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编者按


“新时代 ? 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展期过半,展览以广东美术馆近三十年的收藏为基础,经多方支持,汇集了700多位中外艺术家的近千件作品,全面展示近现代中国美术、广东美术的辉煌历程,为公众献上高品质的艺术盛宴。在此,我们推出“鹅潭话馆藏”系列推文,从不同的切入点串联展览中的馆藏作品,带您从点到线,讲述由图像串联起的历史文化故事。


本次推送我们为您带来“岭南画派开创者”,从馆藏作品中了解岭南画派的开创大师,感受岭南艺韵。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植根岭南文化沃土而生的岭南画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重要画派之一。


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传统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观念和技法的冲击,大批艺术家开始思考中国画的现代转型问题,争相寻求中国画的改革途径。在这过程中,大体形成了结合西方绘画对中国画进行改造的“融合中西”和对传统进行捍卫、发掘和创新的“传统主义”两条道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诞生了。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1904年居廉与友徒合影,左五为高剑父


高剑父(1879-1951)、陈树人(1884-1948)、高奇峰(1889-1933)是岭南画派的开拓者和最重要的艺术家。清末民初,两位岭南花鸟名家居巢(约1811-1865)和居廉(1828-1904)以自然为师,注重写实,并开创了“撞水”“撞粉”等技法。高剑父、陈树人早年师从居廉,高奇峰则间接从其兄高剑父学习居派的绘画。之后岭南三杰东渡日本求学,受西方绘画和当时的新日本画的影响,回国后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推介美术变革的新观念。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主办的早期综合性时事期刊《真相画报》,广东美术馆藏


他们所开创的岭南画派在艺术风格上大胆地革新和开拓绘画题材,多描绘岭南特有的风物。在技法上,将中国画、日本画和西洋画融于一炉,创造出色彩鲜艳明亮,水分饱满,晕染匀净的艺术风格,摒弃了传统中国绘画以线为主的“勾勒法”,而采用自成体系的“没骨法”,创造性地以水墨渲染来达到西洋画的光影效果,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绘画新格局,为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


《蜂涌双蝶》

居廉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绢本设色

102cm×41.5cm

1895年

广东美术馆藏

现展出位置:白鹅潭馆区5楼 18号厅


居廉(1828-1904),字士刚,号古泉、隔山樵子、罗湖散人,广东番禺人,与堂兄居巢并称为“二居”。居廉擅画花鸟草虫和人物,他的画注重写生,线条精细、设色妍丽。居氏兄弟始创没骨“撞水”“撞粉”技法,即在色彩未干时,注入水或粉,让画面形成深浅不一的层次和天然的轮廓,以表现自然光影变化和物体质感,常用于画植物的枝叶和花瓣。


《蜂涌双蝶》这幅画中,在画面最下方是一片长着青草的土坡,一块硕大的太湖石兀然而立。在湖石后面有几株高挑的牡丹,或含苞待放,或华丽盛开,引得一群蜜蜂簇拥着两只蝴蝶在花间流连嬉戏。居廉以撞水技法画出了牡丹花叶子自然卷曲的形态,以撞粉技法给牡丹花瓣增添了清亮的光泽。坚实的太湖石衬托着娇柔的牡丹花,与喧闹的蜂涌双蝶相映成趣。



《笋樱图》

高剑父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纸本设色

106×34cm

1919年

广东美术馆藏

现展出位置:白鹅潭馆区5楼 18号厅


高剑父(1879-1951),名嵛,字剑父,广东番禺人。早年师从居廉,1906年游学日本,1908年回国后主持广东同盟会。辛亥革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创办春睡画院。后曾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广州市立艺专、南中美术院校长,中山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会会长。


高剑父将现实生活题材融入中国画中,常以写实手法描绘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这幅写意《笋樱图》的题款中可以看出,高剑父是有感于北宋花鸟画家吴元瑜的《笋樱图》创作了此幅作品。画面构图随性不拘,几根春笋自然散落,其间以红色樱桃点缀,饶有逸趣。



《凌霄图》

高剑父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纸本设色

106×35cm

广东美术馆藏

现展出位置:白鹅潭馆区5F 18号厅


高剑父主张中国画应随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提倡吸取西方写实绘画的经验,进而将古今中外的艺术精华熔为一炉,创造出一种适应新时代的“新国画”。他的绘画追求透视、明暗、光线、空间的表现,尤其重视水墨和色彩的渲染,创造出一种奔放雄劲而又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在近代中国画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幅《凌霄图》生动地表现出寒天冬月里的雪竹图景。高氏在画中以水墨晕染的技法表现远方的天色云雾,近景中的没骨竹枝凌霄而立,用笔泼辣,墨气淋漓,颇有明代花鸟大家徐渭之风。画面上的题款为徐渭的《雪竹》诗:“山中雪厚没人腰,城瓦犹堆尺五高。压损青蛇三百万,起烘冰兔扫双梢。”



《秋声》

高奇峰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纸本设色

105×39cm

1910-1920年代

广东美术馆藏

现展出位置:白鹅潭馆区5楼 18号厅


高奇峰(1889—1933),名嵡,字奇峰,广东番禺人。早年随兄高剑父师从居巢、居廉。1907年随高剑父赴日本,同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归国,与高剑父以《时事画报》名义在广州发起“广东图画展览”。1925年任岭南大学名誉教授,并在广州开设美学馆授徒。高奇峰作品曾在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国际艺术展览大会上获得最优等奖,1933年被中央政府任命为赴德国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专使。


高奇峰撷取中西画学之精髓,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以飞禽走兽和花卉最为擅长,亦能山水、人物。他注重写生传神,善用水墨渲染,画风工整刚劲、真实自然。这幅《秋声》中,高奇峰用笔果敢有力,以浓淡不同的淋漓墨色展现出一棵枝桠斜出的老树。一只猫头鹰高踞枝上,目光如炬。笔简墨润,形神兼备。



《高柳晚蝉》

陈树人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纸本设色

114×40cm

1920年代

广东美术馆藏

现展出位置:白鹅潭馆区5楼 18号厅


陈树人(1884—1948),原名哲,又名韶,字树人,号葭外渔子、二山山樵,晚号安定老人,广东番禺人。少从居廉学画,先后两次赴日就读于京都美术学院绘画科和东京立教大学文学系。曾任广东高等学堂美术科教授、国民党党务部长和广东省民政厅厅长。与高剑父、潘达微等创办《时事画报》《真相画报》。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善山水、花卉、尤善红棉。


陈树人尤爱画杨柳,这幅《高柳晚蝉》中,一棵高柳粗大的树干从画面右上角斜出,纤细的柳条垂下,在微风中飘摇。画风清妙秀远,用笔设色温婉细腻,淡雅清新。画中题识“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出自宋代姜夔的《惜红衣·簟枕邀凉》。这两句诗诉说着时序将变、秋风将至的消息,高迈苍茫的意象与陈树人的笔墨相得益彰。


相关展览: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参观信息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020-88902999,020-88902888。



扫描二维码预约“白鹅潭馆区”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广东美术馆新媒体平台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鹅潭话馆藏 | 岭南画派开创者 崇真艺客

审定/ 涂晓庞

编辑/ 温嘉宝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