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东美术馆“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自开幕以来广受好评,许多观众纷纷反映展览的精彩程度超乎想象,不虚此行。展览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倾情呈现了普拉多的70件核心馆藏,使大家足不出“沪”便能够博览众多来自西班牙顶级博物馆的艺术国宝。
展览由一个特别策划的聚焦单元和十个主题单元构成,跨越了欧洲近500年的艺术长河。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这段“光辉时代”中,来自佛兰德斯画派的诸多顶级艺术家及其作品。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期间的西班牙国土极为辽阔,一度包含了欧洲大陆北部的佛兰德斯地区(今天荷兰、比利时、法国东北部一带)。
17世纪时,该地区形成了一派鲜明而独特的绘画风格。经过北方文艺复兴的演变,同时伴随着新兴资本主义的崛起,孕育了一众技艺精湛且具有商业价值的艺术家。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收藏了大量佛兰德斯画派的作品,它们在普拉多博物馆的馆藏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17世纪佛兰德斯最知名的艺术家莫过于彼得·保罗·鲁本斯。本次展览呈现了共计6幅鲁本斯及其工作室参与的大尺幅佳作。
内容回顾
在往期文章「MAP展览|“光辉时代”里的艺术大师:提香,埃尔·格列柯,鲁本斯」中,我们曾详细介绍了展览中多幅鲁本斯及其工作室的作品,包括:《马背上的费利佩二世》、《劫夺希波达墨娅》、《鲜花、水果和天使的花环》等。

左:《墨丘利》
中:《狩猎女神戴安娜》
单元“神话秘室”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展览另有《墨丘利》《狩猎女神戴安娜》《福尔图娜》等三幅以罗马神话中的角色为原型的作品,而神话主题创作正是鲁本斯最为擅长的领域之一。

大名鼎鼎的勃鲁盖尔家族也来自佛兰德斯地区。家族中第一位画家为老彼得·勃鲁盖尔,活跃于16世纪的安特卫普。他的两个儿子:小彼得·勃鲁盖尔和老扬·勃鲁盖尔也相继子从父业。二者的创作各有千秋,他们的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均有所呈现。
老彼得以描绘农民生活场景而闻名,在佛兰德斯风俗画中占据了开创性的地位。小彼得常致力于临摹其父亲的作品,单元“西班牙宫廷庆典”中的这幅《雪景、滑雪者和捕鸟器》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雪景、滑雪者和捕鸟器》作品局部
小彼得·勃鲁盖尔
约1601年,布面油画
??普拉多国家博物馆
这幅作品由小彼得基于其父亲的同名作绘制而成,采用了布面而不是原版的木板为基底,画面的颜色也更加鲜亮生动。艺术家描绘了佛兰德斯的严冬景象,结冰的河面上聚集着一群滑冰和打“科尔夫球”的人物。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游戏,在19世纪发展为高尔夫球。
艺术家巧妙地将道德寓意隐藏在了看似普通的生活场景中——滑冰者象征着人性的脆弱,而右侧河岸上的捕鸟陷阱则暗示着诱惑。

左:《雪景、滑雪者和捕鸟器》
单元“西班牙宫廷庆典”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与同单元的其他画作相比,《雪景、滑雪者和捕鸟器》显得格外“袖珍”。这类笔触细腻、小而精致的世俗风景画是佛兰德斯画派的一大重要分支。
得益于当地发达的商业,逐渐壮大的资产阶级开始参与艺术市场交易。相对于王室贵族,这一群体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目的:他们更加喜爱主题贴近时下生活的小尺幅画作,以放在家中作为装饰。

在《雪景、滑雪者和捕鸟器》的正对面,悬挂着由比利时(现今)艺术家丹尼斯·范·阿尔斯洛特创作的《森林圣母节》。
这幅作品描绘了布鲁塞尔郊外举办的一场盛大的民间庆典。时任尼德兰总督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和伊莎贝尔·克拉拉·欧亨妮亚女大公共同主持了这一活动,二人位于画面右侧的观礼亭中。

《森林圣母节》作品局部
丹尼斯·范·阿尔斯洛特
1616年,布面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阿尔斯洛特是两位总督的宫廷画师,尤其擅长风景题材的绘画。从尺幅、主题等方面可以看出,这幅作品是来自宫廷的委任。某种程度上,《森林圣母节》与《雪景、滑雪者和捕鸟器》分别代表了在17世纪初的整体时代背景下,佛兰德斯艺术的两种发展模式。

与兄长小彼得不同,老扬·勃鲁盖尔更擅长静物绘画,他也是佛兰德斯静物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单元“日常物品之美:静物”中的《花碗》便出自他的笔下。

《花碗》
老扬·勃鲁盖尔
1615年,木板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陶制的深碗中放置着应于不同季节盛开的花朵,艺术家由此构建了一个理想中的场景。花朵繁茂而轻盈,零星地点缀着桌面。整个画面静谧而充满生机,体现出艺术家不凡的静物绘画功底。
同单元中的另一件亮点作品《鲜花、水果和天使的花环》由老扬·勃鲁盖尔、鲁本斯、弗兰斯·斯奈德斯三人合作而成。作品中,老扬·勃鲁盖尔刻画了他所擅长的花卉部分。这种由多人分工且各自发挥特长的绘画方式,在当时的佛兰德斯地区颇为常见。

《鲜花、水果和天使的花环》
彼得·保罗·鲁本斯及其工作室,老扬·勃鲁盖尔,弗兰斯·斯奈德斯
约1620年,布面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观众们可以将两幅作品进行对比,细细品味艺术家在同一主题绘画上彰显出的一贯个人风格。

静物主题单元还包含了更多佛兰德斯画派的杰出艺术家,例如:克拉拉·佩特斯和保罗·德·沃斯。
佩特斯是当时极少数的知名女性艺术家。凭借过人的才华,她于生前已在男性主导的艺术市场中展露锋芒。

《静物:桌上放着桌布、盐罐、金杯、糕点、水壶、瓷盘上的橄榄和烤禽》
克拉拉·佩特斯
约1611年,木板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展览中的这幅静物画有着摄影作品般的精确,是佩特斯的代表作之一。她以极为巧妙的笔触还原了金属、陶瓷,以及各类食物的不同质感。细节之繁多,凸显出佛兰德斯画派细致入微的绘画风格。

作品局部
画中的食物还具有象征性的意味,它们大多是当时少数人才能享用的美味佳肴。可见艺术家不仅拥有炉火纯青的绘画技法,更深谙其同时代人们的审美取向,因此深受社会精英阶层的喜爱。
同展厅中,保罗·德·沃斯的《储藏室里打架的猫》则与周围其他作品呈现出动与静的两极对比。他在当时备受推崇,曾师从弗兰斯·斯奈德斯,并常与鲁本斯合作。

右:《储藏室里打架的猫》
保罗·德·沃斯
1630-1640年,布面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德·沃斯尤其擅长描绘动物羽毛和皮毛的触感。其笔下的动物通常取材于古希腊智者伊索的寓言,并巧妙地将动物与人的行为相映射。

作品局部
画中,未紧闭的窗户促使猫闯入了储藏室。猫的混战不仅破坏了部分餐具,还造成了食物的浪费。艺术家透露了某种道德启示:疏忽大意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佛兰德斯画派在普拉多馆藏中的重要性,足以通过整个展览中的第一件作品来证明:由安特卫普艺术家雅各布·乔登斯所创作的《画家一家》,位于单元“西班牙领土上的贵族、资产阶级和王室”。它是普拉多这类馆藏中的精品之作,也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群像之一。

《画家一家》
雅各布·乔登斯
约1621-1622年,布面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乔登斯与鲁本斯、凡·戴克及老扬·勃鲁盖尔等同时代巨匠齐名,这幅作品的创作更正值其事业巅峰期。他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细腻、生动,且具有揭示性:夫妻二人的衣着打扮、画中央的女仆、高雅的环境,均反映出主角一家优渥的经济条件。


佛兰德斯地区流行的拉夫领、华丽的黑色服装,与象征高雅品味的鲁特琴
作品局部
如果说《画家一家》的气质端庄高雅,那么在它一旁尼德兰艺术家马里纳斯·凡·雷梅尔思维勒索创作的《税吏与他的妻子》则显露出截然不同的寓意。
作品中,税吏夫妻正在对流通于西班牙帝国各地的不同钱币进行称重。他们全神贯注的样子讽刺性地反映出人们的贪婪欲望。两幅作品相邻悬挂,为观众提供了观察16世纪佛兰德斯资产阶级生活的不同视角。

《税吏与他的妻子》
(又名《兑币商和妻子》)
马里纳斯·凡·雷梅尔思维勒
1539年,木板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雷梅尔思维勒曾围绕同一主题创作了多幅近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作品。艺术家很可能为了满足不同雇主的要求,对每幅画中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这种“批量生产”的模式与小彼得·勃鲁盖尔的创作方法异曲同工。可以推测出,此时的佛兰德斯艺术家逐渐从仅服务于小部分人群(即王室贵族)的创作者,转型为具有广义市场属性的商品生产者。

本次展览中还有一幅颇为特别的作品:《圣安东尼修士的诱惑》位于单元“思想与精神”中,其作者为博斯的追随者之一。
耶罗尼米斯·博斯是15至16世纪佛兰德斯画派最为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在他去世后涌现出了许多追随者。尤其是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这种模仿一直延续到16世纪末。展览中的这幅作品明显复刻了博斯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

《圣安东尼修士的诱惑》
博斯的追随者
1550-1560年,木板油画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博斯的作品通常场面宏大、构图丰满,画面中充满了许多怪诞恐怖又不失幽默感的元素。他所描绘的各类“寓言故事”普遍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发人深省。这一特征在这幅其追随者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作品局部
画面的中心是圣安东尼修士,故事围绕他而展开:裸露的女性象征邪恶和罪孽,战斗场面描绘了主角内心的挣扎,火海中的城市则象征着若他无法战胜内心的诱惑则将面临的惩罚。圣安东尼注视着观众,似乎在寻求共鸣。

16至17世纪的佛兰德斯艺术是复杂而不可一概而论的。它是时代的产物——在新兴资产阶级与西班牙帝国并存的过渡状态下,打破了诸多时下欧洲艺术的传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次展览中的作品全面地展示了佛兰德斯画派在这一时期的精彩样貌,绝对是一次难得的视觉体验。
在下篇展览相关内容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更多“光辉时代”里的大师与他们的精彩作品,敬请期待!

浦东美术馆按馆收费
一张门票(80元起)纵享馆内所有展览
正在展出↓




浦东美术馆会员卡↓

购票详情请戳↓

第二届“美普绘”
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