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视频拍摄:NewAction。
当观众走进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在进行的大型展览“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的展览现场,也便进入了艺术家创作的“语言雕塑”的海洋——比如《从此处带回来处 再去往另一处 以仅能代表来处的方式使用》《被夜晚相遇的两艘船照亮》《就在潮水侵入前一刻》等等。而除了“语言及其所指材料”之外,现场还有哪些值得关注,或者容易忽略的元素?就让我们通过以下的9个关键词,开启本次劳伦斯·韦纳展览的特别参观指南。
1.
导览
在“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的展厅中,多种尺寸的“语言雕塑”作品都主要呈现于墙面之上。所以过往常规的前言、作品信息等内容,此次便没有以墙字的方式展现,而是印刷于现场的导览手册之中。观众可在进入展厅之前拿取,其中包括成人和儿童导览手册两个版本。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导览手册(上)与儿童导览手册(下),可于展厅入口处的架子上免费领取。
观众可以扫描展册或展墙上的二维码,收听本次展览的语音导览及儿童语音导览,或跟随现场导览员一同观展。我们会于每周一在微博@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预告当周的免费公众导览时间,观众也可向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发送关键词“讲解”或“导览”获取每周具体的公众导览时间。如果希望收获更好的观展及导览体验,UCCA亦有付费私享导览服务可供观众选择,详情可至现场咨询前台工作人员。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导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
2.
实物
虽然本次展览以“语言雕塑”作品为主,但也有不少实体媒介的作品等着观众去发现。比如展厅入口处被累积的瓦片封堵的通道,来自名为《瓦摞砂浆摞瓦》的作品;角落里堆积的红色爆竹碎屑,则是以实物呈现的《在展厅各处的爆竹残留物》。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展厅靠西墙地面上的一片粉色油漆是对语言作品《一些涂料倒在地面 任其风干》的实体呈现;缺失背板的弧形墙体来自韦纳60年代经典作品《填泥或板材剥落的墙面》语言描述的行为,即拆卸板材或墙泥,使内部的龙骨结构清晰可见;观众还可以在展览标题作品《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的墙面下发现一条铁链,它是以实物方式展出的韦纳作品《就位有碍进步》。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展览策展人彼得·逸利谈到韦纳的实体作品时说:“他的一些语言作品,描述的是一个事件,而且能够根据语言的指示将描述的事件实施或构建出来。这其实来自于他的《意图宣言》中提到的,‘作品无须被实现’,但你有实现它的自由。”观众在现场可以通过导览展册的星号标识找到它们,并对照查看这些实物作品的语言表述。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3.
互动
在韦纳以文本为媒介的作品中,有一部分被他称为“public freehold(公共自由产权)”或者“aphorism(警句)”,本次展厅中两个几何形坐凳上的《应抓尽抓》和《行动 反应 转折点》就是其中的例子。它们邀请观众坐在上面,以另一重角度来体验韦纳作品中对于语言、物质、空间以及与之相遇的个体之间动态关系的探索。两件作品出自艺术家在2007年为纽约州新泽西的一个公立高中的户外座椅所构思的方案。在本次北京UCCA的回顾展中,它们得以首次实现。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地面上的作品《钢铁 & 玻璃散落在脚下的小道 从一处到另一处 竹藤 & 贝壳散落在脚下的大街 从一处到另一处》曾经被印在一张从阿姆斯特丹寄往纽约的明信片上,而本次选择将这两段语句的面积放大,铺成展厅中央两条色彩鲜明的道路,也将观众从一处引向了另一处。通过在现场反复驻足、前后徘徊,人们才有机会阅读和理解全句。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4.
翻译
韦纳的创作一向跨越多种语言,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时也会和本地语言的翻译并置,或者同时以好几种语言出现。关于韦纳作品翻译性的讨论,显然是绕不过去的议题。因此我们特意将作品《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翻译》放置在大展厅中央,它也是本次展览中为数不多的仅以中文一种语言进行呈现的作品。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韦纳将语言视作雕塑材料,对于语言本身所指向物质的强调,赋予了他作品的可翻译性,也奠定了翻译基调——即逐字逐句根据字面含义进行翻译,尤其是他的许多作品都涉及具体的物质与材料。比如本次展览中的作品《桥下水流》,其原文“WATER UNDER A BRIDGE”作为英文俚语有接近“木已成舟”“往事已去”或“覆水难收”的含义。而中文如果译作“木已成舟”,则会出现英文中没有的对象“木”和“舟”,这种添加就会与韦纳对物体本身的选择和描述偏离。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而在作品《被夜晚相遇的两艘船照亮》中,原文的“TWO SHIPS PASSING IN THE NIGHT”有着“擦肩而过”“萍水相逢”等意译为中文的常见表达。但韦纳坚称自己的语言作品有别于诗歌,因此我们没有以文字的优美性为翻译的侧重,反而尽量避免将其作品翻译得过于诗意。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在韦纳的语言作品中,常常出现悬置或像是未完成的句子,时而带有字面含义之外的寓意或是歧义。他热衷于对日常用语、格言警句进行改装,这赋予了翻译过程的开放性和多义性。而在翻译韦纳作品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对原语言及其物质所指的忠实再现,同时尽可能地呈现原文的“言外之意”,可以说是一个反复考量和平衡的挑战。此次展览是韦纳作品首次被大量翻译成中文,这种对于翻译议题的讨论也应留给他最为重视的——自己作品的“接受者”——来感受与考量。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
5.
海报
韦纳一直热衷于参与海报设计的工作,他曾说,作为一个擅长平面设计的艺术家,每当有人问他,“嘿,你要不要帮我设计张海报”,他总是觉得非常欣喜。他经常为展览和演出活动设计海报,通常只是随着自己的喜好而出于非利益考量来决定是否接下设计工作。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韦纳从不将海报视作自己进行语言雕塑创作的一部分,而是将其作为另一重语言与绘图实验的媒介。尽管这些设计在各种文字游戏、符号与标志的使用上与他主要的语言雕塑创作有着显著的关联性。他不会让自己的设计受限于海报所宣传的内容,但同时海报的宣传属性又让韦纳的创作直接面向更广泛的大众。因此他的海报作品一方面极度个人化,另一方面又有着显著的公共性。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
6.
草图
此次展览亦展出了一系列韦纳的工作草图。在韦纳的画稿中,可以发现很多他逐渐萌生的创作灵感,一些零散的元素在之后将会变成某一件语言雕塑作品。还可以看到他在创作时,并不是去钻研具体的内容,常常是通过思考一个词语与另一个词语在纸面上相互关系,或者是与他其他作品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更根本的层面上去思考事物之间以及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韦纳创作的最基本出发点。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
7.
字体
作为一个以文字为主要创作媒介的艺术家,字体的选择是构成韦纳创作的最关键元素之一。这不仅关乎视觉上的表达,也关乎韦纳透过语言所传达的思想以及他所强调的文字所指的物质性。他在早期文字作品中最经常使用的是全大写的哥特式富兰克林窄字体(Franklin Gothic Condensed)。这个字体于1912年设计,笔画较粗、无衬线,显得朴素有力,一度是美国和欧洲最常见的招牌用字。韦纳十分喜爱这个字体,认为这个字体令他想起工人阶级与街头文化。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开始使用另外一种无衬线的字体FF Offline,这是一个模版字体,也就是字符中带有切割或分割元素,尽管线条颇为优雅,但这个模版样式的字体依然保留了街头创作的即时感,让人联想起涂鸦喷绘的效果。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逐渐的,韦纳为了摆脱已有字体的历史包袱,自己亲自设计了一款无衬线字体,名为Margaret Seaworthy Gothic,这也是最能代表他个人风格的字体。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8.
重现
在展览出口处的剧场空间,观众可以看到墙面上的特定场域作品《游移 以邀光 一遍 两遍 三遍》。这件作品于2007年UCCA开馆之际委任韦纳创作,并于17年后的今天再次回到北京,在同一个位置还原展示。2008年,这件作品还以纯英文的形式于美国纽约展出。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本次展览也呈现了其他与韦纳的中国经历有关的作品。比如曾于2007年在香港展出过的《搁下 或许抛开》。在这件作品中,“拈星”“追月”“穷理”等文字印在一只救生圈上,可以联想到香港的渡轮和港口文化,也代表了韦纳一向衷爱的与水相关的意象。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
9.
彩蛋
除了巨型的文字和散落其间的实体作品之外,观众还可以发现随机粘贴在展厅空间内的彩色贴纸,犹如本次展览的“彩蛋”,又或许令人联想起国内街头常见的“牛皮藓”小广告。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贴纸上的文字《各取所需 各尽所能》出自1875年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也让韦纳在1996年为德国一座公共广场的马克思雕像设计基座时,选取为镂空刻字的内容。韦纳有一类为公共项目而创作的作品,内容直接引用或改编自名言警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些作品不属于公众,但存在于公共领域。”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本次展览还有一些可供观众使用和互动的“彩蛋”,其中包括UCCA特别设计的“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限定透卡。观众在现场关注UCCA的官方小红书或抖音社交媒体账号,即可于前台免费领取,限量礼品赠完即止。此外,展览出口处还增设了儿童导览手册创作区,亲子观众可在专属区域完成展册中的互动小游戏。
关于展览
▼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2024年7月20日至10月20日呈现“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本次展览是观念艺术奠基人之一——美国艺术家劳伦斯·韦纳(1942年—2021年)在中国的首个重要回顾展,此次展出近50件贯穿其开创性艺术生涯的语言作品,邀请观众体验和探索这位观念艺术先驱的“语言雕塑”创作实践。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顾问彼得·逸利策划,与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紧密合作,继2007年UCCA委任创作“劳伦斯·韦纳:以邀光”作为UCCA开馆展项目之一展出后,时隔17年再次于UCCA呈现劳伦斯·韦纳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实践。
展览信息
▼
2024.7.20 – 2024.10.20
周二至周日
10:00-19:00
(18:30最后入场)
中秋及国庆假期正常开放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票务信息
▼
购票请点击下方小程序
展览公共项目
▼
展期内,UCCA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精彩的公共活动,这些活动将成为近年来世界艺术领域内围绕劳伦斯·韦纳组织的重要公共系列活动之一。
四场主题对话将以作品为起点,延展讨论其艺术史地位、对中国观念艺术的影响,并试图从语言哲学和翻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韦纳作品为艺术发展所揭示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影像活动特别从艺术家活跃时期创作的26部短片中精选出10部作品,为观众理解韦纳的《意图宣言》提供额外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原创表演活动“游移 以邀光”将以劳伦斯·韦纳作品中标志性的语言结构为创作灵感,邀请音乐人将视觉符号提取转化为极简音乐的元素,以此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声音艺术作品,并在展厅中以人声的形式进行精彩演绎。
关于艺术家
▼
?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艺术家权益协会(ARS),纽约。图片由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和格莱斯顿画廊提供,摄影:卡斯帕里·德赫斯。
劳伦斯·韦纳1942年出生于纽约,2021年在纽约过世。16岁从斯图维森特高中毕业后,短暂就读于亨特学院,之后便开始了独立生活。少年时代曾搭便车环游美国,在旅行路上创作一些小雕塑。正是在此时期,1960年创作了后来他自认为的第一件正式艺术作品:《弹坑作品》。他在加利福尼亚米尔谷的一个州立公园里引爆炸药,在地貌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如雕塑般的凹坑。作为推动观念艺术运动发展的重要人物,韦纳对交流和信息的接受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艺术作品被置于世界各地的公共和机构空间中,其特点是与生俱来的包容性和流动性。除雕塑作品之外,韦纳在艺术生涯中还创作了音乐、电影和视频,以及艺术家书籍。
职业生涯早期,韦纳参加了一些战后举办的最著名展览,如定义了观念主义运动的大型主题群展,其中包括“活在你的头脑中:当态度成为形式”(瑞士伯尔尼美术馆,1969)、“使用墙壁(室内)”(纽约犹太博物馆,1970)和德国第5届卡塞尔文献展(1972)。到20世纪90年代,韦纳开始在世界各地的机构举办个展,包括华盛顿特区的赫什霍恩博物馆和雕塑园、费城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德国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布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和伦敦当代艺术学院。2007年,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在美国为韦纳举办了首次作品回顾展。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展览信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