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展览现场,《边界》,START星美术馆,2024年
《边界——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三季》正在开放,本次展览中展出了艺术家王音创作于2007年的作品《四季·夏》。该作指向艺术家经过对中国美术现代性话语脉络的探索,逐渐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艺术家将“人体”这一来自西方的概念和工具,转换成中国景观,讨论了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王音,《四季·夏》,布面油画,210x310cm,2007年
这幅作品的基本构图取自一张最普通的天山旅行明信片,有雪山、河流、树木,还有一个现实形象的人独行期间。然而,一些树木被替换成一个个秀丽而充满生机的修长人体。这幅作品的杰出在于它所包含的周折、复杂和戏剧性。如果将这些人体从画面中去掉,这将是一张标准的透视主义风景画。但这些不受限于“近大远小”透视法则的人体群像,使风景画的透视失去了根基。
这些集植物、神和人体于一身的人体群像,配合超越现实的尺度与比例,为整个画面编制了一种神秘感。正如艺术家所说:“我比较喜欢用一些熟悉的题材,把这些熟悉题材陌生化。”
画面色调呈现出一种时间距离感,这种暗淡的酱油色是模仿上世纪民间常见画报、挂历、明信片等有意为之,指向人们在落后的印刷技术中被影响的视觉。
展览现场,《边界》,START星美术馆,2024年
出生于艺术世家的王音,其年少时期的绘画经验是在苏派绘画传统中生长起来的。1984年艺术家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成果充斥着其创作环境。在90年代中国艺术圈强烈的“走出去”冲动中,王音却将目光投向高剑父、徐悲鸿、吴作人、张梅荪、颜文良等早期画家。以《小说月报》《读书》等现代中国早期出版物为自己的作品命名,代表着艺术家从20世纪思想史的角度去理解先辈的企图,并与那个时期的绘画经验建立起精神联系。
艺术家的绘画经常以记忆中一个特定对象为动机。其2000年后的重要作品《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2003)、《鲁迅公园》(2003) 等,画面描绘的是风景,却引导观众凝视其深处的历史,是艺术家个人记忆与历史的勾连。艺术家的作品“在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现实面临重新评价的时刻”显示出重要价值。
王音,《小说月报·剃头》
布面油画,160x180cm,1993-1994年
王音,《鲁迅公园》
布面油画,180x230cm,2003年
王音,1964 年生于中国山东,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1988 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王音把个人的情感经验、思想脉络贯穿于自己对近现代绘画史的认识中,把外缘的影响内化为纯粹个人化的生命经验。王音笔下色调内敛、沉静的事物往往传达了处于遮蔽下的当代生活之内在精神,画中的题材往往是无名者,无名物,无名处,而越是以无名的状态出现,似乎越趋近我们和世界遭遇的原初状态。
展览现场,《边界》,START星美术馆,2024年
?? 图文致谢START星美术馆、艺术家及其画廊
▼
观展通道
▼
正在展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