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名称:远方
艺 术 家 :任戎
展览时间:2024.6.8-8.25
展览地点:太仓美术馆

钢板是来自于大地的矿物冶炼而成,但仍然保存着天地之间那种朴素的锈色,充满了坚硬强壮和厚重之力。
——任戎
远方,是心灵的归宿,是梦想的起点,宛如苍茫大地之初的创世开篇,更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大型空间艺术装置《任戎·远方》,似一部深邃而辽阔的叙事史诗,用创世,重生,不息,远行,穿越五个命题,回顾和展望了过去与未来。
▲ 任戎《创世》在展览现场
“创世”是起点,也是任戎艺术创作的初心。如同一个崭新的宇宙,正在诞生、演化。透露出任戎对于艺术新世界的渴望与创造。这里的“远方”,是他心中那片尚未被触及的艺术净土。
从起点,我们仿佛看见刚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的任戎,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当代艺术思潮兴起之时,毅然踏上了西行的长途列车,披星戴月辗转了十多个日夜,最终抵达了德国。从始,开启了他艺术之路的新探索。
▲ 任戎《重生》在展览现场
“重生”则反映了任戎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和自我革新,是对过去的回顾与超越。这里的“远方”,代表了他对更高艺术境界的向往,每一次的“重生”都是他对艺术理解的深化和自我提升。
任戎的艺术之路,从东渡西往开始,旧有的认知形态不断被打破,新的艺术生命在打破的碎片中崛起。这种重生不仅是物质的,更是艺术观念与精神上的。艺术家任戎,一生横跨了中西两个世界,其艺术之路也在这两个界限的碰撞与融合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 任戎《不息》在展览现场
“不息”代表着任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任戎对艺术创作持续热情的写照。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艺术,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与追求。
这里的“远方”,是他内心深处对艺术永不熄灭的创作激情。几十年来历经风霜,任戎对艺术的执着锲而不舍,他的个人创作在中西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成为了艺术史上符号性意义的代表人物,但他并未因此而止步。依旧孜孜不倦深耕于艺术创作。他还不辞辛劳地无数次往返于欧亚之间,致力于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 任戎《远行》在展览现场
“远行”是任戎内心的渴望与向往。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位艺术家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探索之路,这里的“远方”,是他心中的艺术圣地。
任戎的艺术,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他从出生地开始,逐渐浸染长江流域的巴蜀、荆楚、吴越等特色文化,使他的艺术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他喜欢巍然屹立的高山,常以山为造型,表达出一种崇高向上,挑战远方的精神气质。
他远行德国,在波恩他的第二个艺术成长地,渊远流长的莱茵河和层峦叠嶂的龙岩山,同样赋予他欧洲多元丰富的文化熏陶,顺着莱茵河,任戎穿行于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之间,各种迥异的艺术元素,影响了任戎的个人艺术生态,焕发出新的活力。
▲ 任戎《穿越》在展览现场
“穿越”让我们感受到任戎对艺术历史的敬畏与传承。他试图通过艺术创作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人类的古今文明对话,这里的“远方”,是艺术的历史长河,是任戎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他将空间装置成时空交错的场景,让人阅读到历史的脉络与未来的预示。这种穿越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超越,更是心灵世界的探索。它让我们明白,艺术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连接过去与未来。

走进我所创造的图像世界,便可探寻那些线条造型背后的生命奥义。
——任戎
_创世
创世之初,混沌初开,万象更新。那些高大的镂空铁雕如盘古挥斧,劈开鸿蒙,赋予世界欣欣向荣的生命起源。每一幅通古达今的镂空铁雕,呈现的创世纪,如中国的道家哲学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创世不仅仅是物质生命的诞生,更是精神文明的迸发和创造力的觉醒。
▲ 任戎《创世》在展览现场
《创世》由艺术家任戎的创世纪镂空铁雕组成,他以钢铁为媒介,进行镂空透视,让厚实冷峻坚硬的铁板变得通透灵动,一幅幅远古神话:东方的《山海经》及古印度文明,西方的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古埃及文明等包罗万象,不同的文化元素相互交织、相互呼应,创作出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化图谱,亦像中西文化互通的桥梁。
▲ 任戎《创世》在展览现场
艺术家将高大耸立的创世纪黑色镂空铁雕,纵向排列:呈现一种神秘、庄严、肃穆的仪式感,是准备扬帆出海的船帆,是宇宙中的星辰大海,每一件铁雕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力和创世史,各自独立,却又共同组合为一个整体的艺术语言:天人合一,万物共创。
▲ 任戎《创世》在展览现场
铁雕队列的中间,天空中那个巨大的无比深邃的眼睛,象征着智慧与观察,它见证了宇宙的诞生和演变,也见证了人类创世纪的兴衰更迭。向我们预示了浩渺宇宙里无限个可能:引导着观众去思考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起源,走在《创世》艺术的乐章中,我们人类与万物共同演奏着创世文明的交响曲。
_重生
仿佛是我们的生活,一次次失败跌倒,一次次站起来重新开始,是内心里经过了坍塌,绝望后的挣扎,一次次呐喊,我要崛起!我要重生!
《重生》,以黑为主,特意营造暗示一种神秘莫测的心境,为重生的主题作铺垫,镂空的铁雕,使黑色调也有明暗层次,使得光线可以穿透,在黑暗中点亮希望。
▲ 任戎《重生》在展览现场
展场中间是一条十字路的构图,十字形在生活和文化中代表医治和救赎。它同时是艺术创作的一个交汇,将作品中不同元素所要表达的意义合并,思想和力量的融合地,到达重生的聚合点。十字将整个空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力的艺术表达:即便在废墟之中,生命和创造力也能找到出路,并且崛起,世界的一切总是在不断破碎的废墟中重组!重构!重生!
▲《我要》纸本水墨拓印 260x233cm 2024
我们注意到,所有山形铁雕,地上黑色的碎石,包括拓印的墨山,都是由碎片重组,这些碎片不仅是物质的残骸,更是历史、秩序和文化的载体。它们被艺术家有意识地拼接成山形,山!是艺术家作品中重要的命题:壮阔!崇上!致远!
▲ 任戎《重生》在展览现场
整个展览布局中,上方墙面中间悬挂的拓印作品,辉煌的圣山,是空间装置的点睛之笔。它以虚形的碎片构建三角形图案,代表稳固向上的山峰,画面背景则是艺术家任戎以手书写出满满的我要……我要生长!我要向上!我要超越!我要……
_不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展览空间里循环传出拓印的棒棒声,捕捉时间的运转和生命的律动,一件件水墨拓印作品在不停的运动与敲打中诞生,流淌着不息的创造力,万物相融共生,形成金字塔般的生命体,阶梯式地向上生长。《不息》似乎表达了一种宇宙定律。
踏入《不息》的展览空间,仿佛置身于伊甸园,人们都在不停息地耕耘劳作,从古老的神话时代到现代科技社会,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生命不息的奋斗历程。从女娲补天的开天辟地,到亚当与夏娃的创世,从《山海经》到古希腊神话,从超现实文明的三星堆到埃及金字塔,再到科学发达的今天,所有生命一直在同生共长,相互繁衍,生生不息。
▲ 任戎《不息》在展览现场
《不息》整个空间的作品只采用黑白色的极简对比,艺术家一反常态,将每件80x80的水墨拓印作品,在墙面层层排列为金字塔形状,赋予了这个大型艺术装置暗藏的意图:金字塔作为古代文明的象征,代表着秩序、稳固与向上发展的力量,展现了艺术家对生命进化过程的敬畏与崇高愿望,更寓意着从无序到有序、从混沌到清晰的逐步演变。每一层拓印作品都像是生命在不息的运转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层层递进,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宇宙图景。
▲ 任戎正在创作
任戎的艺术,是可以触摸与观众互动的艺术,白色方形镂空铁桌的摆放为观众提供了亲身体验拓印创作的机会。这种互动方式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观众可以亲手操作,将墨色拓印到宣纸上,感受中国拓印传统文化的魅力。
_远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开始,就迈出了跋涉远行的脚步,东方出现了中国的夏朝和印度的哈拉帕文明等,西方发展到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到被称为黑暗世纪的中世纪文明,至后来由中国明朝郑和从太仓起锚,开创了大航海时代……到现代科技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如三星堆的文物、拉斯科洞穴壁画、古希腊雕塑和中国的敦煌壁画,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艺术家,思想家,这些都是人类文明不断远行前进的见证。可见:艺术家任戎命题《远行》的意义深远……
▲ 任戎《远行》在展览现场
农耕工具铁锹镂空成面具,再构造成锈迹斑斑的铁船,这三种物像,被艺术家任戎巧妙地转换与互联,暗示的意义从表层到深层的多层喻意;从农耕时代到航海者的起锚,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人类经过了漫长的行走。
旧鞋,见证和承载着每个人的故事与回忆,它们曾经陪伴人们的生活走过了千山万水,如今却被艺术家任戎用红绳串连摆放,成为了一个个静默的诉说者,似一幅班驳陆离的人生画卷。
▲ 任戎《远行》在展览现场
一艘艘铁船和无数只旧鞋被排列成巨大的轮船,周围起伏波动着蓝色海浪,于沉浸式的音乐中,观展者仿佛从海洋深处登陆而来。细致而宏观的展览布局,形成一部波澜壮阔的叙事史诗:迁徙,回归,凝望,启航,跋涉,远行,生命的梦想永远在远方。
▲ 任戎《远行》在展览现场
远处的一面墙上,艺术家又以铁锹面具构建出一个大大的菱形中国结,这一意象,表达出多重涵义:是远方游子的中国心,是对“远行”精神的进一步升华。
《远行》让我们完成了一次身体与心灵的旅行,从远古到未来……
_穿越
这是真的穿越了,进入光影交错的空间,有古兽,有古老的文字和图画,从我们的手指缝隙间穿过,有出生在18世纪欧洲的音乐家贝多芬,正演奏他的命运第五交响曲……嗯,命运敲开了历史的头盖骨,地球在倒转也在驶向明天。
▲ 任戎《穿越》在展览现场
负载着人类整个文明的地球,在茫茫宇宙,孤独地前行,宇宙的洪荒之音,穿越到我们的视觉上,震撼与思索的空间艺术装置即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一颗镂空铁球,一盏黑暗中点燃希望的火种,将古今文明的影像投射到空间的墙面,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阅读亿万年前,生命与文明演变的史记,历史的碎片,被时间的风沙侵蚀后,文字和图案仍然顽强地遗传下来。
▲ 任戎《穿越》在展览现场
地球周围,排列着一层层铁锹面具,演绎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将每个时代递进式推移,直抵无法预知的未来……
当我们穿越在这个浩瀚的艺术空间中,置身于时空交错的三维世界,与蛮荒之初与科学智能的未来接轨。
▲ 任戎《穿越》在展览现场
《穿越》的空间装置,是艺术家任戎对古今文明的回顾和致敬,更是对人类未来的展望和憧憬。艺术家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气势恢宏的历史交错感,梦幻与现实的穿越体验,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挑战。
_关于艺术家

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198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92年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国立艺术学院。1993年获德国史莱斯威西·赫尔斯坦州文化部艺术奖学金。其曾在德国、捷克、加拿大、新加坡、北京、台北、香港等地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并多次参加重要群展。
1996年任戎德国波恩国立艺术博物馆委托,组织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巡回展,2013年他在德国波恩创建“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并与众多的德国、中国公立博物馆、民营美术馆以及私人画廊积极合作,持续组织和策划欧亚艺术家展览,推进各国文化交流。
任戎现生活和工作在德国波恩和中国北京。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