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N刷”!解锁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的“宝藏级”打卡点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转自公众号:深圳工务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E3MzExNA==&mid=2650182057&idx=1&sn=c7967911a24c98101510afabacc7bb90

项目地址:深圳市龙华区腾龙路与中梅路交汇处以东,明繁路与民旺街交汇处以西在龙华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有两座巨型的方形建筑十分引人瞩目,这两座建筑以独特的太极互动式设计呈现,白色石材立面呈阶梯状排布,明暗相间的波浪菱格纹路错落有致,简单大气极富现代感。它便是近半年市民最“心水”打卡点之一——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这两个馆,空间上紧密相连,文化上“珠联璧合”,以开放的姿态,让艺术与书籍走进大众,让公共建筑和城市空间共同营造自由、包容、积极的城市氛围。
在林立的商业塔楼中,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传递出一种平静祥和的氛围和文化建筑神圣的殿堂感。其设计造型方正,在整体形态上呈相互咬合之势,超大悬挑雨棚结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雨棚下的下沉庭院为人们提供了凝神、放松的场地;梭状的石材单元穿插、编织形成的幕墙,让建筑整体保持庄重感的同时,又不会显得过于沉闷。
在这神圣祥和的背后,两馆建设兼顾了绿色低碳的要求,建筑造型与幕墙都在节能上起到了重大作用。此外,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项目从设计到建设,再到运营均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建筑全周期、全流程,并最终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项目绿建以“满足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或深圳市金级标准的要求,致力于打造绿色建筑标杆和示范项目,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为目标。设计阶段,项目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通过模拟分析日照采光、人工照明、气流组织等优化建筑朝向、自然采光和空气流动,以降低整个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节能率达到68%。
由异形蜂窝石材与玻璃幕墙构成的双表皮外立面、由玻璃板和月牙金属板组合而成的遮阳天花板,可以让自然光照以漫反射形式洒向室内,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同时,通过节能电梯、节能灯具和分区、定时、感应的节能型照明措施,节约用电。

施工阶段,项目施工选用高耐久性可回收混凝土、耐候防腐涂料等绿色建材,安全耐久、节能低碳。项目周围的景观由葱郁的当地植物构成,还设有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一方面采用雨水回用系统,将深圳地区充沛的雨水通过植物根系净化过滤后储存再利用,用于浇灌景观绿化等,节约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多样植物搭配的绿色植被层也可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全钢结构
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地上部分的主体建筑为全钢结构,图书馆X向采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Y方向采用钢框架结构,美术馆采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全钢结构能满足建筑大开间灵活分隔的需求,节约材料,且材料可回收率高,节能效果好。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及绿色低碳建筑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在建设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这些技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助力提升工程建设行业绿色建造水平,为深圳市打造“绿色发展引擎”贡献力量。

项目建设采用装配式模板工艺,楼板均为楼承板,楼梯均采用钢楼梯、内墙采用轻质隔墙系统,项目装配率达到75.5%。块化的装配式装修方式,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现场施工人员和材料的投入、能耗和废弃物,节省钢材1700吨。 绿色建筑
建筑采用与当地主导风向平行的布置方式,并设置24小时的城市公共通道,从建筑布局上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对公共通道采用室外风环境模拟,通过分析论证优化形态布局,形成最佳的通风效果。
自然采光是一种被动地使用自然光给室内空间照明的方式,很多人直观认为采用自然光最大的优点是节能,其实不尽然。自然光对空间的美感营造、对人的好情绪促进是比节能更大的好处。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通过天窗、玻璃幕墙与外部蜂窝石材遮阳的结合,将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景观,和更多的视觉效果引入建筑,形成不同的光照区域,并结合采光模拟,保证了阅读区,中庭等功能实现充分的采光与通风需求。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对能源消耗贡献很大,尤其是使用大量玻璃外墙的建筑对能源消耗更大;公共建筑能耗中空调系统占50%~60%,是影响公共建筑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节能降耗选用高效制冷设备,对于项目碳减排有着重要意义。

项目通过遮阳方案优选、保温材料对比选择、选用高效节能型变压器、节能电梯、1级节水器具、对空调系统进行能耗模拟优化分析等措施,最终项目设计建筑能耗60.59kWh/㎡。

总体来看,项目通过采用被动式设计合理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遮阳设计、生态绿化等措施,降低建筑冷热负荷需求,提升主动式能源系统设备的能效,达到建设绿色低碳的目标要求。
如今,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的建造及运营都做到了低生态足迹,已获得中国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目前正在申报深圳市绿色建筑金级认证。绿色建筑可节约的运行费用为每年164.66万元。
为推动城市文化事业发展和扩大文化供给,着眼城市未来发展需求,2018年,深圳美术馆(新馆)被纳入《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并于2023年9月28日开放试运行。全新亮相的深圳美术馆(新馆)地处深圳市地理几何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城市发展中轴。特殊的地理优势,使得这座美术馆天然拥有南联北拓的辐射能力,肩负着进一步推动深圳成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使命。深圳美术馆(新馆)在展示空间、展示手段、艺术交流等方面较原有展馆均有根本性改观,设置18个各有特色的艺术展厅,配备承重达到12吨的专业电梯等各类专业设备,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展览的需求,可同时举办藏品陈列展、大型专题展等不同类型展览。此外,馆内配备典藏画库、学术报告厅、艺术图书室、公教活动空间、艺术餐厅、文创商店及地下停车场等多功能配套服务空间,形成立体的城市休闲空间。
据了解,深圳美术馆(新馆)现收藏有各类美术作品约9000件(套),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摄影等艺术品类。深圳美术馆注重多角度激活藏品资源,对藏品进行历史性梳理、挖掘和研究、展示。馆藏精品展项目曾10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历年来共获得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项目、年度优秀公教项目、年度优秀展览提名等10项国家级奖项。
暑假期间深圳美术馆(新馆)共有七大展览同期展出,市民有机会欣赏到国内外的多种艺术形式及近千件艺术作品。★时间:2024年7月12日-8月25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深圳美术馆本土名家系列展之“这不是废墟——应天齐当代艺术展”

★时间:2024年6月28日-9月1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时间:2024年5月15日-7月21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深圳美术馆本土名家系列陈列厅 —— 陈希旦水彩画展
★时间:2024年5月18日-7月28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时间:第一期:2024年6月18日-10月20日;第二期:2024年10月23日-2025年2月16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美在斯”深圳美术馆典藏系列展之维度:画布上的时代绘影
★时间:2024年7月16日-8月10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美在斯”深圳美术馆典藏系列展之逸趣·斑斓:版画世界里的生活印迹
★时间:2024年7月18日-8月10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门票:免费观展
★地址:深圳美术馆(新馆)三楼12、13号展厅
深圳图书馆北馆承担着“一馆一库三中心”功能,既是城市公共图书馆、全市文献调剂书库,也是深圳“图书馆之城”联合采编中心、网络数据中心和文献调配中心。深圳图书馆北馆对标国际一流图书馆,定位为集文献收藏、全民阅读、社会教育、思想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意创造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智慧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中心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之城”的双璧,成为涵养城市精神的文化殿堂。
深圳图书馆北馆地上6层,地下3层,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设计藏书量800万册,提供座位2500个,地下室置入了一个21.55米深的立体书库,是目前全国最大,也是首创埋藏在地下的超深立体书库,总体存书量多达400万册,是普通书库存储量的5.5倍。
深圳图书馆北馆打造深圳文学馆、影音资料馆、青少年馆等多元特色馆中馆,以及悦读大厅、读者讨论室、特藏展厅、综合展厅、人文科技展厅等交互式学习空间,为市民提供分众阅读、主题讲座、培训研讨、专题展览等特色阅读体验服务。
作为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不仅是公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一个全新载体,更是深圳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的平台,其落成投入使用,为市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更为丰富的滋养,也为深圳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再添一张亮丽名片。内容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管理中心 深圳发布 深圳美术馆 深圳图书馆本文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