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全球新媒体艺术盘点的2024年5月版!每个月,MANA平台都会向大家分享来自全球各个领域的跨界创新作品,涵盖艺术、科技、设计等领域。这些作品来自MANA APP月度榜单中优秀创作团队上传到MANA网站(www.manamana.net)的原创作品以及MANA网络上的精选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月度盘点,能够让大家及时了解到全球范围内优秀创作团队和令人惊叹的创意作品,从而扩展视野、激发灵感,并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本次2024年5月全球盘点作品涵盖: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土耳其、荷兰、韩国、阿塞拜疆等多个国家,共计20件作品。2024年4月全球盘点
2024年3月全球盘点
2024年2月全球盘点

作品《Other Sides》通过将人的形象嵌入棱镜之中,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与我们所知世界不同的现实。它旨在探索那些常被我们忽视的多重现实,这些现实是平行存在的。
该作品的核心思想在于揭示我们周围存在但往往被我们忽略的多个现实维度。在这些平行的现实世界中,人的形象会经历不同的生活轨迹、做出不同的选择,并体验不同的情感。通过《Other Sides》,观众有机会一窥这些平行世界中人们的生活,感受多样化的情感和体验。

《仙儿》这是一部结合了摄影和数字媒体的跨学科VR短片。我根据中国的传说和奇谭虚构了一个神仙下凡找工作的故事,每个下凡的神仙需要在人间找到一个神像住进去,就像我们每个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后都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和归宿。该作品大量使用了摄影建模的技术,总共拍摄了大约2万张照片,然后用算法将这些照片生成3D模型,并通过一定的叙事将它们串联成短片的主线,这些神像和空间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域文化、信仰体系中的视觉面貌。该作品还存在一条暗线——人类世界的故障。人越多的地方系统就越复杂,BUG也就越多。于是我利用摄影建模技术本身的缺陷以及各种故障艺术的视觉元素,来表现人类世界的问题和BUG。该作品的核心是:通过神仙的视角反映现代性的困境、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该表情机器人升级头部具备25单元的微型驱动器,为了精确模拟嘴型,在嘴部就设置了12个电机表情控制采用面部动捕的方式,可实现实时示教控制,以及动作录制双眼眼球内置了摄像头;头部还集成了环形麦克阵列这些功能的集成和接口的开放,为作品的广泛应用提供完整的硬件支持该技术平台可以衍生和改制出各种类人角色,不限年龄和风格,可以写实,也可以是幻想的次世代角色。
MANA平台创作者:Nino Basilashvili、Mitchell van Dis
这是生活艺术基金会委托在幸福节上展出的互动装置,生活艺术基金会是一个提供呼吸和冥想课程的非营利组织,他们以其独特的S.K.Y 呼吸法(Sudarshan Kriya)而闻名。你的精神状态对你的呼吸有很大影响,但你知道吗?当你的呼吸发生变化时,你的精神状态也会随之改变。艺术家尼诺-巴西拉什维利(Nino Basilashvili)和米切尔-范-迪斯(Mitchell van Dis)通过这个现场 “实时 ”数据装置,直观展示了这种联系的效果。


一家医院的大厅休息室放置了一件动态影像装置,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为人们提供情感慰藉,并为人生旅途注入所需的活力。艺术家主要关注技术与空间的和谐所产生的情感,通过将数字设备放置在天花板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视觉刺激,同时通过镜子和桌子的反射实现美学扩张。通过这种结构设计,艺术家试图为整个医院空间注入活力,提供无限的安慰和慰藉,让参观者思考自己的人生。


COOBBY数字艺术平台 受主办方超自然文化科技-MANA Synergies之邀,联合MUSINESS、金革音乐,于5月22日在上海the point打造《心灵回响-班得瑞舒压音乐会》。COOBBY在算法的引领下,利用科技的力量,将宇宙光谱转化为数字代码,生成出独特的科技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基于情绪疗愈的理念,让音乐与数字视觉联合呈现,探索数字艺术与情绪疗愈的结合,共创全新的视听疗愈场域。
the point 空间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钦江路102号现代物流大厦东楼14楼


整个装置由多组灵动的“机械蒲公英”构成,它们通过张合自如的羽翼及旋律十足的光影,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生机与律动的未来城市自然生活场景。以风为媒,以光为名,灵动飞舞的姿态与取自红树林创意的空间立柱,共同将同一空间中动静两种不同状态串联,一个自由生长、蓬勃生机;一个安然若素、坦然理性,共同塑造出多层次的沉浸式空间体验。
MANA平台创作者:方志烨 郑洱汗 刘舒豪
王炜杰 温云迪
指导老师:罗保权 冯乔 黄天 黄乐晋 彭程 刘振华
“人工直觉”是一件探索人工智能“直觉”演化的大型视听装置。作品将机械臂动态运动与屏幕视觉变化相结合,分析人工智能的基础框架--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并将这些理性技术逻辑转化为视觉艺术的创作路径,作品以循环不断的实验形式,引入多模态现实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叙事元素,辅以机械臂动态表现人工智能的身体语言,屏幕则成为窥视其意识演变的窗口。
作品不仅是对人工智能与意识边界的探索,更是技术与情感融合的艺术展现。它通过对人与机器、创造者与工具之间关系的再造,探讨人工智能语境下人类社会新的认知和价值伦理,激发观者对人工智能未来可能性的深层思考。
特别鸣谢:云纳信息(广州)、广州酒家集团利口福营销有限公司、Vidda、新瑞视听(广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伪装者》是一件基于机器人连续体结构的机器生物装置,作品表现为机器人利用自己诱惑的外观和动作来吸引观众上前,机器会在观众靠近伸手触摸时趁机向观众吐一口烟,这样具有的挑逗诱惑或者自卫攻击性的行为。讨论的是一种机器与生物相融合的可能性,或者是机械智能体的异化与进化,机器人拥有生物性的身体,遵循自己群体的丛林法则。机器人与观众的交互的行为包含了诱惑的表征与潜在的危险,另外机器通过外部金属框架将自己的领地隔离,也体现出机器人角色在融入人类社会中的一种自由与桎梏的冲突。同时伪装者也呼应了我对于机器人具身性的研究。作品涵盖了机器人的物理实体,生物形态,环境耦合以及社会嵌入等多种具身特性,是对机器人具身性的应用实践,也是对“机器生命”这个绕不开话题的持续探索。
MANA平台创作者:Illusionist Digital Arts Studio2024 年利雅得国际马联世界杯总决赛闭幕式上呈现了,一场开创性的互动多媒体舞台秀,首次以阿拉伯马为主角,并配合数字艺术进行演出,创作团队利用 360 度纱幕、80 米宽的地板映射和互动技术,讲述了阿拉伯马的根源和美丽,以及沙特阿拉伯王国与这种雄伟生物的旅程。



作品将朝暮和夕阳的光色,抽象为斑斓的色彩,凝结为锦带上循环的绚丽,编织进动态的经纬结构,借由算法将象征个体时空的锦带,如时钟般交织穿梭,进而将时光进行一种全新的编织和演绎,交汇为一幅实时生成的时间的华光。
由人民日报新媒体 联合 云途中国风格工作室推出的数字文旅虚拟空间《超级名片》,继歙县、大理、三亚后第四站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打造超写实虚拟空间“寻堆记”,带你”云“游神秘的三星堆。古蜀平原,当青铜时代的风吹过这片沧桑的土“三星伴月”熠熠生辉,留下独具一格的文明印记。数千年光阴流转,神秘的古蜀国在今天的四川德阳广汉市发展出了独特而辉煌的文化体系,考古发现的众多精美宝物,成为三星堆说不完的故事。
创作者:Sasha Kodjo、Alisa Davydova

Sasha Kodjo和Alisa Davydova是媒体艺术家和创意制作人的双人组合,也是 media.tribe 的创始人。在他们的联合项目中,将陆地艺术和视听装置结合起来,创造出深邃的冥想空间。在他们的作品中,艺术家们反思了旅行、移民和寻找文化身份的经历。在艺术节上,该团队展示了装置作品《BEACONS》,该作品将两个对立面结合在一起--再现了一个类似于自然本身的物体的威严,同时强调了其无机来源。该装置被刻画在一片小树林中,作者被种植桦树的人工意识形态所吸引。艺术家们强调并发展了这种 “非自然性”,在寻找文化特性的主题背景下,桦树本身成为一个特别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微岛舞》是一件基于千岛湖地域特色,利用当地废弃自行车零部件创作的互动艺术装置。装置形态的灵感来源于千岛湖地区世代流传的非遗民俗活动——“草龙舞”,鼓励游客通过自行车骑行的互动方式,驱动由自行车部件塑造的龙身,体验由现代自行车元素构筑起的全新“草龙舞”。在骑行体验的过程中,每一条车链连接着前后车轮,每一组车轮带动着链条周而复始。夜幕降临,模拟“龙灯”的灯光随之亮起,翻滚的灯光随速率各异的车轮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光影,将游客带入不同时空的千岛湖,使其感受千岛湖自行车新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营造出通过自行车骑行遍历淳安千岛湖环境和历史的沉浸式体验。



《方舟》系列由艺术家王萌和音乐人于淼共同创作,是一组涵盖音视频影像和 AI 绘画的艺术作品系列。作品以黄浦江上的巨型货轮为灵感原型,但是凭空连接的各式建筑却显示出荒诞与不详,整体构图呈现了一种末日般的风格。《方舟》系列作品运用巨型轮船的形象来探讨危险、自由和囚禁之间的关系,它邀请观众思考自己在塑造周围世界中的作用,以及在应对生活的复杂性时所做出的选择。
该作品是一件置身于自然山谷之中的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它作品将两个精心放置于山谷草甸的显示屏,巧妙地运用了技术与自然的结合,创造出一条流动的虚拟河流,象征着文化之间的不断交融和流动。这条河流不存在于物理世界中,却在观 者的感知里清晰地流动着,它跨越了实体与虚拟的界限,流淌在一望无际的绿色草甸上。
这条河流仿佛自古流淌至今,似乎是未来世界的符号,它们静静地立于草地,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共存。当虚拟河流在这些岩石之间流淌时,映射出的光影和色彩在岩石表面跳跃、反射,营造出一种动态与静态、虚幻与现实交错的视觉效果,使得整个场域仿佛拥有了生命,呼吸与脉动。
随着日夜的交替,如同梦境中的河流静静流淌,岩石雕塑则在这梦幻光芒中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音乐制作:Orpheus、陈硕、陈予欣、陈南汐、唐凯文
将“彳亍”——一种迟疑徘徊寻找探索的过程状态作为贯穿始终的主题。作品以园境、惘境、囿境、归境四部分,分别展现了园林构成之景,虚实互生之境,点彩互映之体,超以象外之灵,是一部融合中式传统美学诠释东方意境之美的新媒体舞台作品。感知人对自由和真实自我的追求、内心的冲突与挣扎、以及最终对生命和自我认知的理解与感受。利用点云扫描粒子等技术强化物体的颗粒感,与园林特质相结合,营造出层叠渗透的视觉空间秩序,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MANA平台创作者:Ryterski Wonders
《Magic Canopy》是由Ryterski Wonders创作的3D互动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创新技术将雕塑与动态展示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节庆活动体验。
2024年4月27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震撼开启。北京鱼果文化科技助力大会打造极具科幻感与未来感的开幕式,结合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场馆特征,全面运用环绕式LED显示、裸眼3D Mapping、全息纱幕投影、实时动捕、数字人等前沿技术手段,构建全方位立体环绕的开幕式主舞台效果,以一场融合声光电技术的沉浸式光影秀《探梦未来》,正式开启此次大会的全方位沉浸式科幻探险之旅。


“历史之光 "装置是莫斯科光博物馆七大多媒体展览之一的首展。它辅以视频片段,将展览空间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光之殿堂,带领观众穿越不同的时代,思考自然、人类的未来以及未来会留下什么。
作品灵感来自莫奈的《干草垛》系列画作,从莫奈其他对于夜晚风景理解的画面进行色彩的提取,再结合AIGC分析其中的色彩、笔触生成相似的风格,基于此进行再次创作。以莫奈画面的主体物——干草垛作为与伟大灵魂沟通的媒介,提取分析了印象派的瞬间色彩印象在随着时间的流动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变化。在莫奈对于清晨、正午、傍晚、夜间等不同时间的画面印象与色彩的变化之上,对其主要的25幅干草垛的画面和莫奈其他的睡莲系列等画面的颜色、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对于莫奈画面的理解以及现代的数字技术通过利用blender将画面场景再次重现,在每幅画面之中绑定了大概250多万的面片数量,面片的颜色具有上百种,当我们站在画面之前时,仿佛置身于表达者所表达的时间流之中。

"Phase"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声音影像装置,它以十二根象征时间流逝的柱子为核心,创造出一个沉浸式的多层次时间感知体验。这个装置通过操纵时间感,让参与者在速度与静止之间穿梭,体验时间的神秘本质和不可阻挡的前行。在"Phase"中,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模糊了时间的界限,提供了对传统时间法则之外领域的一窥。
“沐光颂”是我们对自然之美、生命之力的赞颂与致敬。在杭州植物园的森林中,我们选择了各种植物作为创作的载体,通过3D Mapping技术,将光影艺术融入自然的怀抱。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让观者在走进森林的那一刻,不再只是欣赏美景,而是能够与大自然真正产生共鸣。每一个细碎的光斑、每一处树叶上的影像,都是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的表达。在这个作品中,我们试图唤起人们对于自然的感悟,让人们重新审视并珍视我们与自然的连接。正如光影在森林中游走一样,生命也在我们身边不断地绽放与舞动。通过“沐光颂”,我们希望唤起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让这份美妙与奇迹永远在心中绽放。

项目推广及商务合作
添加微信:MANAbusiness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