 2010.1 (右)

亚麻布油画, 250 x 300 cm, 2010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金色笔记" 个展现场, 北京公社, 2010

? 北京公社



“尺幅”,是我搭建绘画系统的基础材料之?:在智能设备普及之前,CD和书籍是我与世界连接的主要?式。当我以这个取景框中的?常织物图像为元素,编织出我??身体尺度的绘画,“尺幅”就从最基本的物理意义上,对应了我看世界的个?视?,也对应了我向世界输出的个?观点。在早期因为厚涂油画所?即所得,没有什么意外,所以我的?稿并不多,最多?两张?稿就能把握到?幅绘画中所要使?的技法和?彩。但在近?年多来的三原?透叠薄画法系列中,我不得不依赖?量的?稿来实验?彩、稀释剂、笔法、时间等?者的组合。近两年,?稿和成品的数量?例在 5-10 幅? 1。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工作室场景, 2024




 Q : 2006-2017 年的作品似乎都呈现出?种“湿壁画”的精细感,到《造法》系列挥洒的单?炭笔花朵,再到当下纯粹的三原?绘画,它们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与过程?是?种从具象到抽象的过度吗?


 A : 将过程作为结果的观念,决定了我分段、趁湿、?次性、叠加完成的绘画?式,这与“湿壁画”的绘制?式不谋?合。在2016年我有机会在罗?和那不勒斯做艺术家驻留,对古罗?时期的绘画做了实地学习。这?经验让我对??绘画脉络中的材料性和绘画在空间中的意义有了更加具体的理解。“湿壁画”使??性调和剂,墙壁基底是吸收性的,颜料?燥后不可以更改覆盖,因此要求绘制者对每个局部进?精确计划,最后拼接成?个整体。?油画的特性是?燥后可以覆盖、修改,可以通观全局地叠加式制作。在壁画到架上油画的发展中,西方绘画材料性的演变,例证着?业?明的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具的?业化,缩短了?与?的之间的距离,也潜移默化地统?着?的语?。


我想,在绘画“情境/?的”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不变的前提下,如将?具的效能减低,令内容与材料尽量单纯、普遍、通?,那么达成?的就会变得更困难,这就会倒逼使??具的?锻炼出更强的主体这个思路下,我选择布面油画已经是有意圈定通用的现代媒介,2016年以后,我进?步简化?具,将画布固定为通?的?业成品布(就像基本的建筑墙?),使?国际通用的颜料,减少?彩种类,减少颜料的厚度。从2017年和2018年开始?今的六、七年?,我缩减了内容,仅以两块?业?产的布料为蓝本,从中发展出两条并?线索。在“2017系列”,我?对?件蓝?双?图案的布料,将在“简化/分解时期”取得的经验灌注其中。最初的系列呈现于威尼斯个展,其?的情境是私?的记忆:?个骤?初歇的下午,我在?洼中看到穿着蓝?中?装的?亲骑???的倒影,他向同事按了?下?铃。我?了10幅画?步步切近,抓住这个情境。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工作室场景, 2017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7.10

亚麻布油画, 250 x 200 cm, 2017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8.09

亚麻布油画, 140 x 120 cm, 2018


“2017系列”是?个新的阶段。与以往以时间命名的系列只具有??幅的体量不同,它的蓝本的结构更加基本,反而带来更开放的可能,每当我达到了?个“?的”,都会产??个新的想要去再现的情境,所以依托这个蓝本,?今仍在产?新的语?和作品。在2022年北京公社的个展中,我对两个并?系列做了展示。其中的“2017系列”是若?幅红??彩的油画。展览中的“2018系列”包含了从三原?油画到减????的素描“造法”系列,材料从油画“降低”并分解为纸上?炭和纸上碳精。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7.23

亚麻布油画, 190 x 160 cm, 2021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梁远苇同名个展现场, 北京公社, 2022

? 北京公社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造法 9、造法 10

纸本木炭, 190 x 150 cm, 2022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造法》系列

纸本木炭, 29.7 x 21 cm, 2022




 Q : 不同阶段作品?彩的强烈变化是否与您?身的状态相关?


 A : ?彩对应着我的情感和对历史?明的理解,我的?活和认识也总是直接对应在作品上,同步变化。 


2018年,我在“2017系列”中把画布的??改为??底。基底?燥后,画??,趁??湿时画蓝?的笔触,??从蓝?交织的间隙中透出,就像乌云压抑下嘈杂的电光。2019年底,我受到在为湖南省博物馆的个展做实地考察时所??王堆汉墓中红??汉帛的启发,开始做红?基底,在上?画??,趁??湿时画?灰?笔触。在2020年到2022年的疫情中创作的红?系列,是我迄今为?形式和情绪最为强烈的绘画系列。彼此衔接的??块之间,红?的裂缝像是绽开的伤?,?在??中沉浮的笔触像?段段被?化后难以辨认的?字。2022年底,现实环境的变化带给我新的感受,我将红?系列告?段落,转向表达新的愿景。有?底上,很薄的?彩互相透叠,能产?很多新的?彩和形式。我最近的实验中,虽然?序不变,但是仅?蓝?替换??,就打开了?个新的领域,就像在使?透明的三原?菲林?做光学实验。


不言而喻,色彩是无比强大的工具,凝聚极强的意识形态,我总感到,我们对色彩的认知和建构,就像这块土地上很多领域的问题一样,实质都是在解决现代性的任务,是多维课题的重叠,刚刚开始,多次重启,远未完成。也许这正是我在自己的工作中总是将语言拆解、探底、琢磨的原因。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7.19

亚麻布油画, 300 x 200 cm, 2018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7.19 (局部)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7.28

亚麻布油画, 190 x 160 cm, 2023

"共贯与多元:当代绘画艺术新样态"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 2024




 Q : 当下系列的作品画?中出现了许多分割线,是绘画逻辑的体现或是有其它要求?


 A : 我绘画中的形式,都既是逻辑也是语?。 


“将过程作为结果”的观念,决定了我分段、趁湿、?次性、叠加完成的绘画?式,每?段局部相加时,就会出现衔接痕迹。当颜料?较厚,衔接痕迹可以做到很微妙;?当颜料很薄,衔接痕迹就会难以掩饰。“湿壁画”中,每天需要趁湿完成的画?被称为“?天的量”(Giornata),当我在画布上的“Giornata”底?未?时切?笔触,切?的时间点,决定着笔触被底?流动冲刷的程度,影响笔触和底?的混合程度。?运笔的速度,关系到笔?对未?底?吸收的程度:运笔的停顿更久,吸收颜料就更多,透出的基底?就更多;反之,透出基底?就更少。与?性颜料在表达透叠关系时的“加法”和“乘法”性质恰恰相反,油性颜料的薄画法,可以带来?彩间的“逆向”透叠关系,是“加减乘除”的并?。对油画材料低限度的使?,让我感到如同在?个极限的空间?做雕塑这种在油画材料的短板中所做的实验,还以?种反向的逻辑,得出了与纸上?墨相通的形式。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7.33

亚麻布油画, 90 x 60 cm, 2023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7.33

"物/物" 展览现场, 2024




 Q : 创作过程?是否有着?量重复性的动作,这种重复性的存在对您??是必要的吗?

 A : 如果“情境”是我要求的“解”,那么?幅绘画就可以是?个代数?程式。“材料”、“对象”、“?法”等这些绘画的语?,就是“画??程式”中的a、b、c,x、y、z。“重复”与 “简化”“分解”“叠加”?样,本身没有意义,都只是?段,如同?程式中的“加减乘除”,?的是为了厘清认知,展示思维的过程。我试图?这样的?程式,去理解和再现某个“情境”。?每次只改变?个或?个变量,带来的课题就层出不穷,令我应接不暇。“?活的?段”、“双幅绘画”时期像是对 a2+b2=c2 这样最基础、最具均衡美感的公式的求 证过程;?从“2017系列”“造法”系列开始,更复杂的?程式开始在画?中浮现出来。


我在???作的中科院空间物理所?院出???,我的外祖?是新中国第?代化学纤维材料?程师,??的实验室是我熟悉的场景,科学的思维是?常的习惯。在?时最喜爱的夏夜散步中,?辈常常很?然地将动植物和天?物理现象从抽象的?度联系起来与我交谈。?些历史原因影响了我选择艺术作为职业,而在内?深处我始终对?向认知进?的基础性、解析性、建构性的?作抱有认同和热情。“美”在认知层?的构建,是细细密密的线,链接着世界?同,也奠定了我对?类?明最底层的乐观。


作品,就是创作者?对?我、?命、社会、历史的诸多问题所列出的与之对应的?程式。?个?程式是不是美妙,是不是有建设性,有时候?望即知,有时候具有迷惑性,需要?定的认知能?来厘清。极简、对称、对?的形式,不是唯?的美,美有可能是复杂的。但?程式如是对的,它?定就会是美的,如果它有很多的冗余、验算不通,就会是丑的。如果它前提虚假,逻辑错误,还会带来灾难。求真就是求美。求真也才能守护善,防?其落?伪善。 


?有可能很偶然就列出?个美妙的?程式,更有可能总是遇到极?的困难,但我们也总有?限的空间去畅想、假设、求证,验算它。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手稿 E、手稿 A

亚麻布油画, 30 x 24 cm, 2023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手稿 B、2024 手稿 A

亚麻布油画, 30 x 24 cm, 2023-2024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手稿 C、手稿 D

亚麻布油画, 24 x 28 cm, 2023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017》系列

"物/物" 展览现场, 以是空间, 2024




 Q : 是否有欣赏或对你创造产?过影响的艺术家? 

 A : Jasper Johns(贾斯帕·琼斯)、Sigmar Polke (西格玛尔·波尔克)、Mark Rothko (马克·罗斯科),Gerhard Richter(格哈德·里希特),宋画,对我早期?作带来过关键的启发。随着?作和学习的进展,Paul Cézanne(保罗·塞尚)、Francis Alys(弗朗西斯·阿利斯)、Paul Thek(保罗·塞克)、Robert Gober(罗伯特·戈伯)、古罗?艺术、Masaccio(马萨乔)、Isa Genzken(伊萨·根兹肯)、Alice Neel(爱丽丝·尼尔)、钱选、四王......不同阶段,数不清的艺术家从观点和?法上给过我帮助。包括这次联展中的艺术家 Josephine Baker(约瑟芬·贝克),她通过对?造?具和?然环境进?解构和重组,将??的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相连接,她的?作令我欣喜地共鸣,?她艺术语?中的朴素和?涩,给我警示般的触动。与在同?时空中?活的同?发?这样意外?积极的互动,对我来说是?较稀有的经验,因此倍感珍惜。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贾斯帕·琼斯, White Flag, 1955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纽约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西格玛尔·波尔克, Burda, 1979/82

? Saatch Gallery, 伦敦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钱选, 幽居图,元代

? 故宫博物馆, 北京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王原祁, 仿巨然山水,1695




 Q : 创作之余有什么爱好? 

 A :  阅读是我不必刻意坚持便保持着的习惯。常常感到阅读甚?是对?作的犒赏。




 Q : 推荐一部喜欢的电影电影或书籍 。  

 A : 喜欢的书和电影实在太多了。其中我略微?较了解的是《卡拉?佐夫兄弟》。




除特别标记,其余图片由以是空间及艺术家工作室提供

此展览特别鸣谢北京公社支持




 相关阅读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2222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www.gallerydasein.com

info@gallerydasein.com

instagram: gallerydasein

tel: 0755-26813734 



周二(Tues.) - 周六(Sat.) 11:00-18:00

请于公众号内预约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3栋501B

501B, Building B3, North District, OCT-

LOF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hina

Gallery daSein 以是空间



daSein 艺问艺答 | 梁远苇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