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CYE节气日历,从文本到图像,以对话的方式,探索更新鲜的视角进入二十四节气。我们将和青年艺术家一起,思索自然觉知的生命时刻,在四时之序里捕捉更细微、灵性与广阔的感知,回溯自由自然,体味丰富意蕴,以滋日常,反哺艺术。
大暑
土润溽暑,物长生生
公历7月22日-7月24日交节
“署”,“热也。从日者聲”(《说文解字》许慎)。大暑,一年日光最灼热时,《逸周书》言:“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三伏天中,人觉暑热难耐,自然却在雨水与阳光的浸润下,进入最旺盛蓬勃的生长时节。
邹子瑶《你对太阳的描述》15.24×30.48cm 布面丙烯、油画“物候”景象是依节气变化归纳出的自然特征,亦是古人对身处大地生命的细微关切与体察思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气候由此而来。在自然变换中,人顺势而居,而动,而生生不息,这是东方内里和谐整一的宇宙生命观。

Wang邹子瑶《Follow me》55.8×71.12cm 布面丙烯、油画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陆生萤火虫常产卵于枯草,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宛若腐草成光,所以古人以为萤火虫由腐草变成。过五天,天气渐热,土地潮湿。又五日,雷雨频繁,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邹子瑶《Whispers》152.4×152.4cm 布面丙烯、油画
古人消暑或于山水之间,脱冠着罗纱,好友相携,曲水流觞;或坐卧亭台楼阁,卷席露天,自是“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而今暑气正盛,物长生生,久居樊笼的我们不仅心向自然处,更与艺术家开启一场围绕“大暑'节气与艺术的趣意对话。期待与你共度一个愉快的夏日时刻。
Q:谈谈你对“大暑”的印象,有没有关于这个节气特别的记忆或经历呢?
A:很巧的是,我确实一直以来对夏日的关注比其他季节要多。大暑虽然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却是暑假的正中间,于我而言正好是上一个篇章结束之后,下一个阶段开始的过渡期。也是窗外最亮堂,但是内心最焦虑困惑的时间。
印象最深的两个节点一个是小时候刚刚搬到南方,在广州过第一个暑假的时候在大雨里淌着到脚踝的水回家,另一个是第一次到开罗的时候在极度安静干燥,到处爬着蚂蚁的大夏天里茫然地等待着开学。这么想的话暑期真的很像是我刚刚步入每一个新环境的大门,我对纽约,芝加哥,多伦多,柏林的印象也大多停留在夏日。

邹子瑶《我需要的只是片刻宁静》90×134cm 布面丙烯、油画Q:平时会有意识的关注节气吗?你倾向于什么方式了解自然气候的变化呢?A:我比较倾向通过身体上的感受去分别自然变化。比如说不同地方或者季节的太阳,照在身上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太阳太毒太烈,晒在身上会感觉自己虚弱无力,但是适当的时候正好会有一种给身体补充能量的舒适感。在连续不断的阴雨天,或者冬日里见不到阳光的时候就会非常明显地没有精神。Q:脱离农耕文明的今天,“节气”在我们的日常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你如何看待今天再去关注节气?
A:在我的理解中,节气是一种理解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所以仅仅是在日历上像节日一样去标识它的意义并不大,而是按照这个规律对自然的变化进行深度观察,去感受不同的时节里的阳光,温度和湿度。这可能是一个非常类似于养生的概念,也就是通过还原自己作为一个生物的本能来找回先天的生命力。
邹子瑶《你和我,然后月亮》《Warmth 暖》70×70cm/30×30cm 布面丙烯、油画
邹子瑶《无处不在的太阳》152.4×152.4cm 布面丙烯、油画
Q:在你的创作经验里,自然是重要的灵感来源吗?你是如何将其揉入创作的主题中?A:我的画里确实有很多自然景象,但是比起直接的具体图像上的灵感,自然作为一个主题更多的是作为创作过程的一部分而出现在我的作品里。比如我大部分的作品都开始于朝画面上泼洒稀释的颜料,让图案以随机的方式出现,或者是解读一块木头,石头上自然生成的纹路。这样的创作过程,于我而言是更加重要的“自然元素”。Q:在你的作品里,例如《whisper》《Sirens》《Stars》《Follow me》等作品中的生命形象非常有趣,它们有着类似人类的形体,却表现出完全迥异的特质,在混沌变幻中似乎又有种神秘的生机,类似山海经里的精怪,与自然有更深的联结,是不是可以把它们看作更本真的、带着灵性的无分别的生命体?这些形象是怎么来的,你带着什么样的期待去构建这些生命的呢?A:“带着灵性的无分别的生命体”确实非常贴近我在这些作品里想要追求的效果。我需要一种类似于人类的存在,作为一个能量的输送口,但是同时需要这个形象被稀释到可以融入回背景。太过于具体的“人”会让我纠结,因为在这个语境中一个具体面貌的生命只会破坏与宇宙共融的概念。但是有时候形象再“消失”一些,观者就容易失去与其共情的方式。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个形象会反复在“显现”和“隐去”之间挣扎,直到可以找到一个舒服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在冲突矛盾之中的生存方式。Q:你如何理解东方节气文化中所传递的自然观和生命观?这对于当下的艺术创作而言,具备怎样的现代性价值呢?A:人类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好像是个与生俱来的本能,跟人们所属的时代并无冲突。我在本科的最后一年参与了两个与季节/节气相关的展览,一个叫WINTER DREAMS 开幕于冬至的那几天,而另一个展览的形式是一场在公园里对夏至的庆典。我觉得这足以证明围绕着自然的文化对于当下的艺术创作者来说依然是非常重要的灵感来源,我很喜欢这种仪式感。
邹子瑶《小心脚下》50.8×76.2cm 布面丙烯、油画
2023
Q:《无处不再的太阳》,《小心脚下》、《你对太阳的描述》等作品极具表现主义特质,又宛如超现实空间里的荒诞梦境,相比自然,你似乎在描绘的是一种渗透肉身的生命感,很想知道这样的一种感受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深入的呢?A:我并不是很想以这种方式对过去的作品深度分析,因为作品的生命力可能就来源于我没有去“解剖”这个过程。
Q:我们常把随节气而动视作身体在与自然的深刻联结里所达到的平衡和共生,在你的作品里,“平衡”重要吗?或者说,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的“平衡”意味着什么?A:平衡很重要,但是不一定是一个可以真实达成的状态。我觉得很多时候平衡的重要性在于对于这个理想化概念的追求过程。
Q:有没有你了解的其他艺术家以自然为主题创作的作品。
A:ANDY GOLDSWORTHY,TIM LEWIS,THEO JANSEN, 这三位艺术家是第一时间想到的。但是我怀疑绝大部分艺术家都会在创作过程中从自然获得灵感。
Q:“大暑”听什么?推荐一首节气主题BGM吧!
A:我喜欢大暑时节的暴雨,电闪雷鸣和雨点疯狂打在窗户上的声响。

邹子瑶《夏至》50.8×62.23cm 布面丙烯、油画
Q:夏日炎炎,何以消暑?
A:吃一些绿色的食物。

邹子瑶《Sirens》《Stars》60.96×91.44cm/ 76.2×101.6cm 布面丙烯、油画邹子瑶《日落与海水之间》60.96×76.2cm 布面丙烯、油画

邹子瑶
零零年生人
2023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芝加哥和深圳
展览
个展:2023 邹子瑶个展 Habitat 栖息地 伯年艺术空间 北京798/群展:2021 红眼艺术节 重庆;魔女的盛宴艺术节 深圳;沸腾Partyer 空体 深圳/2023 Winter Dreams, A Very Serious Gallery 芝加哥 美国;4C Exhibition 2023Q1 4C Gallery 圣加布里埃尔 美国;华丽的冒险 山上艺术空间 X 津波社 厦门;芝加哥艺术学院本科毕业展 芝加哥 美国;陌生的名单 山上艺术空间 厦门;2023 艺术家工作室开放 Takt Berlin 柏林 德国
*延伸阅读
CYE × 邹子瑶:梦中的“怪物”
地址:上海徐汇区复兴中路1199号B1
9:00 - 17:00(周一闭馆)

地址:上海徐汇区复兴中路1199号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