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坎帕纳工作室成立于1984年,是巴西传奇设计组合,由阿贝托·坎帕纳(Humberto Campana,生于1953年)和费尔南多·坎帕纳(Fernando Campana,1961—2022)兄弟在圣保罗创建。以其家具设计和引人入胜的作品获得国际认可。
他们的作品深深地植根于巴西的文化和传统,以自由、人类尊严等普世价值观为核心,并通过生活经历构建自身的身份。他们的创作过程结合了改造和重塑的理念,将日常材料提升到了崇高的层面。巴西的特色——如丰富的色彩、混搭和创造性的混乱——让简单的解决方案诗意地获得了成功。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至2024年,工作室已成立40周年,被公认为颠覆性设计的先驱,并在其所在的领域创造了一种开创性的语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心psD(power station of Design)与坎帕纳工作室(Estúdio Campana)携手举办“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借助逾五十件开创性的作品,将重访工作室的思想与行动历史——设计师极富前瞻性的艺术活动与设计方案,以及他们对于人类如何与自然共存的紧迫思考。该展览也是工作室在亚洲的首次大型展览。
展览由米兰三年展设计、时尚、手工艺板块策展人、意大利设计博物馆馆长马可·萨米切利(Marco Sammicheli)和PSA馆长龚彦共同策划,工作室创始人之一阿贝托·坎帕纳亲力设计展陈,巴西新锐设计师玛鲁·威登(Maru Widen)担任平面设计。展览聚焦工作室丰富的文化产出,借助设计项目、物件、手稿和影像等,全方位呈现工作室的创作历史、行动轨迹与超凡洞见。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我想将策展人的工作与孩童般的体验结合在一起。在我看来,这样才能以最准确的方式说明我和我弟弟如何开辟人生的道路:迈开步伐,踏入黑暗、未知的领域,并为我们的探索和发现找到方向。一个人无论年龄或背景,都能够理解柏拉图的经典隐喻。我倾向于认为,我们所有人都生而好奇。因此,展览的展陈设计邀请观众拥抱陌生,走出舒适区,并因有此种勇气而任想象力自由驰骋,踏上一场寻觅快乐的冒险之旅。”——阿贝托·坎帕纳
阿贝托·坎帕纳
展览名为“无常”,一如佛经记载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宇宙一切现象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相互依存,背后指向永恒的变化。“无常是一种宇宙观,生死观,无常也是世界的秩序。坎帕纳兄弟的设计是真正集中在对材料,对这些部件的感知上面,然后赋予这些普通材料以精神和人性。在展厅里面我们会感受到每一把椅子、每一个橱柜,都像是一个肖像,是一个人,是一个生命体。”龚彦说道。
“坎帕纳兄弟的作品源自对生活的乐观包容和想象。他们对材料和手工艺的独特运用让设计变得具体有触感同时又超越功能,成为生活的延续和狂欢。本次展览也希望开启关于设计与材料、传统、社会关怀的系列讨论。”——龚彦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马可·萨米切利同样认为,无常同样是一种过渡的状态,它象征着短暂的临时意义,并且在流动中不断变化,它指涉着人类生命和自然的周期性存在关系,而这也是坎帕纳工作室设计的框架和宗旨——不变的变化是永恒存在的真理。同时,此次“无常”展览也充分展示了设计是如何通过文化外交的软实力来向中国的观众传达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当代设计的理念,不仅仅是功能性和创意性的理念,还包括在工艺和材料实践方面的应用。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为了向中国观众介绍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的创作历程,观众在展览中首先将通过一个“珍宝柜”走进坎帕纳工作室的世界,共睹兄弟二人自童年至事业初期的创作,包括鲜为人知不曾展示过的个人物品、手稿原作,以及模型。之后,策展人在主展厅设置了三个主题板块:“手工行动”,指涉工作室创作过程中的工艺、制造,以及关于材料的大胆探索;“表现行动”,讲述工作室将个人思考延展为集体共识,在流派、类型和技术转换中赋予混杂有机以尊严;“社会行动”,表达了工作室积极参与社群建设,传递知识并重新唤起地方的声音。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坎帕纳兄弟的作品改变了当代设计。通过赋予边角料、废弃物和不那么贵重的材料以尊严,他们率先直观感受到混杂创造的丰富,从而使得物件成为欲望的展现与证明:回收利用的道德、手工艺的尊严、被遗忘的巴西乡村及本土美学、家居环境中疯狂的色彩与形状,以及生产体系与生态意识之间的杂糅。在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坎帕纳工作室展示了将装饰与政治信息、功能与虚构、文化与自然联系起来的可能性。”——马可·萨米切利
为了实现策展人们的这一设想,阿贝托·坎帕纳参照柏拉图的“洞穴之喻”,设计了一种由人造钟乳石和石笋构成的迷人结构。观众可以在其中自由漫步,发现隐于有机形状笋柱之后的作品,如同在玩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坎帕纳兄弟的目光时常能捕捉到意想不到、奇妙和通俗的事物,从那些在文化层面尚未受到关注的即兴和生成式的东西中汲取灵感。他们不断地观察现实,将如梦似幻的构想映射于设计直觉和有形制造品之中。通过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材质研究,赋予日常材料以生命、形式和色彩。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为使观展的体验更为完整,展览另设两个影像厅,呈现一系列艺术家影像作品,其中包括由弗朗西斯卡·莫尔特尼(Francesca Molteni)和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狄德罗(Maria Cristina Didero)于今年4月米兰设计周期间在米兰三年展上展出的全新作品《即我,及他》。此外,展览还将展示档案影像,包括当代芭蕾舞作品和电视特别节目,如“红椅”的故事——红椅是坎帕纳兄弟设计于1993年的开创性作品,也是他们最知名、最畅销的作品。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同时,坎帕纳工作室应PSA的委任创作的两件新作品也将亮相:结合博物馆的三楼临江平台空间打造的装置作品《太空》(Astro),是一件由12米高的悬垂薄纱组成的雕塑,灵感来源于哈勃空间望远镜生成的图片。在开幕仪式上,阿贝托·坎帕纳说道:“这个装置挂在高空,就像是我弟弟费尔南多在天上看着我们,因为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Astro’,而此刻我想把它献给PSA,献给每一个人。”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太空》(Astro)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另外一件是与中国景观设计师圆正合作创作的装置作品,为PSA独特的“空中花园”启幕。《焰火》(Pyro)是由竹子和钢组成的超大型结构,如同光芒四射的星星,点缀在五楼平台之上,与上海的天际线遥相呼应,与优美的景观设计融为一体。这处2000余平方的露台将随着展览“无常”的开幕对观众开放。
阿贝托·坎帕纳,火(Pyro),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很荣幸能有机会为上海这座城市设计这件装置作品。我希望以美丽的天际线为背景,用形似烟花的雕塑为观众提供一个欢庆的空间。这件作品是对自然与建筑的赞美,它们与我们在这颗星球上的未来息息相关。”——阿贝托·坎帕纳
“在自然景观反主为客甚至消亡的城市天际线中,花团锦簇的单纯美好或许无法避免沦为某类配饰单品,景观尝试勾起人在面对山巅、苔原、岛屿、石海等原始景象时的敬畏情绪与集体记忆,艺术家的作品同样以自然朴实又抽象未知的材料组合与情绪冲突达成了某种‘降临’。”——圆正
在PSA馆长龚彦看来,美术馆的花园是人和自然共生的痕迹,是一个生物圈(bioregion),是一个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不同物种相互学习的岛屿。我们将每年邀请不同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一起耕耘这座冲刷而成的岛屿。在水土之间,四季更迭之中,感受生命的力量。“坎帕纳兄弟在自己家乡的布罗塔斯为公众打造了一个由12个凉亭(pavilion)构成的大型公园,与其说那是一个公园不如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学习基地,讨论自然如何回归自然,人如何回归精神性。上海的这个花园是从Brotas飞来的第13个凉亭,竹子是巴西和中国都有的植物,它们轻盈的结构,发散的线条,彼此连接如礼花般在火山岩上绽放……”
2024年恰逢中巴建交50周年,“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也为两地的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关于坎帕纳工作室
坎帕纳兄弟常驻圣保罗,不断探索设计领域的新可能:从家具制作到建筑、景观设计、时尚、展陈设计等。搭建学科间的桥梁,鼓励社区与艺术家之间的专业知识交流——这是他们的灵感、新鲜想法、自由思考的重要源泉。他们与众多品牌和行业合作,从而能够将最好的手工艺、可持续生产的实践和最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
2002年,坎帕纳兄弟开始在圣保罗的工作室手工制作其一系列限量版及孤版作品。这些特制版作品由多家国际画廊代理,包括纽约的弗里德曼·本达画廊、伦敦和旧金山的木匠画廊、罗马的朱斯蒂尼/斯塔吉蒂画廊、圣保罗的大牌之家画廊,以及自2022年起开始在巴西代理坎帕纳兄弟的路西卡纳·布莱特画廊。
坎帕纳兄弟的作品被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圣保罗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德国莱茵河畔魏尔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等著名文化机构永久收藏。
目前,坎帕纳兄弟名列《设计时代》(2018年)评选的“世界顶级代表性建筑师”。2015年和2014年,他们名列《卷宗》评选的“100名最重要的专业设计师”和“200名最伟大的专业设计师”。2013年,他们名列《福布斯》评选的“100名最具影响力的巴西人”。
2009年,坎帕纳学院成立,旨在保存他们不断增加的藏品以供后代欣赏,并通过文化及教育项目推广作为社会变革工具的设计。
2022年,阿贝托·坎帕纳获得了由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和阿根廷科尔多瓦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创意产业作出的杰出贡献。2012年,坎帕纳兄弟在巴黎荣获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奖;在北京国际设计周荣获嘉奖;在巴西利亚被授予文化功绩勋章,并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及文学勋章;他们还在“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上当选“年度设计师”。2008年,他们获得了设计迈阿密的“年度设计师”奖。
遗憾的是,2022年11与16日,费尔南多·坎帕纳去世,享年61岁。阿贝托·坎帕纳决心将弟弟的遗产发扬光大,继续践行他们共同追寻的事业,坚定地致力于为坎帕纳学院和坎帕纳工作室的拓展活动制定未来规划。
阿贝托曾说:“我与费尔南多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超越尘世的,未来也将继续如此。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直至他的离开,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让我确信,他的肉身存在只是为了在地球上与灵魂短暂地相遇。我的使命就是继续讲述我们的故事,并提出新的生活方式。”
关于策展人
马可·萨米切利(Marco Sammicheli)自 2020 年起担任米兰国际三年展设计、时尚、工艺部门的策展人和意大利设计博物馆馆长。他也是米兰三年展的国际关系总监(2018年起),与国际展览局(BIE)以及意大利外交部合作,共同管理国际展览项目。萨米切利的策展实践跨越欧洲与拉丁美洲,他亦为文化机构、博物馆和画廊撰写画册文章,其策展与写作集中关注包括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布鲁诺·穆纳里(Bruno Munari)、卡洛·莫利诺(Carlo Mollino)、埃托雷·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阿尔贝托·梅达(Alberto Meda)、马里奥·贝里尼(Mario Bellini)和印加·桑佩(Inga Sempé)等。萨米切利在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同时也是《Wallpaper*》和《Il Sole 24 Ore》的专栏作家。
龚彦出生于上海,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曾任《艺术世界》杂志主编。2013年起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曾策划展览《普通建筑——第11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筱原一男》《移动建筑:尤纳·弗莱德曼》《零食》《余友涵》《李山》《身体媒体》《她:妮基·圣法勒和沈远》《侯赛因·卡拉扬:群岛》等。
==展览信息==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
展期:2024年6月8日-2024年9月8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3楼
策展人:龚彦、马可·萨米切利(Marco Sammicheli)
展陈设计:阿贝托·坎帕纳(Humberto Campana)
平面设计:玛鲁·威登(Maru Widen)
展览门票:60元
*该展览为中巴建交五十周年特别项目之一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