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东美术馆“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自开幕以来广受好评,许多观众纷纷反映展览的精彩程度超乎想象,不虚此行。展览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倾情呈现了普拉多的70件核心馆藏,使大家足不出“沪”便能够博览众多来自西班牙顶级博物馆的艺术国宝。
展览由一个特别策划的聚焦单元和十个主题单元构成,跨越了欧洲近500年的艺术长河。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这段“光辉时代”中一位声誉极高的西班牙国宝级艺术家——委拉斯开兹,以及展览中与他有关的作品。


迭戈·委拉斯开兹是西班牙乃至绘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活跃于西班牙黄金时代。他以卓越的肖像画和对光影的巧妙运用而闻名,作品风格兼具现实主义和巴洛克艺术的特征。
委拉斯开兹也是最能够代表普拉多博物馆的艺术家。他的代表作《宫娥》为西班牙国宝,更被一些学者誉为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这幅作品崇高的地位使它被西班牙政府规定永久不可出境。它被放置于普拉多博物馆最核心的“C位”展厅,供全世界的观众欣赏。
本次展览呈现了他2幅截然不同的肖像画、1幅工作室的风景画,以及1幅来自其追随者的作品。
迭戈·委拉斯开兹
(1599,塞维利亚 - 1660,马德里)
1599年,委拉斯开兹出生于西班牙境内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塞维利亚。职业生涯早期,他曾在画家弗朗西斯科·巴切柯的工作室内学习,后与其女儿结婚。
这个时期的委拉斯开兹受到正在欧洲盛行的卡拉瓦乔风格的影响,已经展现出对自然主义绘画的倾向。在塞维利亚,他创作了多幅以小酒馆等场所为背景的市井生活主题作品。
1623年,委拉斯开兹移居至马德里。
17世纪初的西班牙国力昌盛,领土分布于四个大洲。西班牙宫廷强大的背景吸引了欧洲众多地区的画家前来为之效力,其中包括来自佛兰德斯地区的彼得·保罗·鲁本斯。
鲁本斯与委拉斯开兹
16至17世纪,佛兰德斯地区的安特卫普孕育了一位巴洛克艺术巨匠——鲁本斯。1628年,身负外交职务的鲁本斯来到马德里驻留。当时已是艺术圈名流的他与初入宫廷的委拉斯开兹交好,成为了他的指导者。在鲁本斯的鼓励下,委拉斯开兹于1629年第一次动身前往意大利游学,而这趟旅行也促使了他后来成为西班牙宫廷、乃至西班牙艺术史中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在马德里,委拉斯开兹逐渐得到王公贵族们的赏识,并最终成为费利佩四世的御用宫廷画家。本次展览所呈现的《穿猎装的费利佩四世》创作于1632年至1634年间,是委拉斯开兹的代表作之一,可以看出他在色彩使用方面的高超技艺。

《穿猎装的费利佩四世》
委拉斯开兹
约1632-1634年,布面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国王身着猎装的形象展现了强健、坚韧、英勇等与狩猎相关的品质,这种肖像在当时也常与战争相关联。因此,西班牙国王经常被描绘为猎人,这件作品更是开启了此类画作的先河。
在普拉多博物馆的展厅中,这幅作品长年与镇馆之宝《宫娥》紧挨着展示。这不仅彰显了画作本身及其时代背景在西班牙历史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艺术家与赞助人之间紧密的关系。

普拉多博物馆《宫娥》展厅
右:《穿猎装的费利佩四世》
自1640年代起,委拉斯开兹还担任了费利佩四世的“宫廷策展人”,持续采购来自欧洲各地的优秀艺术作品,以装点包括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阿尔卡萨皇宫在内的多处西班牙王室行宫。在委拉斯开兹的积极推动下,西班牙王室的艺术收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除了为王室成员绘制肖像以外,委拉斯开兹在职业生涯中对“俳优”这类人群的刻画也有过深入探索。俳优是西班牙宫廷中以取悦王公贵族们为目的而存在的特殊群体,通常具有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
《俳优卡拉巴西亚斯》是委拉斯开兹最著名、也最“激进”的一件俳优画。1895年,现代艺术巨星巴勃罗·毕加索在首次造访普拉多博物馆时,也临摹过这幅作品。

《俳优卡拉巴西亚斯》
委拉斯开兹
约1638年,布面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委拉斯开兹以俯视的角度,描绘了一个蹲坐着微笑的俳优。在当时,宫廷肖像画有着约定俗成的范式,这样“有失体面”的表现方式并不被允许。而俳优肖像画则赋予了画家更多自由描绘的空间。
画面中,艺术家对空间的模糊处理,对人物轮廓的虚化——如同相机失焦的一瞬。作品还包含象征性的符号,如人物身旁的葫芦和前景中的葡萄酒杯,分别指代“愚钝”和非理性的精神状态。

《俳优卡拉巴西亚斯》作品局部
葡萄酒杯与葫芦
西班牙语小知识
画中的俳优被认为是Juan Calabazas,而“卡拉巴西亚斯”(Calabacillas)在西班牙语中就意为“葫芦”。据记载,他自1632年起至1639年间一直服侍于马德里宫廷。艺术家正是通过一场语言游戏,指明了人物的身份。

中:《侏儒和狗》
迭戈·委拉斯开兹的追随者
约1640年,布面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委拉斯开兹的绘画对同时代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追随者的作品《侏儒和狗》在笔触、色调、空间排布等方面都展现了委拉斯开兹的一贯风格。该画作也是普拉多博物馆收藏的俳优作品中被最广泛复制和临摹的作品之一。

《侏儒和狗》作品局部
画面中的侏儒身着宫廷服饰,与费利佩四世统治时期贵族的穿着一致。他站立着,紧紧牵着一只大猎犬的链子。猎犬的体型与他非常相似,进一步凸显了主角的矮小。

展览单元“西班牙宫廷庆典”呈现了一系列描绘社交活动场景的画作,广泛地展示了西班牙跨越三个世纪的各类社会娱乐形式。这些作品大多描绘了刻画了具体的场所,并重点突出了特定情境下的人群特征。委拉斯开兹工作室所创作的《阿兰胡埃斯岛园的特里同喷泉》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中:《阿兰胡埃斯岛园的特里同喷泉》
迭戈·委拉斯开兹工作室
1657年后,布面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阿兰胡埃斯位于马德里附近。自费利佩二世在此建造宫以来,这里一直是西班牙国王的居所。
进入宫廷后,委拉斯开兹及其公工作室为费利佩四世绘制了一系列王室宫殿景观。展览中的这幅作品描绘了阿兰胡埃斯花园中人们休闲与社交的场景。

《阿兰胡埃斯岛园的特里同喷泉》作品局部
“特里同”(Triton)一词源于古典神话,特指一种半人半鱼的生物。在这里,他们的形象被融入喷泉的设计当中。特里同喷泉也是阿兰胡埃斯花园改建后安装的首批喷泉。画面中,喷泉底座上的铭文表明了它于1657年落成。前景中人物与其后方喷泉的大小对比凸显了它的宏伟。
值得指出的是,展厅中有三幅作品都以阿兰胡埃斯为背景绘制而成。希望观众们在看展的过程中,能够细细品味这些作品之间主题、风格等方面的类似与差异。
17世纪的欧洲艺术依然由意大利主导,而委拉斯开兹技艺精湛且充满独创性的绘画,深刻地改变了西班牙艺术在欧洲乃至世界艺术史中的地位,启发了后世诸多的杰出艺术家。
委拉斯开兹在近现代艺术领域中尤其受到追捧。法国现代主义先驱爱德华·马奈曾称之为“画家的画家”;19至20世纪之交最杰出的美国肖像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为了研习普拉多博物馆中他的作品一度特地来到马德里,其名作《博伊特的女儿们》便是以《宫娥》为灵感创作而成;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更是对他十分崇拜,曾多次以委拉斯开兹本人的形象或其作品中的人物为原型进行二次创作。

在下篇展览相关内容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更多“光辉时代”里的大师与他们的精彩作品,敬请期待!

浦东美术馆按馆收费
一张门票(80元起)纵享馆内所有展览
正在展出↓



浦东美术馆会员卡↓

购票详情请戳 ↓

“美普绘”城市巡展行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