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言中我们说“来自亲身经历与潜意识的多种意象和碎片组合,拼贴似地成组或混为一谈,跟随看似无序、跳跃、随机的诗意和感性,拼合出一个完整的詹成哲”,这就是我们看他的画时的第一感受。他是一名“受困”的青年,他的大脑、情感和他的画笔一样澎湃,倾轧着他的黑夜、他的睡眠,所以晨昏颠倒、黑白难辨,理想、前路、爱、世界、人们…每一件都让他难以入睡。在展前短暂的交流里,我们就感到走近了这位青年人,不是因为我们如何擅长把一个人看得分明,而是他实在真挚又热忱。就像他的作品,没有试图尽述什么宏大的道理,只是一个浪漫的青年人而已。


詹成哲
原来海蛎煎是海蛎煎,蚝仔烙是蚝仔烙
?? 5月22日 星期三 阴转雨
下午四点的闹钟把我吵醒,我手忙脚乱地把它取消掉,望向窗外。此刻G1659次列车一路向南离开了浙江,它在福建境内的第一站是南平,我很喜欢蔡琴的《南屏晚钟》,虽然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并不妨碍此时在耳机里点上一首,以此陪伴我第一次来福建,这也是在下午四点的列车上闹钟滴滴的原因。
穿越过连绵丘陵中的连绵隧道,天色愈来愈晚,雨云也愈来愈低,直到列车完全在雨雾之中行走,白茫茫的一片。等等,那是海,那是失去了边界的天空与海,失去边界的雨与雾。
下了车,我便去寻找来接我的美术馆的阿哲。我们从未见过,本想给他发条信息“我是黄毛”,谁知突然上来一人:“你是詹同学吧?”一直没想明白是如何认出来的,希望不是展览前期工作中老是掉链子的行为与吊儿郎当的形象太契合,但如果是这样也挺好,至少表里如一。
阿哲的车是理想,这是我第一次坐理想,第二排的座椅真的太舒服了。有人来接这件事情让我很意外,能坐上这么舒服的座椅也是,我急忙给一个朋友发去消息:“能做艺术家真的太好了,我们都要坚持做下去。”


[ 春天 / 80×120cm / 布面丙烯 / 2024 ]
?? 5月23日 星期四 雨
今天下午在展场把《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这个作品中喷射的树画完了,画到最下面的时候整个人都需要趴在地上,很像一条蚯蚓,好在美术馆的地足够干净。这个时候阿哲拿着相机过来给蚯蚓般的我拍了几张照,我假装没看见,想让照片和拍照片这件事情都自然一点。

拍完照后他过来和我聊天,聊到《他在八十年代听到了邓丽君》这张画。这张画一开始并不是这个标题,其实画的是我在上六年级那年第一次用耳机,那种震撼的感觉至今也忘不掉,音乐响起来了,世界也响起来了。后来一个年纪很大的朋友看了这张画后给我讲了另一个故事,关于八十年代的,关于邓丽君的,关于流氓罪的,这个故事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遂把这张画的标题改成了这样。

[ 他在八十年代第一次听到邓丽君 / 2024 / 40×50cm / 布面丙烯 ]
阿哲是厦门本地人,他听我讲了这些,也操着一口闽南腔跟我讲了许多厦门与海峡的故事。这次的展览很感谢阿哲,他很辛苦,好像要处理很多事情。
我突然想到几十公里外的海面上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台海军演,此时的手机正在一旁播放着王若琳翻唱的《偿还》。
“现在还能去金门吗?”
“疫情后就好像就不行了诶。”
“这样,小的时候听说那边地雷做的菜刀很厉害…”


[ 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 亚克力铝板上数字输出 / 2023 ]
?? 5月24日 星期五 雨
打开卫星地图,美术馆在厦门岛的北边,夹在高崎机场附近一片叫殿前的城中村和工厂之间。我在今天晚些时候去了殿前村,城中村的中央一座庙,这是难得的空地,其他的地方都被握手楼层层叠叠的包围着。突然伴随着轰鸣声一只巨大的飞机从庙的正上方掠过,我甚至可以看清楚飞机底部的一颗螺丝,我惊呼起来,出于一种生物的本能,但周围来来往往的人并没有任何反应,或许在他们刚来殿前的时候也会像我一样惊呼吧。
走出了殿前村,人流和车流也就分散掉了,路过一座昏暗的天桥,一个打伞的女人迎面向我走来,和她交汇的瞬间我们都侧过身,这种湿漉漉的感觉一下子把我拉入到蔡明亮的《不散》的片场当中。
“你说,海边城市下的雨是海水吗?”
“不知道诶,尝一尝?”
我把手伸出伞外,将雨水收集在掌心中。那是一种似咸非咸的口味,不知道这股咸是来自皮肤的盐渍还是对天空存在另一片海洋的期许,但无论是怎样的揣测,若干小时以后,这些水滴会继续它们的旅行,直到汇入太平洋。


遗失了六分仪的船,是否能在三十年后靠岸?
Could A Vessel Still Go Ashore Thirty Years After It Lost Its Sextant?
2021
逐帧动画、数字输出、灯箱 Frame-by-frame animation,Digital,Lightbox
3分27秒 尺寸可变 3mins27 Variables size
作品构思于一张睡得发黄的床上,当它从脑海中构思完成,作者便从床上走了下来。他在成年以前从未看见过大海,但当多年以后他亲眼看到大海却感觉无比的失望。
作者期许着用这件作品钱描绘某个远离海岸线的家庭的光景:是成年前从未看见过大海的孩子的往事;亦是在驶向大海这条不明之路上的情绪。
随后,我们找了一家路边的海鲜大排档,餐厅的建筑是番仔楼。坐在临街的廊道里,朋友从餐厅里走出来,拿了一瓶浅绿色包装的啤酒。
“尝一尝厦门的啤酒,这个叫鹅岛IPA。”
“诶,好像生产地址是武汉诶。”
“厦门是鹭岛啦!”
海蛎煎上来了,咬了一口,很脆,和蚝仔烙软绵绵的口感不一样。
“原来海蛎煎是海蛎煎,蚝仔烙是蚝仔烙。”
?? 5月25日 星期六 雨转晴
今日展览开幕,在讲话结束后我们三个艺术家都被塞了一大束花,不知道为何在人群中抱着一大束花的样子让我十分羞耻,于是在拍照结束后我匆忙放在角落里。最近学到了一个词叫“偷感”,现在想想当时的我肯定看起来“偷”极了。
“这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被送花。”另一位艺术家阮陈金在我旁边说。
很是羡慕陈金的自然。这样算来,这应该算是我人生中第二次被送花,但上一次也是一样的匆匆放下。看来需要找个办法去克服一下羞耻或是接纳。
“为什么展览叫影像诗呢?我的作品好像不是那么的影像。”这是我在展览开始前向策展人思梦提的问题。
“如果只是单纯用媒介作为题目策划一场展览也太单纯了吧。”
“所以影像诗的影像并不是指媒介上的影像。”
“把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感官片段编织成诗,亦或是生命力的表达欲和表达欲着的生命力。”
思梦让我在展览结束后写点东西,似乎我这样东拼西凑和旁敲侧击的语言让她很感兴趣。我也会去想写什么,写作品介绍或是个人介绍吗,好像一点没劲噢。在厦门的今天特别的开心,遇到的每一个人都特别好,那就写关于厦门的有咸咸海风的“影像诗”吧。

[ 房间 / 100×100cm / 布面丙烯 / 2024 ]

[ 一次失败 / 120×120cm / 布面丙烯 / 2024 ]
?? 5月26日 星期日 晴
参加展览的另两位艺术家阮陈金和阳巧带着我去集美的大社村闲逛,也是这几天第一次离开厦门岛。我在大社村里的一家咖啡馆等他们,咖啡厅里贴满了放映会的海报,当然也有他们俩的版画和诗集。透过窗户看见一辆钴蓝色的方盒子小车慢慢的停在了门口,陈金不紧不慢的从车上下来,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个没见过的男人。
那男人一进来便同我们握手,当他握到我的手的时候,很突然地说“你的手好软!”所有人便开始相互摸手掌,所以我现在可以毫不谦虚地告诉大家,我的手真挺软的。
这让我联想到来厦门的前一天晚上,我跟朋友去看了日本音乐人羽野昌二的演出,老先生年过七旬,却依然充满生命力的在打鼓,连着几个小时,看得我目瞪口呆。
我跟一旁的朋友说:“很好奇他的手是什么样的,打了几十年的鼓,会不会已经被鼓棒磨出了一层茧。“
“没有,我刚刚跟他握手了,他的手特别的软。”
朋友五十岁了,他经常会说要做艺术做到八十岁,能感受到看完这场演出他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以及他所散发出来的能量。我尚不敢跟他说我要做艺术做到八十岁,纠结于他看不到我做艺术到八十岁的样子。

从大社村出来,同陈金、阳巧、美术馆的朋友们一起去了集美的海边,时间已到黄昏,虽然集美的海滩面朝东方,但能看到高崎机场的飞机来来回回穿梭在海边特有的低云之间。陈金邀请我走下堤坝,在碎石与沙砾交织的滩涂上,找到了一只被困住的“鲎”,他说这是蓝血液。

?? 5月27日 星期一 晴
懒懒散散着在厦门度过了几日,今天在火车站回家的地铁上我感到一阵空虚,想念沙茶面,可以预想到接下来的几天都将如此。如果说高铁上还会被沿途的风景所吸引,地铁黑漆漆的窗外天然适合同自己相处。在厦门的这几天生物钟趋于正常,过不了多久,我又会睡去…
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细唱,月下的花儿都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

[ TV-2 / 100×120cm / 布面丙烯 / 2024 ]



[ 展厅现场 ]
?? 5月28日 星期二 雨
空虚
?? 5月29日 星期三 雨
空虚
?? 5月30日 星期四 雨
空虚
?? 5月31日 星期五 雨
空虚
?? 6月1日 星期六 雨转晴
我是个很不喜欢下小雨的人,哪怕是把行人晒到融化的大晴天,或是可以在城市中看海的大雨却都很喜欢,甚至会感觉到兴奋。很不巧的是在厦门的日子一直在下着小雨,等厦门的雨停了回到杭州,杭州又开始下雨了。
连续的阴雨带来的低气压闷得不行,遂去看了看学校的毕业展。策展人思梦发消息提醒我完成这篇推送的DDL,就看完毕业展的感受聊了一会儿:
“在泥滩游荡,下小雨的天气总会让人觉得自己也变成游离态。”
“那就先让我在泥滩里漫步吧,即使是身处长江入海口这样广阔的泥滩,尽头也会是蔚蓝的太平洋。”

「 三个单元计划——“影像诗”
顾文璟 詹成哲 阮陈金&阳巧 」
展期:2024.5.25-6.30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8:00
展览地点:厦门红顶当代艺术中心·B馆
主办方:红顶当代艺术中心
发起人:陈丹妮、申晨
执行策展人:方思梦
策展执行:赵欣怡
展览统筹:陈少哲
展览执行:黄维
视觉设计:石祥甫

当前展览
CURRENT EXHIBITIONS

[ 三个单元计划“影像诗” ]
2024.5.25-6.30

[ 大悲宇宙“仿佛现在” ]
2024.5.1-6.30
推荐阅读
RECOMMEN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