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对谈··
左:策展人廖雯,右:艺术家张华洁
“我觉得当绘画经过冒险而获得某种奇迹的时候,这就是当代绘画在综合材料实践当中所应该达成的最好的状态”
—张华洁?
廖雯:你发现澳洲土著艺术原始颜料的最初动机是什么?后来又是怎样发展这一理念的?
我有一个真实的体验,就是我出生与成长的环境,我的创作跟我的生活关系很密切,这种密切甚至让我放弃了很多策略和技巧,让我更愿意用一种非功利的更本质的方式进行创作。
我小时候生长在西安东郊纺织城,往东走就是蓝田,汉武帝的行宫,唐太宗的温泉。往西一两里地就是半坡遗址,再往东一点儿,就是蓝田猿人遗址。这意味着我们这一代人尽管有时代的影响,生活的环境依然有一种历史的遗迹,我们的审美的源头跟这个土地和自然环境有关,我其实是有根的。
我小时候接触最近最多的就是半坡博物馆中的仰韶彩陶,包括关中的布娃娃彩色泥塑。中国如果还有残存的民间艺术的影子的话,不用刻意去学,它就在我生活周边。
鱼纹彩陶盆,图片来自网络
(注:人面鱼身纹是人面和鱼型合体的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含义,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
仰韶彩陶的人面鱼身,那种质感,我印象太深了,那是中国艺术,中国绘画儿的源头之一。我小时候即便是在十年浩劫那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也老有外宾来西安,来了就奔半坡遗址去的,这就是一种文化身份的源头。实际上那个时候在我心中就有了艺术概念,它就在我生活的环境中。
彩陶彩绘的源头就是土地,就是河流,就是生命,这打下了我一个基础,它不是阶级身份,也不是意识形态的表述,更多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习惯,行爲举止,都是顺理成章、约定俗成承传下来的,这个思维观念对我影响很大。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你就会自然延续这样的方式,就会对属于这个土地的最原初的东西,即文化的源头很敏感。
其实根本不用探源,我生活本来就有文化底蕴。陕西人的魂,大河魂是黄河,每条大河都孕育了一个个不同的民族。黄河的一些支流瀍河、灞河,渭河最后都汇聚到黄河里。我是瀍河边儿上长大的孩子,我认为,正是这些支流,才更加符合那个地域所具有的特质。
山海哀歌No.5,综合材料,122×198cm,2022,图片来源:艺术家提供,??张华洁
张华洁个展:山海 展览现场,翡翠画廊·上海,??张华洁,摄影:余洁宇
张华洁:我想画成什么样?第一个不可能是特别具象的,第二个不可能绝对的符号化,尤其是土著的符号化,这个对我来讲是一个畏途。我有意识地把矿土、过火木当成了材料,而不是颜料。最初,是解决技术问题,我如何把这个土以薄的、厚的方式粘合在油画布上,既能够形成一定的视觉的冲击质感,同时能牢固。
简单说,最初的出发点就是要画一个跟以前我们见到的画都不一样的画。其实作为一个画画的人,最忌讳的是跟别人的作品是一样的,这个土的材料很容易让人想到,就是这种综合材料的画,比如像塔皮埃斯,他用那个沙子做过画,安塞尔姆·基弗用过稻草用过别的材料。如何跟他们的作品拉开距离,这是一个下意识,或者是一种自觉吧。
我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从具象的油画,到一种写意的水墨,到一个表现性的、有一定符号的丙烯表现,再到这种抽象的图示,后图形的态度,我都进行了广泛的涉猎。
山海-白天红地002,2024,岩彩综合材料,61× 61 cm. 图片来源:艺术家提供,??张华洁
我读的是实验艺术的博士,我对绘画的方法,就是语法特别敏感。也就是说我认为当代的绘画第一个问题解决的不是内容,不是画什么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其实在中国的内地,包括全国美展,他们都带有很强的内容优先的这种功利主义色彩。我认为这个跟绘画没有关系。但另外一方面,绘画也不仅仅是一种材料性或者一种所谓表现性,或者一种方法论,它实际上是作者个人经验的一个综合的体现。它里边也有情绪,也有理性,还有探索好奇。
在创作过程中,你很难分清这个到底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在画面当中,尤其对我来讲,它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出现,所以它在画面当中带有极强的实验性,包括对材料的粘合的实验,实际上每一步都在探索材料的可能性,而这个可能性既有视觉的判断,又像科学的实验过程,留下一些、否定一些。在这个摸索的漫长的过程当中,它所呈现出的厚薄干湿,所呈现的各种色彩的交互,它都可能丰富我的这种实践经验和视觉经验。
当代的绘画对我来讲首先是观念的,比如我认为材料一开始就要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没用过的,比如法国画家克莱因,他就用克莱因蓝这个成为他的独创。对于我而言,钩沉出中断了将近50年的土著材料(其实已经用了上万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观念。我要弥补澳洲绘画的一个空白,作为一个外来者,我要用他们熟悉的却又忽略的材料,画出我对这片土地和这个时代的感觉,那么这个时代的感觉就是过火木,就是贝壳,就是矿土,我作为一个内陆人,对山海的敏感。
同时,因为森林大火和疫情,这两个世界性的灾难,在我心中留下了痕迹,我有一点点悲剧色彩。所以我做《山海哀歌》《山海炼金》,它从大自然当中,从实践当中和空间当中感受沧海桑田。所有的山以前都是海底,所有的海底可能就是以前的陆地,贝壳就是动物的残骸,森林过火木就是植物的尸体。
过火木·澳洲,图片来源:艺术家提供
我的绘画,有时候克制,有非常严谨的块面界限,有时候又非常自由洒脱,跟我们每一天的情绪有关。所以绘画作为一个时间延续的痕迹,作为一个思考着的依然不满足的探索者而言,呈现的结果是他的理智和感情,现实和梦想,以及对材料的敏感和实践性综合的结果,也是造成我绘画变化的根源。
张华洁个展:山海 展览现场,翡翠画廊·上海,??张华洁,摄影:余洁宇
廖雯:你在创作时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感觉和感受是什么?
张华洁:实事求是讲所谓创作时,这个“时”我的理解是有创作前阶段、创作中阶段和创作后阶段共同组成的“创作时”。因为我们往往认为作为一个物理文本的绘画,画面绘制的过程是它的过程,画面完成的结果是它的结果。而我觉得实验性的当下绘画,你酝酿的过程也属于创作时,你绘制的过程也属于创作时,你画完以后,对这个作品的呈现、展览这些所有东西也一样,这个作品的状态也得以扩展。所以我觉得创作时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跨度。
相当于电影。看一个电影可能就两个小时,但这两个小时的电影可能要拍几个月,在这几个月之前,你还需要创作剧本,需要调查、采访和提炼素材,拍完以后还需要剪辑、配音、合成,包括宣发。我觉得绘画也有这样的特点,前绘画期,后绘画期往往被我们忽略。作为实验艺术的实验绘画,我觉得前绘画期也是创作时,比如去找材料,到哪里去找,在网上、在现实中找,在近处、在远处找。有的是表层能看到,有时候刮风,吹倒一棵大树,那树根里边的红土可能是你想要的,下雨从山上冲下来的黄泥土,也可能是你想要的,河滩上的黄沙土也会被偶遇发现。所以当你开始有意识寻找土地中的色彩,你往往能发现平时忽略的某些材料。所以这样一个创作时,我觉得就带有极强的方向性。在绘画的过程当中,到底是把它先撒上再胶注,还是先铺胶再撒上,到底是拿手挨着画布蹭,还是隔一段距离去抛洒,甚至还有的地方要混合一种胶,所有的方式都是绘画时,由什么主导,才能感受什么,其中实验性、挑战性,以及不可知性是我迷恋的。
强烈的感受包括颜料刚开始见水是深的,干了以后的颜色又变了,那个胶滴上去是白的,它干了以后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所以,在前期的发现,中期的绘制和后期晾干的过程中,包括在作品展览的时候,它的光的色温与软硬,打光方式对画面的质感呈现也是有影响的。
这种冒险就像我们在生活当中去对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那种好奇心,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都有的。我认为绘画不是一个你知道了结果才去做的,而是因为你不知道结果才去做。对绘画未来的可能性抱有极大的好奇的热忱,你才去寻找完全不同、别人没用过的材料,你才去试验它的粘合以及它的湿度,以它的厚薄,以及它叠加和渗透,它下面的底子,它上面的呈现,这所有的可能性都在视觉的实验当中给你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有时候带来沮丧,有时候带来惊喜,最终我们还是希望奇迹的诞生。
我觉得当绘画经过冒险而获得某种奇迹的时候,这就是当代绘画在综合材料实践当中所应该达成的最好的状态。我的直觉,我的感受就是,你永远处在一个兴奋地等待,有可能失败的失落,同时在对更好的希望的一种实验当中,行动和判断、梦想和失落,以及所呈现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绘画给我心中造成的影响,最终它反映的是整个这个环境留下的痕迹。
张华洁个展:山海 展览现场,翡翠画廊·上海,??张华洁,摄影:余洁宇
我浓缩了我对环境的感受,我也浓缩了这段时间给我的感受,而这个感受不是理论性的,而是感受性的。所以,绘画不论你是多么的理性,绘画最终是诉诸于人的感官,它不是一个理论的结果,而是一个感受的呈现。通过凝聚创作者的感受,变成一个文本,通过展示传递给读者的共鸣和奇迹的扩展。这种冒险和奇迹的存在,让我乐此不疲而愿意继续探索下去。
2024/07/26
展期:2024.8.16 - 2024.9.19 每周二至周五 11:00-18:00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777号 翡翠画廊·上海
ARTISTS|艺术家
以下是艺仓水岸相关机构: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