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M PUB|霓虹舞厅,派对夜狂热热热热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夏夜朦胧 晚风缠绕
随迷幻频率 摇摆狂潮
迷失在霓虹森林里
大城市通过音乐仪式激活了集体的能量
声音成为无形的“引力”
赋予身体与记忆双重共鸣
特展“清醒梦境:声音的旅程”中的“迷幻频率”单元
围绕都市和流行电子乐的关系
创造出跨地域文化的超时空体验
刘窗,《饱食终日的我》,2018,影音装置,24分24秒,西岸美术馆
7月27日,西岸美术馆
邀请公众一同搭乘“时光机”
以“复古未来主义”为主题
举行“霓虹夜狂热”派对
音乐、舞蹈、游戏互动…
跳入欢快明媚的DISCO年代
与声音同频,向夜晚举杯
一起漂流到外太空
??????
西岸美术馆与上海音乐学院开展“馆校合作”,上海市高校重点创新团队“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与艺术实践”以复古流行乐为灵感,呈现蒸汽波、赛博朋克、放克、灵魂乐等风格作品。
还邀请Soul Dance厂牌Catgroove副主理人Clover三叶,带领大家0基础体验Disco文化盛行时期的Soul Dance魅力。
最后,跟随Dada俱乐部主理人DJ Ozone,回到一个原始、复古、狂野和无忧无虑80年代迪斯科舞厅。
Musical Time Travel
?? 音乐表演&音乐即兴互动
蒸汽波、赛博朋克、放克、灵魂乐……
复古流行乐 X 科学幻想乡
Chapter1 Retro Recall
昨日重现
01 夜上海xDisco
迪斯科 / 爵士乐 / 活力色彩
02 雨天
R&B / 蒸汽 / 复古
03 梦之游
电子游戏 / 8bit音乐 /哥特摇滚
Chapter2 Phantasmal Dance
幻境舞厅
02 Dance on the Edge
节奏 / 都市 / 孤独
03 Love to Death
锐舞 / Progressive House
Chapter3 Futuristic Fantasy
未来异托邦
02 World Collide
Melodic Dubstep / 神秘宇宙
03 废墟之光
Dubstep电?舞曲 / 传统器乐
Chapter4 Space Oddity
失序空间
03 Elysium
爵士乐 / 电子乐 / 神圣梦幻
上海市高校重点创新团队
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与艺术实践
本重点创新团队以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与艺术实践为核心目标,围绕“音乐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两个研究方向,通过“创作型”“技术型”和“项目管理型”三梯队协同合作推进建设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多位成员获得了市级及以上教育奖项,如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市高校音乐党课示范课程等,同时,指导学生在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海汇创青春大赛等比赛中多人次获奖。此外,“录音艺术”专业还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体现出复合型、创新型跨界融合艺术人才培养的成果。在艺术实践方面,团队成员主持、参与完成了多项国际国内重要艺术作品的创作、设计和演出,包括《谭盾与波鲁桑爱乐乐团》第50届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谭盾与布鲁克纳》香港管弦乐团国庆音乐会、交响乐《中国颂》、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实验型学术音乐会《丝路之乐 唐韵回响》等。在科研创新方面,多位成员出版专著或教材、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体现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团队建设特色和以“项目”来主导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艺术实践的团队建设特点。
团队成员在音乐人工智能、空间音频技术、音乐创作、音乐数据标准、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已有一定的产学研合作经验,如本科规划教材《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文旅部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项目《城市临响空间——富民路171号的声音景观》、SoundIn音乐AI大数据系统软件和标注工具软件、在线多媒体可视化编程语言JSPatcher、数字音频处理语言Faust的应用等。相关教学探索、展演、论文等积累的经验,能够为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项目研发发挥积极作用。
本团队将继续借鉴有益经验,突出国际合作、行业合作、产学研协同的建设特色,达成跨界融合的一流团队建设目标。
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领先的艺术结合科学、实验结合教学的开放性重点实验室,也是上海市唯一的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是音乐与科技交叉学科的一重要研究机构。实验室主要定位于艺术与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在学术上力求创新,鼓励创作,注重中青年人才在各自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推动新兴学科建设,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子音乐与新媒体”“虚拟电子声学研究”“音乐声学测量与评估”三个大类。“电子音乐与新媒体”方向研发电子音乐与新媒体新技术,在音乐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声学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将电子音乐与新媒体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艺术创新作品的实践中。已开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声音模拟、声音创造、艺术创新、技术创新(多媒体、新媒体技术)。“虚拟电子声学研究”方向与虚拟电子声场系统有关,虚拟电子声场系统是音乐声学科学的前沿,为各种表演场地创作提供了灵活的电子建声系统。主要研究包括:虚拟电子混响系统、3D 音响阵列等。“音乐声学测量与评估”方向为音乐声学提供最客观、直接的测量数据,是对音乐声学探索工作的实施和验证,为现代音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是连接艺术与科技的重要桥梁和手段。主要研究内容为:乐器声学测量与评估、艺术嗓音测量与评估、电声设备测量与评估等。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目标分别是:音乐声学-嗓音检测分析、虚拟电子声场、主观听觉测试、历史音频修复技术与数字化重制等。
近年来,本实验室积极贯彻“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协调发展,与字节跳动、华为科技、科大讯飞、微软小冰、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等相关行业科技公司、实验室交流合作,结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
实验室以在国内相关学科具有领先地位的上海音乐学院为基础,以音乐声学艺术作为突破口,整合上海在艺术、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国际性优势,依托上海音乐学院人才高地和品牌效应,着力提升各项软硬件实力。同时,实验室引进了数十位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补齐了专业领域的人才短板。实验室建设以音乐声学艺术为科学手段,通过声学研究课题与合作研发项目等,力图推动上海音乐学院表演艺术教学与实践,音乐设计与制作、音乐科技与艺术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理论与研究发展,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音乐科技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创建于2003年,基于“专业学习结合学科交叉、应用技术结合创新实验”的办学宗旨,音乐工程系办学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本科专业为“音乐设计与制作”和“音乐科技与艺术”。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电子音乐设计”“音乐科技”“录音艺术”和“电影音乐制作”。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音乐人工智能”。
音乐工程系已获得教育部《录音艺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新文科《音乐人工智能专业探索与实践》项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多维云端音乐交互系统》和《人工智能辅助音乐疗愈》、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当代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研究方向”“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上海市高校重点创新团队“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与艺术实践”等。音乐工程系现有上海市精品课程1项、上海市重点课程2项,同时还参与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师生先后获得全国音乐创作评奖 (文华节目) 一等奖、金钟奖作品比赛银奖和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艺术基金、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多项奖项、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电子剧场优秀音乐奖一、二等奖、许常惠国际音乐创作奖首奖及二等奖、日本伊势志摩国际组曲比赛特别奖、塞尔维亚斯梅德拉沃作曲比赛一等奖、国际电子艺术大奖赛PRIXARS 2008数字音乐类评委会荣誉奖等几十项国内外专业比赛奖项,还获得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文艺创作“精品”“优品”等荣誉称号。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与华为科技、字节跳动、科大讯飞、微软小冰、美国南加大音乐学、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德国汉堡音乐戏剧大学、荷兰鹿特丹音乐戏剧学院、法国国家创作中心、荷兰斯戴姆机构、香港演艺学院等诸多高科技龙头公司、海外著名大学与研究所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科技研发、学术交流、教学合作、学生互换与教师互访项目,形成长期、密切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
音乐总监:于阳
音乐指导:刘灏
总策划:方小龙
技术总监:陈世哲
技术指导:任时弘
音响总监:王南南
演出统筹:竺茹伊
执行导演:曾沛云
执行助理:陶奕田
创作团队(排名不分先后):唐铠文、陈歆雅、沈思源、刘思淼、郁富鑫、袁翦、曾沛云、陈俊、李天豪、高晗昱、汪昊泽、沈添乐
著名作曲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乐工程程系主任,贺绿汀中国?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艺术分会副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乐与声?专委会副主任。微软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创造实验室特聘专家。
近年来主要作品:2016年创作?型多媒体声?、影像、表演和剧场作品《?》, 在新加坡双年展苏州平?项?演出, 获得上海?化艺术发展基?项?。2017年创作?乐、环境与剧场作品《大歌》, 获得国家艺术基??型舞台艺术作品项?。2018年创作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型多媒体交响乐 《良渚》, 获得国家艺术基??型舞台艺术作品项?, 并受邀在乌镇 “第五届世界互联??会” 峰会专场演出,2019年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西班牙、葡萄?、阿根廷、哥伦?亚、墨西哥、智利等国家和北京国家?剧院专场演出。交响乐作品《交响幻想曲》2019年在中国东盟?乐周演出。应北京现代?乐节委约创作交响乐作品《金声玉振》,2019年在北京现代?乐节?演,2020年?选人民?乐出版社《新时代中国交响作品原创精粹》?唱?和中宣部重点主题全球推?出版物。2020年创作交响乐作品《红楼梦》幻想曲,?演于上海并获得上海?化发展基?专项基?项?,同年在中国东盟?乐周演出,作品总谱2021年由中国?联出版社出版。上海交响乐团委约创作?型交响乐作品《中国颂》,?选上海市?批重大文艺创作项?,2020年末在北京、上海和?州新年?乐会?演,2021年在北京国家?剧院演出并在杭州、长沙、武汉、延安等地全国巡演, 获得2021年上海?化发展基?重??艺创作项?,获2022年中国?联和中国?协“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2022年上海?乐学院委约重?创作项??型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获得上海?化发展基?项?,上海市教委?教结合项?。
担任教育部《录?艺术》国家?流本科专业学科带头人、新?科《?乐??智能专业探索与实践》项?负责人。中国?化和旅游部科技创新?程《多维云端?乐交互系统》、《??智能辅助?乐疗愈》项?负责人。上海市重点创新团队《?乐科技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与艺术实践》?席教授。
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音乐理论研究者,博士、博士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
艺术家、策展人、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浦江人才
曾留学并旅居英国与美国;博士毕业于英国东伦敦大学,并取得艺术学博士学位(D.F.A);硕士毕业于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肯德艺术与设计学院,并取得版画艺术硕士学位(M.F.A)。
与国际著名指挥家、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谭盾先生合作至今,为谭盾先生策展《女书》音乐馆开馆展、策展《2023江永女书国际音乐节——大地艺术展》等大型跨界项目。
方小龙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音乐科技”与“视觉音乐”,并进行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作实践;其研究方向及创作实践涵盖音乐科技、视觉音乐、多媒体、版画、当代艺术、声音、装置艺术、策展实践等。其艺术作品多次被中外媒体宣传报道,并被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其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英国皇家军械库、美国芝加哥海军码头、西岸艺术中心等全球艺术机构进行展览。
除此之外,方小龙兼有独立策展人的身份,他以多元、跨文化的身份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界。自2011年以来开始从事大量展览策划工作,策划当代艺术项目和学术活动。近年来,方小龙为上海音乐学院Sci-Fi科幻艺术演出团队策划了多个重要演出项目,如“2023年谭盾青岛音药周《艺术科技Sci-Fi科幻艺术日》”(西海美术馆,青岛,2023.06)、《艺术科技Sci-Fi科幻艺术日》(朱家角水乐堂,上海,2023.11)以及《梦游人派对》(西岸美术馆,上海,2024.05)等。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晨光”学者、国家一级音响调音员、微软人工智能创造实验室专家顾问,音乐与科技交叉领域的研究者。
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后。2011年考入法国里昂国立高等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器乐、声乐和电子音乐作曲,先后获得作曲本科、硕士学位和艺术家文凭(博士),并在法国里昂大学获得音乐学本科和电子音乐导演硕士学位。2013年起多次与GRAME法国国家音乐创作中心合作,2018年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音乐与音响协调研究所(IRCAM)师从Thierry de Mey进行为期一年的Cursus学习。2019年在GRAME进行为期5个月的实习。近年来,在Journal of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The Web Conference (WWW)、Web Audio Conference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Soul Dance是种基于funk、soul、disco曲风的律动体系,又称Party Dance。
最初随灵魂乐、蓝调诞生,具有不羁的热情和反叛色彩。流传至拉丁美洲及亚洲,形成舞厅文化,再后来经日本回流至欧美,历经多元的文化融合后,形成今日的舞蹈形态。
Soul Dance厂牌Catgroove导师三叶带领大家学习基础好上手的soul dance动作,舞动起来!享受音乐,更要摇摆身体,感受Soul Dance的独特魅力!
Soul Dance的传播也离不开70年代美国一档电视音乐节目Soul Train,各地的知名舞者以双人line的形式展现自己的Party Dance舞步。
这一夜,我们将共同再现开启这趟灵魂列车,找到属于自己的舞步!
Catgroove成立于2014年,风格以soul为主,尝试与多个舞种融合创新,致力于复古音乐以及soul dance文化推广。曾多次邀请日韩美优秀舞者前辈workshop;多次主办Battle以及齐舞比赛并创立了“Who‘s”“HitMe!”等多个比赛活动品牌;多次受邀至全国各地大型活动showcase。
中国知名soul dance团队Catgroove核心成员兼副主理人,上海街舞资深教师,网络街舞教学领域人气老师。
擅长soul dance/jazz funk/kpop等多种风格的舞蹈和教学;曾担任多个街舞比赛裁判;多位明星合作编舞师导师;微博、bilibili等网络舞蹈教学平台合作人气导师;与队友共同成立中国顶级soul dance团队Catgroove,中国soul dance推广者。
原始狂野?复古回潮?
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
重返80年代无忧无虑的舞厅
Disco是现在所熟知的舞厅文化起源,自始就带有反种族主义、反法西斯色彩,并随法国与意大利移民一同来到美国。
战后,“现场聆听DJ播放唱片来跳舞”的舞厅,逐渐取代摇摆爵士大舞厅和点唱机酒吧,1970年代形成风靡全球的Disco文化。
Dj Ozone专注于发掘经典的80年代synth-pop、Italo disco、post-punk、old school hip hop 和 electro。在数字化、电子化时代,Ozone的音乐充满人情味,致力于忠实展现歌曲原汁原味的美妙。
这次他将带来他的傻傻80年代Disco派对,发送来自80年代的复古港乐迪斯科和法语迪斯科。
Dada北京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经成为中国地下和另类音乐的灯塔。多年来,已经举办了近干场国际和本地音乐人和DJ的演出,为多元化音乐表达提供了舞台。
对于Dada,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轻松、有趣且带有一点讽刺意味的空间。同时对于音乐的选择都有高标准。尤其是对干音乐多元化的撼守一从Reggae和Rock到Techno、Disco、Drum and Bass等任何优秀的音乐都会在Dada响起,不向平庸妥协,也坚决不被主流音乐所裹挟。
DJ Ozone来自美国旧金山,专注于发掘各种80年代的原版黑胶唱片。加州本土音乐电台DJ出身的Ozone从2003年起便深耕于中国地下音乐圈。他是上海著名音乐厂牌Antidote(解毒剂)的创始人之一,曾与上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DJ、乐队和音乐人们在亚洲各地巡演。
曾效力于上海传奇夜店唐会和 4-Live。而后于2009年创办了DADA上海俱乐部。2012年,DADA北京也成立了——这两家俱乐部多次被评为各自城市的最佳俱乐部。2020年,又将DADA带到了云南昆明。他的巡演足迹遍布中国和亚洲的50个城市。
千禧年之前,我们畅想着那些时髦的新技术,未知究竟会把我们带向何处?天上飞行的汽车,与人作伴的机器人……
还记得曾经充满新奇的初体验吗?
一起重回近未来,捕捉自由多元的气息!
80年代诞生了中国第一张即开型福利彩票——刮刮乐!
本次派对也将推出“WBM PUB 刮刮乐”,凭活动手环,发小红书/朋友圈打卡照,带上#WBM PUB,即可获得刮刮乐1张。
兑奖区刮开奖券,有机会获得一个祝福、一件派对道具、一个复古玩具、或一张“清醒梦境:声音的旅程”展览门票…
80、90年代的迪斯科厅怎能没有街机游戏呢?一个超迷你游戏厅将在美术馆落地!
舞不动了,就来这里坐坐,数款经典小游戏,带你找回童年的乐趣。
赛博植物培育所
工坊区
F2 - 落地窗前 -公共区域
时间河流里,生命演进出各种形态,充满不确定性。当一切超越物质的法则,铝箔纸也能成为一株赛博植物。
一片海芋叶、一朵红掌花、一株幻想种……你可以将它戴在头上或别在胸前,成为专属派对氛围神器,一起来“培育”赛博植物吧!
#金属质感 #大胆色彩
#机械构造 #几何形态
这是一个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展现个性的幻想世界,改变服装也改变你的身份!
大波浪、喇叭裤、大吊坠耳环、金属连体衣…让复古回潮,释放全新自我。
音乐表演
19:30-20:30
音乐即兴互动
20:30-21:00
舞动时刻
21:00-21:30
迪斯科派对
21:30-22:30
互动&休息&工坊区域
开放时间 19:00-22:30
*坐席与物料有限,先到先得
(请扫码购票参与)
*西岸美术馆年卡用户和夏令时特别票种可免费参与。
*派对当天,于西岸美术馆F1前台,
核验有效派对入场券/年卡兑换派对手环,
凭手环参与所有派对活动。
*持有夏令时特别票种的观展观众,
可在展厅1或展厅3门口领取派对手环,
凭手环参与所有派对活动。
?? 温馨提示 ??
所有参与者
请在西岸美术馆F1前台核验签到
兑换活动手环,凭手环参与所有内容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