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邵大箴(1934—2024)


惊悉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先生于今天上午十点五十六分在北京逝世!整个美术界都为失去一位温厚谦和而不失立场,敢于讲真话的尊者而痛惜。


邵大箴先生是新时期美术史论批评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介绍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的学者,一生著作等身,撰写了大量研究和评述西方传统美术与现代派艺术的论著。作为《世界美术》《美术研究》和《美术》的主编,他坚持正确的导向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守正创新,引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他以“同情的批评”成为发现提携和培育美术人才,扶植晚輩的伯乐,在中央美术学院从教六十载,更是桃李满天下。


邵先生对北京画院的发展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和帮助。2007年,王明明院长诚邀先生在内的十位专家学者,共著《20世纪北京绘画史》,先生亲自撰写“北京美术的多元化发展”一章,为我院“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览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我院成立“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和“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特聘邵先生为顾问。2014年,在我院召开的“纪念齐白石诞辰150周年座谈会”上,邵先生发表了《纪念齐白石先生的当代意义》长篇报告,从艺术与政治,艺术性与艺术的意识形态性之间的关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艺术的雅和俗的关系;艺术观念的多元与艺术形态的多样;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关系等六个方面,为我们的齐白石研究指明了方向。近20年来,先生总是在百忙之中席我院举办的各种展览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与艺术家交流,他亲切的态度,总是让人如沐春风。


今年5月29日,在吴洪亮院长的建议下,邵先生为“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写了前言:


永玉先生人走了,但他为人为艺术家的形象深深刻在人们的心底。他是大众的代言人,用自已的文笔和绘画抒发他内心对现实的感受。文章和画里的喜怒哀乐,反映了活生生的现实,毫无装腔作势之感。他是热爱大众热爱生活的人,爱的深切,表达得平和,读起来令人余味无穷。文章的文字也风格极富个性,别人是学不来的。他写的随笔,使人读起来爱不释手,因为感情真实纯朴,语言幽默,趣味性很強。他晚年每天写短文。在上海报纸上发表,有无数读者为之着迷。永玉文采犹如画作,犹如其谈吐,真实和极富趣味性和感染力,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今天,邵先生也离我们而去,但先生音容宛在,风范长存!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08年1月10日,邵大箴先生出席《20世纪北京绘画史》首发式暨新闻发布会并发言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08年2月23日,邵大箴先生出席《20世纪北京绘画史》总结会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08年5月16日,邵大箴先生、奚静之先生出席“怀古寄情——王明明手卷、册页、扇面作品展”与王明明院长合影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0年6月2日,邵大箴先生出席“田世光花鸟画精品回顾展”开幕式并发言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0年10月17日,邵大箴先生出席“齐白石艺术国际论坛”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2年5月14日,邵大箴先生出席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中国传统绘画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被聘为顾问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4年1月23日,邵大箴先生出席“纪念齐白石诞辰150周年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3年12月4日,北京画院为邵大箴、水天中先生举办八十寿诞生日聚会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5年7月29日,邵大箴先生在“大爱悲歌——周思聪 卢沉《矿工图》组画研究展”开幕式致辞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5年10月10日,邵大箴先生在“在温暖的大地上——俄罗斯艺术大事西德罗夫油画展”开幕式致辞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6年5月18日,邵大箴先生在“浑然天地间——老甲大写意作品展”开幕式致辞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7年10月24日,邵大箴先生观看“意象东欧——庄重作品展”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8年5月9日,邵大箴先生在“史海寻贝——美术史论家李松的治学与收藏”开幕式致辞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8年9月30日,邵大箴先生在“经典·劳特累克作品展”开幕式致辞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19年11月22日,邵大箴先生在“寄情造境——何怀硕作品展”开幕式致辞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2023年7月19日,邵大箴先生为艺术顾问的“并行——秦嗣德现代水墨作品展”于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



纪念齐白石先生的当代意义


邵大箴


纪念齐白石,首先要回忆一下齐白石在20世纪所受到的遭遇,他的经历。齐白石先生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位具有现代意义和当代意义的中国画家。“五四运动”时期,很多文化先驱都在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新兴的现代文化,齐白石先生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对他有很大的启发,但是齐白石先生没有受“五四运动”之后一度流行的激进主义思潮的影响,激进主义是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中西文化的融合,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齐白石先生一方面受到“五四运动”的启发,他的思想应该说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之下,他开始对中国的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他从一个木工、木匠走向画坛,他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很大,但是他没有受“五四运动”激进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所以他在30年代、40年代,一直到解放之后,在中国、在世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关注。


但是齐白石的遭遇大家都知道,在“五四运动”之后,在1949年之前,他受到两方面的思想的批判:尊重传统文化,而忽视艺术创新的这些艺术家们,对齐白石先生是不够尊重的;另外一些接受西方文化影响,认为中国的绘画应该走中西融合的道路,而对于从传统的文人画走出来的画家,并不是很尊重,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齐白石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排除两方面的压力,走自己独特的道路,这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从我个人来讲,我从50年代中期开始认识齐白石先生,对齐白石先生的艺术开始关注,开始学习。但是我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对齐白石的批判,也参与过对齐白石的批判,因为当时江青歪曲毛主席对齐白石艺术的指示,兴起对齐白石批判齐白石的运动,这里不能说运动,是红卫兵兴起的一场批判传统文化、批判齐白石的一种活动,当时我们也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当然这是很短暂的。后来到“八五新潮”的时候,对齐白石先生的传统文化都有质疑,但是很短暂的。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以后,人们对齐白石先生的艺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了。北京画院做了很多的工作,刚才王明明先生已经说了。


我觉得今天研究齐白石先生的艺术,有六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第一点,艺术与政治,艺术性与艺术的意识形态性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我们1949年以来,当时在1949年以前也存在这个问题,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经常把艺术和政治混同起来。艺术是离不开政治的,艺术里面有相当的政治内容,这是很明显的,艺术为政治服务这个提法也不是完全错误的,但是艺术和政治毕竟是两个范畴。艺术里面含有政治性,但是不能把艺术和政治混同起来。


艺术和意识形态性这两点之间的关系也要有联系,也要有所区别。艺术是有意识形态性的,但是艺术不等于意识形态,艺术在很多方面是超越时代、超越阶级、超越国界的,艺术性是有普遍原理的。假如我们在这点上有所动摇、看法有所动摇的话,我们在这些艺术政治上肯定会发生偏差,会产生错误,甚至会不公正地对待在艺术上很有成就的艺术家,对艺术政治和意识形态性并不是很强的艺术家,他们会受到埋没、打击和批判,“文化大革命”是最明显的例子。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也有这些例子,这是我们吸取的一个深刻的教训。


第二点,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齐白石先生在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上,处理得非常好。他接受文人画的传统,又不囿于文人画的传统,敢于在文人画的传统基础上创新,他对传统的尊重,大家都是知道的。他对一些非常有成就的艺术家,非常尊重,愿意做他们的走狗。但是在艺术上他没有亦步亦趋地走这些艺术家的路,在艺术样式上,他没有学这些艺术家。大家都知道,他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他学前面的艺术家、学古人,他的艺术就会有勃勃的生机,假如像古人、跟古人一样了,他的艺术就会失去活力,这点对我们启发很大的。所以齐白石先生,他是非常尊重传统的艺术家,他又是敢于创新的艺术家。


在这点上我觉得很多人把齐白石尊崇为大师,不少人学齐白石的样式,凡是表面上想学习齐白石样式的艺术家,都没有走出来,而真正领会齐白石先生艺术精神的艺术家,后来成为我们尊重的艺术大师,像李可染先生。他学习齐白石、学习黄宾虹是非常虔诚的,当时徐悲鸿先生请他来北京工作,杭州也请他去,他为什么到北京来,因为北京有齐白石,有黄宾虹。他学习齐白石、学习宾虹,但是他的画不像齐白石,不像黄宾虹,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齐白石给我们做出了杰出的范例。


第三点,艺术的雅和俗的关系


齐白石先生的态度、他的处理,实际上齐白石先生是雅俗共赏的,非常高雅的,也是大众所非常欣赏的。艺术是要为大众服务的,艺术是要为大众所接受的,但是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齐白石先生不是迎合大众,他的艺术是要信任大众,同时用他的艺术去征服大众,这是王朝闻先生反复讲的。王朝闻先生说要喜闻乐见,就是要征服大众。所谓征服大众,就是让大众不懂的东西,让他逐渐接受,高雅的东西,大众一时不能接受的东西让他吸收,成为大众能够欣赏的艺术,所以齐白石先生的艺术是大众艺术。苏立文先生曾经说,齐白石先生是一个商业画家,他并不是摒弃齐白石先生,他觉得齐白石先生的艺术大众都很喜欢,都能买,都喜欢,但是他的艺术群众并不是完全能够领会、能够欣赏的,但是齐白石先生的艺术,逐渐逐渐能让大众欣赏、能让大众接受,就征服了大众,我觉得对我们当今艺术的发展也很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艺术不是要迎合大众,我们的艺术是要为大众服务,在服务的同时要去教育群众、要去引领群众的审美的方向。我觉得这点也是齐白石先生的艺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给我们很重要的启发。


第四点,艺术观念的多元与艺术形态的多样


在这个问题上齐白石先生也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20世纪这方面做出很有贡献的一位艺术家。齐白石先生他受到两方面的攻击,那些保守的艺术家认为他走得太快了,认为他是野狐禅,他不是一个正统的文人画的画家。而那些用西画来改造中国画的艺术家,也对齐白石先生也不够尊重,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在20世纪艺术史上有一段佳话,就是齐白石先生与徐悲鸿先生的关系。徐悲鸿先生在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是20世纪一位重要的艺术大家,他对20世纪中国艺术的贡献是不可抹煞的,但是他在艺术上有他的偏向,他对一些坚持传统文人画的画家不够尊重。在解放前,在国立北平艺专,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徐悲鸿先生做校长,和三位著名的北京的教授发生争论,这三位教授都是在文人画这方面很有造诣的艺术家发生争论,当时徐悲鸿是受到了批评,当然徐悲鸿也反过来反击这三位有成就的继承传统文人画的艺术家。齐白石先生和徐悲鸿先生的这段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徐悲鸿先生虽然在艺术观点上有偏向,有部分对于文人画的挑剔,有这方面的不足,但是徐悲鸿先生尊重齐白石,把齐白石请到学校里面来当教授,给他发薪金,徐悲鸿先生对齐白石先生是非常尊重的。反之,齐白石先生对徐悲鸿先生也是很尊重的。徐悲鸿先生是一位国画家,当然更是一位油画家,他在国画上的成就齐白石先生是尊重的,他们之间的这段佳话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艺术的观念可以是多元的,在当时就是在解放之前,也应该是多元的。艺术的形态、艺术的样态应该是多样的。所以不同观念和不同形态、不同样态的艺术家,从不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应该互相包容、应该互相尊重,这点我觉得也是我们研究齐白石艺术方面,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第五点,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


假如我们研究齐白石,齐白石艺术在世界上所产生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我曾经在苏联的俄罗斯的很多艺术家、重要的艺术家,不是一般的艺术家,还有很多风景画家,他们家里面都挂着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他们对齐白石是非常了解的大艺术家,包括到中国来任教的马可西莫夫,他去世之前,我到他家里去,反复提到齐白石、提到李可染,提到吴作人、对齐白石是非常的尊重。我到过法国和德国艺术家的家里面,他们也非常欣赏齐白石的艺术。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把中国的当代艺术推向世界,就是说那些老的一套,传统的一套,像齐白石先生的这种艺术,不需要到国外展出了,因为是陈旧了,因为是传统,不是当代的。我觉得这种看法是偏颇的。30年代,中国著名的京剧家梅兰芳先生,到美国去演出,提这个意见的是谁呢?是当时美国驻中国的大使,他在一次会议上讲,你们中国艺术拿到外国去,拿什么呢?有人说拿外国人懂的东西出去。这位大使讲,你们可以把外国人、包括我们美国人不懂得东西拿过去,不懂的东西也可以让我们逐渐地懂得。梅兰芳先生犹豫了很久,后来在一些文人、一些对京剧艺术很有研究的专家的支持之下,梅兰芳先生到美国去演出了十多场,梅兰芳艺术征服了美国的观众。


所以说在今天我们把什么东西拿出去呢?我认为还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传统的艺术,像齐白石先生的这种艺术可以拿到国外去,很好的组织展览。因为并不是欧洲人、美洲人,包括他们的艺术家,都非常了解齐白石,但是这个展览要举办得好,要有充分的筹备。我觉得同样是传统的艺术,人家不懂得的东西同样可以拿出去。当然我们当代艺术的发展的面貌,也应该向外国展示,不应该片面的认为好像现在到了这个时代了,只能把一些当代艺术拿到外国去展出,传统的艺术好像已经过时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所以我认为研究齐白石的当代意义,对我们如何向国外观众、国外艺术家展示中国艺术的面貌,我觉得这方面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第六点,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齐白石先生也给我们起到范例的作用,我们应研究他的一生中如何处理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关系。


齐白石先生他的润格费是很明细的,挂在家里,你到他家里去买画,是很明细的,他用了什么纸张,尺寸大小,多少价格都是很清楚的。他不回避他的画、他的价格,他不回避他的艺术要走向市场,当然当时中国的艺术市场并不发达,包括外国人买他的画。打倒“四人帮”以后,我曾经参加文化部有一个叫清查“四人帮”在文艺上的罪行的小组,让我起草一个文件,“四人帮”怎么迫害齐白石,怎么诬陷齐白石,在“文化大革命”怎么兴风作浪,批判齐白石的。当时到中国美协的档案室里面,查了齐白石先生当时的档案、材料,包括周总理对齐白石先生晚年的一些生活和工作的批示,也看到齐白石当时他卖画积累下来的美金,解放初期有一些人民币的储蓄。齐白石先生一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画,他的题材有很多是相同的,只要是齐白石先生的真品,不是别人假造的作品,齐白石先生每件作品都是值得我们欣赏,值得我们在这些作品面前驻足的,他绝不去应付市场,应付买他画的人。这点是很值得我们尊重的,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当代艺术家不能说在技术、技巧上没有很高的成就,应该说已经有相当高的成就了,但是我们的创作态度不能因为受到市场的热捧,在市场上热销,就去应付市场,应付观众。我觉得这点也是我们研究齐白石很有意义一点。


我觉得齐白石是一本大书,是一本需要认真读的书,是要常读的书。我觉得假如我们把齐白石真正研究透了,那对我们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一定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谢谢大家。



编辑 | 高磊


图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