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收录于话题

#刘昕#MakeRoom艺闻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崇真艺客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崇真艺客


刘昕

Xin Liu


参加展览

「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Photographic Geomancy: 

Images, Fieldwork, 

and the Poetics of Geography」

VIP预览

2024年7月12日


公众展期

2024年7月12至10月7日


展览地点

广东时代美术馆

白云大道黄边北路

中国,广州


“相地堪舆”展览考察了中国当下艺术实践与本土地理知识、全球生态话语,以及艺术家个体经验之间的联系。这一研究型展览呈现了22位艺术家利用摄影和影像作为主要创作媒介,重新构建与地理相关的视觉叙事。展览以“堪舆学”作为隐喻,展现出艺术家通过校察地理的方法,回应与华夏大地相关的美学、文化、生态与地缘等复杂议题。


展览基于艺术家实践的内容和主题,共分为坤舆寻址、地质感知、基建考古、幻乡诗章四个相互缠绕的板块。展览按照四个章节的线索塑造出“行山”、“探境”、“入城”与“归乡”的动线,邀请观众“穿梭”于华夏大地的山川、河流与人文历史之间,跟随艺术家的旅程,在视觉艺术、地理与历史的交叉之处重新认识广袤的华夏地理。


Make Room艺术家刘昕的作品「白石」将在最后一个章节“幻乡诗章”中呈现,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跨越时空的幻乡,持续探索人类与自然、科技与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影像作品《白石》(21分57秒)将于7月14日(周日)14:00 -15:30 进行开幕展映(多厅)。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崇真艺客


刘昕,《白石》(静帧),影像,5.1混音或立体声, 21'57'',2021年

飞升与坠落是刘昕创作的一条内在环路。在她的影像作品《白石》(2021)中,人造火箭以径直向上的燃烧冲出地表,却又终因能量耗尽而解体、坠落;它坚实的钢铁之躯实则如人的肉身一般脆弱,无法逃脱重力。覆盖地表的海洋是孕育丰饶生命的母体,却也是埋葬像火箭一样欲离地飞升的天体物的公墓。位于南太平洋中央海域的尼莫点(Point Nemo)成为幽深无底的墓穴,亦如海洋母体向地心深处凹陷的肚脐。


片中人们围观火箭被点燃升空,呼应着在贵州侗族古老的“喊天节”祭祀仪式中围观那行将被宰杀献祭以换取人间安乐的祭牺。刘昕的《白石》是一种当代神话叙事,火箭成为极富象征意义的当代“祭牺-技术物”——它如一条梭形白鱼,被献祭,升入高天,而后坠入地心之脐,归回海洋母体。


——THE ART NEWSPAPER

在影像作品《白石》中,刘昕和团队通过在偏远地区“搜寻”废弃的?箭碎?,假设了?箭碎?废弃和回收的未来历史。主?出发穿过??和村庄,进?中国西南部的沙漠,寻找20世纪90年代以来坠落的?箭残骸。她可能会找到?个,也可能永远找不到。她想知道成为第?个看到这块?头、听到来?天空的隆隆声、颤抖的?地的?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或者也许它会悄?声息地到来,除了惊慌的动物之外不会惊醒任何?。


?论哪种?式,它都会倒下,就像回到睡眠中?样。在这个故事中,??的?头是?箭坠落的身体。将?光从天空转向地?,我们重新审视技术的寿命。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崇真艺客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崇真艺客


刘昕,《白石》(静帧),影像,5.1混音或立体声, 21'57'',2021年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崇真艺客

艺术家刘昕在工作室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刘昕(Xin Liu),1991年生于中国新疆,现为工作生活在纽约的跨领域艺术家及工程师。她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MIT Media Lab),获得媒体艺术与科学硕士学位。此前她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并在中国北京清华大学获得工程学士学位。刘昕的创作不仅局限于表演和装置艺术,还涵盖科学实验和深入的学术研究。刘昕的作品重点在于探索与空间、科技、时间流逝及个体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叙事。在刘昕的实践中,她将体验与实验相结合,在后形而上的世界中探索个体,社会和技术之间的距离与张力。运用前沿的科技手段和多种材料,这其中包括的研究重点有垂直空间,地外探索和宇宙代谢。结合刘昕在机械工程与艺术两个领域的教育背景,她对太空探索的未来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不断在其作品中展现出一个富有活力的跨学科视野,同时也对个体身份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


刘昕曾参加过多个驻留计划,包括皇后博物馆 (Queens Museum) 艺术家工作室计划、New INC、Watermill Center 和 Pioneer Works。她是 LACMA Art+Tech Lab 的顾问,也是 Strelka Institute 2020-2021 年新研究项目 Terraformng 的教员。她的首次个展 Living Distance 于 2019 年在 Make Room 展出。此后,她的作品多次参加个展、群展和国际艺术博览会。在2021年, 刘昕的美术馆个展在中国阿兰亚艺术中心开幕。


刘昕曾获得 Karman奖学金(2022年)、Gen.T Gen.T 明日领袖榜 (2021年)、保时捷年度中国青年艺术家 (2021年)、X 博物馆三年奖 (2020年)、Creative Capital On Our Radar (2020年)、Sundance New Frontier Story Lab (2019年)、首届欧洲人工智能实验室驻留 (2019年)、SXSW 互动创新奖(2018 年)、艺术与设计博物馆 Van Lier 奖学金 (2018 年)、华宇青年奖入围奖 (2018 年)。2020 年,刘昕入选福布斯亚洲 30 under 30 榜单。

相关阅读

Read More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崇真艺客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崇真艺客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崇真艺客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崇真艺客
动态|刘昕参加展览「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