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法国驻华大使馆
四川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
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支持单位
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策展与理论艺术委员会
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美术评论委员会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总顾问
白玉堂( Bertrand Lortholary )
焦兴涛
总策划
裴国良( Nicolas Pillerel )
何桂彦
执行策划
宁 佳丨符周阳
论坛时间
2024年 9月21日 9:30—17:30
举办地点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多功能厅
论坛嘉宾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安娜伊思·马田(Anaistamo Martane)
蔡 磊丨曹 丹丨董虹霞丨董 强
符周阳丨高世强丨韩 晶丨何桂彦
红 梅丨胡 斌丨冀鹏程丨焦兴涛
匡景鹏丨李振华丨刘真辰丨宁 佳
庞贻丹丨王天祥丨王易罡丨魏一帆
徐 骥丨姚清妹丨张 灏丨张 虹
周雯静丨邹建林
本次论坛以“世纪图景”为主题,试图以中法两国自20世纪初至今,百年以来所形成的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批评、美术史研究等多个具体的实践领域为切口,探讨在现代性的背景下,其本土的发展逻辑,及其中法艺术交往形成的成果。同时,主题强调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段的艺术或文化现象,而是现代性与历史进程交织的结果。并通过两国之间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交流表现出来,这种复杂性反映两国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现代性与历史的理解和表现。
同时,立论坛足当代艺术的语境,重新审视中法两国在参与到全球化过程中,艺术在塑造文化认同和推动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并聚焦于在当代艺术领域的特点,及其彼此的关联。面对新的全球化挑战、艺术与科技不断融汇的潮流,中法两国艺术界如何面对艺术的未来,如何在思想资源、文化认同、身份塑造等形成共识,共同推动中法艺术领域的交往与持续发展。
时 间
2024 年 9 月21日 09:30-11:30
主持人
何桂彦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致 辞
戴宁智
法国驻成都总领馆总领事
焦兴涛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董强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
发言题目:
《异趣与共生——中法艺术的教育、交流与展望》
内容简述:
法国传统的艺术教育与人才遴选机制历史悠久,尤其得到了完整的体制的支持,从二十世纪初就吸引了大量中国艺术青年奔赴法国,学习油画,也造就多位名家、大师;法国二战以后的国际氛围,则为赵无极等人提供了成为世界级艺术家的可能性;当今中法之间,在年轻人的培养、交流方面,还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李振华
独立策展人
发言题目:
《再遇:中法艺术的交流与互鉴》
内容简述:
艺术还有什么可能?艺术史就是每个个体故事的总和,每个人都有曲折的经历,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每个人也都有创造的兴奋,艺术还有什么不可能?在今天身份、地缘、媒介被不断扩延的世界中,一切都有可能。
我们如何相遇?汉学起于法国,超过两百年的历史,之后在欧洲等地蔓延,足以证明中华文明的魅力,是属于全世界的。而法国热、法语热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有着巨大的社会潮流,那个时候法国的法,念fa,与头发的发一个音。中法建交60周年,恰是人和人漫长旅程的相遇。恰是来自双方引领者,对遥远文化的召唤和守望。
红梅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院美术馆收藏委员会副主任
发言题目:
《中国美术现代性的两种叙事:以20世纪上半叶留法艺术家群体为例》
内容简述:
此议题探讨科学与民主的时代洪流在美术界如何以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面貌,推进了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20世纪中国美术是文化交流的结晶,一代留法艺术家是吸收外来经验、致力本土建设的先驱者开拓者,他们的留学到法国的履程掀开了中国现代美术的新篇章。对留法艺术家群体的再研究和深度研究,对我们深化现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发言聚焦于在20世纪留法热潮带动下,留法归国的先辈对构建中国现代艺术体系的影响,追溯影响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观念及风格变迁的内在动因,对比研究影响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现实性与现代性,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
丨单元一 丨
镜像与重述:20世纪中法艺术与教育的交流
本单元议题涵盖了中法两国自20世纪以来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传统艺术如何与现代观念相结合,以及两国在艺术和教育领域所进行的交流与合作。这段时期的交流不仅促进了两国艺术与文化的互相理解,也在艺术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 间:
2024 年 9 月21日 14:00-15:15
主持人:
董虹霞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副院长
评议人:
王天祥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院长
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发言题目:
《印度支那美术学院与中、越、法美术网络》
内容简述:
20世纪上半叶,位于越南河内的印度支那美术学院成为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汇的一个支点,以此连接起中、越、法多国交互的美术网络。法属印度支那的美术教育一方面确认了越南艺术与中国艺术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又使得其与法国巴黎这一世界舞台相联系。这种处在特殊阶段的基于东西方艺术互动的“越南”样式给予中国现代艺术的“本土化”探索以某种参照,丰富了我们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进程的认知维度。
冀鹏程
《美术》杂志社 社长
发言题目:
《中法文化交流示范项目解析》
内容简述:
通过对中法文化之春、LUXES菁华万年、法国文化艺术季等品牌项目的解析,来探讨展览品牌的协作共创机制。
曹丹
《艺术新闻》《艺术世界 ArtReview》《LEAP艺术界》出版人
发言题目:
《开放与好奇——中法当代艺术交流的回顾和展望》
内容简述:
即将在2024年10月出版的《LEAP艺术界》法语特刊,将“变动”(flux)与“交织”(entrelacs)看作是中法之间的艺术世界得以共同对话、深入反思的共享语境与关键性联结。在构想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发起的自我提问:在经历了全球疫情的交往停滞与社会语境的变化之后,我们应当以怎样的立场和方式,来重启文化之间的交往、来纪念中法两国之间极具历史渊源的交融与互动?在重访过去十年中法当代艺术交流之际,我们以图集的叙事形式,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创作及相关事件,包括展览、出版、互访、奖项等等,同时梳理了中国当代艺术与法国思想和理论、法国现当代文学,教育之间的交流,通过中法文化长期和深入互动的语境来理解中国艺术、思想和文化的当代生态。“重启连接”,既是在大疫情时代的断裂之后重启中法两国的交流与互动,也是重新开始两国之间深度连接的新篇章。
徐骥
徐悲鸿纪念馆展览典藏部主任
发言题目:
《 留法前后的转变——从徐悲鸿画狮解析 》
内容简述:
皆知徐悲鸿以画马而闻名于世。但不为人知的,他更擅长和喜爱表现猛兽,猛禽,早期尤以绘狮子最多、最努力。他留欧期间,不论是在法国,还在德国进行了大量狮子的速写,构图与创作。以他笔下狮子为例分析,通过他留学前后的狮子题材创作对比,早期笔下猛狮雄壮凶残与人类为敌相互杀戮,逐渐转变成更有慈爱精气拟人化的狮!留学经历使徐悲鸿从展现自然中生灵搏斗慢慢转变成带灵性通晓自然和谐的生物,体现了中国画家高深的道法自然思想以及悲天悯人的侠义之情!
丨单元二 丨
交往与祛魅:中法当代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
本单元议题着重讨论探讨艺术家如何回应全球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挑战,如移民、全球经济不平等、环境问题等,探讨艺术作为全球对话的媒介。以及聚焦中法的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从不同的文化和哲学视角出发,对当代艺术的本质、功能和社会意义进行深入探讨和反思。
时 间:
2024 年 9 月21日 15:15-16:30
主持人:
宁佳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
评议人:
邹建林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教授
匡景鹏
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
发言题目:
《反讽的画布——福柯论画文本中修辞策略》
内容简述:
为什么要关注福柯论画文本中的反讽问题,哈贝马斯、罗蒂等二十世纪重要哲学家皆认为福柯与黑格尔、尼采以及其后学德里达一样是反讽主义哲学家。托马斯、舒斯尔福等艺术史与艺术理论学者则认为,福柯的论画文本充满了反讽特征,笔者的拙文《纯粹的目光——福柯对视觉现代性的认知》恳请台湾的福柯研究专家杨凯麟教授批评指正时,他敏锐地注意到我文章提及的《宫娥》一文中背对着我们的画框所构成的视觉盲点是一种反讽的问题,且提出对此问题的论证意犹未尽。鉴于此,笔者有必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周雯静
参展艺术家
发言题目:
《艺术与社会介入》
内容简述:
从个人创作实践举例分析《女人系列》《红色系列》《以疾病之名》《美丽坏东西》作品创作经验与社会介入的过程与影响(健康行动主义与生物政治);作品跨学科交流的学术成果分享,哈佛人类学论坛演讲作品以及学术期刊的发表;将要做的展览与学术相关计划。
圆桌讨论
安娜伊思·马田(Anaistamo Martane)
蔡磊丨高世强丨刘真辰
唐勇丨王易罡丨姚清妹
丨单元三 丨
想象与未来:青年学者研究视角中的中法艺术
本单元旨在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研究者如何通过哲学思考来理解和诠释法国哲学家的思想和作品,探讨这些理论如何挑战传统的哲学范式和认知框架。通过他们的研究视角,法国哲学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被重新审视和理解,促进了哲学思想的多样化和跨文化对话。这种研究不仅丰富了哲学领域的理论探讨,也推动了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的发展。
时 间:
2024 年 9月21日 16:30-17:45
主持人:
符周阳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
评议人:
韩晶
《当代美术家》执行主编
庞贻丹
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艺术与语言研究中心在读博士
发言题目:
《文化荒地,建筑活化与空间协商:20世纪80年代至今巴黎城市空间中的替代性艺术结构》
内容简述:
在居住空间稀缺且昂贵的巴黎,艺术、社会组织和城市化的复杂关系催生了“文化荒地”现象。闲置建筑作为艺术家工作室与展览空间,成为产权所有者、规划者、文化机构及创意社群多方协商下的解决方案。该现象折射的系统性问题与对现代性的反思离不开情境主义理论与欧洲占屋运动的影响。2000年后,机构的介入以及艺术实践的替代性之间的平衡成为新的挑战。发言将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巴黎地区代表性的文化荒地对城市景观的塑造作用。
魏一帆
四川美术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发言题目:
《穿越理论与现场——对关系美学的重探》
内容简述:
作为与介入、参与、对话等命题相关联的法国批评理论,尼古拉斯·博瑞奥德的“关系美学”在国内较早受到关注后又在一系列话语序列中渐渐失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其理论本身的温和、体系性欠缺乃至阐释效力不足等。所以随着关系美学在欧美语境中的式微,国内理论研究也更多关注与“参与”有关的其他批评话语。但是当我们将视野从理论移至现场,中国参与式艺术实践中的种种观念、路径与模式其实并没有脱离开关系美学的框架,反而凸显出一系列直接关联的特征。据此,本研究试图在理论与现场的穿越交织中对关系美学与中国参与式艺术现场进行重探。在比较分析中,既深化对关系美学理论生发与建构的认知,也提升对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中此类面向实践的理论把握。
张灏
四川美术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发言题目:
《非物质:重返利奥塔的后现代场》
内容简述:
1985 年,让 - 弗朗索瓦·利奥塔和蒂埃里·查普特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策划“非物质”艺术展(Les Immatériaux)。展览是从新物质(通信技术)带来的危机出发,以语言问题为基础,呈现出利奥塔对现代物质性概念的抵抗和后现代的思考。文本之外,展览的作品构成、动线安排与行动理念,折射出利奥塔对艺术在后现代文化中的潜能判断,并宣示作为抵抗形式的感知性作用。“非物质”这一概念在计算机艺术展中被不断重思,洞悉该展览,是为当下不断遭遇新物质冲击的境况中探寻历史经验。
张虹
四川美术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
发言题目:
《两条原则,四类文人:19世纪法国文学场中艺术批评写作身份的确立》
内容简述:
在经历了18世纪开启的现代艺术批评之后,19世纪法国批评语言与批评写作呈现出了更多元和成熟的趋向。18世纪鱼龙混杂的艺术批评工作者,在19世纪趋向为更系统和专业的作家群体,这与19世纪法国文学场结构的自主形成有关。根据布尔迪厄的研究,在19世纪的法国,尤其是巴黎的文学场每时每刻都受到两条等级化原则即他律原则与自主原则之间的拉扯。根据这条线索,可以将19世纪法国写作倾向进一步划分为四类:他律原则干预下的写作受到官方政权和资产阶级影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侧重;而在自主原则的影响下也分化出两种不同的写作倾向。因此,本文从19世纪法国文学场的结构入手,分析19世纪身处文学场中的艺术批评写作状况,旨在启示艺术批评自确立之日便具有的复杂性、跨学科性,也以此为当代艺术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照。
终 审:何桂彦
复 审:李 芳
初 审:宁 佳
编 辑:李呢喃
排 版:曾雨馨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入 馆 指 南
友情提醒:
请关注四川美院美术馆公众号参观须知,提前预约入馆观展。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参观入口:美术馆东门(四川美术学院东2门旁)
开放时间:9:00-17:00 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参观费用:免 费
地 址:重庆市高新区大学城南路56号
官方网站:https://www.scfai.edu.cn/museum/
服务热线:17784080200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