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萃舍云集 | 图像制造的多重面相 - 摄影艺术家札记(三)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收录于话题

#等待的剧场#CloudCollection#作品介绍#展览#蔡东东


萃舍云集 | 图像制造的多重面相 - 摄影艺术家札记(三)  萃舍云集 崇真艺客

蔡东东作品册,萃舍云集藏


蔡东东:图像的游戏

    “蔡东东最具批判力的那部分,不在于视觉表层的介入与重构,而是针对作为图像的摄影来颠覆单向的观看运动。”1

    在蔡东东停止拍摄前他至少放弃了两种制作图像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执导式的方式来重新构建有关他的现实认知的画面,另一种则是通过挪用艺术史名作来展开他的有关观看之道的思考。当然,这两个方面的实践并非截然的泾渭分明,有时会在某些议题上有部分重合”。 2 

    这两种方法都与杰夫·沃尔的工作方法有类似性。虽然,我们能看到中国的摄影师如何迅速自我内化西方现代性的思考和作品创作逻辑,从纪实摄影师转向当代艺术语境中的“观念摄影”,但是,挪用西方绘画经典作品的形式,后置于西方文化的语境之中,蔡东东同样把自己的创作戴上难以逃脱“西方文化追随者”的镣铐和搁置在从政治性的意识形态立场解读的危险平台之中。幸运的是,他的思考基点立足了自身情境,从借用西方艺术史经典图像的漫游转到个人经验与特定历史的深沉叙事中。2007年创作的《寻隐者不遇》拍摄的是由艺术家本人书写的唐代诗人贾岛的诗歌,这里的“隐者”具有多重指涉:既是他作为图像制作者的自觉,“决定性的瞬间”的攫取,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本替代图像的叙事,还是他的“图像的游戏”及其方法。我们从不缺乏游戏的基因,“游戏”无处不在,处处是“游戏”,但又处处“不是游戏”。

    于是,在“源图像的破坏”中发现图像的“刺点”成为了蔡东东“批判性游戏”的聚焦:

    “这些作品的图片来源,选自我多年拍摄和收藏的照片及底片,我像外科医生一样对这些照片做起了手术,我首先在暗房中手工洗印她们,反复阅读,然后动手将其本身的信息和意义进行理解,根据每张照片本身,我利用图像符号本身具有的属性进行语义的联想,符号的嫁接、直觉的诱导、视觉的捣乱、媒介的移位等等手段,激发出新的意义空间。找到并发掘它们内在所隐藏的戏剧性结构,甚至另一个空间,这样的创作模糊了对图像的触摸体验与认知体验之间的界限,尝试扩展了一张图片的外延,甚至营造一种绘画性的假象。通过强调图像式上的属性,通过展现质疑图像与观看关系的方式,创作了逃脱指向关系的图片,松动了图像与真实时空的联系。当图像变成一个纯粹的物体时,图片也就成为了一个有形的场所。”3

    《脱靶》是他挪用老照片系列中视觉最为奇峭的一幅,原作的场景是解放军向群众普及射击知识。图片翻拍自蔡东东收集而来的老照片。蔡东东将一支真实的箭插入画面,但故意偏离了画面中的靶心,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箭的偏离“成为了《脱靶》这件作品的“戏剧性结构”。也是这件作品的“刺点”。

萃舍云集 | 图像制造的多重面相 - 摄影艺术家札记(三)  萃舍云集 崇真艺客

“等待的剧场”展览现场,特别展区-萃舍沙龙,2023-24:蔡东东,脱靶,2015,复合媒介,43 × 43 × 84 cm,萃舍云集藏品

   从借用西方艺术史的图像经典的执导拍摄中走出,利用长期收集而来的历史图像和艺术家本人拍摄的”废片“,进入到对于“作为素材的照片本身”的破坏:“几乎从停止拍摄的那一刻起,蔡东东成为了摄影艺术家,更准确地说:成为了一位关于摄影的艺术家。他推出图像生产者的行列,站在观众这一边,思考着接受的荒谬和疑难,进而针对已经存在于现实中的图像开始工作,”1蔡东东完成了从摄影艺术家到当代艺术家的转变。

    照相机的发明曾经被认为是记录确凿不疑的客观真实的工具。在当代社会中,抵达真相的方法既可以是质疑图像拍摄者的选择和动机,也可以是对于图像传播,控制机制的揭露与反思。图像生产逻辑的质疑、记录真实历史的否定成为照相机及其操控者者制作图像的“原罪”。如蔡东东所言:“我对图像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因为图像的本质是具有欺骗性的。我感兴趣的是图像生成背后隐藏的机制。我试图通过处理这些图像撕开虚伪的面纱,哪怕只露出一瞬间的真实”。他把历史图像的修正变成游戏,游戏的戏谑与幽默的色彩被认为多了一丝嘲讽的意味。对照片开启严肃玩笑,对隐藏在图像背后的生产机制提出质疑,让观者陷入素材的“洞穴”之中,是使用照相机和图像为媒介的蔡东东作为当代艺术家的自觉。

结    尾

    利亚·阿拉维深入事件现场拍摄、 托马斯·迪曼德将雕塑与摄影的跨媒介融合,托马斯·鲁夫研究如何科学的制作图像,沃尔夫冈·提尔曼斯的图像叙事和感知真实,蔡东东将图片作为素材,收集、破坏和重组图像的跨媒介工作让我们看到摄影及其图像也拥有“光晕”。它来自拍摄者的选择和图像本身,以及创作者和观者对于图像的思考,在图像与观者的沟通中产生。本雅明曾经质疑绘画的光晕因照相术及翻拍的图像无节制扩散而消失,照相术及其图片的光晕又如何保持呢?这也许是其中一种解释:它转化成了另一层文化的褶皱保存在图像之中,“寻隐者不遇”的“刺点”是作者与观者一起参与并发掘隐藏于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游戏”。

    萃舍云集与摄影有关的收藏还包括杨福东、瑞贝卡·霍恩、塔西塔·迪恩、乔瓦尼·欧祖拉等艺术家。通过《等待的剧场》呈现和再次梳理了现有收藏脉络、整合与阐释了萃舍云集所关注的问题。此文无意对比艺术家们创作观念的高或者低,没有置于萃舍云集的收藏行为之前。我感兴趣的是在图像泛滥的当下,照相机是否是获取图像最容易的方式?艺术家手中的照相机在各自图像制作进程的差异,他们如何选择图像?图像是否在后期被其他软件和技术编辑过?艺术家们不同的制图方法与其创作观念的关系是如何?图像与其他媒介的交织是否会带来摄影边界的拓展?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撰文 / 李荣蔚


相关阅读:

图像制造的多重面相 - 摄影艺术家札记(一)

图像制造的多重面相 - 摄影艺术家札记(二)

引自朱朱,朱朱谈蔡东东|ARTFOURM观点, 朱朱,ARTFOURM中文网,2016-04-21 09:03

引自顾铮,观看的意义与挪用的欢愉——关于蔡东东的摄影。《蔡东东,2006—2012》 047页

引自蔡东东,蔡东东《泉》,假杂志有限公司出版,2015年10月第一次版,印数:500册,ISBN:978-988-14574-3-1,04页




蔡东东 
Cai Dongdong

萃舍云集 | 图像制造的多重面相 - 摄影艺术家札记(三)  萃舍云集 崇真艺客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蔡东东,1978年出生于中国甘肃天水,2002年就学于北京电影学院,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柏林。他以摄影、装置、视频作为主要创作媒介,瞄准摄影背后复杂的文化问题。他曾获得意大利特尔纳当代艺术奖一等奖,2018年《纽约时报》报道展露摄影创作新方向的8位艺术家之一。
图文版权归属萃舍云集当代艺术中心或署名作者,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使用。请联络 info@thecloudcollection.org获取复制和转载授权。
Copyrights to all images and text remain with The Cloud Collection or named authors. No reproduction or reprinting permitted without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info@thecloudcollection.org for reproduction/reprinting authorization.

萃舍云集 | 图像制造的多重面相 - 摄影艺术家札记(三)  萃舍云集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