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不会诉说的故事
胡安·穆诺兹
2024.6.30-10.13
墨西哥 塔马约博物馆
▲ 2024年《我们不会诉说的故事》展览现场
墨西哥城塔马约博物馆(Museo Tamayo)正为西班牙艺术家胡安·穆诺兹(1953–2001)举办拉丁美洲首展《我们不会诉说的故事》(The Stories We Do Not Tell)。展览呈现了穆诺兹的早期作品,包括装置作品《荒原》(1986);以及包括《四组背驮带刀者的人物》(2001)、《戴着手套行走》(2001)和《穿连衣裤的中国人像》(2001)等晚期雕塑。
和他许多作品一样,《我们不会诉说的故事》灵感来源于“拟人”(prosopopoeia):一种为那些被剥夺了发言权的无生命生物提供声音的修辞手法。展览不仅深入探索了以场景编排(mise en image)和观察行为作为话语策略的艺术实践,还涉及了展览的实践——其作为一种框架装置,为他雕塑和绘画中的静默人体提供了行动力。策展,对穆诺兹的作品而言并不陌生。
The Body as Matter
2024.5.26-2024.7.26
伦敦 高古轩Grosvenor Hill空间


▲ 2024年《The Body as Matter :Giacometti Nauman Picasso》展览现场
高古轩伦敦Grosvenor Hill空间正在展出「The Body as Matter :Giacometti Nauman Picasso」,呈现Alberto Giacometti(阿尔贝托·贾科梅蒂,1901-1966)、Bruce Nauman(布鲁斯·瑙曼,1941-),以及Pablo Picasso(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的雕塑作品。该展览由Richard Calvocoressi(理查德·卡尔沃克雷西)策划。
Form at Now and Later
冈崎乾二郎
2024.6.28-8.17
佩斯画廊首尔空间
▲ 2024年《形而の而今而後》展览现场
佩斯画廊首尔空间正在展出日本艺术家冈崎乾二郎(Kenjiro Okazaki)的作品展“形而の而今而後”(Form at Now and Later),并持续至8月17日。作为艺术家在韩国的首次个展,本次展览汇集了他的最新绘画和雕塑作品,呈现他通过抽象语言对时间、空间与感知的探索。
理查德·迪肯
2024.6.23-7.23
纽约 南安普顿彼得·马里诺艺术基金会
▲ 2024年《形而の而今而後》展览现场
材料的特殊性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的核心,他从木材表面的不可预测性中找到了极大的创作自由。迪肯的“Under The Weather”系列雕塑有着精心设计的复杂结构,以扭曲和充满感官愉悦的构造为特征。木材部件扭曲而成的复杂形状看似固定实则流动,艺术家探索了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同时实验了通过外力能使其达到的各种潜在形态。正如建筑师彼得·马里诺所评价,理查德·迪肯的木雕作品“看起来灵动而优雅,几乎是典雅的”。
川端健太郎&布鲁斯·瑙曼
2024.6.10-7.24
洛杉矶 Nonaka-Hill Gallery
▲ 2024年《川端健太郎&布鲁斯·瑙曼》展览现场
Nonaka-Hill 正在举办日本陶艺家川端健太郎和美国多媒体艺术家布鲁斯·瑙曼的双人展。此次展览试图将两位艺术家看似截然不同的创作背景与形式进行对比与融合分析。
川端健太郎的作品展示了瓷器罕见的一面——撕裂、破碎与裂痕,同时又展现了精致的细节和极高的艺术表现力。画廊中央走廊展示了川端的作品,包括一些精美的瓷盘、器皿、许多不同比例的经典“勺子”造型或大型贝壳状雕塑。川端使用氧化银和彩色玻璃的独特技法,使得瓷器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和质感。布鲁斯·瑙曼的作品则通过探讨形体的对立和空间的塑造,体现他对多种媒介的探索和对形式的专注。他的作品如《倒下的杯子与碟子》(Cup and Saucer Falling Over, 1965)和《与碟子融合的杯子》(Cup Merging with its Saucer, 1965)等,展现了他对无用性和艺术表现的独特理解。
此次展览不仅是两位艺术家作品的展示,更是对二者形式与观念上的比较探索,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思想体验。
线索
毛旭辉
2024.7.13-8.17
北京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于2024年7月13日下午4点在北京第一空间呈现艺术家毛旭辉的最新个展“线索”。本次展览由戴卓群策划,以日常之物和身边之感为线索,展出毛旭辉最新创作的绘画作品二十余件。
▲《十月及屋顶上的猫·二联画》155 × 370 cm 布面油画 2022
锦室意象
蔡锦
2024.7.11-9.11
上海 素画廊 & DG ART SPACE
7月11日蔡锦于上海永嘉路617号DG ART SPACE空间开启为期两个月的艺术分享季,在这个过程中,蔡锦的《美人蕉》系列、《风景》系列、《花》系列作品都将亮相上海,与观者一起分享与展示艺术的多样性。
灵魂的颜色
傅饶
2024.7.12-8.31
上海 贝浩登
傅饶的画作如同色彩翻涌的海洋,每张画布上都有一段崭新的自由独白随颜料而流动。对绘画传统的熟稔援引交织其间,透露出这位出生于中国、曾接受中国古典山水画与书法训练的艺术家对德累斯顿及欧洲过去四百年间艺术史的深刻理解。事实上,现今几乎没有什么东德画家能像他这般真挚地研究德国和欧洲绘画,倾心于其之多样、大胆与美丽,并以他独有的方式进行赏析和借鉴。
▲《婚宴》布面丙烯 135 x 70 cm 2024
LISTING Ⅱ
2024.7.13-8.18
北京 偏锋画廊
偏锋画廊于2024年7月13日至8月18日推出画廊群展“Listing Ⅱ”,作为2021年“Listing”群展的延续,进一步阐释“Listing”这一标题被赋予的两层含义。一是向观众展示15位画廊代理和合作的部分艺术家及其重要作品。二是表述随着时间和个人感受的转变,每个人关注的“list”在不断生长、更新。
绘画山
王迈
2024.7.13-8.06
北京 蜂巢艺术中心
蜂巢|北京于2024年7月13日在主展厅A厅推出艺术家王迈的最新个展“绘画山Huì Huà Shān”。作为对艺术家王迈近两年的观念性绘画创作的整体呈现,本次展览由杨鉴策划,将持续至2024年8月13日。
等待 郅敏
2024.7.14-8.31
北京 凯旋画廊
本次展览着重呈现艺术家以时间为主题的一系列新作。郅敏的等待既在空间中书写了“非线性叙事”,也在时间里显现为“历史的颜色”,郅敏的近作既让人联想起超越个体的“宇宙主义”,让作为雕塑媒介的石头、泥土与陶瓷等材料,上升到宇宙爆炸的时刻与热力学的燃烧定理,同时也在“大千世界”中深入到地层的内部,从太空叙事向下延伸至“深度时间”,或者说,转换成中国人眼中真正的自然。我们看到,郅敏的作品同时表露着来自欧普艺术的现代视觉,并且蕴含着属于中国历史的悠久传统,正如“河图洛书”同时连接着大地的河流与天顶的银河,郅敏所思考的雕塑空间及其个人艺术史的时间维度,便这样在一件件作品之间徐徐展开。
寻隐
乐坚作品展
2024.7.13-10.07
上海叁柒贰叁美术馆
本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乐坚的多幅作品,乐坚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三十多年,近年来回归质朴,重新投入山水绘画,尤其喜爱渔隐主题,所以画展题为:寻隐。
▲《树影》90×180cm 纸本水墨 2018
亲密方式
钟乐星
2024.7.12-8.12
上海 赛森艺术空间
赛森艺术空间呈现艺术家钟乐星个展《亲密方式》。展览将展出钟乐星近期创作的多件绘画作品,展览由独立策展人王凯梅策划,将持续进行到8月12日。
▲《毛笔画》布面油画 235x170cm 2024
▲《关系项》布面油画 162x130cm 2023
▲《毛笔画》布面油画 162x130cm 2023
人为 胡宸宇
2024.7.14-8.30
上海 CHAPTER 6
本次的展览主题——人为,两个字合在一起便是“伪”,暗示着胡宸宇的艺术行动。他以个体的行为去挑战网络图像时代下的普世视觉经验,揭露图像背后的权力语境。艺术家胡宸宇的创作行为仿佛是证伪的过程,但他的作品又何尝不是伪证,因为图像的背后是人为。
幽灵腹语
丁世伟
2024.7.13-8.31
北京 拾萬空间
艺术家依据画廊的位置特性和独有的内部空间结构,使用影像装置、热传感材料、人工智能图像、仿真肉身等媒介完成了五件新作,呈现出一个饱含威权宗教感的末世现场。但在此刻的末世现场,丁世伟认为仍存在弗兰肯斯坦式的物种与我们相伴,它虽没有那八英尺高的躯壳,但它无处不在,在人类神经末梢、皮下组织与意识形态里,等待你的召唤,随时出现,我们与它的沟通仅通过“腹语” ,这门语言也一直在变化。
拆开彩虹
2024.7.12-8.31
上海 没顶画廊
没顶画廊于2024年7月12日推出群展“拆开彩虹”。本次群展将带来钱倩、王欣、姚慕然、左牵羊共4位年轻艺术家的最新绘画创作。
钱倩的创作融合了虚弥的幻境与切实可感的物件,不同意象的组合透露了艺术家在科学和人类的各种信仰体系间的探索。王欣的画面极具冲突与力量,黑色画纸上的荧光绿色笔触诠释了死亡、重?、爱欲的主题。姚慕然的绘画则富含一种赤裸的幽默,平面化、卡通化的符号或露骨或隐晦地指出了社会和个体生活中的荒诞瞬间。左牵羊的创作围绕着父权制之下的两性关系展开,少女漫画被转化成独特的语言,消解了浪漫的想象,尖锐地挑起了观看者的不适感。
“拆开彩虹”呈现了年轻的艺术家们是如何借用不同的媒介与艺术语言,提炼、捕捉、凝结出结果,并在对瞬间感知的重建中,唤起观者对该时刻的共鸣与反思。
绽放|花瓣语&即兴独白
林雨蓓&张小危
2024.7.12-8.12
广东 赤湾一号艺术中心
林雨蓓此次展览以“绽放”为主题,展出了最新的花瓣语系列画作。随着绘画的每一笔触和姿态,让画布成为肥沃的花园,在那里有一些东西在进化,形成生命和活力的迹象,并揭示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世界。
张小危的创作,通过对图像素材的凝视和反复进行绘画性的重建练习,在过程中获得有意味的画面构成和叙事角度,而每一件作品都是凝视和重建过程中的片段之一。人与人之间暧昧和对抗的关系是艺术家经常关注和表达的主题。虽然这种抒情的方式是封闭和抽象的,但仍然有迹可循,正如艺术家如下自述“过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会成为行动上的桎梏,而这种思考无法扼制和克服。通过图像描述这些形容关系的景象,但是这无法给出解决的方法。”
在途
2024.7.13-9.07
北京 HdM画廊
HdM画廊于2024年7月13日举办群展 “在途”,本次展览以 “在途” 这个具有延续性的动词作为切入点,从艺术创作的文本性、技术性及主观性 (Textuality, Technique, and Subjectivity) 三个方面出发,聚焦于中西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语言和提喻表达。展览将呈现来自中国、法国、美国、韩国、格鲁吉亚等多个不同国家共11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展览将持续至9月7日。
此次群展名称“在途”是一种充满可能性和随机性的发展模式。是青年艺术家们不受传统媒介、技法以及创作模式的限制所展现出的一次可持续实践。从作品本身的角度来讲,“在途”也是一种图像信息被不断传递的持续漂泊(traveling) 状态。作为作品的图像在艺术家创作完成的一瞬本该结束,但却给予了观者一种全新且带有延续性的视觉体验。艺术家提喻出的画面又基于观者的自身经历被赋以特殊意义。也正是由于这种持续在途、破壁的图像语言,艺术、文学以及生命经验得以在融媒体和世俗语境中交汇,并最终完成社会层面的反哺与循环。
▲ 胡顺香《奥兰多—旅程》布面油画 180x73.5cmx2 60x60cmx2 40x40cmx2 2024
▲ 许心缇《在飞行的时候思考堕落》布面油画 190x90cmx2 2024
救猫咪
施意
2024.7.13-8.24
北京 丹丘
丹丘于7月13日推出艺术家施意的首次个展——“救猫咪”。施意1993年出生于广东,201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21年毕业于威尼斯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樂将至
蒋晟
2024.7.13-10.13
厦门 红顶当代艺术中心
「蒋晟:樂将至」作为蒋家班成立以来规模最集中的回顾展,是蒋家班成立十余年后的一次回溯之举,也肇始于蒋晟本次前往古犍陀罗区域的溯源之旅,此次考察为蒋晟串联起一条创作的完整线索,为他重塑造像和精神传达之间新的天平。展览分为缘起、造像、符号、媒介四个章节,将展出十余尊雕塑、十余件器皿、平面浮雕等全新作品,并呈现蒋家班造像工艺研究的原始材料与文本档案。
现实的褶皱
2024.7.13-8.25
深圳 美成空间
美成空间于2024年7月13日推出群展“现实的褶皱”,以艺术家黄冰洁、黄诗慧、苏华、余香越四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为样本,呈现在愈加趋向复杂多样的当代语境中,年轻一代艺术工作者真实的生命体验和鲜活回应,探讨现实与艺术之间复杂的关系。展览将持续展出至8月25日。
天地间
Eli de Haas
2024.7.13-8.17
香港 MOU PROJECTS
展览“天地间”呈现Eli de Haas最新的绘画作品,探索了人物主体与空间概念之间复杂而模糊的关系,创造了徘徊在极端之间、梦境般的超现实世界。标题中的“天堂”与“地狱”并不直接涉及宗教意象,而是邀请观者去探索这两者之间的神秘地带——一个包含了亲历与想象的经验、真实与虚构的叙事的地带。
▲ Eli de Haas《日出时分的达令》木板油画 100 × 90 cm 2024
敲金击玉
韩中人作品展
2024.7.13-8.25
湖南 美仑美术馆
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韩中人是较早从事综合材料探索的艺术家之一。早在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之前,韩中人就开始使用布、纸、塑料等废弃物进行材料方面的探索。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他更是以钢铁为材料,创作过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1991年,韩中人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韩中人现代艺术展”。在这个展览上,韩中人将他的材料意识引入抽象画创作,以一种强有力的抽象表现性绘画引起业界关注,从此确立了他的艺术观念与精神内涵,即将钢铁的材料质感融入诗性的绘画探索之中,构成了一种刚柔相济、东西并蓄的抽象语言。
▲《全世界的海水》布面油画 128cm×95cm 1990
交互的未来
深港澳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2024.7.10-8.04
深圳 罗湖美术馆
“交互”的出现,呈现了青年艺术创作当下的一个状态——多样且跨专业的交叉特征;同时,交互亦指涉沟通和互动,特别在互联网和智能时代的背景下,创作者、作品与观者之间随时发生双向信息流动和互动,相互交织成一个高度异质、多元丰富的艺术生态网络。粤港澳区域的青年艺术孕育在时代迅疾变迁之中,作品中所呈现的冲击感也是必然,其所涉及的范围面之广远远超乎想象,我们不仅需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研究人与艺术、人文、环境、地域、系统等之间的关系,因此青年艺术也极具包容性地发展融合。鉴于此,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罗湖美术馆今年举办“交互的未来(第四季)——深港澳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罗湖美术馆这一项目长年的良好执行,已成为中国当代青年艺术生态中的重要铺陈者,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鲜明的改革与创新基因,在新时期它也将成为不断挖掘与培育新兴艺术家所持续维护的土壤。
走访工作室
2024.7.14-10.13
北京 阿那亚艺术中心
阿那亚艺术中心呈现群展“走访工作室”,展出来自奥拉湾·阿伦让(Orawan Arunrak)、秦畅、埃尔文·塞内(Erwan Sene)和杉户洋(Hiroshi Sugito)等四位艺术家的全新创作。
燃烧的路径
2024.7.14-9.08
上海 艺林画廊
上海艺林画廊于2024年7月14日推出群展“燃烧的路径”。本次展览汇聚了陈澈、陈春木、董鹤、王朝刚、杨黎明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复杂多元的当代语境中,他们的作品携带着无法复制的生命轨迹,以及深刻而又真切的回应。他们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描绘了生命绽放的姿态。该展览旨在探讨现实与当代美学之间复杂的关系,并将持续展出至9月8日。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