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盐城市美术馆
盐城市书画院
协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承办单位
盐城翰墨丹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出江南
展览时间
2024年9月3日—9月22日
研讨会时间
2024年9月7日
展览地址
盐城市美术馆1号展厅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生导师
潘汶汛
此次展出的作品来自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系近几年毕业的研究生,13位青年画家。他们的作品面貌虽未见得完全成熟,但在画面中可略窥见每个画家的内心,展览是鼓励他们创作成长的方式。
学习艺术究竟学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作为导师,我不仅引领他们向先辈学习、向自然学习,更希望他们观察体悟自己的内心,与物与心坦诚表达,并以独立创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若只学习绘画技法,并不能成为艺术家。在学院中成长的青年艺术家,需要在学习艺术规律、造型、技法等专业学科之外,尽可能地去尝试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所思所想投入画中,让画面能有些许各自不同的情意,包括在笔端与心徘徊的对应中拓展艺术的表现,进行新的探索。
向谁学习?如何学习?画什么?“我”该怎么做?这些初出茅庐的作品是一部分回答。
古人评价绘画作品有一个观点:“平淡天真”,此四字并非指画面的形式或内容,也并非指减淡技法的浓度。我倒觉得它更像是在述说以艺术的姿态踏足人生之路的法门。探索人生的意义,以艺术的方式得以前进,是足以幸运的事。
1786年,歌德带着温克尔曼的观念到意大利旅行,从此,与美术的接触一发而不止,成为他深刻的感情需要。1809年,他写信给埋头撰写美术史的朋友迈尔(1760—1832),请他寄一些名画的复制品,说过这样深情的话:“我需要这些来自往昔的深厚艺术土壤的美好灵魂。”蔡元培受歌德 (1749—1832)的影响,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
每一个年轻人都是一束有可能成炬的微芒,然而能成为闪亮的光并不容易,期间的漫漫修行是艺术风华与人性的交融,是技术与审美品质的交织,是大时代下个人的选择与勤奋刻苦的付出。
米芾在《画史》序言中提到:杜甫诗谓薛少保“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表达的是,国王统治一时,而艺术统治世代。
法国学者保罗·拉克鲁瓦(1806—1884)说,“在一个时代能留给后世的所有事物中,只有艺术品才是最鲜活的代言人,一个时代的艺术让这个时代复活,并向我们展示这个时代。”
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最伟大的时代。有人问,为什么这个伟大时代没有出现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1903—1983)的回答是:这个时代最深刻的思想都表达在绘画中了。
人们通过艺术获得秩序与和谐的愉悦体验,但更重要的是把最高的人性和道德的价值归因于这种体验。艺术家初来世间的童年经验,特有的对生活的敏感和观察力,在绘画表达中一笔笔擦亮了丝丝微芒。
每一束微芒都会发展出不同的亮度,或悄然殆尽,或稀淡迷离,或勃发成炬,亦或闪耀星河。希望年轻的艺术家们,能正视储存在身体里最大的创作源泉。
借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希望有涯之生是尽情尽意之一生,笔端写心,微芒成炬,不仅是闪亮的自己,也是如银河星盘中的一枚亮星,为人类的文明生活折射出小小而又丰满的光芒。
潘汶汛
《天马歌》
194×96cm×4
纸本水墨
2023
刘钰
《白光之下二》
纸本水墨
235×165cm
2023
李荣可馨
《窗》
74×68cm
纸本水墨
2024
余意
《追光》
55×133cm
绢本设色
2023
金煜
《月辉》
82×110cm x2
绢本设色
2024
万文洁
《晨间裂缝》
76×100cm
绢本水墨
2024
陈夏昀
《粉袄裙》
160×90cm
绢本设色
2024
王觉平
《关系》
40×40cm×4
绢本设色
2023
王学颖
《林荫》
240×400cm
绢本设色
2023
杨秀文
《黑夜与乌云已逃离》
230×160cm
皮纸、水墨、亚克力、油墨、箔
2024
徐潇洋
《清影》
213×179cm
绢本设色
2024
付靖文
《若出其里》
370×180cm
纸本设色
2023
伍俊
《骤雨》
117×76cm
绢本水墨
2024
唐可馨
《盒中物·七》
50×100cm
综合材料
2024
END
更多精彩活动,请关注“盐城市美术馆”“艺术盐城”微信公众号!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