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下午,苏州当代美术馆“右岸讲堂”第 2 讲“美术馆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在工业园区图书馆众学空间如期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知名建筑师、艺术家程大鹏先生作为主讲嘉宾,为现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带来了一场关于美术馆建筑设计的深度解读。
▲现场图片
程大鹏首先从美术馆的公共性维度阐述了美术馆的根本特性与社会价值。他提到,美术馆的“公共性”体现在其作为公共文化资源为社会公众所享有,美术馆应通过更加开放的空间和多元的活动提升公众参与度,建立与社区的互动与联结,成为城市文化艺术的催化剂。一座美术馆建筑如果仅仅呈现卓越的建筑形态,但与城市生活没有关联,那实际上就没有发挥美术馆的作用。程大鹏结合一系列国内外美术馆建筑案例,展示了美术馆如何通过建筑设计和改造,以全新姿态嵌入城市,对当下城市生活进行积极回应。程大鹏还以苏州当代美术馆为例,指出由丹麦BIG建筑事务所担纲设计的美术馆建筑不仅代表了现代建筑设计整体的走向、风格,同时9个单体建筑以无边界的方式向公众打开,与湖景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对话,是美术馆在建筑层面公共性的典型代表。他通过自己在西安XMOCA当代艺术馆等的建筑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多种服务空间和流线并置、全时段对外交流等设计策略,将纯粹的美术馆转化为艺术的综合体,最大限度发挥美术馆的公共价值。
在美术馆专业性的层面,程大鹏以其主要负责落地执行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例,剖析了美术馆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工作环节。他强调,美术馆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建筑类型,其设计需要根据使用需求综合考虑展览空间、配套公共空间、服务空间的平面布局及空间尺度,应针对艺术品保管与布撤展、观众参观等不同的使用场景,规划顺畅的功能流线。在空间规划方面,需通过墙顶地及灯光、展陈的整体设计为观众提供安全、舒适和多元化的空间体验。此外,美术馆建设需要考虑展览设备、智能系统、安防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系统的配置,确保这些系统可以提升观众体验并易于使用和维护。
最后,程大鹏谈到,美术馆的建设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美术馆需要随着城市发展的节奏、美术馆功能及定位的转变而不断做出改造和调整,而只有在建筑方面具备充分的专业性,才可能支撑其激发城市活力的公共性目标。
现场互动环节,听众就美术馆建筑传统空间的改造、美术馆与其他文化空间的区别等与程大鹏进行交流,程大鹏进一步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进行了有趣的解答。此次讲座不仅为听众带来了美术馆建筑设计与建造的一线经验与见解,也为观众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提供新的视角。
“右岸讲堂”将持续聚焦与美术馆场景相关的话题,推出专题讲座,敬请关注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讲座信息,现场参与,解锁美术馆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感谢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给予的大力支持!
-EN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