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秋节便是中国传统的赏月佳节,人们在这一晚凝望月亮,寄托着对团圆与美好生活的期盼。
400多年前,一位名叫伽利略的人也将目光投向了月亮,这一望却不得了——
伽利略绘制的月球手稿
他发现了月球表面并不是如固有观念所认为的那样光滑,山丘与峡谷取代了嫦娥的宫殿,月球也并是传统的哲学推理所说的完美圆形,他坚持以科学实证为基础来质疑和修正传统的宇宙观,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天文偏见。
而这一切,都是透过看似普通的透明玻璃。
伽利略·伽利雷于1609年末制作的透镜,现藏于佛罗伦萨博物馆
作为一个“上得讲堂,下得工坊”的集智慧、勇气为一身的buff叠满的科学家——
伽利略和玻璃有什么故事?
玻璃看起来毫不起眼,却如何引发了一场世界性变革?
让我们跟随上海玻璃博物馆的《新·对话论(玻璃版)》一探究竟:
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是伽利略用对话形式呈现的科学著作,其中通过对话的方式讨论了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优劣。
Buff 1
体会能工巧匠的创造与乐趣
“要制作出令我满意的望远镜,关键在于玻璃。采购穆拉诺玻璃窑生产的德意志单层玻璃后,需要经过打磨、抛光等复杂工序。我花费巨大代价、投入大量精力制作出的60多块镜片中,符合要求的只有几块。”
正如伽利略对望远镜镜片制作的精益求精,在我们的玻璃DIY体验课程中,吹出一个“玻璃泡泡”、烧制一颗属于自己的玻璃星球……DIY玻璃制作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体会到精细工艺背后的专注与耐心,你或许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奇妙发现。
Buff 2
打“碎”偏见
“古代神话中,弗勒格拉的巨人将山峦堆叠,击落星辰;而我将玻璃重合,一探月球和星星的秘密,这何尝不是一种攻击?只不过巨人鲁莽地以坚固巍峨的山峰为武器,而我使用的是小而脆弱的玻璃罢了。”
正如伽利略推翻传统认知,上海玻璃博物馆的破碎特展(BRKN, 念作Broken)也带来了思考——玻璃的宿命就是破碎吗?破碎,就是消极的吗?来到破碎特展,用全新的角度思考这个不只是玻璃的命题,打破固有的偏见与限制吧!
Buff 3
玩转科学与艺术
“浏览完《星空报告》中的5张月球插图、4张银河插图和木星卫星‘绘画’你就会发现,这本书的秘密藏在文字世界之外,存在于崭新的仪器——望远镜中。”
玻璃万象无所不包,从伽利略的望远镜,到现代光学的突破,玻璃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漫步在主场馆内,你会发现玻璃的无限可能,儿童玻璃博物馆还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充满奇趣和教育性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发掘玻璃的奇妙世界。
Buff 4
勇气与智慧的考验
“众人皆亲眼所见,却缄口不言。这帮大学的首席哲学家们认为,哲学无非就是《埃涅阿斯纪》和《奥德赛》一类的书,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在抠字眼中寻找真理,而不是在现实或自然世界中追求真理。”
挑战玻璃迷宫是一场勇者的游戏。向左?向右?跟随小伙伴的脚步?还是独自开辟新路?在四面皆镜的幻境中穿行,映照出无数重复的路径与虚幻的边界,你有勇气,像伽利略一样在迷失和探索之间勇敢地迈进吗?
Buff 5
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世人不愿考虑存在其他世界的可能性,许多人尽管将望远镜对准天空,却仍受困于自己对世界的想象。”
科学的发现源于无尽的想象力。在热力剧场的演出中,玻璃在指尖被赋予新的生命,液态的光影在高温中变幻,像极了伽利略望向天空时的惊奇与幻想。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碰撞,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奇境,梦与现实交织,创新的火花不断点燃。
古往今来,我们仰望的月亮始终如一。
然而,人类手中的“望远镜”却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更替。宇宙从伽利略手中小小的玻璃开启,伽利略或许很难想象,如今的我们不仅观察月球的山谷,还在其上留下了脚印。
下一个用玻璃探索宇宙的人,会是你吗?
祝大家抬头望月,中秋快乐!
PS:你在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展厅内找到伽利略的望远镜了吗?还有一轮月亮哦!????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 @小mo是小甜橙麻麻 分享热吹体验
编辑&文案&排版:Raini
参观购票
即刻购票 TICKETS
+86 21 6618 1972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