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流变,绘图草稿。2024年7月18日,“回到何地:1993年之后的王广义创作草稿”画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艺术史家、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高名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岸瑛,独立策展人苏伟,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参展艺术家王广义先后致辞。开幕式上,杜鹏飞为王广义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为清华艺博捐赠雕塑作品《唯物主义者》。开幕式由清华艺博副馆长邓岩主持。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社会观众等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艺术史家、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高名潞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岸瑛致辞
苏伟介绍,展览呈现了王广义自1993年后的全部创作手稿,每个片段都描述了他的一种思想特质,希望观者能通过这些兼具私人性、创作思考和笔记性质的手稿,体验王广义大型视觉方案背后的本真状态,看到王广义做出的突破窠臼与教条的尝试。
杜鹏飞表示,他对展览能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呈现感到非常激动。清华艺博通过主动策划一系列包括本次展览在内的符合收藏水准的展览,从零开始建立中国现当代艺术收藏体系,他感谢王广义对清华艺博的信赖和捐赠,这完善了清华艺博的收藏。
王广义表示,展览中约一半的草图方案是没有真正展出过的,从某种意义上具有一种思想的隐私性,把这种隐私呈现出来让大家评判,令他有些忐忑。他兴奋于策展人以独特的角度把他的艺术历程赋予思想的逻辑,并感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全力支持。
杜鹏飞为王广义颁发捐赠证书
本次展览通过呈现王广义1993年首次参与一系列全球展览后至今完成的全部创作草稿,揭示其“思想”流变的过程,审视艺术家如何依靠“思想性”想象地言说个体与世界的关联。展览展出的250余件手稿包含了《大批判》《重叠的现场》《卫生检疫》《东风:金龙方案》等,还有更为复杂、无法归类的《无题》等系列。整体而言,王广义试图隐藏艺术家的个人存在,以中立的、无指向的、无立场的态度展示问题。他从平面绘画到雕塑,再到空间装置的创作过程,既可以视为艺术家重视表现的有效性,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他的雄心——他的艺术并不静止为被凝视的对象,而是制造一种足以吸纳观众的能量,令观众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开幕式嘉宾合影
王广义的这些草稿不是毫无表演性的文献,也不全是艺术家幕后的工作笔记,但在其所展现的种种创作面貌之间,可以辨认出一种连贯而充满起伏波动的“思想”势态。展览尝试分析这一跨越四十年的完整性,呈现其核心的问题意识如何塑造了王广义的艺术立场。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必在这些草稿中发现恒定的“真值”,而是可以通过它们理解一个创作个体在加入到充满价值冲突的全球领域之时的情感历程和思维结构的变化。通过王广义的个案,我们也可以思考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中“思想性”作为一种实践策略出现的语境及其历史动因的形成。展览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8号展厅展出至2024年10月16日,欢迎清华师生及社会各界观众莅临参观。
展览现场


回到何地
1993年之后的王广义创作草稿
杜鹏飞
策 展 人
苏 伟
项目顾问
徐 虹
展览统筹
王晨雅 陈兴鲁 王俊艺
视觉统筹
王 鹏
视觉设计
孙文彬 王俊艺 秦子越
展览执行
陈兴鲁 王俊艺 马 萧
李 皓 秦子越 翟亚辉
宣传推广
孙大鹏刘垚梦周辛欣肖非
公共教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本馆实行实名制预约购票,入馆需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本馆门票不能作为校园参观凭证。入校参观须遵守清华大学校门管理相关规定,及时通过学校保卫处网站、公众号或校园参观预约平台“参观清华”小程序了解相关规定和动态。
开馆时间
本馆实行限流预约参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逢周一闭馆
参观门票
清华师生:持校园卡等本人学校有效证件可免门票
社会观众:需购买门票,相关优惠政策详见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gfw/wsgp/
申请会员请扫描下方订票二维码进入“清华艺博”小程序-“会员申请”栏
网上订票

或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号
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参观指南-参观订票】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导航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内容统筹/垚梦
图文编辑/周辛欣
图片摄影/肖非
审核/杜鹏飞 孙大鹏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艺博微信二维码
艺博微博二维码
艺博网店二维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