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至9月8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两场艺术家个展:“梁好:步虚”与“米格尔·安赫尔·帕亚诺:悟–物”。
“梁好:步虚”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梁好:步虚”作为艺术家梁好的首个机构个展,展出了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木质雕塑系列作品。展览回溯了梁好近十余年的雕塑创作,不仅是对她长期以来围绕材料原貌、非对象性雕塑语言及其与空间场域关系专注探索的呈现,也是向她从80年代中期开启艺术家生涯以来,一直踽踽独行,对国界、性别、线性史观的局限性不以为意的创作路径的致意。
“米格尔·安赫尔·帕亚诺:悟–物”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摄影:杨灏,2024。
“米格尔·安赫尔·帕亚诺:悟–物”展览亦是艺术家的首个机构个展。作为一位拥有多元文化背景和跨洲际生活经历的艺术家,帕亚诺的绘画和独特的“厚重拼贴”作品聚焦呈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的交汇、融合和重构。展览汇集艺术家在中国过去二十年间各阶段的创作,全面展现了帕亚诺跨越文化的艺术创作衍变历程。
01
“梁好:步虚”展览系列公共项目
“梁好:步虚”展览系列公共实践项目通过一场特邀导览、一场对话,从展览中的50余件非对象性雕塑作品展开,以对话、互动与讨论的方式与观众一同领略艺术家的创作魅力,进入由艺术家创作的抽象和思辨的空间。
本篇摘选特邀导览与对话中的亮点内容以供参阅。所有活动均可在UCCA官网查看视频或图文回顾,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梁好:步虚”展览系列特邀导览
“在林中:与策展人漫步”
2024年7月21日,“梁好:步虚”展览策展人张南昭为公众带来一场导览,从艺术家梁好曾在不同土地、国家间生活的个人经历说起,深入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宏观时代背景下的中西艺术创作潮流,挖掘艺术家个人身份的多重文化性在其作品中留下的“虚空”痕迹,从而在不同视角的映射下讨论其近十余年间的雕塑创作。
“梁好:步虚”展览特邀导览“在林中:与策展人漫步”现场照片,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年7月21日。
“梁好:步虚”展览系列对话:步虚
2024年8月24日,展览同名主题对话“步虚”邀请艺术家梁好、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柯伟业(Michael Cavayero),由策展人张南昭发起讨论,围绕艺术家创作中的非对象性雕塑形体、材料与空间的关联等角度,回顾其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创作历程,深入讨论梁好的雕塑创作如何汲取东亚艺术传统,并延展西欧的现代主义遗产。对话在古今中外宽广的艺术时空中,关联艺术家创作的思想根基,解读其雕塑语言中所蕴藏的东西方艺术本体语汇。
对话丨亮点回顾
· 展览契机:在“步虚”中挖掘微小叙事
张南昭:作为一个不断向前,要做出新展览的机构,该如何挖掘出“微小叙事”(Micro-narratives)、形成对“原叙事”的补充或者对抗是这个展览的起点坐标。
无论是她的创作还是她的思考、她的生活,梁老师从来没有纠结于离散身份、个体叙事,她更关心的是艺术本质的、有关艺术与雕塑自身的纯粹思考、体验——正是这一点刷新了我对于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艺术家的既有认识。
“梁好:步虚”展览对话“步虚”现场照片,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年8月24日。
· 《纤夫》小稿:细节之外的“动势”
柯伟业:在做实践的草稿阶段,因为作品还没有变成固定的形式、拥有很多申诉的空间,所以它不会让你在过程中预设自己要有一个绝对性的表达,而这种空间会让作品的形成具有一种偶发的自然性。
梁好,《纤夫》小稿,1985,石膏。图片由嘉宾提供。
·回归纯粹性:雕塑本身的能量
梁好:我认为雕塑本身包含着很多更大的东西。以前我用雕塑来表达、发泄或表现,但是到后来我觉得,雕塑本身的能量也好,它的场域也好,是可以同天地呼应的。而这个时候我的创作中没有太多的个人情绪介入,它完全是一种不同的节奏韵律,慢慢趋向形而上的境界。
“梁好:步虚”展览对话“步虚”现场照片,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年8月24日。
02
“米格尔·安赫尔·帕亚诺:悟-物”
展览系列公共活动
山鬼?九歌
“米格尔·安赫尔·帕亚诺:悟-物”展览系列的公共活动《山鬼·九歌》以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一篇祭祀山神的乐歌为创作背景,自2024年6月22日起,每周六下午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pen Gallery上演,持续四周至7月13日。
“米格尔·安赫尔·帕亚诺:悟-物”展览系列公共活动《山鬼·九歌》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
本篇文字整理:王元蓉(实习生)、吴伊瑶
文字校对:逄芮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UCCA公共项目社群
获取更多活动信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活动信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