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氣
Hong Kong Qi
开幕对谈|Opening Talk
2024.9.14(周六)15:00-16:20
对谈嘉宾|Guests
万丰、文美桃、梁望琛、钟正
Chris Wan Feng, Man Mei To,
Joseph Leung Mong Sum, Mark Chung
展期|Duration
2024.9.14-10.26
(周三至周六 Wed.-Sat. 12:00-18:00)
地点|Location
No.110, Stage 2, South Square, One Shenzhen Bay,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香港氣”将于2024年9月14日在红树林画廊开幕。这是由独立策展人万丰策划的特别群展,展览召集了六位优秀的香港年轻艺术家,包括邓伯轩、梁望琛、文美桃、余沅榆、郑天依、钟正。他们的艺术创作均从中国香港起始,也在各自的海外求学和异国生活中发展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和作品面貌。本次群展将会展出他们近年来的最新创作,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展出。
邓伯轩,共鸣辑歌(一),2024,铜制电培养植物天线、电磁铁螺线管、128C、256C及512C调音叉、单频录像装置、多音频输出系统、音频放大器,尺寸可变,视频时长7分11秒,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Shawn Pakhin Tang, Elegy of Resonance I, 2024, Copper electroculture antenna, electromagnet solenoid, 128C, 256C and 512C tuning forks, single-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with multichannel sound output system, audio amplifiers, Dimensions variable, Video duration: 7 min 11 sec,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梁望琛,一支、三支和多支蜡烛,2021,钢制烛台,三个棱镜,一支蜡烛,31 x 31 x 33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Joseph Leung Mong Sum, One, Three and Many Candles, 2021, Steel Candle holder, Three Prisms, One Candle, 31 x 31 x 33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借助“香港氣”这一街头偶然拾得的多语义词汇,策展人将红树林画廊的两层空间转化为一个新的展演空间,以“气”串联作品之间的寓意流动和对话,其中异质的符号被编织为可供阅读的展览叙事,并引导观众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具身经验和感性碎片去重组对香港的一种新的地方想象,也和一种更普遍的流动现代性经验相共鸣。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0月26日。
文美桃,灯泡与烛光的月亮,2023,灯泡、环氧树脂、不锈钢,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Man Mei To, Moon for bulb and candle, 2023, Light bulb, Epoxy resin, Stainless steel, Dimensions variabl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MANGROVEGALLERY is pleased to announce Hong Kong Qi, a group exhibition of works by emerging Hong Kong artists, opening on September 14, 2024. Curated by independent curator Chris Wan Feng, the exhibition features six outstanding young artists, including Shawn Pakhin Tang, Joseph Leung Mong Sum, Man Mei To, Jennifer Yue Yuen Yu, Zheng Tianyi, and Mark Chung. Their artistic practices, which all began in Hong Kong, have evolved into unique personal styles and creative expressions shaped by their experiences of studying and living abroad. The exhibition presents their latest works from recent years, with most of which being shown in Mainland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fish tank(余沅榆、邓伯轩),目黑,2023,单频彩色录像装置、双语叙述、立体声音,视频时长11分08秒,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fish tank (Jennifer Yue Yuen Yu, Shawn Pakhin Tang), Muk6 Hak1, 2023, Single-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stereo sound, bilingual narration, Video duration: 11 min 08 sec, Courtesy of the artists
郑天依,A prisoned palm tree,2023,喷墨打印、画框,40 x 3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Zheng Tianyi, A prisoned palm tree, 2023, Inkjet print, frame, 40 x 3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Inspired by the phrase “Hong Kong Qi,” a term with layered meanings that the curator encountered on the streets of Hong Kong, the exhibition transforms the two floors of Mangrove Gallery into a dynamic, performative space. "Qi" serves as a connecting force, linking the flow of meaning and dialogue among the artworks. It weaves disparate symbols into a readable, cohesive narrative, guiding the audience to reimagine Hong Kong through the embodied experiences and sensory fragments found within the works, and to resonate with a broader experience of fluid modernity.
The exhibition will be on view until October 26, 2024.
钟正,掰 #01,2024,潘纳佐大理石、彩色铅笔、蜂蜡、黄铜、丙烯颜料、再生木材、木材染料、胶水,110 x 110 x 790 m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Mark Chung, Graft, #01, 2024, Paonazzo marble, polychromos, beeswax, brass, acrylic paint, reclaimed wood, wood stain, glue, 110 x 110 x 790 m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策展人
万丰,独立策展人、写作者,工作生活于香港,他的研究、写作和策展关注地方性和艺术生态系统的交织。万丰为许多专业艺术媒体撰稿,如ArtForum、ArtReview和Ocula等。他也是艺术写作平台“岛聚”(www.daoju.art)的创始人和执行编辑,该非盈利艺术评论项目特别关注以香港为中心的当代艺术现场。2023年,他被邀请策划香港Art Central的公共项目以及阿联酋Abu Dhabi Art的“香港聚焦”环节。自2023年起他策划的”青喉”系列展览已在香港、新加坡、东京、深圳、巴黎等地展开,通过香港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和实验性的策展方法探讨当下动荡世界中离散、流动和身份的共同课题。
艺术家
邓伯轩(b.1994)的作品跨越各种形式和媒介,透过雕塑、装置和录影作品,将现成的物品、工业材料和模拟技术结合在一起。
他经常从社会政治话题和日常与数位科技的纠缠中汲取灵感和参考,体现在其物理和精神状态上的呈现。他运用象征、抽象、变换等多种艺术手段建构叙事视觉和概念表达。特别是,他对建立一种“反数码技术”的方法论很感兴趣──持续反思及批判数码科技如何在不同程度上饱和了现今的“数码化制造文化”所主张的效率、便利性和量产文化。结合相关的背景、材料性和技术性,他的作品经常透过操纵张力,流动性,遏制环境、系统故障等主题,以“模拟系统”的方式呈现。
他于2016年在伯明翰城市大学获得室内设计学士学位,并于2020年在香港浸会大学获得视觉艺术学士学位。他目前正在不来梅艺术大学攻读数位媒体硕士学位。
艺术家目前在香港和德国不来梅两地生活和工作。
梁望琛1995年生于香港,是一位活跃于香港和维也纳的艺术家。梁氏的创作横跨摄影、文本、现成物和装置等媒介,以概念性探讨的形式,审视情感的表现,尤其是焦虑(Angst)在不同社会政治语境中的体现。
目前,梁氏是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的艺术研究博士生,及香港恒生大学艺术设计系的助理教授。他还与两位艺术家共同创立了名为“Negative Space”的艺术空间,致力于发展香港的镜像媒介艺术和实验性实践。
梁氏曾入围第二十四届ifva奖(媒体艺术类别)、香港人权艺术奖和WMA大师摄影奖。其作品被巴塞尔、卢森堡、巴黎、维也纳和香港等多地的私人机构收藏。
文美桃于2024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雕塑硕士学位,2017年获得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绘画学士学位,主修绘画。现居伦敦和香港。
文氏的创作以物料出发来讲述事件或事情,并从技术层面延伸各种媒介,其作品主题由身体的亲密性游走到城市的景观,探究城市化的生活与消逝的事物。物化、复制、重塑以及量化的方式,令观众从新的角度注视人、生物与死物,并关注其脆弱性与沉默性之间的关联。
文美桃获选为2021年大馆当代艺术家工作室驻留计划的入选艺术家。近年于多地展出,包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4年)、Tangent Projects(巴塞罗那,2024年)、Lewisham Arthouse(伦敦,2024年)、CHAT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香港,2022年)、日本福冈九州艺文馆(福冈,2021年)、Rossi & Rossi画廊(香港,2020年)、安全口画廊(香港,2020年)、油街实现(香港,2019-2020年)、香港医学博物馆(2018年)和香港艺术中心(2017年)等。
余沅榆1996年出生于香港,是一位活跃于德国和香港两地的艺术家。她目前在魏玛包豪斯大学攻读公共艺术与新艺术策略的艺术硕士学位,此前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获得艺术学士学位。
余沅榆的创作常利用在地符号来探讨土地和流散的议题。她采用多种方法将表演的体验转化为新的叙事,使作品的语境更开放,观者得以自由地进行主观解读。
郑天依,1995年生于中国湖北,是一位活跃于荷兰和香港的艺术家、研究者。2018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2021年于荷兰Frank Mohr Institute取得媒体艺术硕士学位,现于荷兰和香港生活及工作。她的创作通过文字、现成物、表演、装置和录像等不同媒介呈现,作品关注城市空间和身份议题, 涉猎的主题包括离散,边界,异质地志学及鬼魂徘徊学。
郑天依的作品曾展出于武汉K11 Select(2024),荷兰鹿特丹Het Wilde Weten(2023),德国柏林 Prenzlauer Studio(2021),荷兰格罗宁根 Kunstpunt(2021),Bierumerschool 驻留计划(2020),香港PMQ(2018)及瑞士苏黎世Kunstraum Galery of ZHdK(2017)。她近期获得荷兰创意产业基金和蒙德里安基金的支持。她亦曾发起及策划系列文化项目,包括野生艺术节(2017-20)等。
钟正于1990年出生在新西兰奥克兰。在香港和阿姆斯特丹生活、工作。
五彩斑斓、烦扰刺眼;繁荣不休、急速重复像癫痫。在感观泛滥、空洞得使人窒息的生活中穿越各种情感和人造物集合的系统和信念。以不特定的媒介编织体验,探索不同权力架构,拙劣地操控不同层面的系统和信念,反映日常经验的紊乱。
中国深圳,深圳湾1号广场南二期110号
No.110, Stage 2, South Square, One Shenzhen Bay, Shenzhen, China
+86 755 8652 2860
info@mangrovegallery.com
开放时间:周三(Wed.) - 周六(Sat.),12pm-6pm
官网:www.mangrovegallery.com
微博:红树林画廊
Instagram: mangrovegallery
长按二维码关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