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联合主办的“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展览正在刘海粟美术馆火热举办。
上一篇里我们从土山湾画馆讲起,带领大家回溯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点击链接看回顾:展览 | 以上海视角回望百年中国油画史,从“中国西洋画之摇篮”土山湾画馆说起)
今天,我们一同进入第二板块——留学精英,看早期中国留学者在海外留下的求学足迹,并学成归来开启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新篇章。
“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留学精英展厅
中国留学生赴国外学习油画目前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目的地国为与中国商贸往来频繁的英美和日本。比如,广东人李铁夫于1887年在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06年李岸(即李叔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1907年李毅士考入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学习。民国后,留法学习美术者开始出现,新文化运动前吴法鼎、李超士已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
吴法鼎《海滨》1914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这些早期留学者回国后对于中国西画教育的正规化有开拓作用。李叔同回国后先在家乡天津任教,很快就到上海,在城东女学担任艺术教员。不久又到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新建立的艺术专科担任音乐、图画教师,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等艺术家。1919年丰子恺等建立了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该校成为后来上海艺术大学、中华艺术大学等多所艺术院校的前身。吴法鼎、李超士回国后先在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任教,五四运动之后南下,成为上海美专西画系教学的主力。
李超士《菊花》年代不详 色粉 山东美术馆藏
留日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自费留学潮首先以邻近的日本为目的地。在上海图画美术院就接触过西画的陈抱一、汪亚尘、朱屺瞻等都是较早的留日者。陈抱一在日本与广东等地来的留学生胡根天、许敦谷、关良结成“艺术社”。同时期,江小鹣、严智开、丰子恺、丁衍庸、周勤豪、谭华牧、卫天霖、王道源等也在日本学习西画。这时期的留日学生大多先在白马会洋画研究所、川端画学校以及太平洋画会研究所学习过,再进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学习。既是白马会成员,又同时在川端画学校、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任教的藤岛武二油画风格较为新派,偏向于印象派的外光画法,对于中国留学生影响最大。
左:汪亚尘 《临马奈〈吹笛的少年〉》 1929 油画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藏
右:丁衍庸《世界小剧场》1973 中国画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上述留日学生回国的时间大致在1920年代初,这正值五四运动后专业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期。汪亚尘、朱屺瞻回到上海后仍在上海美专任教,之后又在从上海美专中分出的新华艺专任教。陈抱一、胡根天、许敦谷、关良、丁衍庸、丰子恺、周勤豪、谭华牧等则主导了神州女学图画科、东方艺术专门学校、立达学园、上海艺术大学、中华艺术大学、人文艺术大学、上海艺术专科学校等院校的组建并成为这些院系油画学科教学的主干。他们在油画教学上偏向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等,更具表现性和个性色彩。
关良《钟馗抓鬼》20世纪40年代 油画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留学精英展厅
留欧
欧洲方面的留学潮发生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五四运动的启蒙以及勤工俭学运动使得大批学生赴法,其中不乏学习美术者,部分还转赴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国。
方君璧《京都樱花》1955 油画 广东美术馆藏
徐悲鸿、方君璧、林风眠、李金发、吴大羽、林文铮、蔡威廉、孙福熙、江小鹣、张道藩、潘玉良、常玉等是其中的代表,时间多在1919年至1925年之间。他们中不少人都首先在上海获得西画的基本知识和经验,又是从上海乘坐邮轮出发的。比如江小鹣、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在留法前或在上海美专工作或曾短暂学习过,吴大羽早年在上海也向张聿光学习并为《申报》工作过。
这一时期,提倡勤工俭学、美育的民国元老级人物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或在法国居住或主持中法里昂大学,对于上述留欧青年学生多有推重和褒扬,使得他们声名鹊起,回国后即主持国内美术教育事业。
左:林风眠《风景》年代不详 油画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
右:吴大羽《公园的早晨》 1973 油画 上海油画雕塑院藏
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北伐成功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使得江浙沪地区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教中心,留法学生回国之际即以此为主要舞台,上海在其中处于枢纽地位。
1927年秋天,在上海思南路的李石曾寓所,林风眠作为主任主持了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了国立艺术院的建立。学院虽然建在杭州,但是招生仍在上海。国立艺术院初创时期的西画教授李超士也是来自上海美专。徐悲鸿回国后首先在上海发展,应田汉的邀请负责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科的教学。虽然徐悲鸿、李毅士、潘玉良后来转去南京的中央大学,但是与上海相距不远。上海美专、新华艺专、苏州美专等院校成为留学生施展抱负的重要阵地。校领导层的刘海粟、汪亚尘、颜文樑、王济远等带头欧游,不断将信息传递到国内,还吸纳了张弦、傅雷等一批留法精英,提升了国内美术院校的国际化水平。
上:刘海粟《北京前门》1922 油画 刘海粟美术馆藏
下:颜文樑《海上行》1986 油画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留欧学生主要在巴黎、布鲁塞尔、罗马的美术学院中学习,那里的教学体系仍以写实为主,吴法鼎、李毅士、李超士、徐悲鸿、潘玉良等为其代表,回国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的高校中推进写实性油画的教学。林风眠、吴大羽、蔡威廉在学院写实的基础上又接受了表现主义等现代画派影响,融入了东方的诗意和人文主题,在形式和意蕴上探索中西方艺术的调和。
“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留学精英展厅
1920年代是留学的高峰也是回国兴学的高峰,上海是艺术精英们出国留学的前站,更是他们学成归来传播现代美术理念的窗口。上海的留学与兴学使得油画从舶来的材料技法转变为一种审美文化,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象征。
“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留学精英展厅
而在留学生归国和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1920年代末开始上海出现了各种艺术群体和社团,流派纷呈,百花齐放。下一期我们一起去看看第三板块——流派纷盛。
展览名称: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
展览时间:2024年7月19日 - 2024年10月15日
展览地点:刘海粟美术馆 1-4号展厅
主办单位: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刘海粟美术馆
上海油画雕塑院
编辑:秦愫瑶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